積極情緒的小秘密

積極情緒的小秘密

1 人贊了文章

我們都知道積極情緒很好,但是或許我們並不能很具體地說出來,它究竟有多麼好。甚至我們都很難說清楚,究竟哪些算是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既是果、也是因

通常我們都覺得,有好事,所以我才會高興。這樣想,是嚴重忽視了積極心理的巨大作用。根據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積極的心態有著能徹底改變你的生活的強大力量。

首先,積極的心態可以讓你的思維更開闊、記憶力更好、語言表達更流暢、更善於接受、更富創造性、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積極的心態能給你更多的資源,比如,你有更多的辦法、有很好的人際關係、有更多的心理資源(你更樂觀、更不容易放棄)。

另外,積極心理的作用是非線性的,類似蝴蝶效應。就是說,如果你能隨時把握零散的、微小的積極心態,那麼這些點滴的積極情緒累積起來,就會讓你的生活有巨大的改變。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改變「等……了,我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的想法,變成「隨時保持積極心態,這樣我就可以更健康更成功更幸福」。更多地把積極心理當作因,用它去塑造自己的生活。

讓古老的身體適應現代生活

積極情緒為什麼好?為什麼需要重視?這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對於科學家們來說,這倒是個挺難的課題。他們從遺傳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多個角度,做了大量的實驗,來探討這個話題。

比如說,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負面偏好」,是指我們通常對壞事情關注更多、印象更深。一句壞話,需要五句好話才能抵消。我們的積極和消極情緒的比率至少要在3比1,我們才會感覺正常。這些也都證明了負面偏好。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對於祖先來說,環境更惡劣,而消極情緒可以促使人產生對抗、躲避、逃跑等行為,有利於求生,所以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積極情緒的作用是,幫助人去擴展、構建,使人不斷探索發展。但是對於原始人來說,保命比探索發展更緊迫,所以我們對壞事更警覺更關注。而現在環境變了,雖然也還有壞事,但畢竟不是那麼惡劣了,所以我們的心理也要跟上變化,要有意地多發展積極情緒。這就好比是,我們對甜食和肉食的喜好,主要是體內那個原始人的習慣。在現代生活中,要適當克服這些習慣,我們才能健康。

所以,下次當你再有一些莫名的恐懼、惆悵、空虛、失落和不安時,或許你可以安慰一下你身體里的那個原始人:沒事,不必擔心,一切都很好……同時把注意力多轉向好事情上來。(話說這樣我們就可以促成人類下一步的進化,進化成有向光性的「向日葵新人類」)

積極的心理擴大了「我」的範圍

心理學家發現,積極心態可以讓你更多地看到「我」和「他人」之間的聯繫和共同點,從而更多地以「我們」的眼光去看待事情。而消極心理會讓人把「我」和「他人」對立起來,兩者是孤立隔絕的。

這種擴大了的「我們」的眼光被稱為「自我延伸」,這不僅能幫你提高人際交往質量,而且能讓你善於整合他人的資源,為己所用。當然,或許更大的好處是,你會因此而感覺更好。

再推進一步,積極的心理會讓人不僅跟他人有更多認同感,甚至跟環境、跟大自然有認同感,你會偶爾感覺到自己是一個龐大整體的小部分。我們是不是有這樣的體會呢?當你心情好時,你更覺得自己跟周圍融為一體?積極的態度,會讓你更敞開心靈,用開放、接納的姿態面對世界。

西方心理學家的這些體悟,跟我們傳統文化里的天人合一,以及佛教中的無常、空性等等想法不謀而合。

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網上動輒就分成兩派開始對罵,這其實也都是消極情緒在背後起作用——這些網友自己有消極情緒,處於戒備戰鬥狀態,「自我」的範圍很狹小,自然一觸即發。

虛假的積極情緒只是偽裝了的消極情緒

假的積極情緒對於身心健康和成功沒有好的作用,甚至有負面作用。我們在外國電影里常常看到虛假的積極情緒的樣子,因為他們有太多的自助勵志書,太渴望達到完美心理狀態。多數外國人對於「你好嗎」的問候,都會回答「好極了」,哪怕他實際上糟透了。

當然很多時候,偽裝不僅是出於自尊,鑒於情勢也是必要的,但終歸我們要追求的是由衷的積極心態。所以,培養積極心理,並不是喊喊「我最棒」、「我很開心」之類的口號那麼簡單。

積極情緒的具體形式

致力於研究積極情緒的美國心理學家芭芭拉.弗瑞德列出了積極情緒的10種形式:喜悅、感激、寧靜、興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勵、敬佩、愛。其中的敬佩不僅指對人,也指對於偉大的事物所產生的敬畏之心,比如,當你面對偉大的景物時,感到自己的渺小、被征服、動彈不得。這樣具體地列出來,更便於我們隨時發現、隨時捕捉。

有趣的是,我們通常都比較追求的身體感受上的愉悅,卻沒有被列在這裡。身體上的快感和愉悅當然也很好,很多人用它來調動積極情緒,但是心理學家發現它也有一些問題。比如,它轉瞬即逝。另外,人對愉悅感有很強的適應性。研究發現,在過去一年中彩票中獎的人跟常人比,幸福感和對未來期望的幸福程度並不高,日常生活中的愉悅感甚至更低。而在意外中受傷的人,雖然生活滿意度低一些,但日常愉悅度和所期望的未來幸福度則略高於彩票中獎者。

這個不難理解。我們都知道,自己在光線、噪音、氣味、味覺等方面的適應性很強。同樣,我們對生活舒適度的適應性也很強。所以,對於愉悅感的追求很難讓人得到持久的滿足。另外就像前面說過的那些,愉悅感有時有欺騙性——吃甜食是感覺很好,但結果不好。

所以,或許我們應該好好想想,究竟怎樣可以讓自己有上面那10種情緒,而不是簡單地追求物質的舒適和愉悅。至少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當你再有情緒低落時,你可以吃甜食買新衣服,你也可以嘗試心存感激或者做點善舉。

積極情緒的來源

什麼事會讓我心情好呢?除了友好的人際交往、逗孩子樂、還有各種瑣碎的樂趣和愉悅之外,我想,一個最重要的來源,就是看到自己的能力得以發揮。

只有享樂,遠不足以讓人滿足。如果有人要把我們放到一個機器上,給我們各種虛擬的感官愉悅,估計我們都不會同意。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掙得這些愉悅。

孔子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這話倒是很符合我學習積極心理學的收穫:認識到物質享受的局限,認真努力去做事,不斷提高完善自己,這樣就會感受到幸福快樂了。

最後一點就是:心理學家們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通往幸福的必備條件。他們認為,並不存在「快樂的隱士」。積極心理學家彼得森說,如果用最少幾個詞來概括積極心理學,那就是——「OTHER PEOPLE MATTER.」(他人很重要)。

我們的價值和意義,往往是在與他人的互動合作中得以體現的。

我們的種種積極情感,也是在跟他人的交流中感受到的。

推薦閱讀:

乾貨丨最全的積極心理學書單
你還在「忘記傷痛」嗎?其實應該這樣做!(連載之17)
《積極心理學》10
寫心理日記,對哪些類型的用戶有幫助?| 心理自助
我最喜歡的20場積極心理學TED演講

TAG:心理學 | 生物學 | 積極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