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書,可以從洞里看 | Lens現場
來自專欄 Lens · 故事30 人贊了文章
他住在衚衕里,周圍是平房。
有天發現,在破爛的平房頂,有一個外國女人在曬日光浴。
躺在躺椅上,戴著大墨鏡,特別正式。
他就每天觀察著,看著平頂上多了幾盆小花、桌子,桌子上又擺了燭台,下邊鋪了綠草坪……
逐漸的,他給她拍了好多照片,把這些設計成了書。
這本書沒有封面,圖片也是窺視的圖片,只能從洞里看某一局部。
每一張圖片的洞的位置、數量還都不一樣。
想出創意的孫曉曦說,「這也是一種書籍的形態」。
7月21日,孫曉曦來到了Lens Space,分享了他的書籍設計實踐。
從封面、內頁、封皮到腰封、贈品,書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體現設計的魅力。下面是現場的實錄整理。
「二維平面的浪漫奇談」工作坊
分享者|孫曉曦
About 理念
「設計師做的是視覺翻譯」
孫曉曦:現在有些出版社喜歡濫用簡約風格,極簡到封皮上只有一個書名。
在我看來,它跟在一張大白紙上敲一個書名沒有區別。
市場上的一些封面設計。
平面設計師要通過一些視覺語言,比如顏色、圖形、字體、哪怕是圖片、版式來考慮事情,而不是通過情節。
比如《洛麗塔》這本小說,有好多版本。
這兩個封面我覺得是無效的,沒辦法通過它準確捕捉書的核心。
而這一個,因為小說開頭和結尾的詞都是「洛麗塔」。
所以設計師通過停頓的方式,把一個詞拆開後加了三個點,就有語音上的停頓感。
含義出來了,視覺形式上也很吸引人。
這一張,封面是房間的牆角,有幾層意思。
一,它是少女內褲的感覺,兩邊其實是腿,上面取了個三角形;二,牆麵粉色,跟小說氣質有關;三、小說講的是不太正常的感情,男主人公陷進道德的困境。
再對比一下中西方的《1984》。
國外的企鵝版本把文字用兩個大黑塊給遮擋住,而且這個黑框是可以被刮開的。
而它旁邊的,則把「1984」中的「8」變成了眼睛。
所以設計師有點兒像一個翻譯家,只不過是做視覺翻譯。
平面設計需要用視覺思維及強烈的形式表現迅速吸引讀者,並讓讀者有充分的想像空間。
About 封面
「封面設計不是『畫封面』」
孫曉曦:封面設計不是美化封面,不是信息的堆砌,也不是內容的簡單轉譯,更不是編輯或作者的想法還原。
《春琴抄》是日本很有名的小說,講一個眼盲的女琴師,跟她的僕人的感情糾葛。
在中國有很多個版本,這三個封面從美觀的角度來說並不難看,但他沒有用設計的方式在做。
我覺得沒有圖片可以代表這個小說,所以我把琴弦里的元素抽出來做成了字體,拉得很長、很細,就像琴弦。
顏色上用了兩個粉色,有櫻花的意思,另外就是情色。
我還希望它有緊繃的感覺。因為故事本身有傷痕的意味。
書的內封,什麼都沒有。我覺得,主人公是盲人,所以我把書名印成了盲文。
封面的反面一般是不會被考慮到的地方,封皮是白紙。
但我覺得視覺對於讀者的刺激應該是連續的,它存在於任何讀者能發現的地方。
所以我通常會在封面的背面做一些設計。
《弗里達:傳奇女畫家的一生》這本書,外封打開後,封面的背面有她的簽名。
我放得特別大,就跟顏料或者血的流淌一樣。
因為這個藝術家的一生非常痛苦。
About 內頁
「把書看成一個物體」
孫曉曦:而整體裝楨,方方面面要複雜很多。
不要把它看成一本書,看成一個物體就行。
首先要找到一個準確的整體設計概念,表現方式、視覺元素、顏色,從頭到尾都要貫穿。材料是為了傳遞、增強你的概念而設立的,統一性很重要。
充分利用書的物質性,營造一種空間關係。設計師需要從新的角度詮釋內容。
這本書叫《11:00PM》,是獨立出版物。李松鼠是作者,裡面照片是他這個時段出去拍到的在夜店的年輕人。
我的設計是,這本書每一頁的尺寸都是不一樣的。
這樣做的話,在簡單的小空間里又出現了更多的空間。
人和物體、和場景之間又形成了一層親密聯繫。
因為是獨立出版,我們其實是在快印店印的。
隨印隨裝訂,每次裝訂順序可以不一樣,裡面疊透的關係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封底,翻完之後的狀態,邊邊角角透露出一些神秘信息,增強了閱讀快感。
《寂然的狂喜:葉芝的詩與回聲》一部分是版畫家的版畫,一部分是葉芝的詩。
我通過小插頁的結構設計,把詩的名字和藝術家的名字、詩句本身的中英文和畫形成了一組信息。
在這樣的空間里閱讀會感覺比較自由,讀詩看畫兩不耽誤。
而且書籤帶有一個句子在上面,你翻到任何一頁,這個句子都在你的視線之內。
在設計電影導演王小帥的《薄薄的故鄉》的時候,我把這本書列印出來,讓作者自己去批註、寫回憶。
內文的部分,他有很多改寫、補充。
從封面開始,一直有作者本人手工的痕迹。
所以最後這本書,柔軟、有感情、又特別個人化。
About 其他
封皮、腰封、贈品
孫曉曦:設計師做東西要有自己的見解在裡面,他不是一個機器人或者執行的角色。
他絕不能照搬,要有新的角度來做內容。
搖滾音樂家左小祖咒的《扯皮》,是個訪談錄。
我就把所有提問都放在了左手頁,所有回答都在右手頁,讓書看起來不單調。
外面的封皮上寫了好多字,是左小祖咒自己寫的一個序,所以扯皮嘛,就把它扯掉了。
《HowTime Flies》這本,我把書名拆成了前勒口、書脊、後勒口三個位置。
從側面看,時間這個東西就特別重要,兩邊的字也都被遮擋住一半,「how」特別像「now」。
把整個封皮展開才能看到完整的書名。
所謂平面設計,是在不同事物間建立的一種聯繫。
通過視覺的轉化、含義的轉化、材料的轉化,從而生產出更為豐富的感官體驗。
比如這本《星際唱片》。
星際唱片是實際存在的東西,通過飛行器把它送到外太空,希望被另外一個文明接收到。
為了滿足大家想知道唱片長什麼樣的好奇心,我就給它還原了一個圖案,印成了金色。
這小冊子打開後,是每一年旅行者號的運動軌跡,還有一個記錄的軸。
還有蔣方舟的《東京一年》,是她在東京一年寫的日記。這本書我就想怎麼能把腰封做得,跟書成為一體,別讓大家給扔了多浪費。
所以根據這個主題,我把腰封做成了機場託運行李的託運票。
乘客姓名,就是作者名字,還有兩個機場的簡稱代碼。
腰封摘下來後還帶背膠,撕開之後可以真粘上。
好多人因為這個腰封才買這本書的,是我沒想到的。
Q&A
"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模仿"
Q:設計書的時候,怎麼保證它們的生命力和風格不重樣?
孫曉曦:主要先照著最核心的內容,再想什麼樣的視覺形式能充分表達它,把它做到一個極端狀態。很多設計不夠好就是因為沒有堅持到極端狀態,可能剛開一頭,中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斷了。
Q:靈感會枯竭嗎?
孫曉曦:靈感我覺得是一種情緒,歷史上知名的藝術家、音樂家,沒幾個是純靠靈感成大師的。拿做書來說,我覺得靈感要建立在對內容的分析上。
Q:百分之百的原創是不是不存在的?
孫曉曦:完全獨創性,我覺得根本不可能,我不知道有任何一個設計師完全創造出一種在地球上幾百年沒有的視覺語言,每個設計師都會受到別人的影響,原研哉也是如此。
我看見特別喜歡的我也會臨摹和借鑒,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模仿,受他們的影響。
Q:你比較喜歡的設計師有?
孫曉曦:一個是Richard Turley,他本來是一個獨立設計師,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內接手了一個叫《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雜誌,是美國特別知名的商業周刊。
商業周刊在他的手裡就變得特別瘋狂。我總結他就是在用一種做獨立雜誌的方式在做大刊。
第二位是Jonathan Barnbrook,也特別棒,他是大衛?鮑伊的御用設計師。
大衛?鮑伊生前最後一張唱片《The Next Day》就是他設計的。
Q:設計師的未來是?
孫曉曦:設計師未來的身份,可能是「編輯+出版人+設計+宣發」幾個身份疊加在一起。因為現在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在國外其實我們已經不需要大型的出版機構了,因為中國出版政策的問題,我們不得不依賴於出版社、拿書號。
但像獨立出版也不需要花很多錢就可以做出出版物來,在朋友之間流通。
每個人都有表達的慾望和可能。
圖片、文字整合自孫曉曦在Lens Space「二維平面的浪漫奇談」工作坊現場分享實錄。
編輯整理:張得得
錄音整理:禕裬
更多有趣內容歡迎
Lens-知乎、Lens-專欄
微信、微博 「WeLens」
Lens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推薦閱讀:
※秘汽車設計的細節才是成敗的關鍵!
※錦華20年|『簡.雅』——315平現代簡約風實景案例
※美媒評華為 P6:整體設計華麗 細節仍需改進
※76㎡三室兩廳一衛設計案例,這哪像小戶型?
※41張客廳裝修設計,適合各種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