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經驗」在兒童教育上為什麼會失靈?

「隔代經驗」在兒童教育上為什麼會失靈?

來自專欄做自己孩子的教育專家

當下爺爺奶奶帶孩子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同事小魏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就與此有關。小魏的孩子馬上就三歲了,一直是爺爺奶奶在附近的老家小城照顧,最近開始找幼兒園。現在的幼兒園要面試孩子和家長,面試的內容不算複雜,無非是讓孩子簡單自我介紹一下,然後表演個小節目,比如唱首歌或者背一首唐詩。這些對小魏的孩子來說不算難,在家裡又練習了很多遍,小魏請假回家帶著孩子就去了。然而面試還是砸了,小魏的孩子在生人面前好像換了一個人,怯生生地不敢說話,更不要說表演節目了。

回家一說,爺爺奶奶很委屈,孩子在家很活潑,唐詩能背好幾首,也會唱歌。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幼兒園要考核的是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是基本的與人溝通的能力。雖然是三歲的孩子,基本的社交能力應該已經具備了,比如介紹自己的名字和年齡,以及在生人面前能控制自己的不安,表演小節目。小魏的孩子顯然是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而原因也確實是出在爺爺奶奶身上。

「隔代經驗」是指祖輩照顧孫輩時,會不自覺地用自己的相關經驗作為照顧孩子的依據。在小魏的例子里,爺爺奶奶在幼年時居住在村子裡,孩子們一起上學一起玩,社交能力是在自然交往中不自覺培養出來的。爺爺奶奶在照顧孫子的時候意識不到社交能力需要專門去培養,忽略了這方面的需求。小魏的父母居住在城鄉結合部的小區里,因為安全方面的顧慮,很少帶孫子接觸外人,只是在小區里,每天讓孩子和鄰居的孩子玩一會。孩子玩的時候,他們是一刻也不敢離開。到了面試的時候,爺爺奶奶不在身邊,孩子失去了安全感,自然不能表現出平時的狀態。

「隔代經驗」還有其他一些影響,例如在健康飲食方面,父母一輩和祖輩的觀念已經有比較大的不同。很多祖輩的觀念還停留在「吃飽」階段,不自覺地想讓孩子多吃一點;又例如在衛生習慣上,有些爺爺奶奶還是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上,信奉「不乾不淨,吃了沒病」,讓孩子的父母很無奈。

「隔代經驗」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對孩子的情緒管理和行為引導上。就現在而言,很多爺爺奶奶對於小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會按照自己過去的經驗,採用簡單化的處理方式。一種類型是溺愛,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異常表現視而不見,一味縱容;另外一種類型是粗暴,對孩子的情緒和行為要麼覺得小孩子多事,要麼採用壓制的方法。過去的做法強調孩子要「乖」,這個「乖」字,讓多少孩子的情緒被掩藏,被壓抑。

「隔代經驗」是一種比較頑固的現象,在帶孫輩上,爺爺奶奶通常認為自己更有能力,更有發言權。孩子的父母提出異議的時候,爺爺奶奶最有力的反駁是「你都是我帶大的」。社會在進步,老年人的學習能力是有限的,過去的經驗已經不足以應付環境和社會的發展。這一點很難讓老人接受。

那麼孩子父母最好的做法是什麼?不是去和老人爭辯,也不要試圖改變老人,而是多花點時間了解老人,有意識有計劃地彌補老人在經驗上的不足。例如在飲食上,自己多花點時間準備飯菜,彌補營養上的不足。在衛生習慣上儘可能做好家裡的衛生,減少不良衛生習慣的帶來的影響。在情緒管理和行為引導上,父母應積极參与,承擔起責任來。如果孩子的父母當甩手掌柜,什麼都指望爺爺奶奶,那「隔代經驗」的消極作用是不可能克服的。

在本文開始小魏的例子里,最好的做法是多回家,多帶孩子走親訪友,參加各種活動。在培養孩子這樣事情上,孩子父母始終是不可替代的。


推薦閱讀:

學前班不能識字計算,孩子們該怎麼辦?分享樂高圖紙,在家學習
一些兩歲左右孩子的優秀繪本推薦
家長這樣教,孩子會更「懂事兒」
這幾句話,再生氣也不能對孩子說!(附實戰案例)
關注兒童情商教育,從幼兒園抓起---上海大果情商走進經緯幼兒園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