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混混上位人生贏家,韋小寶與你幹了這碗毒雞湯
來自專欄流浪荒島1 人贊了文章
高中時代,學校為全封閉的寄宿制,為狠抓教學質量(考試成績),管理頗為嚴格,同時對武俠科幻青春愛情頹廢之類的小說統一封禁。我的某位室友曾經熱衷於黃易的小說,常常在宿舍熄燈之後,亮起手電筒悶在被子里苦讀鑽研,時間一久,視力下降精神萎頓成績下滑,最後在某次學校的突擊檢查中被抓個正著,繼而被記大過通報批評遣返回家,反省了大半個月後終於返校,據說還是拖了不少關係,可見校方對此類書籍的深惡痛絕。
可人類的心態總是很奇怪的,上頭越是嚴查封禁,下面的人就越是好奇,我也不例外,就算早已看過了金庸小說改編的多部武俠劇,但還是想一探原著,高中之前,沒錢沒機會沒時間,大學之後這類情況才稍稍有所緩和。時間一晃,畢業許多年過去,最近又開始讀金庸的《鹿鼎記》,依然覺得非常有趣。
眾所周知,「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故事的主角大都是武林人士,亦或在闖蕩江湖的過程中獲得武功絕學,唯獨《鹿鼎記》這一部堪稱「怪胎」,放眼整個武俠小說圈,幾乎也沒有這樣類型的作品。
男主角韋小寶的設定是——出身於揚州妓院,一個市井小混混。不僅不是武林人士,而且出身及卑微,滿口的「辣塊媽媽」,粗鄙不堪,即便有機會學到厲害的招數,也十分不上進,升官發財成為天地會香主當上白龍使,無外乎四個字——時來運轉。
但機會擺在面前,有人抓住了,有人錯過了,韋小寶無疑是那個一直死死抓住機會的人。他想要的太多了,慾望茂盛,要錢,要女人,要保命,要顧及和小玄子的情誼,要維護陳近南保住天地會一幫人……一個奸懶饞滑油陰損慫奸壞坑蒙拐騙偷的小流氓,「非正面形象」的典型!
當年金庸老爺子在寫作《鹿鼎記》的時候,甚至有作者給他寫信,問他的這本小說是不是找人代筆?仔細一想,卻有可能,畢竟《鹿鼎記》實在是太不金庸了。郭靖蕭峰楊過張無忌哪一個不是武功高強俠肝義膽,令狐沖雖也賭錢酗酒,後來也執掌衡山派,擔得起一個「俠」字,唯獨這個韋小寶,實在是嘖嘖嘖……而且,整本書似乎也已經偏離了武俠小說,韋小寶如何混跡官場的描述要比寫武功招式還要多出許多,武功越是厲害下場甚至越慘,到頭來還不如韋小寶一句「老子不幹了」,既不當官,也不做天地會香主,溜之大吉,就此攜七位如花美眷和全部身家隱居大理,財色兩擁,用世俗眼光視之,真·人生贏家也!
雖然故事純屬虛構,但一個不求上進不學無術的小混混到底是怎麼出人頭地的,難道僅僅是因為主角光環?(主角光環當然有,否則故事也無法繼續下去)除此之外呢,坑蒙拐騙偷?深諳官場之道?以一個現代人的眼光看,韋小寶一定讀過不少雞湯段子,不管毒不毒,先一股腦兒喝下去再說,碰上了事兒,再揀有用的出來使!
韋小寶,生在麗春院,土生土長的揚州人,終日不學無術(也不能怪他,生在那個環境,很難學什麼「術」),直到江洋大盜茅十八出現在了他的生命中。茅十八負傷又遇官兵抓捕,韋小寶施以援手,他傷好了之後,要去京城殺鰲拜,韋小寶懇求茅十八帶他一同前往,茅十八不答應,他便使起激將法,說要去為他們的比武做個見證。照理說,彼時的揚州也是江南富庶之地,可韋小寶不想繼續呆著,一心要闖蕩江湖,還給他媽留了一封信,信上十個大字,「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不好意思,這段我編的)。之前,網上有一個熱度頗高的問題,「年輕人,是留在小城市還是去大城市?」以韋小寶的言行來看,他堅定地選擇了後者。
縱觀韋小寶的人生軌跡,他跟了幾任「上司」呢?江洋大盜茅十八,瞎眼太監海大富,康熙皇帝小玄子,英雄枉然陳近南,獨臂神尼九難,神龍教主洪安通,這幾任領導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優勢,也不好比較,但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韋小寶的權利或安全。跟著茅十八,平安到京城,跟著海大富,混進宮裡保住一條小命,跟著小玄子平步青雲大富大貴,跟著陳近南在一幫草莽英雄中獲得地位,跟著九難可以接近阿珂,跟著洪安通也是保命之舉。總之,不管在何等險惡的境地,他幾乎都做了正確的選擇,也就是跟對了人。
再者,既不會功夫也不識字的韋小寶還是有些優點的,他腦筋快思路活,重情誼講義氣,不管是當官還是在天地會,也的的確確辦成了不少事情。在清廷那邊,殺鰲拜,保護順治,挫吳三桂的銳氣,驅除羅剎人,在天地會,救了沐王府一幫人,威信也隨著樹立,一步一步成了康熙和陳近南都重視的人物,這便是他的平台和圈子,也是他賴以生存的資本。
韋小寶愛財,喜歡大把銀票「花差花差」,在官場上左右逢源,斂財也是一把好手,可他卻絲毫不吝嗇,絕非葛朗台式的守財奴,非但不守財,簡直散財童子!和索額圖去抄鰲拜的家,拿了好處也不忘上下打點,侍衛太監甚至宮女都能分到;隨著攜帶大量銀票,隨手一掏就是好幾萬兩,給青木堂的眾位兄弟作為經費;去鄭克塽那裡討債,多數錢財分給了多隆和驍騎營的弟兄們,每人都拿了有上千兩。用錢財經營起自己的人脈關係,也為日後辦事行了方便。
韋小寶油嘴滑舌,拍馬屁的功夫很有一套,但他偏偏喜歡提拔不喜奉承的官員,最典型的就是趙良棟,從最初的一名天津副將一路升遷,最後助康熙平定三藩,當了伯爵。而趙良棟立功之後,康熙也不忘誇韋小寶慧眼識人知人善用。對於其他人來說,人際關係未必比能力更重要,但對於韋小寶來說呢,毫無疑問,人際關係更重要!
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自古以來,英雄氣短,兒女情長。英雄都難過美人關,何況是韋小寶,可韋小寶又算不上是那種正經意義上的英雄(也幸虧他不是英雄),便可兒女情長氣也長,艷福無邊,挑花朵朵開。
小說里,韋小寶共有七位夫人,分別是雙兒、蘇荃、沐劍屏、方怡、阿珂、建寧公主、曾柔,又與羅剎國蘇菲亞公主有一段非比尋常的曖昧關係。他的七位夫人,性格不同,出身各異,從嬌生慣養的公主到武功高強的女俠,再到前邪教夫人,那麼問題來了,韋小寶是否也有「集郵癖」?倒不是因為他有某些特殊癖好(可能也有),而是因為他所遇到的女子實在美貌,心中喜愛之情油然而發,加之劇情走向,她們和韋小寶在一起並不牽強。唯獨有一件可以令人病垢的是,他在揚州之時迷暈阿珂,又讓她懷上自己的孩子,放到現代,這根本就是強姦罪,是要被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道德的事情先放一邊)
七位夫人之中,最得力的要數雙兒,武藝高強,溫柔耐心,蘇荃在後期劇情中,也成為了韋小寶的得力助手,而建寧公主更是康熙不捨得殺韋小寶的重要理由。過去電視里常常不乏某種直男論調,「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優秀的女人」之類云云,韋小寶的身後不光有優秀的女性,何止是伴侶決定高度?簡直可以說,韋小寶就是一直是靠女人的!靠母親韋春花在妓院活了下來,靠雙兒幫他做事,靠蘇荃幫忙出主意,靠阿珂去羞辱鄭克塽,靠建寧保全性命……呵,一個吃軟飯的男子!(軟飯真好吃)
林宥嘉曾經說過,「說謊的人要吞一千根針」,但事實上,有些人並沒有,比如韋爵爺。韋小寶並不是武林人士,在朝廷中升官發財也有點誤打誤撞的意思,可他也並不輕鬆。他要周旋於康熙、陳近南、洪安通、九難以及朝中大臣天地會眾兄弟神龍教教徒之間。說謊於他來說,毫無罪惡感可言,不光沒有罪惡感,反而還是他的生存之道,稍有不慎說錯一句露出馬腳,輕則被痛打一頓,重則身首異處性命不保,因此,說謊也可算作是他的「武學秘技」,而且這項功夫必須要天賦,後天可練不來。
我是很不會說謊的,小時候犯了什麼錯,想隨便說個謊瞞過去,但總會被我媽盤問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這個花瓶怎麼碎的?」
「昨天XXX來玩,不小心碰到了。」
「哪個XXX?」
「就是來我們家玩過的那個XXX。」
「哦,昨天什麼時候啊?」
「就是下午。」
「下午?我下午看見他奶奶帶他在街上買衣服呢!」
「我……我……。」
「你老老實實告訴我,花瓶怎麼碎的?」
…………
(後來才知道,她沒有看見XXX,她只是看我的表情猜出來的,然後釣魚執法)
撒謊有天賦和沒天賦的人區別就是這麼大!
金庸在《鹿鼎記》第三十五回《曾隨東南西北路,獨結冰霜雨雪緣》中這樣寫道:【韋小寶說謊有個訣竅,一切細節不厭求詳,而且全部真實無誤。只有在重要關頭胡說一番,這是他從妓院里學來的法門。】
也就是說,韋小寶說謊的時候,在事件的經過和細節上描述得十分詳細,康熙、陳近南、洪安通都不是傻子,但經過韋小寶各種添油加醋移花接木,以致於事情的來龍去脈、性質和真相全都變了樣。
不光如此,韋小寶撒謊騙人的時候,還配套了許多其他戰術,尤其擅長讀取他人微表情,根據別人的神色做出相應的反應,也就是察言觀色。面對自己的「上級」時,採取討好奉承的戰術,轉移別人的思路,令別人放鬆警惕,比如在對付神龍教教主洪安通的時候,即便是死到臨頭了,也不忘對他說幾句「仙福永享,壽與天齊」,以此拖延時間。而面對別人的懷疑和詰問時,則採取故弄玄虛的辦法,用大笑掩飾心虛,然後迅速想出應對技巧,或者順著別人的話騙下去,「你怎麼又知道了!」要麼就拚死抵賴,直接把責任往死人身上推。靠著這些手段,韋小寶每每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善意的謊言對他來說必不可少,只不過,這份「善意」是給自己的。
韋小寶好賭,骰子不離身,在揚州賭,在宮裡賭,在軍營里賭……即便困在通吃島時,三位夫人生產,給孩子取名也靠擲骰子,韋虎頭韋銅錘韋板凳(因板凳是女孩,聽起來實在不雅,後改名雙雙)。
賭性人人都有,程度不一,韋小寶賭性尤盛,異於常人,可也清楚「十賭九騙」的道理,於是在骰子上做手腳出老千,想贏便贏想輸便輸。不過江湖之事並不像賭局那般瞭然於胸。起初,在康親王府被天地會劫持時,不清楚對方底細,不知是敵是友,進入莊家「鬼宅」也是如此,在神龍島之時,更是遇上了教內叛亂,命運的軌跡讓他不得不成為一個風險偏好者,要麼身首異處,要麼化險為夷,套用星爺在《唐伯虎點秋香》中的一句台詞,「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實在太刺激了」。在左思右想之後,不妨大膽一博聽天由命,但似乎每次幸運的天枰都向他傾斜,著實幸運(當然也是基於主角光環,不得不再提一次)。
在感嘆韋小寶走運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得到那麼一點的啟示,在面對「賭」和「押寶」的時候,也不是頭髮發熱全盤托出,倒不要求非得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狀態,至少應該保持清醒,根據已掌握的現有信息進行判斷,做一個靠譜的風險分析,掂清利害關係。畢竟,韋小寶不光有賭性,置身現代的話,必然也是一個博弈與決策的高手。
不識字不代表沒文化,貪財好色也不代表完全就是大反派。韋小寶也不讀書,混的也挺好,所以「讀書無用論」?
韋小寶雖然沒經歷過什麼正規教育,但喜歡聽書看戲。在揚州時,長年混跡於茶館聽書,他都聽了些什麼呢?《大明英烈傳》、《三國志》、《水滸傳》、《西遊記》,《岳飛傳》想必也是有的。不喜歡看書,卻喜歡「有聲讀物」(並且從中汲取營養,還能學以致用),不識字卻敬重顧炎武一幫讀書人,不練武卻看重江湖義氣,說什麼也不肯出賣朋友,這全都要歸功於那些江湖說書藝人,儘管韋小寶拜過很多師父,但這些人才是他真正意義上的啟蒙老師。韋小寶也做過不少荒唐事,但幾乎沒有違背他為人處世的原則——「道義」二字,即便康熙將他軟禁宮中即將炮打伯爵府,他也不惜捨去多隆的性命前去通風報信。
有道是「仗義每從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封建時代所謂「讀書人」,大多讀的是四書五經一類的科舉用書,講求經世致用,將讀書視作階級上升的手段與工具,而清代無產階級韋小寶聽的書無非通俗演義小說,純粹是興趣愛好使然,這說明,閱讀不分形式,但開卷有益,選書與看書的時候,還是少帶些功利目的吧,這樣比較快樂,沒準收穫更大更多。
混跡於官場的韋小寶向來遵循的原則是,「瞞上不瞞下,報喜不報憂」,對待小玄子康熙,保持基本的有情有義,可也是能騙則騙,能省略即省略。
前期時還行得通,但到了後期基本不起作用,康熙也不是笨蛋,背後必然也做了大量的功課。如果金庸老爺子寫一個番外的話,定然是康熙的成長之路,寫他從何時開始懷疑韋小寶,又是如何在韋小寶身邊安插密探,再是如何如何發現韋小寶的身份以及拉攏天地會的幫眾。
在小說里,相貌老實的風際中實際上是個反骨仔,但不僅是他,韋小寶從宮裡跑出來帶伯爵府的天地會兄弟逃跑時,所乘的馬半路拉稀,康熙連馬夫也「安排」了。況且風際中死後,康熙對韋小寶的一舉一動所作所為依然了如指掌,可韋小寶怎麼也想不出身邊有什麼人是叛徒了,既然揪不出叛徒,就意味著以後一輩子都要在康熙的監視之下,恰恰印證了《還珠格格》中的名言,「伴君如伴虎」。雖不是走投無路,可也無異於撞進了死胡同。加之,天地會的其他人也開始對韋小寶窮追不捨,宏化堂香主舒化龍甚至自戳一眼逼他行刺康熙,完成反清復明的大業。如此一來,韋小寶進退兩難騎虎難下,是真的「慫」了,於是在蘇荃的幫助下,演了一出「假死」戲,之後接了老娘帶上七位夫人就此隱居大理。
身為《大清無間道》第一男主角,周旋於幾齣勢力之間,年紀輕輕卻苦苦支撐數年,如此壓力之下,不僅沒有脫髮失眠焦慮,反而慾望茂盛,也可以稱得上是「奇男子」了!可該認慫的時候還是要認,該跑的時候還是要跑,這並不可恥,無論持有「康熙股」還是「天地會股」都會面臨被套牢,那麼只有「老子不幹了」。
反正總有人會跳出來罵他的,「哼,韋小寶,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既然總要背後被人指指點點,不如follow your heart咯!
再回到關於「道德」的話題上去,金庸在《鹿鼎記》的後記中如此表述,【作者寫一個人物,用意並不一定是肯定這樣的典型。哈姆萊特優柔寡斷,羅亭能說不能行,《紅字》中的牧師與人通姦,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作者只是描寫那樣的人物,並不是鼓勵讀者模仿他們的行為……但小說的主角並一定是「好人」。小說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創造人物;好人、壞人、有缺點的好人、有優點的壞人等等……小說中的人物如果十分完美,未免是不真實的。小說反映社會,現實社會中沒有絕對完美的人。小說並不是道德教科書。】
此篇後記寫作於1981年6月22日,完美地回答了「是否該用道德標準去評價文學作品的問題」,但37年之後的中國內地互聯網上依然出現了不少人,甚至是年輕人,用道德標準去評判虛構作品,覺得「簡直毀三觀」,然而他們口口聲聲的三觀無非也就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廉價正義感罷了。
《鹿鼎記》在幾十年間被翻拍成各種版本的影視作品,男主角的飾演者有梁朝偉、陳小春、周星馳、張衛健、黃曉明、韓棟等人。心目中最佳版本還是98年陳小春的那一部,神形兼備,幾乎就是從小說中跳出來一般,令人難忘,也成為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之一,以致於本人在閱讀原著時,腦海中還時時跳出他的形象來,所謂優秀的演員,大抵如此。似乎可以在此立個flag,劇荒之時,不妨就著82版下飯。
版權聲明:本文圖片來源於82版《鹿鼎記》,文字版權歸作者所有。
http://weixin.qq.com/r/_CpJURHEa0wUrVUy93-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粱大俠江湖大事件
※金庸小說中的「表哥」,壞壞的?
※金庸小說中的十大兵器屠龍刀竟然只能排第五
※金庸小說中的圍棋高手
※金庸小說中的十大武功絕學,降龍十八掌墊底,葵花寶典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