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的時代心象
來自專欄社會心理學
「商」字的古意是:從外知內。佛教常說的「業」是指有情之行為,為「造作」、「行為」之義。所以,商業,即物來而應之以正。於是人生就有一個很大的學問,就是格物。每個人的出身不同、閱歷不同,造成的價值觀不同,只要格物都能發揮作用。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作為入世最成功的思想家的王明陽先生提出的理論,大多時候在喧囂都市生活中的現代人已經無暇去從事物的表面追根溯源,思考已然變成如此奢侈的一件事,認知都沒辦法正確形成時,又何談行為呢?突然想起上大學時,拿著別人證件想闖出學校游泳池,然後在被識破的一瞬間我認了慫。
在易經里,商人為巽。巽卦的外卦和內卦都為巽,兩個巽卦一個代表風,一個代表木。風吹起來時,樹木隨著風擺動,所以巽卦象徵著順從,只有以中正之德才能克服不利因素,令其暢行。人如何才能做到「中正」呢?程頤在《程氏易傳》里說:「人心正意誠,乃能極中正之道,而充實光輝。」人做到「中正」,就能「充實光輝」。根據孟子「可欲之謂善,有諸已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的論述,人做到「中正」,也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人了。在整個社會的人文環境都充斥著浮躁、散發著誘惑的情況下,唯有擁有誠的境界才會體悟到心泰身安的至樂。另外,誠乃百行之源也。
誠是一種怎樣的狀態呢?寂然不動,誠也。寂然不動是誠的一種狀態,做到寂然不動,則面對任何事物都會內心寧靜,順應天道,這樣一切事物展現在面前必是最真實的,則可應物自如,不違背天道,什麼都沒做也似做了,此即為含道應物。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物,是世間萬物。「含道應物」就是說把握了「道」來應變實際事物。用海德格爾的話說,只有當一個人認知到此在是世界上所有意義的無基礎的基礎,認識到何對何錯決定於此在對於作為眾多可能性之一種的特定生活形式的善給出的堅定許諾,他才能本真地面對倫理學最重要的問題。
在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數字化支付手段成為主流的今天,我們之間的交換關係已經擺脫了那個紙幣的物外殼,甚至在今天的手機App中,信用卡等物質形式也被拋棄了,貨幣關係在今天就是智能手機或電腦網路中的一串數字,它歸屬於一個數字化的賬號和密碼。物質性的外衣已經被剝除,數字化的形式第一次以最為赤裸的方式成為架構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利器,我們不僅僅是被還原為物,在這個物的外殼破裂之後,我們進一步被還原為一種數值關係。在數字化生產條件占統治地位的社會中,整個社會生活表現為數據的巨大積聚。有生命的物質性的一切都離我們遠去,變成了一種數字化。
澄懷味象,為一種返回主體世界的靜納內傾取向。如今,我們「懷」已不「澄」,我們更如何「味象」? 物來而應之以正。
推薦閱讀:
※零售小時代來臨,便利店APP開發
※八仙過海——青田人在西班牙的隱秘商業王國
※你的大腦,是不是被封印了?
※有生之年,狹路相逢,你是甲方還是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