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門檻精」的秘籍(上)
來自專欄滬事開講1 人贊了文章
說起上海人的門檻精,似乎是公認的看法。至於喜歡不喜歡門檻精的上海人,除了自戀者,外人大多寧可避而遠之,或者敬而遠之。據說,門檻精就是洋涇浜「Monkey精」。沒有人會喜歡猴子般的人物,何況,猴子再精也是猴子,只見過猴子進化為人,沒聽說過人「進化」為猴子的。
門檻精就是「門檻」精。「門檻」是門框下面的橫木條或者石條,還引申出竅門、經驗的意思,譬如「上海人做事講究門檻」,「這個人是老門檻」,以及得寸進尺的「門檻效應」。(注釋: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門檻」有高低之分、精糙之別,還能反映房屋主人的身份和智慧。封建社會等級森嚴,從皇宮、大臣私宅到平頭百姓的家,門檻的高低、材料的精粗,都有嚴格的規定,不能越雷池一步,哪家僭越了,都會遭殺身之禍。
上海人要面子,又不敢公然冒犯,就做出一種「活絡門檻」,可隨意撤換。平時需要低調時就用低門檻,需要裝門面時就換上高門檻,體現出一種靈活變通的智慧。
清朝光緒年間,上海有個江南名醫叫陳蓮舫,醫術高明,求他看病的人幾乎踏破他家的門檻。陳家的門檻破舊低矮,與江南名醫的身份很不般配,有人叫他做個活絡門檻,陳蓮舫又彎不下身段,後來,他索性花一大筆銀子,託人到京城,捐了個刑部郎中的官銜。
陳蓮舫當官了,家裡的門檻高了,上層官場的人走動也多了,後來,經張之洞等大官的推薦,他做了專給皇上看病的御醫,自然家裡的門檻也越做越高、越做越精緻了。
陳蓮舫剛到宮裡時,正好碰上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同時生病,而且病情癥狀也完全相同。當時,太醫院的醫師們開了許多方子,老佛爺和聖上吃了絲毫不見效,氣得要砍這些太醫的頭。陳蓮舫給太后和皇上把脈看苔後,確診兩人的病都不重,那些太醫害怕殺頭,一味開補藥討好,太后和皇上只是滋補過度了。
陳蓮舫坐下開方,剛提起的毛筆,忽然懸空停住了,為什麼呢?原來,清宮裡有個規矩,御醫開的藥方必須由皇上親自過目。那時,皇上的疑心病很重,如果藥方里沒有滋補的葯,難免會遭欺君之罪。陳蓮舫左右為難,毛筆提起又放下,他將毛筆在那方端硯里捻了又捻,終於,計上心來。(未完待續)
一段歷史,一個典故,一件趣事,一點談資。聽知滬者說那些曾經的上海故事。如果想得到音頻文字版本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滬申故事。
推薦閱讀:
※[轉貼]上海人看鉤魚執法,告訴你們一些不知道的事
※易中天眼中的「上海人」
※上海人均10元的美味小吃!不收藏腸子都要悔青!
※周末養胃 | 上海紅燒肉奇特香味的秘密,十個上海人,九個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