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不是葯神》里由劉牧師引發的基督徒兩極評論?
9 人贊了文章
「耶和華必在你前面行,他必與你同在,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申命記 31:8)
最近《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得到了全國民眾的追捧,不少人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這在國產電影中可謂罕見之舉。
由於片中出現「劉牧師」這個正面角色,使這部佳作多了基督教元素,因此得到了基督徒的關注,這幾天有不少基督徒前往電影院觀看,很多主內公眾號、微信群都在討論這部電影。那麼基督徒該如何看待《我不是葯神》中的信仰元素呢?
有的說這部影片有娛樂化甚至醜化基督教的色彩;
有的說導演能給基督教一個宣傳,值得肯定;
還有的說不需要「大驚小怪」,「與其注目於電影,不如注目於基督。」
同時,這部電影中的劉牧師的選擇,是對還是錯,該支持還是反對,也激起了討論:
有人認為,劉牧師的責任應該是傳道,不是參與社會活動,說耶穌來到人世間是為了拯救人的靈魂,不是拯救人的肉體,因此反對他的舉動;
也有的認為雖然劉牧師做的符合良心,但違背了法律,所以不該支持;
但劉牧師這個正面角色,其實折射出了當前基督教在公眾視野中的一種形象。
在當前社會對基督教持正面評價的看法中,愛心佔據了主要位置。
不少非信徒,他們在談到基督教的時候,無不稱讚基督徒是一群有愛心,樂於奉獻的人。甚至有人在攻擊基督信仰時,這些非信徒也會挺身而出,為教會辯護,指出一群都在做好事,服務他人的信徒,怎麼會是壞人呢?
電影最值得一提的是,劉牧師是一個和普通人生活在一起的基督教人物,他作為一個同樣身患白血病的患者,有血有肉地進入劇情,並和眾多人物交織在一起。
電影里的劉牧師,在面對社會上的邪惡時,他沒有退縮到一隅只傳講福音,面對教會被騙的病人,他沒有隻禱告求主幫助。
當主角程勇找到劉牧師時,他正在用英語給白血病患者讀經,並為他們禱告。程勇讓他幫忙聯絡印度公司時,他清楚地意識到,賣假藥是犯法的,基督徒是不能行的。
但程勇提出這是在救人,救人犯法與遵紀守法之間的選擇時,劉牧師有著明顯的猶豫與掙扎。但最終他還是選擇答應了程勇的提議,成為了程勇與印度公司中間的溝通橋樑。
當劉牧師所在的救治小隊來到德國格列寧的發布現場時,程勇的反應是回到車上再報警,這也反應了現下社會的一個現象——多少人對一些事情的發生,都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但劉牧師卻走到台上直接拿起話筒,戳穿了張長林的謊言,直指他賣的是假藥。
劉牧師這個牧師的形象有著強烈的衝突性和矛盾性,一方面他是牧師,一方面他又在現實面前低頭;他幫助程勇販賣違規的印度格列寧,但遇到真正的假藥德國格列寧時,他又敢於說出事實真相……
那麼,劉牧師的所言所行是否已經脫離了基督徒的行為典範?基督徒面臨劉牧師當下的境況時應該如何選擇?值得我們更深地去思考。
雖然這部電影的導演被有些基督徒批評不懂基督教,但影片塑造這樣一個有著和常人一樣性情的牧師,並呈現在大眾眼前,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也沒有虛偽的故作姿態,而是很接地氣,因此在大眾眼裡反而顯得非常真實,而不會讓觀眾感到太禮儀化(以至於徒有其表)或太神聖化(以至於高不可攀)。
《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不僅讓這個劉牧師形象走進了大眾的視野,同時也撕去牧師神秘的面紗,讓大眾看到一個生活化的基督教牧師。原來牧師不僅僅局限於在教堂里講經,還能在病房裡佈道、關心人、服侍人。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中國基督教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大眾影視劇拍攝有些現實性的題材,勢必要觸及到基督徒群體。
而這顯然也說明了公眾逐漸對基督教的認可,不再僅僅局限於教堂里的浪漫婚禮,而是看到基督徒群體對社會的付出和對弱勢群體愛心的表達。
在此之前儘管不少人肯定基督徒的慈善之舉,但不可否認,對教會持負面看法的人仍然是非常多的。
由於很多信徒傳福音方式不當,加上普遍神神叨叨的言論以及激進的反社會觀點等等因素,導致了不少人對基督徒感到厭惡,甚至將其視為邪教。
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有的教會不問世事,忽視社會服務事工。還有的則是激進的傳教,但由於方法失當,加上文化隔閡,教育影響等因素,遭到了很多人的反感,甚至有人把教會等同於「傳銷組織」,破壞了基督的形象。
所以,大眾影視劇里出現基督教元素,某種意義上是給基督教做了宣傳,有助於消除某些偏見,這是一件好事。
同時,這也對基督徒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因為社會公眾雖然不懂神學也不讀聖經,但他們都在「讀」基督徒。
唯有透過這樣一個踐行耶穌教導的基督徒群體,社會公眾才能看到一個真正健康的有活力的基督教走向他們。
因此,在積極傳教、口傳福音難以取得非信徒廣泛認同的處境里,投身社會服務將有利於消除一些人對基督信仰的誤解,促進福音的傳播,基督徒參與社會服務是必須的。
更為重要的是,正如耶穌指出:「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
當我們服務社會,關愛弱勢群體的時候,其實就是在服侍祂。因此,基督徒參與社會服務是實踐基督關於愛的教導。
因為在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幾乎都是跟我們非親非故的,不少是老弱病殘,幾乎都是一些「不可愛」的人。
我們去關愛這些群體,會讓我們對人的關愛超越親友、社會地位的局限,達到實踐基督博愛的教導,就像片中的「劉牧師」一樣。
希望所有的基督徒們都能實踐愛人如己的教導,將基督的愛帶給身邊的每個人,那麼必然能夠見證基督,從而達到福音的果效。
本文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推薦閱讀:
※【連載】勝過世界的信心(4)
※相咬相吞與彼此配搭
※基督徒看到「666」流行是怎樣的感受?
※那些脫離耶和華見證人組織的人快快來回答下你們脫耶證之後的婚戀觀?
※聖經中有哪些激勵人活下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