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明朝中後期的車營制度
來自專欄煮酒品史小專欄4 人贊了文章
今天來談談明朝的車營。這個制度長期存在於後期明軍之中,發揮了一定作用。要想對明朝中後期在同北方部族的戰爭有所深入了解,應對車營制度有一定的初步了解。
一、什麼是車營?
所謂車營是明朝中期產生的一種軍隊編組制度。將車營制度發展光大的有戚繼光,俞大猷等人,在他們的領導下,車營制度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他們經過對古代戰爭的研究,發現明軍廣泛裝備的戰車,通過一定編組,可以有效地遏制北方部族精銳鐵騎的攻擊。他們改進了車營制度,形成了火器裝備率很高的新一代車營。
那麼,車營的營制是什麼呢?車營,顧名思義要有戰車,明朝時期社會生產力在元朝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在軍事武器裝備方面,明軍繼承了前代的基礎,設計和裝備了大量新型的戰車,這些戰車主要是木結構的,部分擁有一定裝甲。同前代戰車不同的是,明代的戰車經過設計改造,成為可以裝在火器的新型戰車,這些戰車可以同步兵相互配合,在戰場上作戰,構成了車營的基礎。
紀錄片《古兵器大揭秘》里的「車營」,這種沒有體現多兵種混編且非方陣的線列陣,絕非明方的車營,倒更像後金的「楯車」部隊。
車營,就是以戰車為主要掩護打擊力量的新營制,這種營制以方陣為主要形式,將步兵、騎兵、火器兵、炮兵混合編組在一起編成一個大的方陣,車營的主要特點,是火器裝備率很高,一般達到百分之四十左右,有時候會更高,但是由於那個時代的火器的技術水平並不高,使用黑火藥,爆炸不充分,射程很近,裝填速度又很慢,因此,車營在戰場上依然需要精銳步兵和騎兵的配合,從戚繼光等人的記載來看,戚繼光又設立了一支名叫「奇兵隊」的精銳步兵隊配合車營作戰,在戰場上車營主要負責牽制和火力壓制,精銳步騎才是追擊和擴大戰果的主力。
由此可見,車營制度的確是一個比較聰明的發明,它的設計目的在於盡量發揮明軍擁有的火器優勢,令敵軍的精銳騎兵的優勢難以發揮,以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不能不說是當時的中國人在軍武方面的一種有代表性的設計。
二、車營制度的澶變及其弊端
車營制度雖然中有一定優勢,但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它也存在著一定局限性,這種局限性伴隨著明軍的始終,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滅亡。
車營制度的第一大局限性,在於它需要大量的火器,而尚處在小農經濟時代的明代手工業,難以為其提供數量充足的火器,且質量不能完全達標,明王朝的稅收水平長期以來較低,張居正改革之後又大量推進白銀財政,導致作為貧銀國的中國長期存在通貨緊縮的狀況,再加上明朝縱容官僚地主大量佔有土地,卻極少為國家承擔相應的賦稅義務,這導致隨著明王朝的政治越來越腐朽,明政府越來越難以為明軍提供質量合格且數量充足的火器。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在天啟崇禎年間督師遼東的孫承宗也曾大規模實踐車營制度,但是由於明朝財政稅收十分緊張,孫承宗和他的部下只能為車營配備技術水平已經落後世界先進水準的三眼火銃作為主要的火器裝備,如此一來車營的戰鬥力必然下滑。而且車營由於火器裝備率較高,花費大量錢財,也難以在明軍內全方位推廣。
其次,車營的出現,背後是一個尷尬的事實:明朝用落後的小農經濟的方式經營馬政,採用養馬戶既耕種土地,又為國家承擔養馬勞役的方式,導致馬政很快廢弛,到了明中後期,明軍的戰馬大量來自同口外少數民族的交易,這顯然不能維持一支強大的精銳騎兵,正是因為精銳騎兵的不足,才產生了車營制度,用火器優勢彌補之。然而,車營制度的編組為騎兵、步兵、炮兵和火槍兵等多兵種混編,同整個世界的軍武發展潮流相悖,在機動作戰中難以保持陣型,所以,如果主帥的素質低下,則更容易被敵人圍殲。
最後,車營制度的克敵制勝的秘訣主要是依靠火器優勢,但是明朝末年面對的後金勢力本就十分重視火器的運用,在薩爾滸之戰後,後金就重視俘獲明軍的火炮,並且試圖創建自己的獨立火器部隊,公元1631年發生的大凌河圍城戰中,後金已經能動用火器和明軍對戰,當時明朝派出吳襄、宋偉出援,雙方在大凌河城外的長山一帶發生大規模會戰,明朝竟然沒有派出主帥,而是令一個叫張春的文官監軍,在戰鬥中,明軍曾結成車營,給後金以較大殺傷,但後金也派出專業的漢軍火器部隊「烏真超哈」出戰,明軍雖頑強抵抗,最終依然戰敗。
由上可見,車營制度雖然是明朝人的智慧結晶,但是其依然著一些弊端和局限性,不是一種萬能的營陣制度,而且,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一種萬能的戰法。車營制度不能徹底扭轉明軍腐朽的趨勢。
三、小結
明代的車營制度,體現了明人的智慧,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車營制度存在一定弊端,有一定局限性,更不能徹底扭轉明朝軍政日趨腐敗的現實,由此可見,只有廉潔高效的政府,才能真正趕上新軍事變革的腳步,這就是歷史給我們的啟示。
推薦閱讀:
※猜忌殺人:明朝三大抗倭統帥蒙冤而死(2)
※真相:明朝海禁以及倭患、汪直和海商 01
※這個詩人最愛柳樹,寫了一輩子詩全是柳樹的明朝最後一位詩人
※明朝的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