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的運動康復和國外相比相差甚遠?根本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國內的運動康復和國外相比相差甚遠?根本原因是什麼?

136 人贊了文章

不說那些能copy、paste的東西,還是以一個從業八年的PT的視野及所見所聞來聊聊感受吧。

為什麼國內外運動康復會相差較遠。

1、大環境:起步晚、引進晚、制度有遺漏

2、醫院:當前醫療環境決定了發展速度

3、專業環境:無處學習、無處交流、無處提升,技術落地困難

4、民眾:民眾認知水平無法理解和信任物理治療

第一點

基本就不用說了,大陸的物理醫學是從汶川大地震之後才被逐漸推薦後進入領導層的視野,起步可以說是相當晚了。我為什麼要說是大陸呢?因為裡面還有一個小野史(未考證):大家都知道美國也是經歷了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開始發展Rehab,而大陸在解放之前,蔣式跟美國關係還是很不錯的,所以那段時間美國很多領域的技術都在往中國輸出,康復也不例外。但是因為解放戰爭的影響,社會動蕩,有不少專業人士都去了台灣。這就使得原本就不是醫學主流的Rehab在大陸地區幾乎沒有任何的留存,成為一片空白。這個說法貌似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台灣的復健事業在當下是相對處於先進水平的。包括香港以及和香港臨近的廣東,康復學科都發展得不錯,而本人作為上海人著實是慚愧,上海的康復事業是出了名的爛(人為因素影響極大,學會裡的人只知道爭權奪利,完全不理會技術的引進和發展)。

所以對於多年前的大陸而言,物理醫學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我是全國物理治療本科的第四屆畢業生,各位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醫學院讀了四年之後出來的學位是理學學位,而不是醫學學位。而在大陸制度下,我們Physiotherapist--PT,是沒有處方權的,連運動處方權都沒有。這在醫院這個環境內幾乎是毀滅性的,我們完全沒有話語權,所有醫生都覺得高我們一等,就算他們可能完全不懂什麼叫Rehab。(為什麼他們不懂?後文會提及)

第二點

基本是康復科在醫療體制下的生存現狀了。幾乎所有的康復科都會成為醫院降葯比的主力軍。關於醫保我就不多談了,我怕我會罵娘。

1、學科特點與醫院營收

因為物理醫學的特點決定了康復科更多的是依靠人和器械來完成治療,而不是依靠藥物和高值耗材。這就使得了康復科的業績很難達到骨科、外科、心內科等大科室。這對於當下的醫療運營來說,會形成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各類政策都在宣傳康復的必要性和支持康復學科的決心,但是實際情況是醫院裡的康復科是二媽生的。

總結,能賺錢的科室才是好科室,才能獲得院方更多的支持。

2、醫生和治療師的矛盾

還有因為第一點而引發的更多現象。康復學科起步太晚,但是國家又發文說各大醫院必須有康復醫學科室,於是乎好多醫生都轉業成為康復醫生,有好多護士都轉業成為了理療師(專門做理療),可是現實是自願轉業的醫生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醫生都是「被轉業」。這直接造成了康復科只有空架子,沒有實體。如此一來,康復科並沒有太多的專業能力來向整個醫院展示自己以獲得醫學認可,因為這些被轉業的醫生是不懂康復技術的,真正被熏陶了四年的本科生則只是一個理學學位的PT,而且還非常的年輕,沒有途徑和手腕去證明康復技術的價值。幾乎所有的非康復科醫生都認為康復治療師是推拿的、是按摩的、是搬大腿的、是捏兩下的、做做理療的,大家對康復科的認可都極低。這裡還有一個野史(親身體驗及考證):幾乎所有現行的康復科里,醫生和治療師的利益分配比例是不同的,同學歷的治療師要比醫生低一等。所以這也直接造成了許多治療師的不滿,明明醫生都不懂康復,有時候開治療單還要徵求治療師的專業意見,但是分配利益的時候居然因為自己的學位而低人一等。激化了科室內部的矛盾,極大地降低了治療師的工作源動力。當然,這樣的現象也包含了技術學習和技術落地。

總結,外科室輕視康復,自己科室醫生也不把康復當一回事,治療師苦苦掙扎。

3、物理醫學、運動醫學的觀念與當前大陸主流醫學理念格格不入

物理醫學,特別是運動醫學,其本質不是通過解決癥狀來治病的,更多的是通過人的動態整體觀念來設計治療手段,還要加上患者不同的生活常態來進行個性化設計,這樣才能做到從根源上解決癥狀。可以說專業的運動醫學是結合臨床、康復、預防於一體的,而且預防的部分要大於臨床解決癥狀,比較類似於自然醫學,而非主流的對抗醫學。

曾經我聽到過一件讓我震驚的事情。偏癱患者的患側下肢跟腱攣縮,患者及家屬去上海某三甲醫院就診,詢問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醫生的回答是切斷跟腱,這樣就不會攣縮了。我真是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位醫生。

大家深入學習過運動康復的同行們應該會知道,運動系統三大分支裡面,神經系統才是主控,肌肉系統不過是執行和反饋,骨骼系統完全就是被動結構,沒有任何主觀能動性。所以可以這麼說,幾乎所有的慢性疼痛導致的被動結構的改變,都是神經肌肉功能弱化導致的一個結果。

我有一個比喻幫助大家理解。公司里有個員工脾氣不太好,碰到事情容易發火,會砸鍵盤來發泄,所以每次鍵盤被砸壞了之後都要拿到後勤部門去修理。一開始後勤只是修理一下,能用就接著用了。但是隨著損壞的部分越來越多,程度越來越深,最後就修不好了。後勤部分沒辦法了,為了防止鍵盤再損壞,就直接給這個員工買了一個全金屬鍵盤。請大家想一下,這個是鍵盤的問題嗎?如果沒有人死命地傷害鍵盤,它怎麼可能壞呢?不過話又說回來,是修理鍵盤的成本高還是教育員工的成本高呢?包括單次成本和總的成本,以及教育成本。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所以真正的運動康復在治療過程中練的不是肌肉,而是大腦和肌肉的配合,也就是說是功能,並且把訓練出來的功能結合到日常生活中去。這樣的理念可以說是非常超前的,以致於專業的運動康復PT是很難跟骨科醫生和健身教練有更多的交集,因為骨科醫生就只研究骨頭(被動結構),健身教練就只研究肌肉(執行者),而已。我給骨科醫生解釋為什麼腰痛患者不適合做燕飛的時候,我得到的回答是,我的觀點與主流有很大出入。但是他卻完全無法反駁我的理念,因為我的解釋有根據、有根基、有科學性,我可以從運動系統三個分支來全面分析腰痛和椎間盤的問題,他們的視野極本局限在骨骼、軟骨、韌帶、椎間盤等結構。

總結,我們專業里有一句話很有道理,技術做得越精,人越窮,能交流的人就越少。作為醫生同行都完全無法理解物理治療的理念,我們的觀念與主流相距甚遠,可見我們是多麼孤獨的被邊緣化的自由鬥士。

第三點

外部環境已然十分惡劣,我們PT內部也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1、體制內無處學習

大家不在醫療體制內工作的話可能了解會比較少,本來衛生局的繼續教育制度初心是非常好的,因為醫療是個日新月異的領域,醫務人員需要持續學習才能跟上技術發展和最新理念的腳步。但是到執行的時候就會變味,作為醫生年終考核重要指標的學分,已然成為學會售賣的商品。就算學術大會並沒有太多技術含量也不要緊,要湊學分的醫生依然需要繳費註冊才能拿到學分。所以在學術大會上,真正有乾貨的往往都是各類收費的workshop,有理論有實操。但是對於醫生來說,湊學分已經要花費一筆資金了,再花錢參加實操課是有難度的。

2、院方不支持體制外學習

由於物理治療領域的特殊性,當下大量國外先進的成系統的治療技術正在全面進入中國,但是他們更願意自己建立一個教育機構開班授課。這意味著這些課程不會出現在體制內的學術會議上,我們稱之為體制外的學習班。這類學習班的學費往往都比較高,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課程還有分階,所以總價比較高。小野史:現在的各類技術培訓班,課程單日費用在800-1200不等,個別也有500-600,或者比較貴的1500左右的。當然了,再貴的也有,什麼徒手X型之類的,幾天課要好幾萬的,我個人觀點是實用性和性價比較低(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那麼對於體制外的學習班,由於沒有學會的支持,所以醫院的認可度很低,醫院本身基本只認可學會的學習和費用。但是其實體制外的課程內容和含金量平均來說是比體制內高的,更能吸引好學的PT前去學習,那麼PT只能選擇自費學習,還得拿自己的假期。這個結果對治療師和醫院的關係來說是非常不利的,PT自身的負擔也會比較重。

3、體制外學習班魚龍混雜

也許是因為有人看到了開班授課的經濟效應,於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自己開課,再加之一些營銷手段來吸引人眼球。這也勢必造成培訓市場魚龍混雜,授課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對PT在培訓上的選擇造成了不少困難。這種狀況不僅僅出現在國人的培訓班中,有不少老外來開課其實水平也不算太高,如果再加一個不咋地的翻譯,那真是呵呵了。所以這是整個體制外培訓的現狀。相信過來人都有體會,花了錢遇到水貨老師。特別是PT本身的收入又不高的情況下,沒學到什麼東西真是很扎心的一件事。

4、PT們沒有交流平台

現在各個城市的康復醫學與物理治療學會管理者都是醫生(轉業或被轉業),治療師們幾乎沒有什麼發言權。這也直接造成PT們沒有交流的平台,學會組織的大會也基本是醫生們你方唱罷我登場,跟PT沒什麼關係。現在好像已經好一些了,有些實用技術是由PT來授課,但是依然還是座談會式的授課,沒有手把手的實操課。可以這麼說,並沒有任何平台可以讓PT們暢所欲言,無論是交流心得體會、學習成果、靈感假設,還是各種吐槽。這也造成了PT們都是各自為政、閉門造車,效率偏低。

5、體制外的技術落地困難

大家都知道物理治療師是用一雙手來掙錢的,所以有不少學習班教理論和手法。手法型的技術落地還是比較容易的,學完之後找同事、家人、相熟的患者都可以做一些練習,這樣學習成果就可以保留下來。但是如果技術需要器械的配合,那落地就會非常困難,因為出去學習的是PT,而且科室和醫院也並不知道也不支持這個行為。那當PT學完之後,怎麼練習和開展治療就是個極大的難題。小PT在科室和院方是沒有任何話語權的,如果要購入器材的話,最可能得到的答覆就是「我們還在討論」。但問題在於,物理治療技術有相當多是實操性的,學完之後一定要練習才能完全記住,一段時間不用之後就會逐漸遺忘,那學習班就白上了。運動康復對器材和場地的需求又特別大,所以落地是難上加難。

第四點

前面說了一堆PT在醫療制度中的荊棘和難處,現在來說說患者和客戶端。

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現在的民眾對醫療的觀念還達不到能理解和接受物理治療的程度。

在現行大量臨床醫學理念長期熏陶下,民眾們都會覺得生病了就靠吃藥、打針、掛水、手術等醫療手段來治療疾病。理療是什麼鬼?理療就是照照光、做做牽引、做做電療。而且這也治不好病的,最多就是舒服一下,緩解緩解。民眾對康復科的印象就是骨折術後康復、中風後康復。如果跟患者說運動康復,他們的反饋就是還要我運動的啊?吃吃藥、做做理療么好嘞。在這樣的觀念里,疾病不是他自己的問題,而是身體壞掉了。還記得我剛才金屬鍵盤的比喻嗎?現實就是如此。他們不會認為運動是能治病的。

我們從來就是把疾病的原因歸咎於外因,把責任推給醫生,唯獨不認為自己才是身體不健康的罪魁禍首。(臨床醫生也不這麼認為)

功能醫學理念下的身體健康五大支柱分別是:飲食、營養、睡眠、運動、心理。

裡面有藥劑嗎?沒有。是中醫養生嗎?不是。

功能醫學和功能康復是徹徹底底的西醫。運動康復研究的是肌肉、骨骼、神經。

當我們講到椎間盤的呼吸對其退化速度的影響的時候,幾個人能聽懂?

當我們講到疼痛的物理機制的時候,幾個人能聽懂?

當我們講到動作的生物力學和發力順序對骨骼和軟骨的影響的時候,幾個人能聽懂?

我經常碰到的情況是我治療完患者,患者說「我看你也沒做什麼,怎麼我的疼痛就不見了?」

我的內心OS是「難倒你是想讓我把我的治療理念講出來嗎?那要講多久?三天三夜?就算我說了,你能理解嗎?」

我只能笑笑,開玩笑道「怎麼樣?我厲害吧。」

我們PT都還太年輕,我們需要時間去累積,去學習,去傳道。

我們接近真相,我們帶著大愛,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推薦閱讀:

80%的會員都有的疼痛癥狀,你可能也有 | 運動康復
The Restrictive Effect of Short-term hyperbaric exposure on Ventilation
【髕腱炎】光練大腿可不行!
膝關節術后角度訓練的烤地瓜理論
膝關節疼痛系列之跑步膝

TAG:運動康復 | 康復醫學 | 運動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