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是一種對關聯 的領會
來自專欄海下讀書1 人贊了文章
- 影評:K-PAX
- 作者:鼓的激,本文亦發於豆瓣
波特到底是k-pax星人,還是精神病患者呢?即這是一部科幻片還是心理片?各路觀眾煞費苦心,細推慎琢,莫衷一是。也許真是編劇太過於反感知識帝們對於電影的知識性解讀——使電影藝術淪落為科教片,給你拍部二不象,意圖將一小部分觀眾拉出科教片的泥沼,但更可能編劇僅僅是想欣賞一場科幻帝和心理帝撕逼大戰。誰是拍片的,誰是看片的,有時也是傻傻分不清楚!
生活的瑣碎與慣常往往使人遺忘掉某些東西,它們若要被重新發掘,必然要藉助非同尋常的元素。科幻片設定特殊情境(人工智慧極端發達,地球毀滅,外星人來襲等);心理片設定人的非正常狀態(精神病人,變態,人格分裂等),儘管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實質上關切的不過是我們自身的存在,也正因為這樣,如果我們能夠認識自身的存在,那麼,那些影片中哪怕是看起來再狂野的想像,再晦澀的術語,都能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得到毫不費力的理解。科幻片,心理片,Is there any difference?近世以來,精神病院雖然被文明地建立起來,但是,瘋人依舊痛苦地活著,而且在額外的文明外衣披掛下,理性更加殘酷地迫害著瘋癲。所謂文明的精神病院使醫生有了苛責和拯救的雙重態度,是他們宣判「不正常「的人是精神病患,不適合在「正常社會」中生存;同樣是他們,給予瘋人以溫暖、平安和藥物的治療,進而使瘋人在內心接受自己是社會的廢物、是騷擾正常秩序的破壞者,從而在心靈上殘酷地給自己定位為弱勢群體,甚至將自己不得已的瘋癲病狀視為一種犯罪。正是反感於精神病醫學理性壓迫,賽爾指認精神病院比外面更加散發著惡臭,我們當然明白他所指涉的絕非氣味,而是人與人之間變異的關係。本無什麼病的豪伊在幻想的疾病中生存;因火宅痛失家人而自我封閉的貝絲在這裡更加自閉;安全感極差的恩尼謹小慎微的防範死亡;阿徹絲太太深陷愛情幻想中不能自拔。將瘋人們非正常的行為或心理狀態經由醫學研究指認為精神病症,進而歸因於神經或者基因病變,為非正常的狀態尋求解釋,進而潛在的維護了當前正常的現狀,瘋人們為自身虛弱本質尋找到了解釋與安慰,醫生則幻想著解決這個病症獲得不世的榮耀。但是,將瘋癲歸結於生理病變太過輕巧,一切精神問題都有其社會根源,瘋癲來源於他們的現實處境,而現代精神病學的邏輯是:拋棄關於處境的瘋癲,就是要拋棄製造瘋癲的處境,將瘋人集中到精神病院與外界進行隔離,但這並不意味瘋癲自行消逝,反而更容易使其成為難以融化的突起。鮑威爾醫師向波特強調,在地球上,我是醫生,你是病人。醫生與病人之間要有分別,精神病醫學理性的專橫與自大畢露無疑,在未經現代精神病醫學理性洗禮的波特眼中,醫生,病人,奇怪的分別。這分別只會否定人自我痊癒的能力,鮑威爾當然也是治不好他們的。鮑威爾醫生們對瘋人們採取科學客觀的醫學診療,這必然決定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鮑威爾醫生和院長的對話也透露了這一點。精神療養院中的瘋人們感覺不到被照料,這並不是說醫生和護工對於病人們態度不好,相反,他們對於瘋人們充滿耐心,悉心愛護。但如同海底撈的服務再好,始終只是很職業的,他們對每位顧客都是這樣的,感受不到多少的被照料,我和它並未有什麼特別的關聯,真正的照料在於承擔起他人命運的,即建立起一種關聯。「放手去做,出了事我頂著」即是這樣一種照料。波特真正的去接近瘋人們,承擔起他們的命運,他可以對豪伊說,完成我布置給你的三個任務,你的病就會痊癒,給予豪伊的是生活的希望,幸福的青鳥終將會出現,而他需要做好準備應付一切。讓恩尼置之死地而後生決不可能出於精神病醫學之手,這來自於命運的承當。鮑威爾醫生不顧院長的反對,選擇走近波特,拯救波特,承擔起波特的命運,也因此成全了自己的家庭,幸福這東西,只有明白人才享受得起,而缺乏決斷者一生都在自欺!在鮑威爾一家的影響下,波特是發生了一些變化的,雖然渺小,卻至關重要,起初是瑞秋和波特討論家庭的意義,波特沒有家庭,瑞秋直言沒有家庭的k-pax星人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眼見瑞秋家庭的幸福,波特向鮑威爾感嘆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即便在自己走了之後,也會有人懷念他,自己的存在並不無關緊要,而在k-pax星球上都是非對象性的存在物,它們孤零零的獨自存在著,對於他人毫無輕重。如一位哲學家所說,非對象性的存在物就是非存在物,我們就是彼此的意義世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