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怎麼回事:人到105歲後,死亡率反而減緩?

怎麼回事:人到105歲後,死亡率反而減緩?

來自專欄知識分子85 人贊了文章

?一項新的研發發現,人類達到105歲以後,死亡率增長減緩並趨近於到達一個平台期。Credit: Alex_Po / Fotolia

撰文 | 應可鈞

責編 | 陳曉雪

衰老,人類的終極大敵之一。如果說癌症是眾疾之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把衰老稱為萬病之源。衰老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隨之而來的身體機能下降,以及多種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在研究人類衰老的學者心中,始終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死亡率是否會一直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升高?換句話說,死亡率的升高有極限嗎?人類的壽命有極限嗎?

基於英國數學家Bengamin Gompertz在1825年提出的模型,在達到一定年齡後,生物的死亡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指數上升趨勢,在人類中相當於30歲之後死亡率每8年翻一番。在1990年後,隨著數據質量的提高,有研究表明80歲之後,人類死亡率的增長開始減緩而不再呈指數型增長;1998年,James W. Vaupel等人就發現,果蠅、線蟲、酵母等不同物種在一定年齡後出現了死亡率的平台期(1)。更有甚者,2018年提供的數據表明,裸鼴鼠的死亡率不隨年齡而升高——相當於一直處於平台期(2)。

長壽老人的生存分析研究通常會由於樣本量不足導致較大的誤差甚至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建立一個完備的資料庫勢在必行。由此,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統計研究所在2010年建立了國際長壽資料庫(International Database on Longevity, IDL)進行110歲以上老人的生存數據的收集與分析。Gampe 等人對這些數據的初步研究表明,直到114歲,死亡風險一直保持不變;但是Gavirilov等人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同樣的數據得到了相反的結論——年齡超過110歲的人群死亡率仍在呈指數增長。

在最新的一個研究中,義大利羅馬大學的人口統計學家Elisabetta Barbi和同事使用了更新後的IDL中來自義大利國家統計學會的數據。該數據提供了2009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義大利所有105歲及以上的老人(共3836位)的生存情況。因義大利對居民的記錄非常審慎,這也就保證了樣本的準確。

在進行死亡率分析後,研究者們發現在65到80歲之間死亡率呈指數增長(符合Gmopertz模型),而在達到105歲之後死亡率的增長開始減緩並趨近於到達一個平台期。該研究於6月29日發表在Science

?研究者發現,義大利居民在65到80歲之間死亡率呈指數增長,而在達到105歲之後死亡率的增長開始減緩並趨近於到達一個平台期。來源:Science

研究者在文中指出,指數增長期以及平台期的出現可以用突變累積和遺傳負荷的年齡效應來解釋:由於選擇盲區的存在,自然選擇無法淘汰衰老相關基因,這就導致這些年齡相關的有害突變不斷累積。隨著年齡增長,這些導致衰老的突變逐步發揮作用,引起死亡率的不斷升高;而在到達一定年齡後,這些因素的作用會完全顯現,死亡率就不再繼續升高。此外,本文的作者之一Vaupel在1998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該現象的另一種解釋:統計數據指出,汽車的報廢率與其他生物的死亡率都會在一定年限之後到達平台期,表明這可能是包括生物與非生物在內的所有複雜系統的共同內在特性(1)。

該結論反駁了2016年Dong 等人所聲稱的人類已經達到了115歲的壽命極限的說法(3)——超級長壽的老人的數目一直在增加,並且不同出生世代的105歲以上老人的死亡率不斷下降,即死亡率的平台值降低或是到達平台期的年齡的增大,表明人類壽命仍在繼續增長。研究者認為,研究表明即使人類壽命依然可能有極限,我們至今仍未觸碰到它。

這項工作展現了「一個非常合理的模型,並有著非常好的數據」,荷蘭海牙跨學科人口統計研究所的人口統計學家Joop De Beer在接受Science採訪時表示,他同時指出,人類壽命的最大值是多少還有待觀察,目前人類的最長壽命記錄是122歲。

Science的新聞報道,芝加哥大學的生物人類學家Leonid Gavrilov則對數據的質量表示懷疑,因為一些人報告的年齡無法得到證實,而去除他們是否會影響結果也不清楚。「這一論文不會解決爭論,而將進一步引爆爭論。」 Gavrilov說。

參考文獻:

1.Vaupel, J. W., Carey, J. R., Christensen, K., Johnson, T. E., Yashin, A. I., & Holm, N. V., et al. (1998). Biodemographic trajectories of longevity. Science, 280(5365), 855-860.

2. Ruby, J. G., Smith, M., & Buffenstein, R. (2018). Naked mole-rat mortality rates defy gompertzian laws by not increasing with age. Elife.

3. Dong, X., Milholland, B., & Vijg, J. (2016). 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 Nature, 538(7624), 257-259.

4. Barbi, E.,Lagona, F.,Marsili M., Vaupel, J., & Wachter,K.(2018). The plateau of human mortality: Demography of longevity pioneers. Science 360 (6396): 1459 DOI: 10.1126/science.aat3119

5.Leslie, M. (2018). Once you hit this age, aging appears to stop. Science.doi:10.1126/science.aau6189

製版編輯:斯嘉麗 |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商務合作請聯繫

business@zhishifenzi.com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推薦閱讀:

致癌恐慌籠罩「基因魔剪」,CRISPR成功編輯的幹細胞或是定時炸彈
小強也有奶,蟑螂奶未來或成為超級食品
抑鬱症存在四種生物學類型
如何看待《復仇者聯盟3》里,星爵的發福?
最新研究稱:每天吃雞蛋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26%

TAG: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