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具比較優勢行業的飛躍=美國的利益永久受損?

中國不具比較優勢行業的飛躍=美國的利益永久受損?

來自專欄經濟思想的歷史演變4 人贊了文章

中國不具比較優勢行業的飛躍=美國的利益永久受損?

引言:

薩繆爾森的最後一篇厲害的論文(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一個國家在以前並沒有比較優勢的行業,突然取得生產力的巨大進步,貿易未必再是雙方受益,有可能是一方受損。美國的對華貿易幫助了中國經濟的崛起,而中國在經濟上的崛起有可能永久的損害美國人的利益。比如,中國和美國各自在生產襯衫和飛機上具有比較優勢,按照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學說,中國生產襯衫,美國生產飛機,那麼兩國的貿易能夠使雙方獲利。現在,如果中國通過政府支撐,發展飛機製造(技術突飛猛進),直到其技術能夠支撐其生產而不再需要美國進口了,至此便沒有中美的襯衫換飛機的貿易,中國卻藉此而實現了生產力的飛躍,那麼美國便會回到之前即生產襯衫又生產飛機的時代,美國不再從比較優勢中獲利,其利益永久受損。

首先我們思考為什麼中國必須要發展飛機製造。中美具有各自的比較優勢,但是明顯飛機和襯衫生產的利潤是不同的,襯衫是一個高密集勞動、低技術含量的生產,而飛機則是一個低密集勞動、高技術含量的生產,所以飛機的生產報酬和利潤遠高於前者,如果中國經濟基本都是由體力(低技術)勞動支撐,那麼顯然經濟總量的天花板則非常低,中國永遠只能是別人的打工仔,人均GDP不可能邁過中等收入陷阱。

所以,中國和美國的密集資本、智力行業的競爭是必然的,而競爭的目的則是,要麼我取代你,要麼你要同我分一杯羹,然而其中美貿易的摩擦僅僅是體現的經濟問題嗎?

一、貿易所依賴的秩序,及其領導者

在比較優勢學說之中,實際上還隱含著這樣的一個邏輯,即具有絕對優勢的國家和絕對劣勢的國家做貿易,根據其邊際效用遞減的假設,絕對劣勢的國家收益更高,這看起來是一本萬利的事情,難道絕對劣勢國家就沒有額外的成本嗎?答案是有的,即服從於絕對優勢國家的貿易規則,或者更進一步講是服從其地區秩序。

批評重商主義,是因為其政策損害了兩國的經濟利益,相互貿易可以讓我們做的更好,重商主義這種看似「殺人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在當時(爭霸)的戰略條件下,敵人的受損強過自己的獲利,直至國家(英法)之間的對抗不再那麼激烈,貿易獲利的學說才逐步有了市場。國家之間為什麼要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呢?類似於兩個企業為什麼要打價格戰呢?前者看起來是貿易逆差國的利益受損而實行的報復,後者看起來是想壟斷市場,吃完整個利潤,然而實則不然。

他們的行為動機看起來始於報復或者慾望,實則追求的是同一角色—領導者(leader)。市場的邊界可以從城鎮擴展到全球,然而市場行為卻來自於同一的邏輯(要素)構建,即是我們講的穩定的政治和完備的法律,如果沒有前者的約束,那麼對於市場的生搬硬套實際上會形成南橘北枳的情況。政治和法律穩定性的根本來自於領導者(leader)的公信力,而其公信力則來自於領導者(制定)的制度框架和執行過程是否依章行事,所以公信力由領導者和參與者的互動產生,領導者(leader)公信力十分強大,那麼人們的市場行為便會很順暢,反之亦然。

全球貿易也是如此,一個穩定的制度環境是貿易能夠持續下去的基礎,穩定的制度環境則需要領導者來維持,缺乏領導者,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各自為政的尷尬局面。二戰後,在全球貿易中,美國人承擔了領導者的角色,布靈頓森林體系、石油美元體系構建了國際貿易的基礎,美國承擔了其體系的建立和執行的角色,是當之無愧的領導者。作為領導者的角色,他一方面維持著國際貿易秩序,一方面竭力的輸出國家(經濟)比較優勢,即高科技製造、意識形態(科學技術理論)、華爾街資本。當然這樣的舉措,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慢慢的拋棄了其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如生產襯衫、運動鞋等。

二、中國的發展情況

中國實際上在發達國家整體上不斷拋棄其不具比較優勢產業的時候,它成為了一個最大的接盤俠,我們的經濟幾十年發展極為不易,大部份都是農民工、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用力氣拼來的。而所謂在發達國家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實際上其所造成的環境和社會負外部性極為明顯,低端產業並不能支撐一個國家的真正崛起。

我們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積累了部分的資金和技術,於是我們也開始複製發達國家的模式,逐漸的發展原先不具比較優勢(高科技產業)的產業,拋棄掉那些現在不具比較優勢的產業,而東南亞國家與印度則又開始成為新的接盤俠,生產襯衣和球鞋。但是......,中國的體積太過於龐大了!它的轉型無疑是一種脫胎換骨,內部既充滿著艱辛和挑戰,外部又充滿著質疑和敵視,這其中的壓力莫過於美國最能感受,中國的崛起讓美國感受到,自己作為世界(貿易)領導者的角色已經力不從心。

如果一個制度內部充滿著生命力,那麼外部的風吹雨打很難泯滅掉這個生命,中國的經濟也是如此。在中國人數以億計的忘我工作下,經濟發展朝氣蓬勃,美國人所倚重依靠外部壓制,如亞太再平衡、印太戰略實際上只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罷了。如果,中國經濟內部不亂,美國是很難阻止中國崛起的,換句話說,在時代的潮流面前,美國的國家意志實際上並不能螳臂當車。

三、具體分析

回到文章開頭,中國在不具比較優勢的行業,突然獲得生產力的急速飛躍,是否會永久的損害美國人的利益。

這時候,我們實際上要更清晰的問「到底是損害哪些美國人的利益」,因為所謂的國家比較優勢行業實際上還是需要人來繼承,即美國在拋棄其不具比較優勢行業的同時,它也拋棄了那些不具比較優勢行業的工人,而究竟又有多少工人能夠再次進入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呢?顯然永久的損害了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是那些佔據在高端價值鏈的高收入者群體們。

其次經濟上的總量損害一定會造成同樣的社會損害嗎?這也未必。我們認為,美國再次回到既生產襯衫又生產飛機的狀態,其經濟體現不出比較優勢,所以利益受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生產襯衫為低技術工作者提供了機會,而飛機製造者則因為長期從事比較優勢的行業,他所積累的資本能夠為他在利益受損時帶來極大的緩衝。

美國作為全球貿易的領導者角色,在長期來看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顯然未必,人們追求經濟利益的動力,就像水天生從高向低流的勢能,當美國社會的主流是極大的輸出比較優勢產業之時,它顯然未能充分估計到那些被主流所邊緣化的人們,並且隨著比較優勢愈來愈突出,被邊緣化的人們境況便愈來愈差。作為貿易制度領導者的美國,一心想著在這個制度下謀求利益最大化,卻以其極不公平的方式分配了利益,國內經濟(收入)差距的擴大逐漸成為社會撕裂的最大傷口。

不得不講,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顯然缺少了美國以往的政治家對於追求制度領導者的恆心,並不熱衷於美國政府支配世界的權力觀。相反更加註重其經濟利益,或許在心理默認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已經力不從心,更渴望從國際視野中抽身出來,將它的選民利益放在首位。而美國的崛起,不正是複製其以前的老路嗎?平均地權搞政治→關起門來搞發展→一心一意搞學術→遠交近攻亂全局→靜等世界風雲變→深厚內功再出山。

四、總結:

看到中美貿易戰的紛爭之時,你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其背後的國家內部矛盾,以及貿易行為背後的邏輯基礎。你便能夠獲釋於其爭端本身,以及中國在這個邏輯框架下,所需要走的路子。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癌症發病率下降,我們卻在上升?學學他們怎麼防癌!
流浪漢用僅剩的20美元幫她加了油 美國女子籌16萬投桃報李
美國人還在「排華」嗎?
肺癌在美國怎麼治療?

TAG:國際政治 | 美國 | 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