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筆記5 薦書 《能夏則大與漸慕華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如何漢化的
38 人贊了文章
這次推薦一本關於民族問題的書。
就是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011415/雖然取了個時髦的華夏化的名字(現在提漢化大漢族主義的帽子根本免不了)。其實講的就是漢化的事情。
作者胡鴻,北大的歷史學博士,現在武漢大學的副教授。雖然年輕,剛剛30出頭,就能做出這樣的成果,已經非常厲害了。(同時北大不愧是依然是史學第一學府)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主要有三大塊。
第一塊就是講華夏認同是如何出現的。
其實就是從周朝的華夏列國到後來的統一秦漢王朝,華夏諸諸侯國,先是整合了內部,掃平了中原地區存在的各種其他族群,並且擴散到楚國這樣的曾經的邊緣地區,在秦漢統一之後牢牢的樹立了華夏意識。
第二塊,就是華夏帝國如何擴張到南方的。
雖然秦漢帝國實現了統一,在當時就擴張到了後來所謂的漢地18省的地盤。但實際上,當時的帝國內部的很多地區依然事實是處於控制之外的。
在整個帝國的南方,依然是所謂的網格化狀態。漢人和帝國政府雲集在一些交通要道上。而在這些要道之外的地區,則依然為當時所謂的蠻夷控制。(記得三國演義裡面的那個沙摩柯,就是五溪蠻人,也就是在我老家湘西武陵一帶。)
還有三國裡面吳國控制區的所謂山越,也同樣是這樣的勢力。
雖然在當時帝國的勢力看似是處於被包圍的狀態。其實不然。依託於交通要道,帝國完全可以實現對於山地蠻族的分割。
一旦有事,帝國可以動用多個據點和州郡的兵力協同作戰,形成碾壓式的優勢。
帝國的經濟勢力,可以實現對於蠻族的經濟控制。比如不給你鹽,你就完全受不了。
在帝國多達數百年的征戰下,逐漸的將這些蠻族納入了帝國體系中。
這種體系是有層次的,在據點周邊往往是漢化較高,控制較為得力的滿族。而交通不便的地區,控制則輸送了許多。有些地方開始則完全不受控制。
通過逐步的漢化,一步步的蠶食蠻族控制區。而這一過程恰恰也是蠻族被納入戶籍體系,承擔賦稅和各種義務的過程。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充滿到了各種反抗和戰爭。孫吳年年征山越,就是一個典型的事例。
我們常說中國不是充話費送的,但是具體的擴張和鞏固過程,似乎並沒有多少人了解,這一塊可以補足這個缺口。
第三塊,則是關於十六國和北朝的。
大家都知道,當時這些政權基本都是胡人建立的。但胡人們文化水平不高,因此使用了大量的漢人官僚。
在這些漢人官僚的影響下,胡人統治者也學會了不少漢人的意識形態。
比如他們也會試圖了用華夏的星象圖來為自己的合法性添加理由。
他們沒有文字,不得不學習漢語,結果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不經意當中,就把華夏意識形態給學習了過去。
除此之外,當時的漢族史官,還在紀錄他們的言論的時候,盡量予以修飾,結果搞得他們個個都成了有高度漢文化修養的漢族皇帝一般,動輒引用一些似乎還有些生僻的理論。
還有將本來是草原部落的管理制度,修飾成漢族官制的。
漢文化就是通過這樣的手段慢慢的馴服和改造了胡人的制度和文化,為後來隋唐的重新一統提供了基礎。
關於此書還有一個記憶。
這本書在出版之前的好幾年,我其實就聽過當時剛剛博士畢業的胡鴻講過他的這本書(當時還是博士論文)的內容。頗為感興趣。直到幾年後才讀到,更覺得確實有價值。
只是當時有個人頗為破壞了這個好心情。那就是演講的組織者,民大的張海洋教授。
這位張教授,在總結裡面大肆的攻擊了一通漢族,雖然跟胡鴻講的沒一毛錢關係。(實際上,就我去的那幾次,他此次都要攻擊漢族一通)
明天我可能就來講講這位張教授。
推薦閱讀:
※自焚的火焰:民族主義的背判
※周濂:自由民族主義之「薄」與儒家民族主義之「弱」———愛思想: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民族主義的多重面孔及可欲的未來
※選讀|《比較的幽靈》:東南亞國家的民族主義表現
※安倍抱怨美國將其稱為「強硬民族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