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用語大詞典(第二季)!
來自專欄西餐之魅2 人贊了文章
大概差不多又攢了一季的內容了,那麼就把第二季發出來吧!第二季發布結束後,筆者將進入較長時間的取材和採風階段,敬請期待下一季小詞典的精彩內容吧!
a la king【英】【法】【美】奶油蔬菜燴菜
這是一個形容詞,如果是奶油蔬菜燴雞肉的話就是chicken a la king。這種料理方法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說英國的,有說美國的,但這個詞本身是法語(翻譯成英語是king-style)。。。a la king是將食材(一般是雞肉或者海鮮)和包含蘑菇、胡蘿蔔等蔬菜的奶油醬汁混合的料理方式,通常配米飯或麵食等主食食用。吃上一口,濃濃的奶香和食物本身的鮮香撲面而來,同時撲面而來的大概還有……熱量……
anchovy /an?t???vi/ /?ant??vi/ 【歐】【東南亞】鯷魚
首先這不是瑞典鯡魚罐頭(Surstromming)的鯡魚(herring)……鯷魚因為脂肪含量較高所以經常被用於西餐烹調中,新鮮的鯷魚一般用油和鹽來腌,這之後魚肉會變成灰色,並具有一種特殊的強烈口味,可以做成鯷魚醬,或者放在pizza上作為一種食材。有的時候鯷魚也會用醋來腌,和洋蔥或其他腌菜搭配放在麵包等上食用。
artichoke /?ɑr t??t?o?k/ 【意】洋薊
又叫菜薊。它經常在意式料理中出現,而且在沙拉等環境生吃時通常會伴隨醋等調料,這是因為酸可以抑制它從綠色變為棕色的過程。義大利有種「四季pizza」,用四種食材代表春夏秋冬,分別是洋薊菜心、橄欖、蘑菇和帕爾瑪火腿(prosciutto)。洋薊還可以用來製作藥茶。
arugula /??ru g? l?/【歐】芝麻菜
又叫火箭生菜(英文名直接叫rocket。。。)。原產歐洲,但是現在在中國也很常見了。叫做芝麻菜是因為菜葉吃起來有濃厚的芝麻香味(不過我覺得除此之外還蠻苦的)。芝麻菜最常見的用法就是放進剛烤熟的pizza上(UBC的Mercante就有一種pizza是這樣的,可以嘗試一下),也經常出現在各種意式沙拉中。
asparagus /??sp?r ? g?s/【歐】【地中海】蘆筍
蘆筍在北美是很常見的蔬菜,原產地中海一帶,由於其利尿特性很早就已經藥用。記得在以前玩美味餐廳的時候,就出現過用蘆筍搭配三文魚和醬汁的料理,後來發現蘆筍其實是百搭的蔬菜,和各種肉類一起炒、做湯、烤熟等效果都不錯。蘆筍在中國也有比較悠久的歷史,而且中國的蘆筍產量已經躍居第一。
avocado /??v ??kɑ do?/【墨】鱷梨
又叫牛油果。它的原產地其實並不是墨西哥,但的確在墨西哥的應用範圍最廣。鱷梨果肉的脂肪含量很高,所以可以用作不能多吃多脂魚、肉、乳製品的患者的良好替代物。鱷梨最著名的用法之一就是製成鱷梨醬(guacamole),也可以直接夾在三明治或放在沙拉中,著名的加州卷里就有鱷梨的存在。東南亞等地還會將鱷梨製成類似奶昔的甜品。
BBQ sauce【美】燒烤醬
此醬的味道曾令我魂牽夢繞,記得有段時間國內的麥當勞限時推出過口味和燒烤醬一模一樣的麥樂雞蘸醬,裡面的煙熏的感覺真的是贊哭了。後來讓在美國的表姐帶了燒烤醬回來,從此就如魚得水。我們熟悉的燒烤醬是美式的,主要成分是番茄膏、醋、蛋黃醬、糖和糖蜜等等,煙熏味一般來自煙熏液(有的燒烤醬會自稱使用了由什麼什麼木頭製作的煙熏液)。燒烤醬,正如其名,經常用於燒烤食物的腌制或蘸食,也經常作為漢堡的蘸醬出現(因為肉餅也是烤制的嘛)。
boiled egg【美】煮雞蛋
請注意不要與水煮蛋(pouched egg)相混。boiled egg是把整個雞蛋帶殼扔進水中煮,而poached egg是將雞蛋打入碗中後倒入水裡煮——所以區別就在有沒有殼上了。boiled egg按蛋黃生熟分為soft和hard兩種,顯然soft boiled egg里蛋黃是不會凝固的(有時蛋白也可能不會凝固)。一般認為,時間是控制煮雞蛋的生熟程度的關鍵。
bruschetta /br?sket?/【意】開胃麵包
這是意餐中常見的開胃菜(anti-pesto)之一了。做法是將麵包切成小片烤脆,抹上橄欖油和香蒜,之後加入餡料。整個開胃麵包可以一口吃進去,而口感豐富的餡料可以最大地打開你的食慾,為主菜作出最完美的鋪墊!餡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將番茄切小塊並和羅勒(basil)混合的餡料,或者直接放上一片煙熏三文魚或風乾火腿(prosciutto)再撒上洋蔥碎或乳酪碎,也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口味自行搭配。
butternut squash /?b?t?n?t skw??/【美】奶油南瓜
這個還真的不好翻譯,而且似乎就沒有通用的中文叫法。奶油南瓜是在20世紀40年代在麻省的沃爾瑟姆(Waltham)研發的,是南瓜屬的Gooseneck squash和Hubbard squash品種雜交得到。名字據說是來源於「像奶油一樣順滑,像堅果一樣甜美」(smooth as butter, sweet as nut)。奶油南瓜最常見的吃法是切一半然後烤,或者做成美味的濃湯。
Cajun /?keid??n/【美】【法】卡郡(定居在路易斯安那的法裔)
嚴格說這是一個族名。當年加拿大東部(大概是今天的The Maritimes海洋三省)還是法國殖民地Acadia,後來居住在那邊的法國人被英國人趕走,沿密西西比河一路向南遷徙,最終來到路易斯安那州。因此Cajun菜系可以認為是法式料理的美國南部本土化產物,在路易斯安那州尤其是新奧爾良是代表菜。Cajun菜的特點是擅長使用海鮮以及三種蔬菜——青椒洋蔥和芹菜,可以稱為Cajun蔬菜三劍客了(英文的話大家一般叫它們trinity),本來有胡蘿蔔,但由於地域培植原因改成了青椒。並且擅長用多種香料調味,大部分菜肴製成後帶有深紅或橙色並帶有辣味。大家比較熟知的Cajun菜就是Jambalaya那首歌中唱的那三樣:Jambalaya、Crawfish pie和Gumbo。如果以後碰到了Cajun菜一時想不起來是什麼的話,想想新奧爾良烤翅就好啦~
caviar /?kav??ɑ?/ /?kav?ɑ?/ 【歐】【中東】魚子醬
嚴格說caviar這詞本身指的是用黑海和裏海中的鱘魚魚卵製成的魚子醬。所以地理上靠近這些水域的國家就有生產魚子醬的巨大優勢,比如俄羅斯和伊朗。但由於過度捕撈,俄羅斯已經在2007~2011年禁止黑魚子醬的生產和售賣,從而使得魚子醬成為奢侈品。此時中國浙江千島湖的卡露伽魚子醬(Kaluga Queen,查了一下是2005年德國設計師為杭州千島湖鱘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的品牌)脫穎而出,現在已經成了世界上頂級的魚子醬,是巴黎26家米其林三星餐廳中21家的首選魚子醬提供商,也進入了紐約頂級海鮮店和漢莎航空公司的頭等艙。這大概是國產商品中為數不多的以高品質、高規格的姿態走向全世界的吧(笑)。
chili /?t??l i/【美】辣椒燉豆
這裡不是指辣椒啦!而是Chili con carne(翻譯過來大概是帶肉的辣椒)的簡稱,北美很多地方都會這樣簡寫,所以一定要記住哦!chili的起源其實是大德州,並不是墨西哥菜,但考慮到德州和墨西哥的相似性就寫在這裡啦~雖然維基把它譯為辣肉醬,但對我來說它不符合醬的定義——調味,它本身其實就是一道有那麼一點類似濃湯的燉菜嘛!chili當中一般包含牛肉餡、孜然、紅辣椒、番茄和豆子,並用孜然等調味(我就說它的味道有某種熟悉的感覺嘛)。一般會配三角形的tortilla chips一起食用,有時也會直接澆在米飯或麵食上。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chili也出現了素食版,用豆腐等素食來代替牛肉,廣受素食主義者的歡迎。
chive /t?a?v/【歐】【亞】【北美】小蔥
好吧是我一直讀錯了,總是把ch發成k音……chive的學名翻譯過來應該叫蝦夷蔥(Allium schoenoprasum),俗稱小蔥或香蔥,和蔥(Allium fistulosum)不是一個物種哦。小蔥的分布範圍很廣,不僅中國,在歐洲和北美也有存在。特點是開的花是紫色的(minecraft里的絨球蔥應該就是參考這個)。小蔥的蔥味相比蔥要溫和一些,一般在西餐中也是切成小段然後搭配煎餅、湯、魚、三明治、烤土豆等料理,有時漂亮的紫花也會拿來作為菜品的裝飾。
cinnamon /?s?n ? m?n/ 【中】【美】【地中海】肉桂
(沒錯,Raj的狗狗「小桂子」英文就是Cinnamon!)肉桂是原產自中國的,在古代就已被出口到埃及,之後傳到歐美等地。在西餐中作為香料的肉桂是取自肉桂樹的內樹皮,一般磨成粉後使用。肉桂在一些地方是製作巧克力的原料之一,而且也經常作為肉類烹調的香料。在北美,肉桂更廣泛地被用在甜品和面點的製作,螺旋形的肉桂麵包(cinnamon bun)是北美很受歡迎的食品,聖誕節期間受歡迎的蛋酒(eggnog)里也有肉桂的身影哦。
cocoa /?ko? ko?/【墨】可可
我們熟悉的可可粉是由可可樹的果實製成的,這種植物最初產於墨西哥,瑪雅人將可可豆和水、辣椒混合,做成一種苦澀辛辣的飲料。之後流傳到西班牙,人們開始用糖、蜂蜜等代替辣椒,巧克力飲料的味道開始變得苦中帶甜,之後發明了製造固體巧克力的方法,才有了我們現在的巧克力。可可粉是把可可豆磨碎後脫脂得到的(也就是去掉了可可果的可可脂,但製作巧克力時又會重新加入可可脂,有些商家為降低成本就會使用配料表中常見的「代可可脂」),是幾乎所有巧克力口味甜品和巧克力本身的關鍵配料。
eggnog /??ɡn?ɡ/【英】【美】蛋酒
相信北美的朋友在聖誕節臨近時會經常看到這個。蛋酒的主要成分包括牛奶、奶油、糖、生雞蛋、肉桂等。蛋酒最早起源於英國,貴族們覺得這樣一款混合了牛奶、雞蛋、酒這些貴族食物的飲料能夠彰顯上層社會的階級地位,所以喜歡用蛋酒來舉杯,祝願自己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到了18世紀,蛋酒傳入北美,並且開始在聖誕節期間流行起來。現在除了成形的蛋酒外,蛋酒也成為了一種口味,在北美經常能買到蛋酒口味的咖啡、冰淇淋、布丁等等。
endive /??nd??v/【歐】苦苣
其實今天想介紹的是圖中的這種比利時菊苣(Belgium Endive),荷蘭語叫witloof,看著和白菜挺像的哈。圖中的部分是比利時菊苣的嫩芽,味道較苦,但顏色淺的部分苦味較輕並且口感清爽。它在比利時算是國菜了,可以生吃或者搭配肉類、乳酪等食用。
參考文獻:國菜之比利時菊苣
fennel /?f?n l/【地中海】【東南亞】茴香
作為化學專業學生的我,第一眼看到茴香植株想到的是:好像三口燒瓶啊!茴香作為香料一般是用種子,外觀和孜然(cumin)非常像,因為它們都是傘形科,是近親。但和孜然不同的是,茴香的球莖和葉可以作為蔬菜食用,球莖可以生吃或炒、燉、煮或烤,葉的形狀和蒔蘿(dill)很像,一般放在沙拉或湯中增加香味。茴香在中東和印度一帶的料理中很常見,還可以作為天然牙膏的香精成分。
French dressing【美】法式醬汁
這個雖然有French這個詞但並不是來源於法國喲!French dressing是一種沙拉醬汁,是以ketchup為基底加入橄欖油、醋、紅糖等混合而成的,口感其實和ketchup很類似但是更濃稠。
Gorgonzola /?g?r g?n?zo? l?/【意】古貢佐拉乳酪
乳酪界的王者來臨了……人們對這款乳酪的評價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喜歡的真的特別喜歡,討厭的真的特別討厭,很遺憾我屬於後者,儘管我相對於大多數國人來說對乳酪的接受面已經廣得多了,但這個對我來說真的……非常可怕。古貢佐拉按分類屬於藍紋乳酪,是由青黴菌發酵而成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塊乳酪長毛了。所以它的味道非常的非常的重,記得我第一次品嘗它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其他乳酪的那種奶香味,只有一種特別恐怖的鹹味和一種我說不出來的極其噁心的味道……我當時強忍著沒有吐出來,閉著眼睛一口吞掉了……後來查到這種乳酪叫Gorgonzola,以後碰到了都遠遠繞著走。呃,感覺個人帶入感有點多了哈,不過這個在國外基本就是臭豆腐在國內的存在,有人非常喜歡,有人完全無法接受。要證明你是哪一種的話,買一小片嘗嘗就好啦(笑)。Gorgonzola可以生食也可以用於烹飪,生食的話就是直接吃或者配餅乾紅酒什麼的,熟制我沒有體驗過,但據說它的獨有味道還是揮之不去。
hoisin sauce 【中】海鮮醬
注意:本條目指的是粵菜中常見的帶有甜香味的蘸醬(可以通過其英文名是否為hoisin sauce辨別)。
關於這款醬最大的誤區就是:配料裡面沒有海鮮!它看上去其實和甜麵醬更像,但是比甜麵醬要甜很多(甜麵醬的甜味是豆類發酵得來的,並沒有放糖,但海鮮醬的配料里有糖)。海鮮醬在廣東、香港等地的粵菜中比較常見,作為各種點心的蘸醬,受此影響西方的廣/港式早茶店也不會缺少海鮮醬的身影(也是為什麼它會在「西餐」用語小詞典出現)。hoisin即為「海鮮」的粵語拼音。
Hollandaise /h?l?n?de?z/ /?h?l?nde?z/ 【法】荷蘭蛋黃醬
經常在班尼迪克蛋(Eggs Benedict)上加入的醬汁,隸屬於蛋黃醬,但是和普通蛋黃醬相比加入了檸檬汁,所以口感非常酸爽。雖然它叫荷蘭蛋黃醬,但是是起源於法國的。荷蘭蛋黃醬除了在Eggs Benedict中使用之外還可以搭配蒸熟的蘆筍(asparagus)一起食用。
horseradish /?h??srad??/【歐】辣根
首先辣根的招牌沖味來自裡面的異硫氰酸烯丙酯,以及如果觀眾朋友們還沒有搞清辣根、芥末和山葵的區別的話,請大聲朗讀以下加粗部分:
芥末醬(mustard)是芥菜類植物(十字花科芸薹屬和白芥屬)的種子製成的,是美式漢堡/熱狗中經常出現的黃色醬汁;辣根(horseradish)是十字花科辣根屬植物,一般磨碎(質地有那麼點像椰蓉)配烤肉食用,也出現在仿製的日式「青芥辣」中(無色的辣根加上綠色色素);山葵(wasabi)是十字花科山萮菜屬植物,極為昂貴,一般只出現在日本本國的料理中(有些日式超市裡賣的生wasabi其實也只是山葵含量多於50%的山葵-辣根混合物)。
所以除非在極其正宗的日料店看到師傅現磨山葵植物(還不錯,溫哥華還是有這樣的店的,比如Octupus Garden),基本可以斷定那坨綠色的糊狀物就是用辣根仿製的(嘗一下還可以發現,真正的山葵沒有那麼沖,而且也偏甜)。不過我們還是說說辣根本體的用途吧,辣根磨碎後加入醋等調味料就做成了歐洲常見的辣根醬汁,可以配烤牛肉、烤羊肉等食用,在東歐一些國家還會加入粉紅色的甜菜根一起食用。
Italian dressing 【美】意式醬汁
和French dressing類似也是沙拉醬汁,也和義大利沒啥關係。。。配方是水、醋或檸檬汁、植物油、燈籠辣椒丁以及香料。口感比法式醬汁要酸,而且沒有濃稠感,並帶著香料特有的芳香。
kale /ke?l/【歐】羽衣甘藍
這種蔬菜在我看來有一種說不出的美~看起來就是顏色深一點而且卷邊的生菜。羽衣甘藍的確可以像生菜那樣拌沙拉,還可以廣泛搭配各種肉菜。而且北美很流行把羽衣甘藍烤乾然後加點調料像薯片那樣當零食吃,比真的薯片要健康很多。
lavender /?l?v ?n d?r/【地中海】【歐】薰衣草
相信無數女性都去過各種薰衣草公園大拍特拍一番(此處省略268字),但今天介紹的是它在香料方面的用途。一般用作烹調用途的是產自英國的薰衣草的花蕾,除了大家熟知的在甜品方面的用途外,也可以和肉搭配出一種特殊的芳香味道,比如薰衣草羊肉就是經典的法式料理。使用薰衣草花釀製的蜂蜜也很有名,新鮮的薰衣草花也可以用來作為菜品的點綴。
leek /lik/【歐】【亞】韭蔥
它不是韭菜也不是蔥!韭菜(Allium tuberosum)的英文是garlic chive或者Chinese leek等等,而韭蔥其實是學名為象大蒜(Allium ampeloprasum)的植物的培育種。韭蔥看上去比蔥更大,也更堅硬,生吃時口感更脆,比較接近洋蔥。韭蔥也會用在沙拉中,而且和蔥相比在湯類食品中能更常見到韭蔥的身影,比如韭蔥土豆濃湯,以及蘇格蘭的一種韭蔥雞肉湯(Cock-a-leekie soup)。
lemongrass /?l?m ?n gr?s/【東南亞】檸檬草
學名香茅(英文cymbopogon)。雖然叫做「檸檬」草,但卻和檸檬沒什麼關係,只是它帶有檸檬的香氣而已。檸檬草在印度和東南亞料理中比較常見,經常出現在湯和咖喱當中(我們熟悉的冬蔭功中就有檸檬草的身影),在拉美也被用來泡茶。溫哥華有一家越南菜館,桌子上提供的辣椒油裡面是加入了檸檬草的,味道除了辣椒油本身的香氣外還異常清爽可口。
meatloaf /mitlo?f/【德】【美】肉餡糕
meatloaf是一道德國、比利時等地流行的菜肴,後來由德國殖民者傳入美國。它是將牛肉餡(有時也會用羊肉豬肉海鮮甚至鹿肉)加入香料、雞蛋、牛奶等攪勻後製成肉團然後在烤箱中烤制而成的。完成後通常會在外層加入番茄醬或者燒烤醬並切成片食用。meatloaf對於不怎麼喜歡整塊肉但喜歡肉餡的我來說簡直是真愛,它可以列為我最喜歡的西餐之一了。
oregano /??r?g ??no?/【歐】牛至
牛至和百里香(thyme)挺像的(都是唇形科,是近親),味道也比較接近。乾燥的牛至葉會比新鮮的牛至葉帶有更多芳香。牛至在義大利料理中很常見,很多時候會放在pizza上作為提味的香料,二戰後被美軍士兵帶回美國並在北美流行。現在北美的很多pizza店會提供帕瑪森(Parmesan)乾酪粉、辣椒碎、辣椒醬、鹽、胡椒、碎牛至葉等供顧客額外添加到自己的pizza上。
over easy / medium / well / hard 【美】(表示煎蛋生熟度的辭彙)
美國人會用比較多的辭彙描述煎蛋(fried eggs)的生熟度,很多時候去吃早餐時服務員問「How would you like your eggs (to be prepared)?」時,他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答案。這些詞里的over就代表煎蛋時翻面(而sunny side up就是只煎一面)。具體地說:
over easy:蛋白基本凝固,蛋黃完全不凝固。
over medium:蛋白完全凝固,蛋黃外部凝固但中心是溏心的。
over well:蛋黃蛋白完全凝固(此時蛋黃質感和煮雞蛋類似)。
over hard:蛋黃蛋白完全凝固,蛋黃在煎蛋過程中被戳破,因此成品蛋黃不是圓形的。
peppercorn /?p?p ?r?k?rn/【歐】【北美】【亞】胡椒
peppercorn這個詞其實特指的是胡椒的果實——胡椒子,因為胡椒子在結出的時候是一堆果實分布在類似穗的結構上,很像玉米(但玉米粒是種子),因此得名。我們熟知的黑胡椒、白鬍椒等,都是來源於同一種胡椒植物,只是處理的方法不同而已。黑胡椒是將未成熟的漿果煮熟然後晒乾得到的,而白鬍椒是完全成熟的胡椒果實除去果皮得到的種子。黑胡椒粒比黑胡椒粉更加具有胡椒的味道,有條件的話可以去超市買那種底下是黑胡椒然後在用的時候現磨成粒的調料瓶。
pilaf /p??lɑf/【中東】【中亞】抓飯
沒錯,就是我們熟悉的手抓飯,它最早起源於十世紀的波斯。抓飯的「抓」來源於中亞等地用手食用抓飯的習俗,雖然現在更多地是用勺子等餐具。抓飯的製作過程一般是先用油炒香洋蔥、胡蘿蔔、肉等食材,然後加水製成湯,最後加入泡好的米燜熟。在西方,抓飯經常在地中海和中東料理中用作配菜食用的主食。
plum sauce 【美】【中】蘇梅醬
我在全網搜了半個小時基本可以確定這種醬不是起源於中國的,而是美式中餐的一種產物。如果大家吃過麥樂雞,應該對這個醬很熟,因為麥樂雞默認配的甜酸醬的主要成分和蘇梅醬非常類似(我看過配料表,上面寫的是杏醬,考慮到杏和梅是近親所以可能是翻譯不當)。蘇梅醬在美式中餐中主要配烤鴨(個人覺得和甜麵醬相比真的弱爆了)以及春卷、炸雞等各種炸食,將不健康家族的兩名要員——糖和脂肪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ravioli /?r?vi?o?li/【意】意式餃子
這個的形狀比較像郵票,這大概就是和tortellini的區別了。而且餡料的話會更偏素一點,一般會包含菠菜(spinach)、ricotta乳酪和肉類。有的時候為了美觀,製作餃子皮時有時會加入胡蘿蔔汁或菠菜汁來使之帶有獨特的顏色。
roast beef 【英】烤牛肉,燒牛肉
這種和一般的牛排不同,牛排一般是在烤架上烤或者用平底鍋煎,但烤牛肉是放進烤箱烤的。也經常放涼然後做成三明治。因為是在烤箱中烤的,所以外皮不會像牛排那樣酥脆。口感稍顯乾燥。因此會配一些帶刺激性的調料,比如用辣根(horseradish)做成的醬汁。
sauerkraut /?sa??kra?t/【德】德國酸菜
德國標配之一,沒出國的時候我就在進口食品店領教過它的味道了。作為東北人,自然要拿它和東北酸菜比較一下(注意不是大家印象里的那種老壇酸菜)。網上很多文章表明德國酸菜和東北酸菜真的迷之相似,英文維基認為德國酸菜就是起源於中國酸菜,被韃靼人或者成吉思汗帶到了歐洲。的確,德國酸菜和東北酸菜原理相同都是乳酸菌發酵,但德國酸菜是用捲心菜製作的,而東北酸菜是用大白菜,並且德國酸菜已經可以工業化生產,也因為捲心菜本身口感的緣故,個人覺得德國酸菜更加酸甜可口,不怕酸的人甚至可以直接吃,但東北酸菜就得烹調一下了。在西餐中,如果是德式料理(香腸、德國豬蹄等)一定會加入德國酸菜作為配菜,在美國也可以夾進三明治或熱狗里豐富口感。
scallion /?sk?l y?n/ 【亞】蔥
又叫green onion。這個其實是一個統稱,並不表示一個具體的種,可以包括國內常見的那種蔥(Allium fistulosum,如上圖,沒有球莖),或者蔥和洋蔥的雜交種(這個中文似乎叫青蔥,與蔥的特徵有明顯的區別)。在西餐中蔥一般被用在沙拉中,也是製作salsa醬的原料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和美國西南有一種把蔥撒上鹽然後烤制並配乳酪、米飯和青檸汁食用的「烤全蔥」料理,作為烤肉類的配菜。不過個人覺得還是中式的蔥油能把蔥的香味最大限度發揮出來啊~
scotch egg /skɑt? ~/ 【英】蘇格蘭蛋
蘇格蘭蛋是將硬煮蛋(hard boiled egg,有時也會用軟煮的)裹上肉餡和麵包屑後油炸或烤制而成的一種英式料理,在1738年由英國的Fortnum & Mason食品店發明。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野餐食品,在美國的很多英式餐廳比較常見。
spinach /?sp?n?t?/【亞】菠菜
看看自己一直以來到底有沒有讀對菠菜的英文吧。菠菜原產於西亞,7世紀左右就傳到了中國,到了中世紀才傳到歐洲,可以說是一種世界性蔬菜了。菠菜在中國主要是做成湯或者在煮麵時作為配菜使用,而在西餐中則更多地出現在沙拉當中,也經常作為三明治餡料的主要蔬菜之一。
Sriracha /s??rɑ t?ɑ/【美】是拉差香甜辣椒醬
這個醬可謂是美國版老乾媽,在北美幾乎無人不曉,各種餐廳都會選擇它作為調料。它的創始人叫陳德(David Tran),是祖籍廣東潮州的越南華僑。他是在到了美國後在LA開始了辣椒醬的生產,辣椒是產自加州本地和墨西哥。是拉差辣椒醬美味的秘訣就是一個鮮字,陳德會要求從辣椒摘採到開始加工不得超過兩小時。 口感的話酸、甜、辣,以我的對辣耐受能力,基本上是之前幾口吃著感覺非常香然後越吃越想吃,越吃越想吃,最後把自己辣到。。。
tamarind /?tam(?)r?nd/【東南亞】【中美】酸角
又叫酸豆或者羅望子。原產地是東非,之後逐漸傳到亞洲的熱帶地區,16世紀左右傳到墨西哥。酸角在沒成熟的時候非常酸,但隨著成熟會越來越甜,成熟的酸角可以作為零食等直接食用。酸角是辣醬油(Worcestershire sauce)和英式HP醬的重要原料,在東南亞料理中酸味的來源很多都是通過酸角,可以在咖喱、印度酸辣醬(Chutney)等等當中使用。
tortellini /?t?t?lin?/【意】意式餡卷
維基翻譯成意式餛飩,所以我還是決定不破壞餛飩在廣大人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了。。。但是餡卷也沒那麼糟糕, 只是裡面的餡因為一般是肉餡和乳酪的混合,很多中國人會吃不慣而已。。。其實非常喜歡cheese的我之前對它是很憧憬的,來到這邊吃到了之後才發現它並不是像我想像的那樣裡面是pizza上的那種Mozzarella乳酪的!它的口感大概就是淡淡的肉香和奶香之餘略有些乾燥,所以一定要搭配醬汁或湯汁一起食用。
vanilla /v??n?l ?/【墨】香草
是的,它並不是「草」,而是像豆莢一樣的果實的提取物!香草是大家習慣的叫法,其實對應的植物的學名叫做香莢蘭,原產於墨西哥,現在在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一帶有廣泛種植。香莢蘭的果實要經過加熱、水化、乾燥和陳化的步驟才能作為香料使用,此時它的外表已經是深褐色的了。一般在烹調中,香草有以下四種存在方式:直接用豆莢、磨成粉、做成提取液(vanilla extract)和香草糖(vanilla sugar)。香草提取液比較普遍,它是把豆莢或者粉末放在濃的酒精溶液或甘油溶液里浸泡後萃取得到的(香味的有效成分——香草醛,更熟悉的名字是香蘭素——更易溶於有機溶劑,本科時做過相關的分析實驗,真的超級香超級好聞),現在也有很多美食愛好者會自己種香莢蘭然後用伏特加等烈酒自己製作。香草在各種甜品的製作中有著廣泛應用,香草味冰淇淋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有關香草的存在了。
vinaigrette /?v?n ??gr?t/【歐】【美】油醋汁
這個單詞是法語單詞,但其實可以認為全世界都有各自的油醋汁(比如我們蘸餃子的時候用醋和香油混合的時候大概就可以認為那是一種油醋汁了),我們主要說的還是西式風格的。油醋汁一般是3份色拉油和1份醋混合,之後攪拌混合成為乳濁液,基本就是用來作為口味不濃郁但是清爽的沙拉醬(大概可以類比成吃火鍋時蘸麻醬還是醬油醋)。順帶一提,原味的丘比沙拉汁(注意不是丘比沙拉醬)就是一種日式油醋汁,口感非常不錯。
Worcestershire sauce /?w?s t?r????r s?s/【英】辣醬油,喼(jiē)汁
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調查才相信這種中文名聽起來完全中式的東西是產自英國的。。。事實上也的確是這樣,這款醬汁是在19世紀30年代由英國的兩位藥劑師發明,在20世紀作為西餐醬料傳入中國,因為其配料很「東方」而深受歡迎(據說當時那倆人發明辣醬油時就是受一位駐印度外交官之託,想要「重現東方滋味」),在廣東香港一帶叫喼汁。後來上海開始自主生產辣醬油並在國內取得市場,甚至還銷往海外。所以這款醬汁大概就是靈感源於東方,發明於英國,最後又傳回到東方,可謂是非常神奇的故事了。我前些天買了一瓶,品嘗之後感覺它的名字應該叫辣醋,辣味十分明顯(有辣椒成分存在),但和醋相比還有一些特殊的香味。辣醬油在西餐中經常用於調配沙拉醬汁和牛肉類的烹調,不過最重要的應該就是作為著名雞尾酒血腥瑪麗的重要調料;辣醬油傳到日本之後日本人把辣味去掉了,材料變為全素,也增加了些許甜味,用於蘸食豬排等——沒錯,就是吃日式豬排時配的那種酸酸的帶有一點果香的豬排醬。
參考文獻:你或許嘗過的伍斯特醬
zucchini /z??ki?ni/【歐】【美】西葫蘆
原來它就是西葫蘆啊。。。西葫蘆原產義大利,在歐美算是一種常見蔬菜。雖然西葫蘆看著比較像黃瓜,但我們幾乎不會生吃它,一般是會烹調一下,比如蒸、煮或者烤。烤西葫蘆在北美的燒烤里比較常見,也可以把它掏空然後在裡面填上肉類等餡料後食用。
圖片來源:(部分來源可能已經在第一季標明,這裡不再重複)Alkaline Vegan Girls, BBC Good Food, beluga-caviar-melbourne, Berkeley Wellness, Bulgarian Spices, Care2, Fat-Burning Man, Foodnetwork, Gimme Some Oven, Great British Chefs, Healthline, Hungry Huy, Hunter Angler Gardener Cook, iStock, Medical News Today, Meghan Telpner, Melanie Cooks, Monterey Bay Spice Company, My Healthygram, Natracanna, NDTV Food, Organic Facts, Precision Nutrition, Schwartz, The Hindu, Well-Being Secrets, Z Living
推薦閱讀:
※那些你可能忽略的西餐禮儀
※【芝士意麵】為什麼管不住自己的嘴,因為太好吃了!
※自製西餐小甜點
※買不到稱心的牛排?那就來試試主廚的秘制果香豬扒吧!
※吃西餐怎樣才能不露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