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狠心放手,抑鬱症的女兒竟然走向了康復

選擇狠心放手,抑鬱症的女兒竟然走向了康復

9 人贊了文章

01 從兒童情緒障礙到抑鬱症

我女兒,2013年3月,出現睡眠不好,心情不好。

我以為是學習壓力大了,等放了假休息休息就會好的,也沒有特別在意。直到2013年5月份,她對我說,不想上學了。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就是不想讀了,只要答應她,同意不讀書了,幹啥她都答應。我以為是青春叛逆期,就開導加勸說,她也又堅持去了學校。

然而,好景不長,終於熬到了暑假,在假期間,因為沒上學,所以沒壓力,也無異常。可是,到了快開學了,問題來了!

我很清楚得記得這一天,2013年8月27日,開學前兩天。吃了晚飯,大概8點過後,她叫我吃月餅,她最喜歡雲腿月餅,我當時才吃了飯,所以肚子還沒餓,就對她說我吃不下,不想吃。結果,她生氣了。

因為她是個孝順的孩子 ,平時都會想著我。而那天,她是把所有月餅中唯一剩下的雲腿月餅分了一半給我,而我卻不吃。她就覺得我不領情,所以才發那麼大的火。於是,她就賭氣說:「不吃算了,我扔了!」其實,她是巴不得我吃的。沒想到,我卻說:「要扔就扔了吧!」

結果,她更生氣了,就把剩下的二十幾個月餅從窗戶上扔了下去。然後,立刻打開門要離家出走,讓我再也不要找她。那天晚上雨下得特別大,電閃雷鳴,夏天的暴雨真的挺嚇人的!

我跟著追了出去,到了樓下,我撿月餅時,她心軟了,也幫我撿。但是,還是要堅持離家出走。我當時沒辦法,只能跪著求她不走,在樓下僵持了好久,最後答應陪我回家。

那天晚上,我第一反應就是孩子病了。我一定要帶孩子去看醫生。我想起來: 孩子說過,只要同意她不上學,要她幹啥都行。於是,我就給她交換條件,帶她去醫院了。

就這樣,2013年9月份,孩子第一次住院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診斷為「兒童情緒障礙」,10月份給她辦了休學一年。那一年,在家病情反反覆復,那時的我無助、迷茫、也沒經驗,整天以淚洗面,除了帶孩子按時複診以外,什麼事情都沒有心情去做。所以,那一年白白浪費了。

2014年9月,孩子再次住院,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我再次給孩子辦了休學一年。這次住院,收穫較大。

02 我的愛,不是愛

十幾年來,孩子從來沒有離開過我,那次住院,因為單位有事,我必須回去上班,不能在醫院照顧她。所以,她離開我很痛苦,在我走之前,抱著我哭了兩個多小時,才勉強接受了我要走的事實。這一步,她邁出來挺不容易的,不過,也是一個好的開始,是女兒康復路上的轉折點。

這讓我一下子意識到: 我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那就是平時對孩子不離不棄慣了,才造成了今天孩子離不開我的痛苦。我的腦子裡一下子清醒了:是我的問題!我明白了,平時對孩子不離不棄,根本不是愛孩子,我的方式錯了,我得糾正,我得改變自己。

回家後,我就找原因,我也獨自去做了心理諮詢,最後,醫生的答案也驗證了我的想法: 孩子生病與我對孩子的嬌慣有直接的關係,對孩子過度保護,就是一種傷害,我必須糾正錯誤的教育觀念。

我下決心要改,在這個過程中,我非常痛苦,我必須克服對孩子溺愛的那種習慣,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內心也針扎過無數次,隨時都有犯老毛病的情況出現。

回到家,每次就情不自禁地幫孩子做事情,做完後,又後悔,因為又一次傷害孩子。我為孩子做得越多,對孩子的傷害就越多。孩子的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葯加到最大劑量,仍不見好轉,甚至,有段時間裡,大約是一周,還出現了幻覺。

我下決心改,管孩子少了,盡量把心思放在工作中,把她一個人丟在家裡。那段時間,我都是故意早出晚歸。回到家,女兒就跟我抱怨: 我想喊媽媽幫我做什麼,可是,媽媽沒在家,我只能自己做,好累啊!我聽到了,心裡不好受,但是,我不但要忍著,還肯定她: 你做得很好啊!女兒真棒!

後來,我發現每當我為孩子做得多的那段時間,孩子狀況就不好; 管得少的那段時間,孩子反而更乖巧。實踐證明,這個辦法可行並且效果很好,所以,我就一直堅持這麼做。過了半個月,發現孩子有變化了,幻覺消失了,也不那麼依賴我了。

當然,這期間,我偶爾會去做心理諮詢,在醫生的幫助下,我堅定了信心。我會一直聽從醫生的建議:對孩子「狠」,才是對真正孩子好!

包辦孩子的一切,實質上是剝奪了她獨立動手親自參與勞動的能力和快樂。

就這樣,2015年,孩子復學了,2016年孩子中考,讀了一年高中,孩子覺得壓力太大,放棄了讀高中,選擇了職業學校,現在狀況挺好的!

03 放不下的是我自己

曾經,2014年至2016年期間,孩子追星,我陪他看明星演唱會。孩子要養狗,我買,並要求她自己照顧。孩子要去旅遊,我鼓勵她自己去。這些,她最後都做到了。因為我知道,只有支持她喜歡的東西,她才有動力去做,甚至會做得更好。因為,那時的孩子跟所有生病的孩子一樣,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動力。這種情況下,我只能選擇投其所好。

想告訴所有的家長們,其實,放不下的是我們自己,並不是我們放不下孩子。現在,孩子走到哪裡都是一個人,我也很放心。因為,她每次都要跟我彙報情況,叫我別擔心,而我只有一句話: 注意安全,其它不多說。

雖然,也會擔心她的安全,但是轉念一想: 這樣總比孩子有病好,做什麼都有風險,對吧?權衡一下,我決定放開孩子,讓孩子去做她喜歡的事吧!其實,有時是我顧慮太多,孩子比我想像得要能幹得多!

我的幾點建議:

  • 不要對孩子付出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打理一切事務。
  • 不要讓孩子吃"獨食"。
  • 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不要讓孩子擁有的東西來得太容易。
  • 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工作的艱辛。
  • 父母要給孩子做出榜樣,給孩子"回報"的空間。

面對走向康復的抑鬱症的女兒,我的體會是:孩子在生病嚴重時,的確需要家人的陪伴,但當病情穩定後,就要慢慢淡出她的生活和視線,慢慢讓孩子學會獨自一人去迎合和面對。

要讓她明白一個道理:最後陪伴她的人,只有她自己!

現在,家裡所有事,我都讓孩子參與意見,這樣,她才會覺得自己有用,有滿足感和價值感。

就這樣,孩子的獨立性更強了,膽子更大了,內心更自信了,臉上笑容更多了,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了。當然,這遠遠不夠,我要讓孩子變得真正強大起來。只有她自己強大了,什麼問題都擊不垮她了,才算真正的成功了。


推薦閱讀:

不抱怨的365天 vs 寫字
你沒病,就是想得太多
關於抑鬱症的服藥問題?
一路奔跑,熱愛生活
科普 | 我該吃藥?還是該接受心理治療?

TAG:抑鬱症 | 抑鬱 | 對抗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