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流行演唱中聲樂部分的科普文

一篇關於流行演唱中聲樂部分的科普文

5 人贊了文章

額。。。先讓我捋一捋該從何寫起吧。。。

那就先簡單介紹下寫這篇文章的動機和目的吧。。。

其實很早就想寫這麼一篇文章了,但一直拖著沒寫。原因一是個人性格極其懶惰,除了吃飯睡覺打遊戲,能抽出一大段時間來寫一篇文章對我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原因二恐怕是主要原因。個人對這篇文章的要求是最終能具有一定學術層面上的價值,畢竟流行演唱只是筆者的一個愛好,加之本人也沒有專業學習過音樂方面的知識,單單從一些書籍上面獲取的知識和個人實踐經驗所得想寫出一篇具有專業價值的文章來難度還是特別大的。也想過既然不夠專業那就不寫唄,話雖如此,但是有些東西憋在心裡不去把它表達出來很不是滋味。就像你特別喜歡一個女孩子,不把表白說出口的話,內心將永不安寧是一個道理。再者,寫這篇文章能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為之後寫畢業論文練練手,說不定寫出來後還是那麼個樣子,於是個人總算是下定決心來擼這麼一篇文章了。。。

一、前言:

正如著名歌手李健所說:「唱歌是門簡單的藝術,只要有一張嘴,每個人都能唱。」而在流行音樂盛行的當下,更是如此,畢竟通俗唱法是所有唱法中受限最少,變化性最大的一種演唱方式。也正因為如此,唱卡拉OK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動。平常大家在唱卡拉OK的時候,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一個人唱一首歌唱得好不好聽上面,而並沒有去思考為什麼別人唱歌好聽,而自己卻是破鑼嗓子這一問題上面。這不僅僅只是個別現象,雖然筆者沒有去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但從自己身邊的例子,這一現象已經顯而易見了。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國,關於流行演唱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普及程度太低,也不知道天朝的小學、初中、高中的音樂課開著到底是幹嘛的(扯遠)。本文在行文結構上面借鑒了一些書籍的行文結構,別說抄襲,這叫借鑒。。。然後本文誓將用最通俗易懂的說法,從歌唱最基本的氣息到歌唱發出聲來這一流程,為大家講解關於流行演唱的一些基本知識。

二、文章內容概括

①氣息的概念和運用

②發聲原理

③共鳴和聲區問題簡單討論

④歌唱咬字

⑤真聲、假聲以及真假聲簡單討論

⑥歌唱三要素

⑦一些其他的話

⑧結語

1、氣息

氣息是聲音的動力來源。我們都知道,人說話需要呼氣、吐氣才能完成一個周期。唱歌是另一種形式的說話,所以唱歌的源頭也是氣息。我們很多人應該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氣沉丹田」,筆者也看了很多關於唱歌如何用氣方面的言論,大部分都是用這四個玄乎的字來表示,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何為「氣沉丹田」呢?更別說如何在歌唱中去運用了。丹田一詞只在中國的中醫,武術等方面被認可,而在西方世界是沒有丹田這一概念的,而科學先進的流行演唱方式是在西方的,所以「氣沉丹田」一詞只是對如何運用氣息的一種含糊的描述,不夠科學通俗。目前較為科學的對歌唱呼吸的描述應該是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式聯合呼吸法,而其中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是被推崇的,所以大家只需要了解如何使用這種方法即可。所謂胸式呼吸,顧名思義,就是將氣吸到胸部,我們可以自己嘗試吸多一點氣,然後會發現胸部有明顯的擴張,這就是大量氣體儲存在胸部所導致的結果。同樣的道理,腹式呼吸則是將大部分的氣體吸進腹部,胸腹式聯合呼吸則是同時利用腹部和胸腔來儲存氣息。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種專業的說法聽起來很厲害的樣子,也不知道如何去實際操作,其實這種所謂的呼吸方式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高深。在這裡筆者不講如何吸氣,只講如何吐氣,當你是以這種方法吐氣唱歌的時候,你的吸氣方式自然會向這種所謂的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上面靠,久而久之自然會形成一種特有的呼吸習慣。這種吐氣方法的關鍵則在於腹部用力,舉個很形象的例子,你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看做是一直牙膏,當你用手在牙膏腹部擠壓時,牙膏會噴涌而出,這時牙膏就相當於氣,作用力的手就相當於腹部的肌肉,當腹部肌肉用力時,氣就會由下而上被擠出來,然後從口中吐出,這就形成了胸腹式聯合呼吸方法中的吐氣方法。這種呼吸方法在對歌唱中氣息的控制方面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可以均勻持續用力,出來的氣息會平穩持久,我們也可以快速大力用力,出來的氣息則短促而力量足,在激進高昂的歌曲中則可用這種方式,從而讓歌唱更有表現力。這樣描述應該十分通俗易懂了吧。其實我們有很多人在唱卡拉OK的時候,大聲嚎叫拉長音的時候就或多或少運用到了這種方式了,所以這種呼吸方法也沒有多麼高大上,只是說在運用到唱歌方面比較科學罷了。歌手胡彥斌在聲樂教室中提到了可以模仿狗喘氣的方式來練習氣息,有興趣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做進一步了解。下圖可以幫助大家理解。

2、發聲原理

了解了唱歌的動力來源之後,我們就需要了解唱歌發聲的下一步,就是產生歌唱的基本音。學過物理的人應該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並通過媒介傳播。人聲的產生則是由聲帶的振動來實現,具體是如何的一個物理運作過程在這筆者就不做過多的探究了,畢竟這只是一篇關於聲樂基礎知識的科普文。薄慕真跟杜栩名先生在《歌唱與嗓音保健》書中提到了兩種學說,肌彈力學說跟神經時值學說,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研究。在這裡筆者就把嗓音的產生用氣息衝擊聲帶導致聲帶振動來描述,大家簡單知道這一點就行了。前面說過,我們可以通過正確的吐氣方式來控制氣息的長短快慢,當不同的氣流衝擊聲帶時,聲帶則會發生各種不同的振動,再加上人在歌唱時對聲帶附近肌肉的調節以及聲帶自身的不同的生理狀態,具有不同音調、不同音色的歌唱基音就產生了。基本上每個人的聲帶生理條件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有不同的音色,即我們可以通過聲音來辨認不同人的最終原因。

3、共鳴和聲區問題簡單討論

物理學中對共鳴的定義為: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歌唱中共鳴則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基音引發人體的一些腔體振動發聲。現代嗓音科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體共鳴器官有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以及口腔。雖然這是目前對人體共鳴腔體最科學最準確的描述,但對於一名專業歌者而言,能準確,高效地運用是很難的,更別說沒有長期接受聲樂練習的普通人了。所以在這裡,我們只需大概了解人唱歌是需要共鳴來支持的,通過人體共鳴,可以達到增強嗓音基音的音量以及美化基音的作用。那麼我們具體該如何去運用共鳴呢?在這裡由於筆者的知識有限,只能粗略地描述。我們可以把人胸腔以上的器官看作是一棟建築,其中不同的腔體可以視為建築中的房間。此時,我們可以把歌唱用嗓子產生基音想像成對著一棟建築來大喊一聲,聲音到達建筑後在各個房間裡面產生了共鳴(這個地方有些含糊,可能用迴音來說會比較準確),然後再返還回來通過人耳接受,這一過程則類似於嗓音基音通過氣流傳輸到人體的各個共鳴腔體,最終基音加上共鳴音形成歌唱最終的聲音。因此,當我們無法精準的找到共鳴腔的位置並加以運用時,我們可以大致將歌唱行為往這方面靠,那麼或多或少我們就能在歌唱中運用到共鳴腔。

關於聲區概念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會得到不同的結果。在這裡筆者僅表達個人觀點。我們可以大概將歌唱聲區劃分為兩個,靠前聲區以及靠後聲區。靠前聲區,顧名思義,歌唱位置靠前,主要集中在眉心位置。西方將此稱為面罩唱法,就是將感官上面的發聲位置集中到面部去演唱,這種方式演唱起來較為輕鬆,對聲帶負荷小,屬於目前科學的演唱方式。此種歌唱方式共鳴音較為通透明亮,適合表現歌曲中激昂,高亢的部分。基本上現在的歌手唱中高音的時候都是用這種靠前發聲的方法來演唱的,具體大家可以去搜索歌手孫楠以及韓紅演唱唱的一些歌曲,當你聽到他們通透明亮的聲線時,你就會理解為何二人被稱為教科書一般的歌手了。在現實生活中,筆者發現,很多人對運用高位置的共鳴是有障礙的。一是因為很多人對於最基本的音準沒有什麼概念,很多人在唱卡拉OK的時候盲目地認為高音就是要大吼大叫,誰聲音大,共鳴足,夠震撼就是唱高音特別厲害。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認知,筆者認為對音準的大概理解是作為一個現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下一句話又要黑我大天朝的音樂課了。。。每個人的音域是有一定寬度的,專業系統的聲樂訓練是可以優化聲音條件的,不是說盲目地提高聲音的音量就能突破人體的生理音域極限,唱高音會或多或少伴隨音量的提高,但不是絕對關聯。第二個原因則為中國人的說話習慣違背了科學的歌唱發聲的方式,中國人說話大部分都是用本嗓說話,呼吸位置運用胸腔,極少動用到共鳴腔。從而會導致在歌唱中會不自覺帶入說話的習慣,於是在唱高音的時候抬高喉頭,只運用胸腔運動呼吸導致唱歌氣短現象,很少動用共鳴腔導致歌唱音量小,立體感差。那麼我們該如何找到運用高位置共鳴的方法了?筆者也是經歷了一段瞎吼瞎叫找高位置共鳴的難忘時間,也是在混沌中突然開竅。筆者無法做到精準的描述,只能告訴大家,運用高位置的共鳴關鍵在於將氣息往眉心後方的位置頂,這種行為需要腹式呼吸作為支持,並且要用一定力氣才能頂上去。想嘗試摸索的人可以找個沒人的地方試著喊一下,最有效的方法是閉嘴嗡鳴,這樣很容易找到發聲位置。驗證找沒找到共鳴位置的方法在於你是否聽到清脆的鈴鐺聲,如果聽到就堅持長期練習,多運用這個部位,初期可以只是簡單的喊叫,熟悉之後則可以慢慢試著用這個位置來唱歌,久而久之,科學的發聲習慣就形成了。

之所以用較大的篇幅來介紹靠前的歌唱方法,是因為能否理解高位置共鳴一詞是是否對流行演唱有了真正理解的分界線,當你理解了這種靠前演唱的方法後,再去了解靠後演唱就想對很容易了。所謂靠後聲區即為運用共鳴位置相對靠下,這種方式形成的共鳴音相較沉悶,厚實,適合演唱較為深情的歌曲,典型例子則為歌手張宇,有興趣的可以去聽下張宇演唱的歌曲來辨認這種方法。

在這裡簡單提一下關於聲區統一的說法,所謂聲區統一,則為統一高位置的共鳴和低位置的共鳴以達到得到統一聲線。畢竟在實際歌唱中,我們通常在唱高音的時候會去運用高位置的共鳴,唱低音的時候會去運用低位置的共鳴,因此在一首歌曲的演唱中會出現換聲的情況,從而導致同一首歌會出現不同的音色。有人認為統一的聲線美感度較強就提倡統一聲區演唱,但其實不統一聲區也沒有太大影響,只是說未來對好聲音的追隨可能會偏向具有統一聲區的歌者。在這裡筆者就不再多說了,畢竟這種東西簡單了解就足矣。下圖可以幫助大家理解。

4、歌唱咬字

如果把唱歌比作捏橡皮泥,那麼前期的氣息準備,聲帶振動發出基音以及產生共鳴音的過程就像我們最初和橡皮泥的過程。歌唱咬字則像將橡皮泥捏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咬字決定聲音出去的形態。根據中文的咬字習慣,不同的字會動用到不同的口腔軟骨以及肌肉,也會或多或少影響到發聲的位置。所以歌詞創作者在進行歌詞創作的時候,也會考慮到某些字唱某個音是否對於歌手來說比較輕鬆舒服。之前筆者看了一篇關於講解中文咬字的文章,覺得寫得挺好的,只是已經忘卻那篇文章在哪了,所以無法跟大家分享更多的東西。

5、真聲、假聲以及真假聲

由於筆者對真假聲的劃分不是特別清晰,所以借用肖黎聲先生《聲樂》一書中的描述:真聲,俗稱本嗓,聲樂界習慣稱為胸聲;假聲,俗稱小嗓,聲樂界習慣稱為頭聲。真聲音質結實、明亮,發音頻率低,音高、音域及其靈活性有限。假聲的發音頻率高,音域高,聲音空泛、柔和、纖細,靈活性好。一般歌手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絕大部分都是在用真聲演唱,由於真聲的聽覺效果跟普通說話具有同樣質感,所以給人一種實在感,從而使歌曲有了整體的軀幹。歌手在用真聲演唱歌曲的時候,時常會在細節的部分來用假聲修飾,從而為一首歌曲的演唱增添枝葉,使歌曲更豐富,更具聽覺上的美感。除了真聲假聲以外,還有一種特別的歌唱技巧,叫做真假聲。顧名思義,真假聲即為混合真聲和假聲所形成的一種聲音,民間將其稱為混聲。著名歌手林志炫發明的雞尾酒唱法就是對真假聲比較精準的運用。真假聲相較真聲和假聲都有優勢,因為真假聲同時具備真聲和假聲的優點,真假聲聲音既能達到真聲的結實又能達到假聲的音域高靈活性好的特點。真假聲的優點很多,要掌握其訣竅難度極其大,筆者也是完全不會這種高端唱法。有興趣的可以自行鑽研。

6、歌唱三要素

前面五個點基本上用通俗的說法把歌唱發聲的整個物理流程講述了一遍,所以大家現在對歌唱發聲應該有了一個科學的基本認識。掌握了歌唱發聲的物理運作流程並不代表你就能唱好一首歌,只是說讓你更加清晰的去了解歌唱發聲這一件事情,決定能否演唱好一首歌則在於三個要素,音準,節奏,力度。音準即要求我們在歌唱中能唱准每個字對應的音調。節奏即只具有每個音調的字所持續的時常,也就是相對應的節拍。力度更多傾向於對歌曲情感的把握。由於音準跟節拍屬於樂理知識範疇而不屬於聲樂知識範疇,作為一篇聲樂的科普文章,筆者就不再做過多介紹了,我們只需了解對音準,節奏以及力度這三個要素的把控程度決定一個人是否能較高質量地完成一首歌曲。音樂學中有一門專門提升這方面能力的課叫做視唱練耳,如果想專業學習歌唱,可以請專業老師做相應指導。

7、一些其他的話

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想大家一定對歌唱有了理性的認識,同時這篇文章或多或少也能幫助到喜歡唱歌的人進一步的發展。有一些事實筆者想簡單談談,很多人盲目的認為在電視上面的歌手是遙不可及的厲害,唱歌多麼多麼好聽。其實大家都是人,人跟人的差別其實並不大,只是說歌手較普通人在唱歌方面專業一些罷了。你同樣經歷他們的學習訓練階段你也能唱得跟他們一樣好。而且唱片公司發行的歌曲都是經過後期製作完成的,後期製作會強大到你不能想像。。。所以希望大家在看完這篇文章後能樹立正確的追星觀,從理性的角度對待事物。

8、結語

額。。。不知不覺就尼瑪擼了這麼多字出來,看上去的確很厲害的樣子。。。

有些東西還是得聲明一下滴。筆者只是一個業餘愛好唱歌的中二青年,文章素材來源為平時生活經驗累積,書籍提供一些理論指導然後一顆愛鑽研的心!大致回看了一下文章,說有學術價值吧,也差一點,畢竟聲樂是一門大而寬廣的學科,筆者一個小小的渣渣是不可能一下就能鑽研透徹。說是一篇娛樂文章吧,但又牽扯了一些較科學先進的聲樂知識,也不完全娛樂。所以這到底算個啥文章呢,筆者也是不可描述。總之作為一篇流行演唱中聲樂部分的科普文還是可以稱職的。這篇科普文章或多或少會對喜歡唱歌的朋友進一步發展有所幫助。如果本文中有哪些地方有明顯的描述錯誤的,請大家指正,也歡迎專家大神們來批評我吧,哈哈哈哈,畢竟筆者是個特別愛學習的孩紙。

參考書籍:

劉天禮著《通俗唱法歌唱要領》

薄慕真 and 杜栩名著《歌唱與嗓音保健》

尤靜波著《流行演唱法》

肖黎聲著《聲樂》

徐浩 and 劉世音著《聲樂》

2017/3/14

Livan

推薦閱讀:

【常見樂器及其表現力】《電聲樂器》
來自紐約的快速學唱歌小竅門(五)唱歌時候的站姿
【唱歌小秘籍】無聲小練習 可鍛煉 低喉位 閉合 體會胸口發聲支點 氣息支撐

TAG:唱歌技巧 | 聲樂 | 通俗唱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