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道茶藝美學的九大表現法則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中國有著悠久的茶文化,古人多喜歡飲茶來陶冶情操或結交好友,而現代快節奏的生活卻使得很少人有機會停下來享受片刻清閑。下較流行喝功夫茶,但是很多茶友並不了解。
功夫茶最早起源於宋代,後來在廣東潮州一帶很是盛行,這是對唐宋飲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功夫茶,顧名思義,就是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它包括沏泡學問和品飲功夫。
其實「功夫茶」的說法是錯誤的,是以訛傳訛。正確的說法是「工夫茶」,工夫茶起源於廣東潮州,現包括粵東潮汕、閩南、台灣一帶均有品工夫茶的習慣,全國不少地區也漸趨流行。所謂工夫茶,是指其沖泡方法而言,其沖泡方法很講究,工序比較多。功夫茶也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工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為「功夫茶」。
所謂「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工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
煮茶講究潮州人煮茶用炭火,因其焰活火勻。品功夫茶作為潮汕地區有名的風俗,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
功夫茶入門還需要準備的就是茶葉。新手喝茶不需要特別昂貴的茶葉,當然也不能是便宜的劣質茶葉。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剛喝時會覺得很苦,習慣後就會發現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喝功夫茶首先可以考慮選擇的是烏龍茶葉,比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正宗的功夫茶。
沖泡好之後,將茶湯倒入公道杯中,公道杯可以幫助濾掉茶湯里的茶葉沫或殘渣,還可以平衡茶水的濃度,均勻口感。用公道杯將茶水分倒在品茗杯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品飲啦。
功夫茶濃度很高,剛喝時可能會覺得苦,習慣後就會發現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喝功夫茶多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鳳凰茶還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和平常的茶一樣的地方就是為了片刻的休閑,是溫飽後更高的一種精神追求。功夫茶的深化文化底蘊,蘊含著國人苦盡甘來的生活理念,意義很深,值得去探尋。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美女茶藝師董董微號:dydy400(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本圖源於弘益茶道美學
什麼是茶道?有很多種解釋和理論論述。其中,有一種較為流行的定義是這樣的:「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這種觀點是把茶道簡單歸結為品茶的審美,是一種美學的範疇。筆者認為,中國的茶道的精神遠遠不是美學意義上對品茶的審美。中國茶道的精神體現的是5000年中華文明對世界本源的探索和對人性的認知。
一、茶道的起源與中日兩國茶道的發展簡述
毋庸置疑,茶道起源於中國。從現有文獻資料可知,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意思就是:喝茶,飲茶等茶道被廣泛的推行,風靡一時,王公貴族朝臣沒有不喝茶的人。)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
唐代陸羽所著《茶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因此,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興盛於唐宋時期的浙江餘杭徑山寺「徑山茶宴」,被兩次入宋的日本高僧千光榮西帶回國推廣發展,成為了日本茶道精神與儀軌形成的堅實基礎。他歸國時帶去了天台山茶葉、茶籽以及植茶、制茶技術和飲茶禮法,寫了日本第一本專門茶學書籍《吃茶養生記》,介紹種茶、飲茶方法和茶的效用,被譽為日本的「茶聖」。
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我國明朝中後期),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千利休,在繼承和發展中日兩國茶道精髓的基礎上,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他對日本茶道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完善,由於茶道本身就是融會了飲食、園藝、建築、花木、書畫、雕刻、陶器、漆器、竹器、禮儀、縫紉等諸方面的綜合文化體系,因此,利休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茶的本身,擴大到了日本文化的各個方面。
千利休認為茶的最高境界是「無茶」。千利休有一首有名的詩,來說明他的茶道精神:先把水燒開,再加進茶葉,然後用適當的方式喝茶,那就是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除此之外,茶一無所有。千利休的成就之一是使得飲茶這一活動充滿了莊重的儀式和深義。茶道的每個細節,從耐心地將水煮沸到取茶泡茶,都非常切合禪宗哲學關於謙恭的信條,關於對自然的理解與敬畏,以及對萬物轉瞬即逝的重要性的感悟。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究其根本還是建立在中國佛教禪宗思想基礎之上。
有一種理論認為「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筆者倒是不這麼認為。中國的茶道出現最早,最先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從某方面講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規範的茶道儀式更利於茶道精神的傳承,但是中華文化更注重兼容並包與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的茶道形式雖有變化,但是其核心的民族文化精神內涵沒有改變過,中國茶道從未湮滅過,依然以勃勃的生機不斷傳承和發展著。
二、中國茶道的精神內涵
什麼是中國茶道的精神?浙江農業大學茶學專家莊晚芳教授提出中國的茶德應是「廉、美、和、敬」,並加以解釋:廉儉有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他明確主張「發揚茶德,妥用茶藝,為茶人修養之道」。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程啟坤和研究員姚國坤主張中國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來表述。理??理者,品茶論理,理智和氣之意。敬??敬者,客來敬茶,以茶示禮之意。清??清者,廉潔清白,清心健身之意。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誼之意。
台灣的范增平先生於1985年提出中國「茶藝的根本精神,乃在於和、儉、靜、潔。」台灣的國學大師林荊南教授將茶道精神概括為「美、健、性、倫」四字,即「美律、健康、養性、明倫」,稱之為「茶道四義」。此外,台灣的周渝先生也曾提出「正、靜、清、圓」四字作為中國茶道精神的代表。據陳香白教授研究,他認為中國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和」意味著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著宇宙萬物的有機統一與和諧,並因此產生實現天人合一之後的和諧之美……種種說法不一。但是,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各家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其主要精神還是接近的,特別是清、靜、和、美等是符合中國茶道的精神和茶藝的特點,和日本茶道和韓國茶禮的基本精神也是相通的。這是因為中、日、韓三國茶道的發展根基就是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同上
三、儒釋道三家思想對茶道精神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主要有儒家文化思想、道家文化思想、佛教文化思想三個方面構成。這三面思想對與茶道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道家思想為茶道注入了「天人和一,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樹立了茶道的靈魂。同時,還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樸素,崇尚真的美學理念和重生、貴生、養生的思想。中國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現形式上常見於對茶具的命名以及對茶的認識上。茶人們習慣於把有托盤的蓋杯稱為「三才杯」。杯托為「地」,杯蓋為「天」,杯子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連杯子、托盤、杯蓋一同端起來品茗,這種拿杯手法稱為「三才合一」。貴生是道家為茶道注入的功利主義思想。在道家貴生、養生、樂生思想的影響下,中國茶道特別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養生以及怡情養性的功能。
中國茶道強調「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質、行為、精神三個層次。物質方面,中國茶道認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賜的「珍木靈芽」,在種茶、採茶、制茶時必須順應大自然的規律才能產出好茶。行為方面,中國茶道講究在茶事活動中,一切要以自然為美,以樸實為美,動則行雲流水,靜如山嶽磐石,笑則如春花自開,言則如山泉吟訴,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應發自自然,任由心性,絕無造作。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樸歸真,表現為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使自己的心境得到清靜、恬淡、寂寞、無為,使自己的心靈隨茶香瀰漫,彷彿自己與宇宙融合。
儒家思想中追求的是「天道」,茶道對於儒家學說而言就是通過茶事中的感悟來體悟天道。儒家從「大和」的哲學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和」就是恰到好處,指不同事物或對立事物的和諧統一,它涉及世間萬物,也涉及生活實踐的各個領域,又擴展到極為廣泛的文化範疇,其內涵極為豐富。中國茶文化就是在中庸和諧特性的中國人創立發展的,因而講究和諧是中國茶文化內在特質。
儒家認為:要達到中庸和諧,禮的作用不可忽視。孔子就說過「禮之用,和為貴。」禮是中國古代調整人際關係的根本和行為規範,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狀態。禮包括兩個方面的:一是對自身的追求;二是如何對待別人。如果每個人都能按照禮的精神自律與待人,整個社會就會處於非常和諧融洽的狀態。由於儒家的重視和提倡,中國人特別看重禮,言行舉止都希望并力圖講禮,合禮。中國茶道重視茶事禮儀、重視文化傳承和身心感受,就體現出了儒家重禮的精神內涵。
佛教和茶結緣對推動飲茶風尚的普及並向高雅境界以至發展到創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佛教為茶道提供了「梵我一如」的哲學思想及「戒、定、慧」三學的修習理念,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內涵,使茶道更有神韻。特別是「梵我一如」的世界觀於道教的「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相輔相成,形成了中國茶道美學對「物我玄會」境界的追求。茶道的本質,是從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的哲理。佛禪也是要求人們通過靜慮,從平凡生活中去契悟大道。以茶道的修行來凈空心靈,放下小我,放下執著,獲得忘我無我、忘憂無憂、圓融無礙的禪悅。
四、中國茶道精神與少林混元圖
河南嵩山少林寺有一塊嘉靖四十四年明代皇室朱載?所立的「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此圖粗看是一位大阿福,細看是一個胖和尚,而仔細一細看,就會發現在人臉的左側臉部,是一個頭戴方巾者,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右側臉部是頭後挽個髮髻的人,則是道教的代表,即老子。在這個石刻圖像上佛教的釋迦牟尼的臉部,由儒家孔子的臉,道教老子的臉組合而成。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圖為:混元三教九流圖贊碑
圖贊中寫到:「三教一體,九流一源;百家一理,萬法一門」,體現了三教合流、和睦相處的思想宗旨。三人供捧「九流水源圖」,象徵著儒、釋、道在中華大地上的融合,亦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基因。三教合一,導人向善,和諧平等,世界大同。
中國茶道根植於儒釋道思想合而為一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沃土上,中國茶道的精神是中國人對於宇宙和生命的認識。中國茶道體現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天道,獲取的是圓融無我的快樂。筆者認為中國茶道的精神可以粗率總結為:中庸和諧、圓融無我、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美女茶藝師董董微號:dydy400(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一、神定氣朗
中國茶道認為茶道即人道。茶道美首先是人美。中國茶藝以藝示道,在茶藝中首先要表現的正是茶人的形體美、儀態美、神韻美和心靈美。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現茶人神定氣朗的神韻美。茶人們在長期的、經常性的茶藝修習中,藉助佛教修行的「五調法」:調身、調息、調心、調食、調睡眠,來修鍊自己。
調身:要求茶人在茶事活動中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要端正,腰身項頸都要挺直,筋脈肌肉要放鬆,目光要祥和,表情要自信,舉止要從容,待人要謙和。茶藝表演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表演者的神情舉止是他的內心情感和內在素質的表露,所以在平時訓練中應嚴格要求。
調息:呼吸要輕細而勻適,做到不粗、不喘、不急促、不紊亂。
調心:要去除雜念、排除干擾,做到心不散(不想與茶事無關的事)、不浮(不浮躁不安)、不沉(不昏昏沉沉無精打采),達到虛靜空靈,閑適安詳。
調食:注意飲食適度、適時,吃有吃相,不失飢,也不過飽。
調睡眠:做到不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過「五調」就可以進入「心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見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鍊與完善。表現為目定意閑、神玄氣朗、舉止從容、超脫豁達、風采秀逸。
二、對稱與不均齊
對稱與不均齊相結合。「對稱」是人類認識較早,也較普遍重視的形式美法則。從物質形體上看,對稱是指以一條線為中軸,中軸線的兩側均等。對稱具有比較安靜、穩定性強等美學特性,而且可以襯托出中心位置。
不均齊是日本茶道所崇尚的美學法則,用禪語可解釋為無法,即沒有規律。日本茶道界認為正圓、正方以及一切對稱的形體都缺乏美感,只有不均齊的東西才能給人以無窮的想像。
中國茶藝強調對稱美,但不排斥不均齊美。相反,中國茶人認為,從對稱美中可以表現出大自然的規律,而從不均齊美中,人們可以發揮更多的美學聯想,這兩種美學法則結合使用,可以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茶室中選用千年古樹樹根做成的,保持樹根自然形態的茶桌,茶桌桌面上的年輪構成天章雲錦般妙不可言的圖案,茶桌的形狀和桌面的圖案都是不均齊美。而在茶桌上擺放著精巧的茶杯和茶壺則表現出對稱美。茶桌上幾何形狀的花瓶是對稱美,而花瓶中錯落有致的插花又是不均齊美。這些對稱美與不均齊美的結合使用,使得茶室中的美引人遐想,變化無窮,又有中心,不會顯得過分零亂。對稱照應,體現協調統一的整體美;陰陽動靜,成為共藝變化的節奏美,調和對比,多樣統一,茶道中的辯證思想包羅萬象,俯拾皆是。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三、照應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意思是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這裡的「應」原本是響應、共鳴的意思。後來中國古典美學把「應」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則,通常稱之為「呼應」或「照應」。「照應」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具有協調、統一的功能。即通過照應可以把分散的美的各個要素,有機地整合為一個整體美。例如在茶藝中插花、掛畫、楹聯與整體環境的照應;背景音樂、解說詞與表演動作的照應;茶藝程序編排的前後照應等。照應應用得當,有利於形成多姿多彩但又不顯得紊亂的整體美。
四、反覆
反覆這一美學表現的基本法則也是源於《周易》。《周易》中的卦象即由「陰爻」和「陽爻」這兩個基本元素構成。陰爻和陽爻的反覆出現構成了六十四卦,而這六十四卦的卦象本身就體現了一種反覆美。
如乾、坤、震、巽、坎、離、良、兌等。從審美角度看,反覆的整體性強,給人整齊一律的美感。面對結構精美的藝術品,一個完整的審美感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覆觀察,反覆體驗。
每一次總有新發現,反覆不是簡單的重複,反覆的巧妙應用還可以深化主題,給人層層遞進的美感。
茶藝表演時在背景音樂、圖案裝飾、程序編排、茶藝動作、文字解說等方面合理地應用反覆,不僅不會使人感到單調、枯燥、乏味,相反可增進茶藝的整體美感和節奏感。
五、節奏
節奏作為一個美學的表現法則源於宇宙的運動變化以及生命的成長發育。美學大師宗白華認為,「節奏」是貫通了中國人的生活、人格、社會制度、藝術境界和文化意識的基本象徵。這顯然是對民族心靈和命運的想像,從而賦予「節奏」一項特殊的使命,即表現中國藝術境界和文化意識的最後根據。音樂家用長短音交替和強弱音的反覆來創造節奏。書法家、畫家用線條和形象排列組織的動勢去表現節奏。
在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講解、動作都應當富有節奏感。例如,茶人們通過陰陽、剛柔、動靜、開合、往來、盈虛、順逆、輕重、濃淡、快慢等對立面的相互轉化以及連續、間斷、反覆等的變化來表現動作的節奏。用語音語調的高低、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來表達講解的節奏。
在節奏的基礎上賦予一定的情調色彩便形成的律。韻律更能給人以情趣,更能打動人心,滿足人的精神享受。中國茶藝特別注重韻律,認為者,美之極,並通過氣韻生動來充分展示茶道的內在美和茶藝的藝術美。
六、簡素
《周易繫辭》說:「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老莊美學認為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陸羽在《茶經》中也強調:「茶之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
行於簡易閑淡之中,而有深遠無窮之味的美才是至美,這便是儒家美學認為的「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中國自古就有「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說法。中國人「有無形勝有形」的審美情結,精簡素潔不僅符合茶道之本,也符合大多數中國知識分子對於美的追求。清代乾隆年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嗜茶善畫,他畫的竹子枝枝挺拔,風格朗秀,簡索無雜,極具神韻,被後人視為一絕。冗繁削盡留清瘦即是鄭板橋對中國古典美學中簡素美的深刻體會。
中國茶藝特彆強調簡素美。簡在中國茶藝中表現為不擺設多餘的陳設,不佩帶多餘的飾品,不做多餘的動作,不講多餘的話。素表現為不濃妝艷抹,不鏤金錯彩,而足清麗脫俗,樸素儒雅,淡然無極。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
七、調和與對比
這是反映事物矛盾的兩種狀態。
調和是求同,對比是存異。調和是把兩個接近的東西相併列、相聯繫在茶藝表演中調和與對比的應用不僅限於色彩,而且還表現於聲音、質地、形象等多方面。在根雕茶桌上放置一個竹製茶盤,木與竹是質地上的調和;在竹茶盤中擺放著一把粗獷古樸的紫砂壺並配有幾個精細的白瓷茶杯。壺與杯以及壺與茶盤之間都是質地和形象的對比。如果沒有調和,則一切都顯得雜亂刺眼。相反,如果沒有對比,則一切又顯得枯燥單調缺少活力,所以,調和與對比都是中國茶藝美學表現形式中不可缺少的技巧。
八、清雅幽玄
清雅幽玄是中國茶藝追求的意境美。我國茶人在人格上追求清高,在氣質上迫求清逸,這就決定了他們在茶藝中註定追求以清和幽為特點的美學表現形式。
以清為美,在茶藝中常表現為茶的清香、水的清澈、器的清潔、境的清雅、心的清閑。在茶事活動中,茶人們以詩畫助茶,為的是添茶境之情雅。以茶輔琴棋書畫,為的是添茶人的清興。以茶諷世,為的是顯茶人之清傲。以茶會友,為的是表平淡脫俗之情誼。
「幽玄」用禪語解釋稱為「無底」,即高深莫測之意,表現為含蓄、意味、耐回想。幽玄之美與佛教禪宗精神有著深刻的聯繫,帶有神秘主義的色彩,很難表現,也很難描述,必須用心去體會。
九、多樣統一
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的這一宇宙生髮論是多樣統一這一美學法則的理論基礎。「三生萬物」是多樣,「沖氣以為和」是統一。多樣統一是中國茶道形式美的高級法則,同時也是茶藝美的綜合表現。
中國古典美學認為:「聲一無聽,物一無文。」這裡的「一」是指單一或單調,單一的聲音不可能具有音樂的美感,自然「無聽」(不好聽)。單一的物體,不可能引起視覺的美感,自然無文(不好看)。中國古典美學在強調美的多樣性的同時,也強調美的統一性,提出「和而不同,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是指多樣性應和諧而不顯得雷同。在中國茶道美學中最突出的表現是宜興所制的紫砂壺表現出的「圓不一相,方不一式」。在壺藝大師的手下,圓與方這樣簡單的幾何形狀卻有著千變萬化,他們所制出的圓形壺和方形壺千姿百態,各有特色,讓人百看不厭。「違而不犯」是指多樣性在變化中應統一而不顯得雜亂。要達到和而不同,違而不犯,在多樣統一中應注意兩個關係:一是主從關係;二是生髮關係。主從關係是指茶藝美學要求的所表現的眾多因素中,必須有一個中心,做到有主有次。生髮關係是指在茶藝表現出的眾多美的因素應當像一棵樹一樣,樹根、樹榦、樹葉是從同一根生長出來的,有美的必然的內在聯繫。
中國茶藝在多樣統一法則指導下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整體性和諧美一切局部都從屬於整體。局部美的魅力從整體中得到顯現,同時,局部美在整體美中又保持相對獨立。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美女茶藝師董董微號:dydy400(長按複製)交流學習。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一點資訊】做餐飲小店,這五條生存法則一定要牢記!
※膽固醇高的人飲食禁忌以及飲食法則-頭條網
※時間管理法則
※交易大師必須遵從的十大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