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紮實實學語文
我讀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語文老師在一所學校借班上課。上課之前,觀課領導隨意找了一位學生站在走廊上讀了一遍課文,把他讀錯的字和讀得不通順的句子記錄了下來。等這位老師上完一節課後,觀課領導又叫那一位學生到走廊上,重新讀了一遍課文。結果,課前讀錯或讀不通順的地方,課後照樣讀錯或讀不通。而這位老師所上的這一節課,按照觀課領導平時的評價標準,算得上一堂好課,老師上完課以後,也很滿意,並顯得有些得意。當觀課領導把這一情況告訴他後,他沉默了。
我不禁掩卷沉思:一堂「好課」結束了,學生在讀的方面尚且存在那樣的問題,在那些「家常課」上學生在讀的方面是否存在類似的問題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又該如何指導好學生讀好課文?
一、 讓學生明確讀的目標
「讀通課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的特殊地位。學生只有讀通了課文,才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從而進一步理解、探究、賞析乃至培養語感,閱讀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效益才能得到根本保證。「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已成為當今課堂的主旋律,學生讀的時間不少,形式也多樣,但總感覺讀書的味兒不濃。走進課堂去聽學生讀書,學生添字、掉字,讀倒、讀破句等現象依然明顯。暫且不說那些正在學習的課文有些學生讀不好,就是拿已經學過的課文讓有的學生去讀,結果仍不能令人滿意,原因何在?我想還是學生對讀書的目標不夠明確。
我們都知道,讓學生有目標的讀為學生的讀起著指示方向、引導軌跡、規定結果的作用。所以讓學生每一次讀課文都應提出相應的目標。如在初讀課文的目標是讀准字音、讀順句子;再讀課文的目標是讀順句子,做到不讀錯字,不讀漏字,不讀添字;精讀課文的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以此目標引領學生層層去讀,使學生讀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長此要求並認真訓練,學生讀書的質量就會明顯提高。葉聖陶先生說:「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讀書也不例外,就這點來講,最好從小學一年級抓起,認真訓練,學生讀書時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盲讀」。《語文課程標準》對三個學段的朗讀目標提出了具體要求:第一學段是「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二學段是「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第三學段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麼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 根據課文特點,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
1、 掃除字詞障礙,讀准課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語文教學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認字學詞,積累語言。識字教學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識字學詞的質量直接決定學生閱讀課文的質量,而識字教學相對於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不採用一定的方法,很難取得滿意的效果。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課堂上,可以採用各種形式的活動進行識字教學,如:編兒歌、「開火車」、猜謎語,你說我猜、摘蘋果等遊戲是我們在課堂里常用到的。這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養成自主識字並發現識記的方法,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邊玩邊學,邊學邊記。識記效果會大一樣的。
如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要求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本課生字可採用以下方法引導識字:揭示課題認識生字「溝」;查找地圖認識生字「疆、魯、番、維、吾」;用以舊帶新的方法認識生字「維(難堆准誰—維)、吾(語—吾)」;利用形聲字特點認識生字「堡、溝」;利用形近字對比識字法學習生字「蜜(密—蜜)」;用編字謎、猜字謎識字法學習「多一句(夠)、弟弟站在木頭邊(梯)」;還可以聯繫生活識字「梯(電梯)、維(維生素)、蜜(蜂蜜)」。
此外,《葡萄溝》這一課的學習,除了把好生字學習關外,還要指導學生讀好多音字。如:
hǎo(好地方)gàn(幹活) fēn(分開) dīng(釘子)
hào(好客) gān(葡萄乾) fèn(水分) dìng(釘著)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學生會終生受益。解決文字障礙,可以求教於老師、同學,也可以藉助於工具書(讓學生人手一本字典或詞典)。培養學生熟練運用工具書,辨別易混、易錯字的音、形,動筆圈點批劃,輕聲認讀、記憶、思考、想像。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自學生字,讓他們在寬鬆自在的小天地暢所欲言,發表見解,互相切磋,既培養了學生說話的準確性、流利性,也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課堂調控能力,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會有很大的幫助。
2.指導學生讀准外國文學作品人名、地名。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課本中,選入了外國文學作品(包括外國題材)的課文有30餘篇,這些作品的創作時代和作者所處的社會制度、各國生活的差異以及各民族語言特點的不同,文章中有許多生僻的字詞及較難理解的詞句,在教學中應予以重視。如一些生僻的人名、地名等:桑娜、阿里亞希涅、康司坦丁·瑪卡里奇、伊凡·茹科夫、日發略維夫、小珊迪、萊茵河等;一些帶有宗教色彩的詞語:聖經、教堂、禱告、聖誕節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窮人》)句中的「熬」字一方面說明漁夫考慮到抱回兩個孩子後一家生活將更艱難:另一方面說明漁夫正下定決心,生活再苦,即使是「熬」,也得收養兩個孤兒,準確地表現了漁夫捨己為人的品德。指導學生讀好這些關鍵的字詞句,不僅能較好地幫助學生讀通課文,好有利於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發揮教師領讀和范讀的作用
不同年級的學生,讀的側重點、讀的形式是有區別的。小學生是最難「潛心」的,讀的意識和能力薄弱,而閱讀教學的重點就是讀好書(閱讀教學中的語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讀中進行的)。儘管課文文字優美,但對於孩子來說,課文中那麼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讀書還是顯得有些困難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師」,因此領讀就顯得很有必要。低年級朗讀課文指導,應從讀長句著手訓練。如二年級上冊的《北京》一課中有這樣一個長句:「立交橋的四周有綠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圖案的花壇。」這樣的長句,二年級的學生很難把它讀流利,就得教師領讀。
即使在中高年級,一些文言文和古詩詞,學生難以把握它們的邏輯停頓,也需要教師及時范讀或領讀。如五年級語文下冊《楊氏之子》,這是小學生初次接觸到的文言文。學習本文應重點指導學生把文章讀正確,特別要注意停頓的恰當: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再如六年級語文下冊《學弈》中的「思援弓繳而射之」的正確停頓是「思/援弓繳/而射之」。課文有些重點句,含意深刻,學生難以表達它們的情感,這也需要老師的幫助,在中高年級要加強范讀。
領讀和范讀不僅能激發學生讀的興趣,降低學生讀的難度,而且領讀和范讀時,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之中,聲情並茂地讀,潛移默化中不僅聲入學生之耳,而且情入學生之心。這樣的讀更是一種幫助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和理解的過程。在教師領讀和范讀的基礎再讓學生反覆朗讀,學生就能漸漸形成語感,漸漸學會把握語句的邏輯停頓和情感,並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悟表達出來。
三、讀的形式「多樣化」。
課堂上,教師應千方百計地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師要成為學生閱讀活動中的合作夥伴,要學會傾聽,激勵學生勇於表現自我,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張揚自我的個性。
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讀書,通過教師的范讀、領讀、伴讀、引讀,學生的朗讀、默讀、齊讀、自由讀、小組讀、開小火車讀、分組輪讀、分角色表演朗讀等,引導學生在讀中探索,讀熟讀通,把讀書權利還給學生,保證學生讀書的時間,使課堂讀書趣味橫生。
南宋朱熹主張:「凡讀書,需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強暗記」、「逐句玩味」、「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 學生讀書,初讀時我都要求學生大聲朗讀,這樣既能讓學生聽到自己讀的聲音如何,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同時便於自己在巡視學生讀書時及時發現學生讀錯的地方並糾正。此外,還要在小組讀中讓學生互幫互學,互相督促,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捨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藉助漢語拼音讓學生自己讀出漢字的讀音,然後個別檢查,看是否讀得準確,對比較容易讀錯的字正音。盡量做到教師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聽老師範讀,聽同學讀,配樂朗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
總之,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切不可忽視語文課堂上指導學生「讀通課文」,讀通、讀透教材才是讓學生走進閱讀文本的根本保證。
丁香花749
愛崗敬業真誠穩重溫柔善良追求幸福自由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推薦閱讀: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說課稿
※語文語法知識大全第4頁
※談語文教學中的情感調動
※語文教學:簡約與縝密 優化閱讀層次
※模糊理論與語文「模糊教學」
TAG: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