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現代化——21世紀中醫如何定位
老師:中醫在香港存在已有百多年歷史,以前,因為是殖民地政府,未受到重視,任由中醫自生自滅,但仍然能夠流傳下來,這就說明了中醫確實有療效,才能受到市民的接受。這是過去的情況。現在中醫合法化,地位提高了,不只在大學裡開設中醫本科班,並進行中藥研究,連特首也提倡中藥港,一切都是向前發展,因此我認為香港中醫發展的前途是美好的。
學生:那麼在21世紀中醫又該如何定位呢?
老師:有關21世紀中醫如何定位的問題,首先,這個題目很大,如何能夠更好地弘揚中醫學術,想法很多,途徑很多,我認為中醫將來要進入國際舞台,但是,如何進入呢?這就有各種不同的認識和理解了。
學生:老師,請隨便談談您的感想吧!
老師:你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話,我介紹你看一下陳可冀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西醫結合雜誌》主編。]在2000年4月的《中西醫結合雜誌》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發展中醫藥的一些思考》,我覺得可以作為香港在21世紀發展中醫的參考。
學生:請問陳教授的文章內容是關於什麼的呢?
老師:陳教授全文有6個重點,分別從歷史、科學、創新、意念、教育及綜合功能等立論。
學生:請老師詳細講述一下,好嗎?
老師:可以。那先從歷史方面談起吧!我們一定要尊重歷史,從歷史的角度去理解中醫藥學。如果盲目地認為只是中藥有療效,中醫只是從祖先處採取驗方來治病,而不承認中醫藥在過去西方醫藥尚未傳到中國期間,對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過不可磨滅的貢獻並已發展成為具有獨特理論的醫學體系,則中醫藥將來亦不可能發展起來。只是香港的情況特殊,很多人受現代醫學觀點的影響,不理解中醫,也不去深入探索,才會引起誤解。
學生:請問將來中醫藥的發展途徑應怎樣呢?
老師: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以後,兩種醫學互相取長補短,醫藥保健有了很大進步,等於在社會人口的範圍內,進行醫療實踐,就像一個實驗室,驗證了中醫學的存在價值和發展空間。
學生:老師,您認為中西醫結合是否比純中醫治療效果更好呢?
老師:我希望將來香港如果有中醫院設立的話,最好能夠做到「先中後西,能中不西,然後若要中西結合,一定要提高療效」。而在西醫院則是「先西後中,能西不中,最後再是中西結合,提高療效」。因為中醫藥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長期未能和現代科技相結合而發展緩慢。但是,對不少慢性病的治療和康復,如中風、晚期癌症、肝病等仍有不可替代的療效。但對不少急性病的預防和治療,卻仍未足夠。所以,要理解和認識中醫藥方法在防治疾病中的優劣以及理論上的短長,才可使我們避免盲目自滿或自卑,知所前進。
學生:請問從科學發展方向又當何去何從呢?
老師:是要尊重科學,使中醫藥學與西醫藥學能和諧地發展,因為中西醫學是兩種不相同的學術體系。當17世紀中葉西方醫學開始傳入中國時,曾有一些中醫藥學家主張吸收西方醫學的長處以發展中醫藥學,但因缺乏社會的認可,成效甚微。當新中國成立以後,政府提倡「團結中西醫」,培養了一批西醫系統學習中醫的醫學家,並且提出「中西醫並重」、「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和「促進中西醫結合」的相輔政策和措施。主張應用現代科技,包括現代醫學知識和方法,以繼承、研究和發展中醫藥學。但是,由於思想認識上的見仁見智,有些人害怕應用現代科學方法會使中醫「走樣」,會「吃掉中醫」;也有認為「現代科學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因而可能影響中西醫之間的團結及合作的正常關係。如何做到既不保守,固步自封;又不偏激,重視傳統理論精華和醫療特色的發揚,從中醫藥、現代醫藥理論和臨床實踐等各個層次做到和諧整合或結合,創新和協調發展,這是很重要的。
學生:很多病人服了中藥後,都覺得有療效,但卻很難客觀地確認臨床療效。我們該如何面對此難題呢?
老師:我們要實事求是,用循證醫學原則確認中醫藥的臨床療效及用藥的安全性。在注重繼承古典理論及經驗精華的同時,要善於在符合科學原則和重視證據的前提下,有周密的臨床或實驗設計而取得優良的成果。
學生:有什麼具體的例子,可以說明一下嗎?
老師:例如從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發明和療效的肯定,川芎中的川芎嗪對缺血性中風療效的肯定,861復方對肝纖維的改善功用,腫瘤整體治療特色,以及血府逐瘀湯復方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後再狹窄預防的研究,等等,都說明了循證醫學原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新世紀詩歌八問
※21 世紀最偉大的 25 部電影,終於選出來了
※英國與18世紀後期的中尼戰爭 高鴻志
※老照片:上個世紀20年代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