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寫《背影》的朱自清,竟是愛打孩子的「壞爸爸」?

當年,被那瑣碎清淡字句所游困的孩子,是在長大之後,才總不自覺地記起,有一位父親,硬是拖著蹣跚的步子,踉蹌地翻跨過月台,為他離家的兒買了一袋橘子。

那是獨屬朱自清的感念和回憶,卻在無數人的腦海里,勾勒出有關父親的影子。

可不知怎的,《背影》後的朱自清,卻是個愛不來孩子的父親。

他和武仲謙成婚的12年里,育有三子三女,日子過得平淡且清苦。

與很多才子學者悲劇式的包辦婚姻不同,朱自清與武仲謙,相愛和睦,相互依靠。

可唯獨碰上孩子的事,朱自清的耐性總會消散無蹤。尤其是在吃飯時,這一堆孩子一起玩耍吵鬧,每見場面聒噪,他要不張口就罵,要不舉手就打。

武仲謙則是內斂沉穩之人,不僅能悉心照料好朱自清的起居,也能獨自將六個孩子帶好。遇上丈夫寫作之時,她總帶著一眾孩子走遠,害怕打攪。

許是這面面俱到的溫暖,入了朱自清的心,才讓他在武仲謙因肺病逝世後,留下了永不再娶的諾言。

但就在一年之後,陳竹隱的出現,一下子破了這般決心。

兩人初見那天,朱自清不知是朋友特意撮合的相親,就毫無準備地去了。

後來,陳竹隱曾在文章中回憶道:「他披一件米黃色綢大褂,帶著眼鏡,皮膚甚白,不高,一副溫文爾雅的模樣。就是腳上的『雙梁鞋』,顯得有些土氣。」

同去的好友廖書筠還曾打趣說:「要是我,才不跟這土包子呢!」

(陳竹隱與好友)

而彼時的陳竹隱,剛考入北平藝術學院不久,專攻工筆畫,師從齊白石,同時兼學崑曲。

家中雖在早些時候已經敗落,但畢竟是書香門第,父親很早就教她讀書識字,培養了她厚重的文學情懷。在見朱自清之前,她對其才華已有耳聞,暗自憧憬。

原本無意戀愛娶妻的朱自清,也在面見之時,被陳竹隱活潑大方的性格和清新亮麗的氣質所吸引,又奈何一己之力無法將孩子們照顧周全,索性下定決心,就來奔一場不一樣的愛情。

他們一起登香山,和紅葉一起映照半邊天;他們牽手上電車,去街的那頭等一場老電影;他們常常相互寫信,在不見面的日子互訴衷情。

75封情書,拼接起他們日漸深厚的情意。

第一封,朱自清的稱謂是「竹隱女士」,落款是「朱自清」,而後的稱呼變來變去,都是更加親昵。

1931年6月12日,朱自清在情書中寫:

「隱: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起來,我更喜歡看你那暈紅的雙腮,黃昏時的霞彩似的,謝謝你給我力量……」

1931年8月8日,朱自清在情書中寫:

「親愛的寶妹:我生平沒有嘗過這種滋味,很害怕真的會整個兒變成你的俘虜呢。」

他們惺惺相惜,相見恨晚,愛的簡單又轟烈,只是誰也沒有勇氣提及,關於結婚的事情。

在獨處的時間裡,當激情褪去,陳竹隱總被猶豫和愁苦的心思吞噬全身,她享受愛里的刺激和溫馨,又害怕婚後繁雜瑣碎的日常擔受不起。

對一個只有25歲的未婚女子來說,照顧六個孩子的責任之艱巨,可想而知。

在日復一日的糾結和憂慮中,陳竹隱逐漸疏遠了朱自清。

而後的情書里,朱自清的筆尖多了一抹傷感與憂愁,他言:

「竹隱,這個名字幾乎費盡了這個假期中我所有獨處的時間,我不能念出,連看報也迷迷糊糊的,我相信自己是個能鎮定的人,但是天知道,我現在是怎樣的擾亂呢。」

人未到,可惦念訴情的信件一封接著一封,勾連起的牽掛和想念,一陣接著一陣。

1932年8月4日,在朱自清訪學回國之後,兩人在上海舉辦了婚禮。

婚後,為了操持家務,照顧孩子,陳竹隱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藝術理想,她的畫筆被束之高閣,苦學的崑曲也不再觸碰和提及。

而朱自清,則終於能一心撲在工作里,躲著家中各種繁難瑣事。他一心等一個愛他、服他、從他、為他的賢良女人,如武仲謙一般的女人。

但陳竹隱畢竟不是武仲謙,也不如她那般任勞任怨,勤勤懇懇,更無法將一個自己愛的男人,視作全世界。

作為一個有思想有學識的獨立女性,她為朱自清大男子主義式的自私而委屈,也為自己應付不來的處境而倍感煎熬。

朱自清則自知家中清貧,養這幾個孩子實屬不易,在清華教書的收入也不算豐厚,於是整日加班寫稿,愈加忽略陳竹隱的心境和付出,還時常因飯菜沒有及時上桌、寫作環境不夠安逸等小事露出不悅,隨口抱怨。

他還曾寫下《致亡妻》一文來懷念武仲謙,字裡行間儘是留戀。

這樁樁件件,差一點就讓這段婚姻走到盡頭。

終於有一日,陳竹隱的情緒爆發了,她當著朱自清的面大哭,也當著他的面訴說起自己的種種委屈、孤苦與寂寞。

這時的朱自清才恍然大悟,她還是個年華正好的姑娘,為了教導孩子、操持家事,告別了自己的夢想,整日忙碌在家,吃不好,穿不好,還曾為補貼家用偷偷跑去賣血,她何嘗不苦。

朱自清開始調整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時常找陳竹隱談心,也主動陪她散步,偶爾還約她去聽聽戲。

就是這小小的用心和轉變,讓陳竹隱重拾快樂,平衡心情,開始適應和享受這個家庭。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自清帶著一家搬到昆明,卻經常食不果腹。他寧願餓死也不領美國救濟糧的事迹,被傳頌至今。

也是當年,為了減輕朱自清的壓力和負擔,陳竹隱帶著兒女回到自己的老家成都,獨自陪伴和照顧,讓朱自清安心工作。

1948年,五十歲的朱自清病逝了。他和陳竹隱的婚姻,僅僅維持了十餘年。

但餘下的40多年裡,陳竹隱一直將他的孩子們視如己出,撫養成人後還不斷幫扶與照顧。

她未曾過上舒適的生活,也未曾贏得愛人白首到老,但她一生最為珍惜的,就是這段平淡又有遺憾的愛情。

如微風拂面,如靜月皎潔,如陽光當照,如鮮花正放。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走進孩子的心靈(0--6歲寶寶父母必讀)
孩子長大了,舊衣服一大堆只能扔?看看國外媽媽怎麼處理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記住這9句「保命」金言
幼兒繪畫集,看過就能教孩子

TAG:孩子 | 朱自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