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民謠十年讓我們集體懷念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是誰的聲音,唱我們的歌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世界上的人,只有兩種:一種是可以被感動的,一種是無法被感動的,而他們之間又可以相互轉化。青春年少時特別多感覺,隨便一粒小塵埃都能讓情感過剩的你淚流滿面;中間階段體液逐漸衰退,你開始發現自己像一個被擰乾的檸檬,再大的摧殘也休想從你身上擠出一滴叫做眼淚的東西;當你老了沒完沒了的懷舊是你惟一可以做的事情,總是碎碎念著舊年一棵鳳凰樹下的相遇……當那些關於青春的老歌再次響起,中間的日子好像被抽幹了,那寫情書的年紀那些無數次湧上心頭的甜蜜和憂愁,那些長街上追不回的淚水,紛至沓來,紅顏白髮,我們依舊找不到合適的聲音去撫慰。在校園民謠第一個十年到來的時候,所有講述的理由都會淪為一個企圖,談不上紀念,藉以抒懷罷了,以我們有的換你有的, 為了那時覺得很絕望的成長陣痛,為了那曾以為永遠都度不過的青春。成長和懷念的傾斜中,逝去的美好讓我們不知所措,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一家唱片公司*****大地唱片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不能說是大地唱片成全了校園民謠,因為早在大地唱片沒出現之前,校園民謠就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存在和衍生著,只是每個時代的學生有每個時代的學生和看法或憤怒或哀傷,而十年前的大地唱片剛好以它獨到的商業眼光從這浩瀚的校園民謠中采折了最新穎清新的一束,讓它開出了蓬勃不息的一叢。 1993年大地唱片進駐內地,成為當時內地第一家運作比較正規的簽約唱片公司,同年,大地網羅一批在校學生或剛步出校園的年輕人的音樂作品,並組織了一批同樣背景的專業和非專業歌手,灌錄成一張音樂合輯,取名《校園民謠》,掀起了一股「校園民謠」熱潮,緊隨著這股熱潮,接連推出了一、二、三輯,轟動一時,其後隨著搖滾和流行音樂的回潮,校園民謠的熱度日見回落,大地唱片也逐漸淡出內地市場,轉攻香港樂壇。2000年,大地唱片重回內地,《校園民謠》的再版獲得了出人意料的不錯成績,讓大地唱片對民謠市場重獲信心,2004年年初又推出一位新人廣智,他那久違的校園民謠曲風,讓人們再次對那逝去的青春戀戀不捨起來。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一位幕後推手*****黃小茂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黃小茂三十歲那年無意間聽到了沈慶的《青春》,觸動頗大,當時想要抓住青春尾巴的他,想到製作一張特別的專輯,為了師出有名,他為這來自校園的獨特音樂取名為:校園民謠。在校園民謠的扉頁上他寫到:「我自己也想不明白,是什麼在這首歌里打動了我自以為不再會輕易被打動的心。也許,正是這種打動,日後幻成了我成為校園民謠製作人的原因。我有一種衝動想告訴年輕的和不再年輕的人們,生命無常,而年輕美麗,它生於那些年輕的生命和年輕的心靈中,它是我的也希望它是你的。」在校園民謠的風潮中黃小茂扮演了成功的幕後推手的角色,是他在當年名目繁多的校園音樂作品中挑選了我們今天聽到的這些,並在形式和整體上固定了其後校園民謠的音樂思路和獨特質感。1995年黃小茂組織了自己的風行音樂工作室,製作完成老狼首張個人專輯《戀戀風塵》,幫助老狼奠定了校園民謠先行者的地位,他自己也無可置疑地成為校園民謠的第一幕後推手。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一面旗幟*****高曉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寫過30首歌,出過一張個人創作專輯,頂著著名音樂人的帽子混跡在音樂圈,牌子多年不倒,高曉松自己都不知為什麼,就像他根本不曾預料的像日記一樣又騷又柔的《同桌的你》能在他離開學校三年以後會被意外的發表出來,並在中國掀起了以校園民謠命名的風花雪月的狂潮一樣。校園民謠在高曉松眼中完全是種隸屬於青春的分泌物,是經歷時的不可想像,過程中的悖論和回憶里的支離破碎,在不必對任何人負責又自視甚高的學時代,飆悍叛逆的才情和沒完沒了的愛情糾纏在一起,把矯情的靈魂逼到了非說不可的地步,於是有了這肆意泛濫的這生理和心理的分泌,甜蜜的愛戀刺痛人最深深裡邊。又因為創作前和演唱時從未想過要取悅女孩之外的人,比如唱片公司,這個不大不小的才子所有的作品都洋溢著無可救藥的理想主義和小資情調,人性細膩得和當年如火如荼的激烈背道而馳。他的校園民謠作品是所有有過校園經歷的善感的靈魂里最綿柔的那片麥田,是我們為他開放了就不會再為別人提供的最最文酸卻永遠不變的一雙無關世情的純潔的雙眼,以至於從當年那轟轟烈烈的年代直到校園民謠漸漸銷聲匿跡的今天,所有校園民謠和偽校園民謠堆里的寫手們加在一起,從技術和靈性的角度,沒有一個人能超越高曉松,那種關於一代人的青春和陪伴,誰都不能代替,連他自己都不。見過網友不客氣地批評他後期的作品完全喪失了校園民謠時期的鋒芒,無力反駁,只能說和青春有的流逝我們到死都不能習慣。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三張專輯<校園民謠1><校園民謠2><校園民謠3>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在此之前校園民謠只是散落在大學草坪、學生聚會小舞台上的風裡音符,20歲左右的孩子心裡有太多的觸動憧憬迷惑及其他,需要用音樂來表達。校園民謠轟轟烈烈地熱鬧著,也有人嘗試著找唱片公司出專輯,卻沒有太大影響力和收穫。然後就到了1994年,一個叫黃小茂的30歲男人偶然間聽到一首名為《青春》的歌,被打動的他開始愣愣的不知所云,30歲了是不是該做點什麼紀念青春?歲月硬生生要拽走年華,總要留點什麼,而音樂是最好的紀念品。 於是黃小茂找到了高曉松,之前高曉松《同桌的你》被沈慶拿去過其他也算知名的唱片公司,卻被認為根本不算音樂,並且修改得亂七八糟,氣得他只拿了五百塊錢就頭也不回地走了。而黃小茂和他一起彈琴唱歌喝酒,月光下醉意中的他被感動了,後來他推薦用當時正失業的老狼唱,黃小茂也尊重了他的選擇。 唱片的製作過程艱辛卻也快樂滿足,孕育而出的<校園民謠1>反響十分熱烈,在當時脂粉氣濃厚的偶像們的甜膩矯揉中,恬靜懷舊的校園民謠是一種雖然安靜得幾乎沒有起伏,卻可以瞬間觸動人的表情,充滿人文氣質的歌詞,每一首都像是詩,讓學生們或者曾經是學生的人們津津樂道,欣賞流連。也難怪高曉松驕傲的說:我開創了一個文人來作音樂的時代。 1994年到1995年,校園民謠一系列三張專輯,開創了校園民謠的頂峰時段,《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等一些歌曲現在聽來依然打動人心,那是擁有純粹自由靈魂的音樂,只有在沒有束縛的環境里,才能產生出這樣震撼力量的創作和表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六位標誌人物********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校園民謠的締造和參與者是個很龐大的群體,當年風雲一時的校園歌手又豈止這六位而已,可是在這六個人身上,承載了太多校園民謠的流光異彩,十年的校園民謠是張散落紛飛的拼圖,他們的臉疊合在一起,豐盛到單薄的記憶都無法一力承擔。今天,這六個人有的已杳無音信,有的風頭正盛,有的輾轉尋覓卻不復當年,校園民謠是打在他骨髓里深刻烙印,深到甚至捨不得設想假如一切都不曾發生。 老狼*憂傷的陽光 老狼,校園民謠無可替代的先鋒唱將。校園民謠的代表人物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但只鍾情於唱的,提起來上至50下至15盡人皆知的只有老狼。他對校園民謠的意義在於引領了一代人對於青春的婉約派的感受,陪伴和懷念與青春有關的那段時光,註定會多多少少跟他扯上瓜葛。他的歌聲不好用哪個字眼來形容,深邃而透徹像一池秋水,無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寧靜但自有她的深意,那份深刻是對青春的深刻洞悉後,質疑的肯定,那份安詳太容易另人著魔,加深你任何一種情緒直到失控。其實他從來沒有賣弄過什麼,一切都是他自產的,歌聲簡單意味深上,他的世界屬於憂傷,但他的感覺屬於陽光。 沈慶*斑駁的真實 校園民謠因青春而肯定成型。作為校園民謠代表人物之一的沈慶,以詞作見長,如果說高曉松在詞中放大了自己的感覺,沈慶便淡化了它,他總是以一種平和的心境恬淡地記錄平凡的現實生活。「青春」和「愛情」是他歌中永恆的主題,他雖然置身其中,心靈卻遊離在城市生活的邊緣,品嘗著距離帶來的微澀美感,如《青春》和《歲月》,如在他19歲時寫下的《寂寞是因為思念誰》,在他的引導下我們平靜地審視告別自己的青春和愛情,當激情隨著青春的萌動一起退去,我們終於明白沈慶的表達更接近於斑駁的真實,歲月本來就是簡單、平淡、清澈的,那些深刻淺劃的痕迹,都在這一字一句的歌聲中找到了證明。 郁冬*空漠的顏料 郁冬不是校園民謠最亮的一張牌,但是真正懂得的人都明白這個名字代表的品位和質感,他和他的《露天電影院》像毛毛蟲一樣爬滿了那個年代略帶傷感的心。詞與旋律結合的是那麼的好,最精彩的是,那些每個人心裡都有過的細微衝突和感受,都被他用最簡練含蓄並且直觀的語言十分到位地表達出來了,深夜裡去聽去想郁冬歌背後是怎樣的一個故事,那些我們十七八歲時的夢,或者故事的內容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一點顏料,就把那些傷感刻劃地由淺入深傷骨拉筋。郁冬的聲音聽起來清清淡淡的,卻有銘刻於心的哀愁,那些散落在空氣中空漠的傷感,無從追尋,綿綿不絕,就像城市上空過往的清風,讓不愛的人記不起,讓愛過的人忘不了。 小柯*不甘寂寞的淡寧 大部分人覺得小柯是遊離在校園民謠之外的,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青春無悔》的遍曲都由小柯完成,製作人小柯可以說是校園民謠後期濃墨重彩的一筆。小柯與校園民謠結緣純屬偶然,1994年他結識了高曉松,那時正是校園民謠漸漸淡化,但小柯與高曉松合作的「紅星生產社」卻將校園民謠的情緒延續下來,之後小柯也發行了個人專輯,古典的歌詞已經和憂傷意境是相當書卷氣的,算是底蘊濃郁的校園味民謠的一個變種,雖然專輯未獲得廣泛的迴響,但人們卻從此注意到了小柯,這個質感的矛盾體,淡泊,寂寞,多愁善感,偏又夾雜著諸多的不甘寂寞與灰色調的淡寧輕鬆。 葉蓓*天真的樂器 葉蓓的聲音明晰而清澈,雖然科班出身,演唱卻並不見雕琢,學院生活為她釀造了獨特的氣質,猶如韌草一般搖曳在流行歌曲橫流的時代,她就像校園民謠歌唱里的女生一樣,簡單,青春,和風風火火永遠差一步。她還是莘莘學子時,高曉松把她找去《青春無悔》中獻聲,在眾多高手的掩映下她更像校園民謠手中的一件樂器,帶著世紀末難得一見的天真,純粹地歌唱著和前輩略有不同青春的宿疾。兩年後她大學畢業她推出首張個人專輯《藍色》,依然是長發T恤、雙肩背包和她破碎如絲絨般的聲音,將純真通過心靈的律動再次投影在我們寂寞的午後。 朴樹*破碎的稻草人 從一開始朴樹就不承認自己是校園民謠,如果以《同桌的你》為標準,他當然不是,其實形式並不重要,校園民謠和校園音樂在本質上,就是以校園民謠為背景的一種氣質化和人文化的共鳴,朴樹的知音多半來自校園,在這個意義上稱他為校園歌手理所當然。朴樹是在鋼筋水泥的都市森林裡如稻草人一般執拗地守望著青春的一棵清新的樹,雖然他的青春已破碎,不復校園民謠的最初模樣,可這就是十年後的青春真跡。朴樹身上交匯著對往昔的懷戀,對現實的批判及對未來的抗拒,他從沒想過要藉助他的音樂作品給別人提供什麼,他只是需要表達和尋找他真正敏感的那些音樂,在那一片永遠都不會被遺忘的天空下,流淚流汗流浪流連忘返……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六個關鍵詞********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校園 校園民謠流行於校園,傳播於校園,發揚於校園,校園賦予校園民謠新的生命,那些歌唱校園的繁華,又或是寂寞的校園民謠里,這些或平淡或波瀾的情緒全由告別而生,因懷念校園而生,相距與分離從沒這樣迫人流淚過,每一個走過校園的年輕人回首望去,心裡都免不了泛起一絲漣漪。 愛情 校園裡愛情是全部,青春荷爾蒙旺盛分泌,只為了愛而愛,校園裡的愛情是流水上隨波逐流的一片粉色的花瓣,你看得到它的形狀,感覺到它的溫暖,卻不敢伸手去觸碰,不懂得伸手去捉,頂多是「小心問她借半塊橡皮」,偷偷的幻想「將她的長髮盤起」,未成形的曖昧讓人終生回味,因為離開校園之後的愛與不愛,將永不會如此的純粹和盲目。 青春 那些青蔥的校園時光,象徵著青春的開始與結束,青春是個定義,正在過的和已經過去的人都無法給出正確的答案,但自愛校園民謠里卻細細密密布滿了觸點,回眸的一雙眼輕易觸動心底的柔軟,青春就如民謠,恬淡柔和,溫潤熨帖。青春是民謠用不消逝的角色,當年華老去,還有校園民謠在輕聲哼唱「青春的花開花謝讓我疲憊卻不後悔」。 憂傷 憂傷是青春的獨家分泌物,比青春痘更長久地陪伴著我們。校園民謠勾動的是如此寬廣又私人的回憶,以至於到最後,不知道是歌感動了人,還是因為青春不復存在而頹然心傷。回首青春校園那些拚命憎恨的單調,都積累成我們一生中最珍貴的瞬間,如一粒花種,經過歲月的洗禮後終於綻放成花朵,而我們年華已老去,對鏡拈花早已是昨日黃花,於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懷念,在歌中不驚意的淡然中莫名的傷感和感動。 吉他 校園裡追女生的最經典的一件樂器,出沒的地點則是草坪和女生的宿舍樓下,不管水平如何,光是畫面都已經很醉人了,雖然明知是陷阱,但還是有女生心甘情願的往裡跳。 白衣 並不是哪首歌的姑娘都是白衣飄飄,但在校園民謠潛移默化里我們曾固執的認為回憶里最美麗的衣襟就是那件白衣。走過青春再也不能將白衣穿的那麼好看,因為臉上的表情不再單純,眼睛裡沾染了空氣的濁氣,純粹的顏色反而欲蓋彌彰。於是那件白衣也隨著青春的流逝而消失,成為記憶中泛黃的一角。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九首金曲***********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同桌的你> <青春> <白衣飄飄的年代> <冬季校園>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模範情書> <青春無悔> <那些花兒>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十年綿延不絕的告別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_=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border=0> 十年的中間,校園民謠的始作俑者們,不斷地推出校園民謠再版和以及貌似的專輯,她們引起的迴響有大有小,但和當年的狂潮相比,用散碎的泡沫來形容似乎更為合適。旁觀的人對於校園民謠的沒落防腐比當事人更感興趣,於是老狼高曉松等人都不得不在一次次的半強迫講述中帶領大家一起緬懷那一段一去不回的青春,所有的議論最後都以無力的回溯和輝煌不再的概嘆中結束。 可是在泛濫成災的懷舊中,真正放不下的究竟是因為這些校園民謠而得益的人,還是心心念念的我們?恐怕後者的眷戀更多吧。從如火如荼到後來的點點滴滴銷聲匿跡,校園民謠像是偶爾開始的初戀,讓我們臉紅心跳,午夜放歌,流淚難過,終於沉默。我們心裡知道初戀哪能永生?不如讓她停留在不能直視的眼光里,蒸發成不離不棄的柔軟。 可是很多事已經融在人們的意識里,怎能說去就去?於是在鼓躁刁鑽曲風充斥的新碟堆里,凡是遇到個輕柔的傷感和未完全退卻的青春痘,我們都像偏執狂似的硬往校園民謠上生搬硬套,其實對於流淌在心地的情緒,形式和時段的興衰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要,在十年之後長大成人,我們更願意相信,校園民謠已不再只是幾個人,幾首歌,它是一種滲透在生命的底色中的人文,關注,憂傷,激情,雋永,溫暖……只要擁有這些元素的音樂都能經久不息的流淌,那麼你說它是校園民謠,誰有資格反對?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校園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