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來詩歌的「鍊字」應該看這五種詞就搞定了

鍊字,多指詩詞中那些經過推敲,用得準確、生動,能傳神地表現事物和情感等鮮明特徵的字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有時是副詞或數量詞。

(一)動詞

動詞,如果用得精準,便具有凝練、形象、生動傳神的效果,詩歌中一些多義和「活用」的動詞,往往是高考考查的重點。

[答題示例1]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送鄒明府①游靈武②

[唐]賈 島

曾宰西畿縣,三年馬不肥。

債多憑劍與,官滿載書歸。

邊雪藏行徑,林風透卧衣。

靈州聽曉角,客館未開扉。

【注】①〔明府〕對縣令的尊稱。 ②〔靈武〕即靈州(治所在今寧夏靈武縣)。

題:賈島注重用字推敲,請對第三聯中的「藏」「透」二字作簡要賞析。

1.審題。題目要求很明確,就是賞析兩個字:藏、透。

2.整體把握詩歌內容。曾經就任西畿縣縣令,三年下來,馬不生膘。為償還高築的債台,只好把佩劍賣了,任滿還鄉時,也僅僅是滿車載書而歸。在山林深居,衣衫單薄簡樸。就居住在靈州的一個角落,每日早上可以聽到報曉的號角,平時也沒有與什麼客人來往。說明他為官清廉,兩袖清風;衣衫簡樸,不拘小節;嚮往寧靜以致遠,不理凡塵俗世,清遠脫俗!

3.將「藏」「透」二字與詩歌內容聯繫起來分析,分析這兩字對塑造詩人自我形象起到了什麼作用。

4.分項作答,說好處,談效果。

參考答案:①「藏」字,運用擬人手法,描繪人行之跡很快便為大雪覆蓋的邊塞雪景,寫景生動,頗有畫意;一個「藏」字,已包含大雪紛飛、道路難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蘊。②「透」字,極為傳神地展現了林間朔風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時還隱含風急、天寒、衣單等內容,富有想像力和感染力。

(二)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現人或物的特點、性質、狀態等的詞語,起修飾作用。形容詞不僅可以從形、聲、色、光等方面點出事物的特點,還能傳達出作者的感情。形容詞作為「鍊字」的對象時,要注意其語義雙關現象及活用的情況。

[答題示例2]

[2015·湖北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後回答問題。

勞 停 驛

[宋]歐陽修

孤舟轉山曲,豁爾見平川。

樹杪帆初落,峰頭月正圓。

荒煙幾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發,驚灘鳥道前。

【注】此詩為歐陽修被貶峽州夷陵令時作。〔勞停驛〕驛站名。

題:(2)簡要分析第三聯中「荒」「瘦」二字的妙處。

1.先要明確「荒」含有「荒涼」之義,「瘦」含有「貧瘠」之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理解。「荒煙幾家聚」描寫出村落的荒涼,「瘦野一刀田」寫出了土地的貧瘠。

3.分析這兩個字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

4.由於「荒」「瘦」所寄寓的思想感情一樣,答案可以先分別釋義,再綜合起來談蘊含的情感。

參考答案:①從用字自然傳神來看:數縷荒煙,幾戶人家,在暮色籠罩之下,尤顯荒涼冷落;瘦野薄田,狹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尋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貼切,顯得自然而工穩,能傳達出詩人面對「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覺,具有很強的感染力。②從情感寄寓來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義,寄寓了詩人對山民的憐憫、關切,以及詩人被貶蠻荒的失意,極好地豐富了全詩的情感內涵。

(三)數量詞

經過詩人精心選擇提煉的數量詞,往往可以產生豐富雋永的詩情。

[答題示例3]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別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

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

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

欲知此後相思夢,長在荊州郢樹煙。

題:賞析本詩頷聯中數量詞運用的妙處。

1.解釋數量詞在詩中的含義。從字面上看,「一身」寫出了詩人隻身一人去國離鄉被貶到偏遠的蠻荒之地的孤獨、困厄的處境;「六千里」寫出了離京的路程之遠;「萬死」寫出了生存之艱難;「十二年」寫出了時間之長。

2.聯繫背景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體會數量詞在本詩中蘊含的深刻含義。

3.對每一個數量詞運用的妙處按一定順序分別作答。

參考答案:「一身」概括了詩人孤苦伶仃的凄慘現狀,「萬死」運用誇張的手法,寫出了詩人屢遭不幸的殘酷人生;「六千里」從空間上高度概括了詩人屢遭貶謫的距離遙遠,「十二年」從時間上高度概括了詩人屢遭貶謫的時間之長。讀來令人震撼,極富感染力。

(四)疊詞

疊詞之妙首先在於增強了詩歌的韻律感,其次在於加強了感情的表達效果。除此之外,疊詞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收到生動、形象的效果,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答題示例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鷓鴣天·東陽道中

[宋]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①。山無重數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

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②。

【注】①〔香篝漸覺水沉銷〕借熏籠里的香料逐漸燃燒殆盡,來寫行路時間之長,從而暗示行程的遙遠。〔香篝〕熏籠。〔水沉〕一種香料,即沉香。 ②〔碧玉梢〕指馬鞭用碧玉寶石飾成,比喻馬鞭的華貴。

題:簡要分析「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三句的表達技巧。

1.明確詩歌中運用疊詞的藝術效果,表現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內容上,「歷歷」描寫出行進在道路上的一行人歷歷在目的狀態,「蕭蕭」描摹馬嘶叫的聲音,生動形象;形式上,增強了語言的韻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聲音悅耳,富於音樂美。此外,結合詩歌內容分析,還有渲染氣氛、增強情感表達效果的作用。

2.分析「旌旗」所使用的借代手法。

參考答案:使用了疊詞、借代的表現手法。「歷歷」「蕭蕭」運用疊詞,生動描寫出了人馬行進的狀態,增添了語言的韻味;「旌旗」運用借代手法,形象寫出了隊伍過橋的情景,為後文抒發自己的高興和喜悅心情作鋪墊。

(五)虛詞

這裡的虛詞主要指副詞、連詞。在古典詩詞中,虛詞的錘鍊運用恰當時,可以獲得疏通文氣、開合呼應、悠揚委曲、活躍情韻、化板滯為流動等美學效果。

[答題示例5]

[2014·四川卷]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

秋 暮 吟 望

[清]趙執信

小閣高棲老一枝①,閑吟了不為秋悲。

寒山常帶斜陽色,新月偏明落葉時。

煙水極天鴻有影,霜風卷地菊無姿。

二更短燭三升酒,北斗低橫未擬窺。

【注】①〔一枝〕語出《莊子·逍遙遊》「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老一枝〕意為終老山林。

題:(1)簡要賞析頷聯中「常」「偏」兩字的妙處。

1.理解字義。「常」和「偏」在詩中都是副詞。

2.將其放入原句中理解,結合詩句內容具體分析這兩個字所描述的景象。「寒山常帶斜陽色」寫寒山時常著有夕陽的顏色,「新月偏明落葉時」則寫出新月偏偏要照見落葉的景象。

3.適當地展開聯想和想像,分析這兩個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參考答案:「常」強調時間頻度,將隨朝暮變化的山色寫為常著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態,將新月照落葉的自然現象視為有意為之。「常」與「偏」改變景物的客觀性,為情造景,凸顯詩人心緒與情感。

[解題指津]

1.選准關鍵詞。

有的試題並不明確指出要賞析的對象,怎麼辦?那就要求我們獨具慧眼,選准關鍵詞。

2.聯繫語境,品味妙處。

要結合語境,分析其語法特點,及其使用的修辭手法。要根據題目要求,把選定的關鍵詞放在具體的詩句中乃至全篇中去分析和品味。

[答題規範]

1.解釋該字在語境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理解,並簡述其內容,指出其表現手法。

3.分析該字的表達效果。

[即學即練]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小 孤 山①

[宋]謝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③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小孤山〕位於安徽省宿松縣城東南60公里的長江之中,四無依傍,地勢險要,是南宋軍事要地。 ②〔謝枋得〕宋末弋陽(今屬江西)人,以忠義自任,曾率軍抗元。兵敗後隱居福建一帶,後被元人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渦。

簡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一句中「孤」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①小孤山的「孤」與孤臣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徵與詩人砥柱中流的壯士情懷相應,托物而言志。③偶然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表達作者對國家危難的憂慮之情。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月 夜 江 行

[唐]權德輿

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彌傷孤舟夜,遠結萬里心。

幽興惜瑤草,素懷寄鳴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詩人鍊字匠心獨運,準確傳神。試分析「寂寥寒江深」一句中「深」字的獨特內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深」字用得十分精當。既寫出了寒江寂寥之「深」的實景,又寫出了旅人寂寥之「深」的實情。既有寫景之妙,又有傳情之神。寒江月夜,孤寂凄清,詩人原想借彈琴排遣苦悶,無奈苦悶尚未消除,又見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又添了一層行役情思。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更深一層,這位孤獨的行旅者佇立寒江船頭的身影更清晰更長久地存留在讀者的視野中。

3.[題所在文本曹伯啟的《子規》見第202頁]

(1)本詩第二聯中的「空」字極富韻味。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空」字既傳神地描繪出貪夫(逐利奔波之人)倦聽卻不得不聽的矛盾之態,又形象地表達出了貪夫徒勞無奈、難以排遣的惆悵之情。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漫談詩歌寫作的五個問題
詩歌研究: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崔顥詩歌: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TAG: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