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金融遇到區塊鏈……

當互聯網金融遇到區塊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本文根據鄧明在由InfoQ舉辦的2016 ArchSummit 全球架構師(北京)峰會上的演講整理而成。

大家好,我是國付寶的CTO鄧明。很榮幸參加本次架構師峰會,跟大家分享區塊鏈的主題。我分享的副標題叫做「成熟技術也能激發業務變革」,可能大家會問,區塊鏈是最近兩年出來的新技術,怎麼會是成熟技術呢?後面我將會展開談談原因。

先簡單介紹一下國付寶的背景。國付寶是2011年成立的,其前身是商務部旗下的一個支付平台,獨立出來後跟海航集團合資創辦了國付寶。國付寶也是國內最早做P2P網貸行業支付的廠商,我們從2012年開始就涉足這個行業,有多年的業務背景。

今天的演講將會從三個方面展開。首先是介紹區塊鏈的來源及特點;其次會通過金融行業的一些參考案例了解一下區塊鏈技術的特點;最後會介紹一下我們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創新實踐和想法。

區塊鏈的來源及特點

講到區塊鏈的起源就不得不說到比特幣。正是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在一篇關於比特幣的文章中提出了區塊鏈的思想。但是當時沒有提到區塊鏈這個詞。

下面這張圖是比特幣自發行以來的價格走勢,大家可以看到,中間有很大的價格起伏,近期的價格穩定在人民幣5000元左右。這個價格是上周從火幣網上查到的。對於一個完全沒有任何實物資產支撐和機構信用背書的數字貨幣,能達到100億美元的總市值,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那我們看看比特幣做了什麼,讓大家對他有這麼大的信心。

簡單說,比特幣顛覆了傳統的支付流程。如圖所示,傳統電子支付過程,是付款方和收款方都在某個中間機構開戶,這個中間機構可能是銀行,也可以是第三方支付;付款方發起支付指令後,資金從付款方的賬戶被劃轉到收款方賬戶。跨行支付其實本質上也是這個過程,只是中間環節更多了。

比特幣的實現中,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完全顛覆了這個過程。還是付款方和收款方,在比特幣中,只要付款方生成一條付款信息,說明自己把錢付給了誰,然後用自己的私鑰進行簽名,再把簽名之後的付款信息在網路上進行廣播,就可以了,不需要中間機構;

被廣播的信息會被比特幣的參與者,又叫礦工,所接受,付款方和收款方本身也都可以扮演礦工的角色,為什麼他們被稱作礦工,後面會有介紹;所有的礦工都可以收集網路上廣播的簽名交易信息,然後一起維護到一個按照時間順序串接在一起的賬本上,這就是區塊鏈;一旦交易被成功記錄到區塊鏈中,這筆支付就完成了。

大家看到,在這個過程中沒有開戶,沒有中間機構,沒有複式記賬,錢就轉過去了,是不是很神奇?

但是這裡面有幾個問題:大家一起記賬,怎麼保證沒有記假賬的?到底以誰記的帳為準?怎麼避免同一筆比特幣被重複消費,也就是「雙花」?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轉賬過程的一些細節。

前面我們提到,把賬本信息按照時間信息串到一起,形成鏈式數據結構,就是區塊鏈看似很簡單,但是為了做到交易信息記錄的準確,其實它背後運用到了更多的技術手段。

首先,是非對稱加密技術,簡單說就是用私有密鑰對交易信息簽名,然後必須用配對的公共密鑰驗證簽名,私用密鑰的使用者必須是付款人。

其次,被簽名的交易信息在網路上進行廣播,所有參與到比特幣網路的人都可以接收到這筆交易信息,並且可以對交易信息進行驗簽,確保交易是合法的,這解決了第一個避免記假賬的問題;接收到交易信息後,大家會按照約定的規則生成區塊,就是一個數據塊,這個數據塊中包括所有的交易明細信息,按照merkle tree的方式組裝起來。

因為所有人都可以組裝區塊,那就帶來第二個問題,合法的區塊鏈只有一條,交易也只能記錄一次,到底以誰記的賬為準呢?這就引入了共識機制,簡單說就是大家一起做事,用一種辦法決定到底聽誰的。

比特幣中的決策機制叫做PoW工作量證明,就是讓大家在區塊頭中,結合上個區塊的Hash值,也就是區塊箭頭,以及本區塊的Hash值,試算一個隨機數,這個隨機數結合前面提的兩個Hash值做SHA運算後,結果必須要小於某個數值。大家知道SHA本身就是Hash演算法,其結果是沒有規律的。

想要Hash計算的結果滿足某個要求,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地試,這個不斷嘗試的過程就被稱作挖礦,挖礦的人當然就是礦工。當然,挖到礦以後也是有獎勵的,這個獎勵就是直接贈送比特幣,所以大家都會很積極地參與挖礦。

區塊生成以後也要發送給大家驗證,一旦網上有相當的礦工驗證過區塊以後,這個區塊就被正式接納到區塊鏈中,成為區塊鏈中合法的一環了。然後這些新的區塊信息會通過P2P的通信網路在網上傳播,讓大家都同步到最新生成的區塊,並保持區塊鏈的一致性。

上面這一系列過程完成以後,比特幣的支付也就完成了。

講完上面的過程大家可能比較奇怪,這裡面怎麼沒有賬戶餘額的變化,支付就完成了?這也是比特幣區塊鏈里很有意思的地方,下面會結合」雙花」問題談一下。

做過支付的人都知道,在支付過程中需要避免「雙花」問題,就是說同一筆錢不能被花多次。在傳統的支付系統中,要避免雙花,通常是利用中心系統的事務處理,一借一貸來達到這個目的。在區塊鏈中,大家都是在分散式記賬,怎麼避免雙花呢?我們看看比特幣怎麼實現的。

前面我們提到,礦工在生成區塊的時候,會從網路上收集交易信息,交易信息中包含了付款人的私鑰簽名;礦工首先會驗證簽名是不是正確的,只要是正確的簽名就被認為是付款人認可的支付;然後礦工會從以前的區塊鏈中追溯,看看付款人這次消費的比特幣是不是以前沒有被消費過,這就引入了UTXO的概念。UTXO表示未被消費的交易輸出,也就是付款人可用的比特幣餘額。

由於比特幣中所有的消費記錄都可以從區塊鏈中查到,而且記錄越久的區塊越不可能被篡改,這就保證了每個礦工都可以獨立判斷是否發生了雙花,並通過檢查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這種方式一方面解決了「雙花」問題,另以方便,每個人的賬戶餘額不是記錄下來的數字,而是通過UTXO計算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將交易記錄到區塊鏈中,支付就完成了的原因(並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都是這種方式)。

當然,因為是大家同時記賬,有時會發生區塊鏈分叉的情況,也就是說同時有兩個或多個礦工記賬成功的情況。發生這種情況時,一般大家會分別在每個分叉上繼續記賬,直到某個時刻某一條分叉明顯比其他分叉長,這時就拋棄其他分叉,都回歸到最長的分叉上,確保只有一條合法的區塊鏈。

通過前面的講解,大家會發現區塊鏈技術其實是一系列技術的組合,包括區塊加鏈的數據結構、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時間戳、Hash演算法、工作量證明等。這些技術的大部分在比特幣出現的前十年就已經陸陸續續出現並比較成熟了。

比特幣把這些成熟的技術經過一系列巧妙地組合,最終給大家帶來了顛覆式的產品,這個產品就是沒有任何政府背書,也沒有任何實物抵押的加密數字貨幣,並且已經產生了100億美元的天價市值。從這裡面我們也能看到成熟技術背後的巨大潛力,讓我們反思是不是把那些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技術的潛力發揮到了極致。

前面通過比特幣區塊鏈的介紹,說明了一下區塊鏈的運行原理。其他區塊鏈的實現跟比特幣可能有些不同,比方說共識演算法不一樣,區塊頭定義不一樣,或區塊大小不一樣,但是基本原理都是類似的。

總結一下區塊鏈的幾個特點。

區塊鏈按照運用的範圍通常會被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鏈三種類型。公有鏈是指所有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比特幣就是典型的公有鏈;聯盟連通常是某個行業內部的區塊鏈,方便同行業的不同企業之間協同合作,不是誰都可以加入的,後面我們將要介紹的R3就是典型的金融行業聯盟鏈;私鏈通常是某個企業內部的區塊鏈,目前這方面的應用比較少。

不管是哪種區塊鏈,都具備幾個特點。

首先是去中心化,或者叫做去中介化,這兩個說法是有點差別的,去中介化可能更準確些,在比特幣中就很典型,不需要任何中介機構就能完成端到端的匯款。

其次是穩定可靠,這很容易理解,因為沒有一個中心化的系統,所有參與方的業務邏輯和數據都是完整的,任何一個點的故障都不會對整個系統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再次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這也很容易理解,區塊鏈也叫分散式賬本,大家都有賬本的全部信息,信息都被簽名確認,不能被篡改。信息雖然是公開透明,並不代表沒有隱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也可以達到保護隱私的目的。

最後是自治化,這可能是區塊鏈使用的最高境界了,通過在區塊鏈中記錄智能合約,自動執行智能合約,達到自治的目的。比特幣中也有部分智能合約的實現,比方說約定到達某個期限以後才把比特幣轉給收款人。

金融領域參考案例分析

下面將介紹一些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案例,因為國外區塊鏈方面的嘗試開始比較早,這裡的案例主要是國外的案例。但是基本上這些案例在國內都有廠商在做不同層面的嘗試了。

英格蘭銀行RSCoin

首先介紹的是英格蘭銀行RSCoin的案例,RSCoin的論文去年就在網上發表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下載學習。這是一個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嘗試。英格蘭銀行有一份研究數字貨幣的白皮書,裡面提到如果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佔到GDP的30%,就能對對GDP帶來3%的增長。所以不光是英格蘭銀行,包括中國央行在內的很多央行都在研究發行數字貨幣的方案。

在RSCoin的體系中,將記錄區塊鏈的角色分為2種:bank,也就是中央銀行;還有mintette。Bank向mintette發數字證書,類似PKI證書體系,因此是一種聯盟鏈。

Mintette負責生成lower-level block,並上傳給bank生成higher-level block。Mintette每隔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叫做epcho,時長可變,每個mintette都可能不一樣)生成一次lower-level block,mintette之間的block可以有交叉引用。這樣做是為了打破之前說的比特幣區塊鏈每秒7筆的限制。

Mintette每隔較長時間(Period,這個時間是固定的)將lower-level block上傳給bank,由bank生成higher-level block,並構成主區塊鏈。

在這個體系下,貨幣的發行是由bank完成的。

RSCoin通過mintette實現了lower-level block的記賬,但是每個mintette記錄lower-level block的時間間隔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怎麼避免雙花呢?RSCoin里設計了一套類似兩階段提交的方式來避免雙花。

在RSCoin的交易體系中,利用了addrid的概念,addrid表示了交易方的公鑰以及交易信息。每個addrid分配給一組mintette。在交易時先通過公共服務查詢input addrid的歸屬mintette,並確定數字貨幣沒有被消費;然後系統會通知output addrid的mintette確認交易,等到mintette都將交易記錄到block中以後,就完成了交易。

在RSCoin的模式下,沒有明確說明只有商業銀行才可以承擔mintette的角色,因此第三方支付理論上也可以作為mintette記賬。

大家看到,區塊鏈不但可以用來發行沒有政府背書的電子貨幣,也可以發行有央行背書的電子貨幣,可見其背後的創新空間非常大。

R3 CEV區塊鏈創業公司

接下來介紹的是R3 CEV,這是一個在金融領域很有名的區塊鏈創業公司,西方很多大型銀行都加入了他們的區塊鏈聯盟。國內今年有平安集團、招商銀行等大型機構剛剛加入R3。它的願景是基於類似區塊鏈的技術,構建一個叫做Concord的平台,幫助銀行改善貿易融資等業務的處理效率。

Corda是Concord中的關鍵組件,是一個記錄和處理金融智能合約的分散式賬本。Corda的白皮書已於今年8月份發布,R3也宣布今年11月底將Corda的代碼開源。

Corda有幾個關鍵的設計思路。

首先,它認為數據的一致性可以降低業務的複雜度;了解金融業務的同學可能知道,在金融系統的實現中,跨機構的業務處理最複雜,通常會涉及到多次數據交換和數據比對,所以如果採用分散式賬本技術做到數據公開透明,可以降低業務複雜度。

其次,它認為金融合約的很多內容不能做全部信息的全局共享,所以它設計了一些特殊的機制確保只有合適的人才能看到所有信息。

最後,在記錄智能合約的時候,Corda在區塊鏈中同時記錄了智能合約的代碼程序,和合同文本,方便人的閱讀。

大家可以看到,Corda其實在比特幣區塊鏈之外,針對傳統金融業務的特點做了很多優化和改造,讓其更適合在一個受監管的環境下開展合法業務,跟比特幣的完全不受管制的使用環境和設計理念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日本瑞穗實業銀行

日本的瑞穗實業銀行希望能構建一個系統實現跨境證券交易的自動化處理,這是一個跨企業的業務合作流程。起初他們嘗試建立一套傳統的IT系統,但是發現這中間的投入和複雜度很高:需要構建獨立的IT系統,需要構建獨立的團隊,需要對現有的業務流程做很大的改造。

後來他們利用區塊鏈的方式構建了新系統,減少了交易狀態和數據的核對工作,也減少了人員組織上的開銷,大大提高的交易的處理效率。

從這個案例里我們會發現,傳統的跨企業系統集成思路會帶來很大的系統開銷和組織開銷,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徵通常為我們帶來了解決問題的另一個思路。

The DAO區塊鏈初創項目

這是另外一種類型的區塊鏈初創項目。The DAO是構建在以太坊之上的一個Dapp(去中心化應用),它的願景是實現「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成立之初就引起很大關注,通過眾籌得到超過1.6億美元的資助,號稱是全球最大的眾籌案例。我們看看為什麼大家對它有這麼大的熱情。

DAO本身沒有業務,它提供了運行業務的平台。以其中的一個項目,Mobotiq為例。Mobotiq是一個共享電動汽車的項目,發起者首先在The DAO平台上發布項目的建議書,對項目感興趣的人可以參與眾籌;參與眾籌的人在項目實際運行中擁有投票權,可以投票確定項目資金的使用、具體事項的決策等;

等到共享電動汽車投入實際運行,用戶支付的也是以太坊的電子貨幣,這些貨幣可以投入公司持續運行,也可以用來回饋投資者。這裡面所有的投票決策規則、支付規則等,都是用代碼簽名寫入到區塊鏈中的智能合約,實現了一個沒有公司實體的公司。

參加The DAO項目的人,不用互相認識,甚至有可能彼此感覺不到對方的存在,只要相信區塊鏈里記錄的信息,包括智能合約信息,就可以一起經營一個類似於公司的實體。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變革。

當然,雖然DAO吸引的投資很大,但是現在也還只是一個實驗性的項目。不過這個案例也讓人從另外一個側面看到了區塊鏈技術改造現有業務模式的潛力。

非金融領域的區塊鏈

除了前面提到的金融領域的創新,在非金融領域也有很多區塊鏈方面的嘗試。

例如區塊鏈公證,利用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更改的特性,將物權信息或者存在證明記錄在區塊鏈中。例如某個著名的字畫,在區塊鏈中登記為某人所有,這樣在進行字畫拍賣或贈與時,可以先到區塊鏈上檢查這個字畫是否歸現在的所有人擁有,並且在物權轉移以後可以在區塊鏈上增加一條記錄,避免實物被盜或非法轉移。

物聯網領域也有區塊鏈很大的施展空間。物聯網實現以後,會有巨量的設備上網,這些網路上的設備如何進行去中心化地控制,始終是一個難題。區塊鏈給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Slock.it公司同時也是The DAO的創始公司,他們希望通過區塊鏈構築的物聯網控制智能鎖,實現沒有中介機構的實物分享或出租。

前面介紹了很多國外區塊鏈應用的案例,國內的區塊鏈初創企業和應用也如火如荼。基本上前面提到的所有區塊鏈方面的嘗試,國內都有公司在實施。今年以來,國內也陸續出現了多個大型的區塊鏈聯盟組織,共同推進區塊鏈的業務創新。

國付寶所屬的海航生態科技也積极參与到相關組織,共同推進區塊鏈的應用和推廣。

互聯網金融的區塊鏈創新

前面我們介紹了國外金融領域基於區塊鏈的一些創新,下面我們談談區塊鏈技術可能在哪些方面影響互聯網金融的業務。

國內的互聯網金融其實跟Fintech有很多重合的地方。簡單說,現在互聯網金融有幾個特點。

首先,是中心化的信用,很多個人或者企業的徵信信息集中在某些企業,比如銀行,大型互聯網企業等,這導致在互聯網上開展金融業務的時候,獲取徵信信息比較困難。我們公司為了滿足央行實名認證的要求,連接了好幾個徵信公司的系統,每次調用都要花錢,造成客戶識別的成本很高。

其次,數據是分散的,比方我們第三方支付連接網上商城,網上商城會有客戶信息,商品信息,瀏覽信息等,到了第三方支付只有支付的金額,以及選擇的銀行,這時讓第三方支付判斷這筆支付有沒有盜卡風險,就很困難。在供應鏈金融里,因為業務鏈條長,參與方多,這個問題可能更明顯。

然後,處理邏輯也是分散的,比方說在做跨境支付業務的時候,支付路徑可能會涉及到多家銀行,每家銀行的收費方式和費率都是不一樣的,導致中間環節處理時間很長,等匯款到達目的地之後被收取多少費用也不知道。

這些點都為區塊鏈技術的採納留下了空間。

螞蟻金服的首席架構師童玲也提出,沒有場景支撐的區塊鏈應用就是繡花枕頭,這個我很贊成。但是不是每個公司都有那麼複雜豐富的業務場景可以匹配區塊鏈的技術特點,比方我們公司,規模不算大,業務也沒有那麼複雜。

那麼,區塊鏈技術對於我們這樣的小公司有借鑒的意義嗎?我認為是有的。前面我們也分析過,區塊鏈給技術人員的一個啟示,就是如何把成熟技術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接下來我們把區塊鏈相關的關鍵技術做一個分解,分別談談這些成熟的關鍵技術背後,可能對業務帶來的改變。

關鍵技術

第一個技術是P2P數據分享。用BT傳過電影的同學對這個技術應該很了解,這個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多,但是在業務系統里用的反倒不太多。

通常情況下,在多個業務系統之間分享數據,可以採用的方式有FTP,隊列,或者RPC調用。比方說跟銀行之間傳對賬文件,現在還很普遍採用FTP的方式。P2P數據分享的好處是,數據分享更及時,可以實現增量式的數據分享,對帶寬佔用也更少。

後面我將介紹一下我們在這方面的一些嘗試。

第二個技術是數字簽名,這個技術存在的時間更長。我工作之後第一個項目就是CFCA項目,就是做數字簽名加密。現在央行也在要求各個支付公司利用PKI數字證書的簽名加密機制,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但是現在的數字簽名更多是在實現用戶的認證,並沒有像我們剛才介紹的比特幣中,把交易的簽名信息作為交易本身合法性的最終證明。

比特幣中,只要各方同步了交易和簽名信息,交易本身就最終確認了,不需要額外的數據核對,這種方法可以降低業務處理的複雜度。Corda的設計理念里也有一條,叫賬本信息的權威性,跟這個思路很相似。

所以數字簽名如果用好了,也能達到簡化業務處理的效果。

第三個技術分散式賬本。分散式賬本很多時候成了區塊鏈的代名詞,所以它背後就是很多技術的組合,包括前面提到的數字簽名和P2P數據共享。這裡提到的分散式賬本,更多是指區塊鏈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點。

傳統業務處理中,尤其是跨企業邊界的業務處理,通常都會各自存儲數據的備份,同時各自都會有部分私有數據。幾個數據的備份之間通過各種方式保持數據同步,導致很多業務的複雜性。區塊鏈技術里,分散式賬本中的信息是透明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驗證,所有人看到的也都是同一個版本,而且大家都不能隨便篡改其中的數據。

這種特性可以很大地降低業務複雜度,縮短業務處理周期,前面提到的日本瑞穗銀行跨境證券的案例,正好印證了這個特點。

當然,這個技術的使用前提是,業務的參與方允許共享數據,很多時候有些數據是很敏感的,這就需要藉助更高級的密碼學工具來達到既分享又保護隱私的目的,比如所零知識簽名,環簽名,同態加密等技術。

多說一句,哪些數據可以分享,哪些數據不能分享,有時候也不是絕對的。就好像大家在剛開始接觸網路的時候,網站註冊都使用的匿名信息,現在也慢慢接受在一個關鍵業務中使用實名制。業務系統,尤其是跨企業的業務協作系統,一旦突破了數據共享的邊界,很有可能會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分散式賬本就是實現數據共享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第四個技術是智能合約。大家在The DAO的案例里應該也能看到智能合約的魅力,以及它背後顛覆業務的潛力。當然,這個技術的顛覆能力最強,它未來要走的路可能也最長,還需要時間等待技術和業務的成熟。

嘗試

前面介紹了可能對業務帶來改進的關鍵技術,下面講講海航和國付寶在這方面的嘗試。第一個嘗試是區塊鏈黑名單。互聯網金融企業都會有自己黑名單系統,這些黑名單信息很多是自己公司的業務交了學費換來的,很寶貴的徵信信息。

但是這些黑名單信息沒有做到有效分享。海航內部就有多家互聯網金融企業,也都各自維護黑名單,因此在這裡國付寶與海航生態科技合作,開發了一套基於區塊鏈的黑名單共享系統,希望做到部分徵信信息的打通。

這個嘗試里用到了區塊鏈的幾個特性,第一個就是分散式賬本 P2P數據共享,及時同步黑名單信息;第二個是數字簽名,追溯黑名單是誰錄入的;第三個,利用其分散式部署的特點,給參與的企業各自部署了一套區塊鏈,相比集中部署維護降低了成本。

第二個嘗試是利用區塊鏈相關的技術改造第三方支付與商戶的介面。現有第三方支付與網上商戶的集成,都是商戶將訂單信息打包成指定格式的報文,支付公司通過一系列處理完成支付,然後給商戶返回支付結果。

這個過程中,與商戶之間的通信可能因為網路原因,或其他原因導致訂單狀態傳遞不及時或不正確,這種情況下,第三方支付公司通常提供下載支付明細的工具,幫助商戶對賬。

在這個改造方案中,我們讓第三方支付公司將與某個商戶的訂單明細打包成區塊鏈,區塊鏈中的交易明細有雙方的簽名,然後通過P2P文件共享的方式同步給商戶,方便商戶及時對賬,降低訂單狀態不一致的可能性。

這不是一個典型的區塊鏈使用場景,區塊鏈也不是分散式生成的,數據也不是全局共享,但是我們希望通過信任簽名的機制,和P2P數據分享方法,提升系統的處理效率。

大家如果關注區塊鏈應用的動向的話,應該注意到近期有很多新的區塊鏈應用發布出來了,包括螞蟻金服利用區塊鏈記錄慈善捐款的動向,微眾銀行利用區塊鏈開展跨行貸款業務,銀聯利用區塊鏈生成電子憑證等。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區塊鏈的總體應用環境還有待完善。

Gartner著名的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把新技術的成長周期分為5個階段,萌芽,頂點,低谷,啟蒙,和真正產生生產力。

參考互聯網電商的發展歷程我們就會發現,從1990年代電商萌芽開始,到2010年電商開始普及,其中經歷了開源技術工具的完善,大家購物習慣的轉變等變化。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和推廣,甚至可能對現有業務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應該也會經歷一個技術和業務的成熟過程。

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海航和國付寶在區塊鏈應用上做了一些簡單的嘗試,這些嘗試雖然簡單,但是在應用中也發現一些問題,這裡分享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第一個問題就是,現在區塊鏈的開源工具有一些,但是技術門檻都比較高,合適的開發人員不好找。國付寶是通過跟海航生態科技研究院合作解決開發資源問題的。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的開源工具模塊化程度還有待提高。比如我們在實現新商戶介面時,想找一個合適的P2P數據共享組件,發現很難找到。

第三個問題是跟加密簽名技術相關的,區塊鏈分散式賬本的特點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是在很多業務裡面是做不到信息完全公開透明的,比方說個人徵信信息,不能完全透明。這是後就需要用到環簽名等更高級的數學工具,來適應這種業務場景的需求。

第四個問題是區塊鏈系統的運維模式。我們建完黑名單系統之後就面臨這個問題,系統後期的維護怎麼做,系統升級誰來負責。雖然建設和部署相對簡化了,運維模式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第五個問題牽涉到一些特殊場景,例如前面提到的銀聯的電子票據,對性能要求高,數據量又大,當然這個可以結合現有的技術進行改進。

未來區塊鏈大規模運用

關於未來區塊鏈技術大規模運用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大,不好回答,因為技術和業務環境都還在演進,都還不成熟。只能試著回答一下。

傳統的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去中心化傳遞,將數據從一個地方傳到另外一個地方;區塊鏈的網路是實現了價值得去中心化傳遞,像比特幣去中心化付款一樣,實現資金或數字化資產的去中心化流轉。

從這個角度看,價值傳遞牽涉到更多的業務背景,需要有更完善的技術規範的指導,才能實現區塊鏈之間的價值傳遞。目前國內出現的眾多區塊鏈聯盟,也在著手準備相關的技術規範了。

區塊鏈通過P2P數據傳輸實現數據同步和數據一致性,大規模使用後對底層網路設施的穩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公有鏈當中,現在比特幣因為數據區塊小,區塊生成時間間隔長,這方面的問題還不是很突出,未來如果出現大區塊,高密度的數據同步,對網路的要求就會更高。

任何一個技術要大規模推廣,都必須要合法合規。區塊鏈雖然起源於無政府的電子貨幣,但是它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的特點是很適合監管的,因此相關的行業規範和標準也是區塊鏈未來大規模應用的前提。現在包括工信部和央行都已經在著手準備相關的管理規範和系統建設,對未來區塊鏈的推廣也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在《失控》這本書中,凱文.凱利一再告訴我們,去中心化是未來的趨勢。區塊鏈技術則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搭建一個價值傳遞網路的方法。相信這個趨勢的朋友,希望能從前面的分享中得到啟發,逐步優化,乃至變革現有的業務,造福於大家。

謝謝各位!

今日薦文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閱讀

微信非同步化改造實踐:8億月活、萬台機器背後的解決方案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馬上理財:用互聯網思維貫穿銀行理財產品
2006年的互聯網,誰的野心最大?
互聯網電視大戰白熱化:樂視小米今日短兵相接
2014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行為洞察報告

TAG:互聯網 | 金融 | 互聯網金融 | 聯網 | 區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