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兆文化——歷史事件精編之太平天國革命(四)
紅巾軍起義
1854年7月,廣東天地會由陳開、李文茂等領導在佛山鎮起義。起義軍頭裹紅巾稱「紅巾軍」。一時廣東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香山(今中山)等縣天地會紛紛響應,旋即率眾十餘萬圍攻廣州。兩廣總督葉名琛糾合地主武裝,並得到英、美、法侵略者在武器、糧米方面的接濟,對起義軍頑抗。1855年4月,起義軍攻城受挫撤圍,一部由陳開、李文茂率領進入廣西,於9月攻下潯州,建立「大成國」;陳顯良等留廣東繼續鬥爭;周春、陳榮領一部進入江西,與太平天國西征軍合師。
紅巾軍起義
江南大營
清政府在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城外建立的反革命軍營。1853年3月,欽差大臣向榮尾追太平軍到達天京城外,扼守孝陵衛,號稱江南大營。它的任務是截斷太平軍東進道路,保衛清朝糧賦重地蘇、常、杭、湖地區,奪取鎮江、天京。1856年6月被太平軍擊潰,向榮逃到丹陽自殺。旋再建,命和春為欽差大臣,張國梁為幫辦,再困天京。1860年5月為太平軍摧毀,和春逃到滸墅關(今屬江蘇吳縣)自殺,張國梁在丹陽落水溺死。
江南大營
江北大營
清政府在江北揚州城外建立的反革命軍營。1853年4月,大賣國賊琦善被命為欽差大臣,督兵駐紮揚州附近,號稱江北大營。它的任務是攻取揚州,屏障蘇北、皖北,截斷太平軍北進道路。1856年4月被太平軍擊潰,欽差大臣托明阿被革職。清政府隨即任命德興阿為欽差大臣,重新拼湊江北大營。1858年9月又為太平軍摧垮。
江北大營
湘軍
曾國藩等創建的封建軍閥武裝。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和勝利發展,清朝統治呈現出危機,為了挽救垂危的統治,清政府指令各省舉辦團練鎮壓革命。1853年1月,曾國藩被命為湖南的幫辦團練大臣,開始組織和訓練湘軍。曾國藩辦湘軍的方針是:以封建親屬關係為紐帶來團結內部,實行家長式的統治,全軍只服從曾國藩指揮。中國近代軍閥部隊從湘軍始。其編製是以五百人為營,營轄四哨,哨轄八隊。1854年2月湘軍水陸兩軍練成,共計一萬七千餘人。3月全軍正式出戰,從此開始成為太平軍的勁敵,是鎮壓太平天國最兇殘的反動軍隊。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雖是繼續參與鎮壓捻軍、回民軍、苗民軍的重要力量,但其地位的重要性卻逐漸為淮軍所代替。
湘軍
淮軍
李鴻章等創建的封建軍閥武裝。1853年太平軍進攻安徽時,李鴻章曾協助安徽巡撫呂賢基舉辦團練,被太平軍擊潰。1858年李鴻章投效曾國藩。1861年在曾的保薦下,赴淮南募集合肥、六安一帶地主團練武裝,編練淮軍。編製訓練完全仿照湘軍,即「營伍之法,薪餉之數,悉仿湘勇章程」。次年到安慶與湘軍程學啟,郭松林部合併,約七千人,自成一軍。4月由「中外會防公所」官紳租英船分批運往上海。到上海後,李鴻章大批購置洋槍洋炮,僱用英法軍官,武裝和訓練淮軍,成了在蘇南鎮壓太平軍最兇惡的反動武裝。1865年擴充到六、七萬人,成了鎮壓捻軍的主力。1870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先後抽調軍官赴德學習,成立水師學堂和武備學堂,進一步用洋槍炮武裝,用洋操訓練淮軍,成為國內第一支新式武備的反動軍隊。
淮軍
洋槍隊
清政府勾結西方侵略者為鎮壓太平天國而組成的反動武裝。它的各級軍官都由英、法、美派人充任,使用洋槍洋炮,故名洋槍隊。主要是三支:一、1860年在上海成立,由美國人華爾統領的「洋槍隊」,1862年改稱「常勝軍」;二、1862年在浙江組成先後由法國軍官勒伯勒東和德克碑統領的「洋槍隊」,稱「常捷軍」;三、在天津組成由英國軍官薄朗、魯賽瑞克斯統領的「天津洋槍隊」。這是外國侵略者武裝干涉中國革命,和清政府「借洋人助剿」的產物。
洋槍隊
常勝軍
清政府勾結美、英侵略者組成的反動武裝。1862年,清政府將美國人華爾統領的洋槍隊擴編,改稱「常勝軍」。華爾被擊斃後,先是由美國人白齊文,後由英國軍官戈登統領。它是李鴻章在蘇南戰場上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的工具。1864年解散。
常勝軍
常捷軍
清政府勾結法國侵略者組成的反動武裝。1862年浙江巡撫左宗棠與法國侵略者勾結,由法國軍官勒伯勒東組成「花頭勇」一千五百人,稱為「常捷軍」。勒伯勒東被太平軍擊斃後,由法國軍官德克碑繼任統領。它是中外反動派在浙扛戰場鎮壓太平軍的工具。1864年解散。
常捷軍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31
※歷史畫卷罨畫池 秋雨淅淅逢友人 (手機拍攝)
※歷史上僅有的四大聖祖,兩個實至名歸,兩個自我吹噓!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奇能異士,伯溫不及孔明,岳飛師父榜上有名
※中國歷史概述(卅五)——北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