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上市:一個靠坐莊致富的故事
國企上市:一個靠坐莊致富的故事
陳志武 文章來源: 中國商業評論中石化、中行、工行這些龐然大物的上市當然轟動,但中國股市這隻魚缸能裝得下它們嗎?就算裝下了,又能起什麼作用呢?
新股上市在停頓一年多之後,現在終於重新啟動。加上即將完成的股改,中國股市應該比以前更能像一個市場。
遺憾的是,新股上市的機會仍然像以前一樣,優先對國有大企業開放。剛剛完成的中國銀行A股上市,融資超過100億元,給中國股民和機構投資者帶來了一份激動,讓他們也能從中行未來的發展中分享果實。接下來,中國工商銀行還要再破紀錄,計劃在A股融資200億元,並且同一天在H股和A股市場按同一價格上市。
這些天文數字的融資量,的確說明中國股市的胃口很大,也為銀行等少數幾個還沒改制的國有壟斷行業提供了一個改變經營模式和效率的途徑。從改變國有經濟的效率角度講,這些都是積極的發展。
不過,問題也恰恰出在這裡。
到目前為止,中國股市還是一個主要為國有企業服務的市場,這會使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司法、執法機構無法作為獨立的裁判和執法者出現在證券市場上,因為國家作為大股東在上市企業里有太多相關的利益,而且從根本上使中國股市無法在激勵創新、鼓勵創業方面起到任何作用。只要股市還不對民營企業真正全面開放,培植中國的創新文化要麼是一句空話,要麼就只能繼續依賴香港和美國的資本市場。
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中國銀行A股上市從許多方面講都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第一,由於上證綜合指數的古怪計算方法,中行股一開盤就使指數上漲73點,儘管這種上漲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可望而不可及的;現在中行占該指數20%的權重,其大無比,它未來的股價波動對中國股市的信心有著根本性的影響。其次,隨著7月5日中行的上市,一場盼望已久的盛宴終於到來,讓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反倒有一種新的失落感。再者,對於流通市值才1萬多億元的A股市場來說,100億元的融資占整個股市近1%。等工行上市一完成,兩家銀行的融資將達整個市值的3%。對任何股市來說,這種規模的IPO當然是極大的事件。
但坦率講,這些國有企業的上市盛宴,並沒有太多令人激動的東西。國有銀行上市當然是整個銀行業改制過程中必要的舉措,對中國經濟有著積極的意義;國內投資者因此也有機會像巴菲特投資中石油那樣分享大型國有企業的成長,這都是好事。但這些上市故事本身卻再一次給我們提示了中國股市的畸形,反映了中國股市是為國企效勞的本質。中行和工行本來不打算在A股上市,但在行政壓力下決定這樣做。而中行和工行在A股上市,並不需要像那些已經排隊很久的企業一樣在長隊中慢慢等,而是被插隊到最前面先上,給予最大特權。
本來,這種大公司的上市應該同時給我們帶來許多傳奇式的個人創業故事、個人或團隊創新精神,帶來一個個活生生的財富故事,以此通過媒體的放大效應激發整個中國社會的創新激情和創業文化。但是,中行、工行、中石化的上市不會帶來這些。
相比之下,過去盛大網路、分眾傳媒、百度以及無錫尚德的上市,每個公司的背後還有一個或者多個個人化的真實創業故事,陳天橋、江南春、李彥宏、施正榮等人不僅年輕,而且就像我們中的任何普通人一樣。看到他們的故事,我們每個年輕人甚至長者都可以有一種「我也可以像他那樣創業」的反應。創業文化和創新精神在美國就是這樣來的,只不過他們在過去150年里已有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激發創新的公司上市故事。如果許多讀者能像我一樣幸運,也能有機會親自與他們這些創業者面對面交談,你也會像我一樣不得不欣賞、崇敬他們的創業才華與創新激情。這些私人起家的企業,不只是一些成功的非人格化的公司法人,而且是代表中國未來的真實個人。
可是,這些激動人心的上市故事不是來自中國股市,而是來自納斯達克、紐約證交所和香港聯交所。中石化、中行、工行上市當然也轟動,但背後沒有一個活生生的創業故事,不會帶動任何創業精神,或是創新精神。
有意思的是,中國股市產生的不是像分眾傳媒、百度和尚德這樣的財富故事,而更多是靠坐莊致富的故事。
徐工併購案其實是經濟政策問題
實際上,中國股市主要針對國有企業開放的副作用還不止如此,因為這意味著中國的金融資源還繼續被低效配置,錢還是重點用來幫助不斷產生虧損的國有企業和製造呆壞賬的國有銀行,而不是被投放給產生更多就業機會、提升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另外,這也使中國民營企業無法融到足夠資金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的競標,使國有企業的股權差不多只能賣給外資。
換言之,「中國企業賣給外資」是過去幾十年經濟制度與體制問題所造成的代價的具體表現。
許多人把民營企業不能收購徐工的問題提到民族主義、國家利益的層面上來談。其實,大家都清楚,在大型國企改制中,民營企業之所以難以唱主角,除了一些政策歧視外,也是因中國金融市場對民企不開放所致。像徐工這樣的國企規模較大,民企必須在外部融資的支持下才有可能參與競價。雖然中國人存在銀行的錢很多,股市現在也有再融資的機會,但由於銀行貸款和股市融資機會都主要為國企服務,民企無法融到這些錢,所以他們難以參與國企重組過程中的競爭。在本國金融不發達、融資體系對民企歧視的情況下,外資差不多是主要可行的選擇。這不是民族主義問題,也不是政治問題,而是經濟政策問題。
為了激發未來中國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文化,也為了減少未來發生像凱雷收購徐工這樣的爭議,我們現在應該做的首先是把國內股市、國內金融業對民營企業真正全面開放,讓A股市場也產生出一個個攜程、分眾、百度、尚德這樣的故事。
(作者系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終身教授)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你和寫好故事之間只差這本書
※六牙白象的故事
※故事 | 窗上的剪影兒
※譯介中國故事 如何克服文化差異?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