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純正"京片子"正在消逝 "老爺兒"指太陽幾無人知

2012年03月06日 13:56 來源:北京晨報

參與互動(0)0

北京土話,是四合院里的一句閑侃,是茶館裡的一場評書,是馬三立的一段相聲,是從酸甜苦辣中孕育的一種表達,那幽默利落的「京片子」一出口,雙方的關係無形中就親密了幾分。1955年,國家將普通話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並在全國範圍內推廣。至此,普通話和北京土話並行於這座古老的城市。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遷,那些土老百姓嬉笑怒罵的詞兒,正在漸漸消逝,是刻意保護還是順其自然?北京土話有400年歷史北京晨報:北京土話的歷史有多長?楊澄:北京土話是現在北京話的一部分,歷史比北京城短,只有400年,從清朝開始。之前的遼、金、元時期,北京人以講中原話為主,從元曲就可以看出,元曲四大家關、白、馬、鄭,有三個都是北京人,但他們說的是河北地方話。北京晨報:元朝時北京人以河北口音為主?楊澄:元代北京成了都城,但官方場合所用仍是中原口音,只是與本地方言有所結合,形成了大都話,河北移入人口較多,所以北京民間方言以河北口音為主。朱元璋滅元後,各地移民大量入京,大都話漸漸式微。明代前期,安徽移民大批湧入,江淮官話等也對北京方言產生了一定影響。受滿語影響很大北京晨報:現在的北京土話由哪些成分構成?楊澄:清入關後,前期和中期上朝都用滿洲話,漢臣必須學習滿語,但民間出現了旗下話、土話、官話三者雜糅的趨勢,北京土話是這三者結合的產物,北京話音調高,就是受東北話影響,很多方言辭彙也來自東北土話。清代北京話分文讀、白讀兩種,文讀是舊的標準音,讀書人多用,到了清後期,基本失傳,只剩下了白讀,指老百姓間比較口語化的表達。北京晨報:北京土話中哪些是受到滿語影響的?楊澄:土語里很多輕聲來自滿語,比如薩其馬,這是一個很典型的滿語辭彙,南方人說這三個字的時候跟新聞聯播里說的一樣,很規矩。而北京話里把「薩」的音加重,「其」和「馬」都是輕聲。再如扒拉、劃拉、了特、咯吱、央格等等,都是滿語,「央」就是滿族話。相聲是北京土語的最高成就北京晨報:很多外地人說不好北京話,難點在哪?楊澄:北京話重在語音,很多外地人讀不好京音里的陰陽上去和兒話音。四聲定下來後,又衍生齣戲曲、相聲。京音講究字正腔圓,教戲老師說的「唱早了」,說的就是聲調起高了。相聲是北京土語的最高成就之一,過去在天橋,沒有手藝的人靠著一張嘴掙飯吃,叫「平地摳餅」。我小時候聽劉寶瑞的單口相聲,一個人一張嘴,說得大家前仰後合。現在一些作品裡還保留著很多北京土話,但我也問過一些年輕演員,他們很多已經不知道老北京話里的典故。北京晨報:除了相聲、戲曲外,北京土話還孕育了哪些藝術形式?楊澄:土話是老百姓在長期生活中孕育出來的,酸甜苦辣的經歷賦予人豐富的感受。他們創造的語言,不光清楚而且說得有魅力,比如評書,過去有個說書老先生叫王傑魁,外號「凈街王」,他就說一部書——包公案,小時候一放學就往茶葉鋪跑,那有個大喇叭可以播評書,一把扇子、一塊醒木、一張嘴,能把各種場面說得活靈活現。這就反映出北京土語的魅力。東西城的土語不同北京晨報:在普通話定下來之前,北京各地區的語言一樣嗎?楊澄:我們所說的老北京話都是指城內,不包括平谷、懷柔等遠郊縣。當年北京交通不發達時,東城人和西城人說得都不太一樣。明朝宛平知縣沈榜寫了本《宛署雜記》,說東城人管水桶叫水桶,西城人管水桶叫水筲。又如,老舍看到南城的龍鬚溝想寫一部戲,但有點怵頭,北京人講話叫「肝兒顫」。因為老捨出生在西四,在德勝門當老師,主要在北城活動,對南城不太了解,當時寫完一稿,裡面有將近30%的土話。導演焦菊隱是位學貫中西的老北京,他把劇本改了一遍,北京土話增加到70%,呈現了一出原生態的龍鬚溝。在「以訛傳訛」中孕育北京晨報:那北京土語有什麼規律可循嗎?楊澄:語言的發展規律遵循四個字:約定俗成。有句話叫「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我以前納悶,為了打狼舍了孩子,這代價大了點。後來明白,那時進北京的山西、內蒙古人很多,他們管「鞋」叫孩子,其實是說,要打狼就得不怕跑路、費鞋。又比如,北京土話說這事有「貓兒膩」,其實這個「膩」應是便溺的溺,指的是小便,養貓的人都知道,貓小便後都會用貓砂蓋上,所以貓溺就有了掩蓋或見不得人的意思,後來訛傳成了「貓兒膩」,這屬於音同字不同。同樣的還有「狗屁不通」,其實應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沒有汗腺,要藉助舌頭散熱。很多土語是在以訛傳訛中孕育出來的。土語消失得和衚衕一樣快北京晨報:為何說北京土語的人越來越少了?楊澄:20年間,北京土語隨著城市的擴大和變遷正在逐漸消失,像「老爺兒」(指太陽)這樣的土話已沒幾個人知道了。再加上政府大力推廣普通話,人們使用北京土語的機會越來越少。老舍等一大批京派作家也提倡寫作推廣普通話,之前的《四世同堂》中還有「全須全尾兒」等北京土語,普通話普及後,他作品中的土話就少見了。從現狀看來,北京方言一直處在新舊更替的過程中,但消失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更替的速度。另外,其他漢語方言也不斷向普通話輸送辭彙,對北京土語有很大衝擊。要愛護北京土語北京晨報:這種土語應該保護嗎?楊澄:語音是在語言中變化最快的,跟社會的進步、人員的組成都有關。現在北京很多人都不是土著居民,社會生活在變化,語言肯定要變。不需要刻意保護,但要保持北京土語的純潔性,愛護它,不要加很多雜質。晨報記者 王文韋 文並攝方言更替三種情況1、事物消失,土語詞跟隨消失。如,錢抽子:裝硬幣的布袋子;把作:領工做活兒。2、事物還在,但是土話不用了。如,絨線鋪:舊時賣針線等小商品的地方,現在稱小賣部;學狸:舊指公共場所的小偷,現在也稱作扒手。3、事物沒有了,卻出現類似的事物,舊時土語衍生出新的意思,繼續沿用下來。如,哭窮兒:舊指哭著向別人訴說自己的貧窮,現指訴苦裝窮;份兒錢:舊指人力車夫向車廠老闆交的租金,現指計程車司機每月向公司交的租金。楊澄:1937年生於北平,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參與創辦《中國民航》、《中國旅遊》和《中外飯店》,澳門《大眾報》高級記者,著有《回望老北京》。【編輯:劉歡】

參與互動(0)0更多精彩內容請進入文化頻道>相關新聞:·擅用老北京民俗畫裝潢 一碗居炸醬麵館被訴侵權·京味畫家楊信痴迷老北京文化 口頭語是「妥了」·老北京年俗:正月初六「送窮」 供煎餅扎紙車·老北京過春節:包餃子剁餡要全家輪流剁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太陽經絡及膀胱病論
太陽表面出現近11年來的最強耀斑
胡希恕老先生講傷寒 太陽篇總結
絕美七色花,太陽的光彩!
周堅星圖4:有趣的寶瓶座53星就是70光年外太陽的遠景

TAG:太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