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南有普陀,北有紅螺」 北京紅螺寺

「南有普陀,北有紅螺」 北京紅螺寺
作者:-佛教網 時間:2014-11-20 09:58:49來源:中國佛教網www.zgfjdh.com

山門

大雄寶殿

  [歷史沿革]

  紅螺寺,位於北京市懷柔區城北5公里的紅螺山南麓,為歷代佛教聖地。始建於東晉永和四年(公元348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該寺原名「大明寺」,明正統年間易名為「護國資福禪寺」,公元1663年康熙皇帝來此,建山亭,設御座,植果竹,寺院規模擴大,當時寺院地產3.65萬畝,僧人300多,佔地方園4平方公里。因紅螺仙女的美妙傳說,當地人稱之為「紅螺寺」。

  紅螺寺為「十方常住寺」,千年來一直是佛教聖地,寺院內歷屆住持多由皇家命派,高僧頻出,佛法超凡。金代有著名的佛覺禪師,元代有雲山禪師,清代際醒(夢東)法師主持紅螺寺,創建紅螺凈土道場,佛教更為興盛。光緒年間,印光僧人來紅螺寺修學凈土法門,後去普陀創建凈土道場,所以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之說,際醒和印光分別被尊稱為凈土宗第十二代、十三代祖師。

  際醒祖師

  際醒祖師(1747-1810年)河北豐潤人,俗姓馬,字徹悟、納堂,號際醒、又號夢東,是凈土宗第十二代祖師。

  際醒祖師精通經史,23歲出家,遍習圓覺、法華、愣嚴、金剛諸經。嘉慶五年,到紅螺寺創建凈土道場,時稱法門第一人。祖師專以凈土為悅,恆常講演,勸人念佛。四方學者雲集,聲名遠揚。朝鮮等東南亞地區的僧人也不遠萬里,前來求經學道,至使紅螺寺聲名遠播,香火日盛。世入稱之為:「海內凈土首推紅螺焉」,際醒亦被奉為凈土宗第十二代祖師。其弟子整理出的《夢東禪師遺集》流傳至今。

  嘉慶十五年十二月十七日,「際醒祖師面西而坐,手結彌陀印,安然圓寂。供奉七曰,面目如生,慈和豐滿,白髮變黑,光潤巽常。二七入龕,三七茶毗,獲舍利百餘粒。弟子尊師遺命請靈骨於普同塔內。

  1993年4月,懷柔縣文物管理所清理普同堂地下室時,發現了際醒祖師舍利搭。經進一步清理,找到了十三顆舍利和三顆牙齒。從此,紅螺珍寶——際醒祖師舍利子重現於世人面前,供人們瞻仰。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1861-1940年)俗姓趙,陝西合陽人。法號聖量,別號常慚愧僧。大師「初讀程朱書,受其闢佛之影響,病目幾喪明,得聞佛經,始悟前非」。後於21歲時,禮道純和尚出家。勤習功課,攻讀發願文和龍舒凈土文,從中悟出念佛乃了生脫死之道,即專修凈土,心不離佛。

  清光緒十二年至紅螺山資福寺(紅螺寺)任住持。在此期間,深入研究經藏;妙契佛心,道業精進。故自緣增修了「凈土十要」等著述。光緒十九年應邀南去普陀山法雨寺藏經樓安居閱葳,深研佛教經典,勵心精修,號「常慚傀僧」以自勵。並閉關二期六載,以期晝夜彌陀,早證念佛三昧。1932年移居蘇州報國寺,閉關完成普陀、五台、峨嵋、九華四大名山志的修輯。後到靈岩寺,建立專修凈土道場,並創立「弘化社流通法寶」。1937年後,在靈岩寺閉關念佛,拒絕世緣,保待了民族氣節。

  1940年l0月,大師在靈岩寺圓寂、被奉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著有:《浮土決疑論》、《宗教不宜混濫論》。其弟子輯錄的《印光法師文鈔》正續篇及《印光法師嘉言錄》流傳至今。

  紅螺寺創於晉,起於唐,興於明,盛於清,期間雖歷諸劫,依然能眠而復息,足證佛教生命力之強韌。歷史記載,紅螺寺曾數次擴建重修,名揚海內外,香火旺盛。

  今日紅螺寺內外古樹叄天,泉流縈繞,環境清幽,既合於叄禪拜佛,又宜於療養避暑,入世出世各得其所。寺內銅鐘、碑刻等文物遍布,附近還有清閣老範文正墓和清末皇姑墓等,實為京郊佛教文化風景勝地。

  [寺院勝景]

  紅螺寺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薈萃,以古剎為主體,以幽美的自然景觀為襯托,構成了一幅巧奪天工的壯美畫卷。早在明萬曆年間,就被譽為「懷柔八景」之一,並冠以「紅螺呈秀」之稱。

  紅螺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嚴謹,氣勢雄偉。寺院佔地百畝,分中院、東跨院、西跨院、東下坎、西塔院、等五處院落,房244間。中院以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為軸心,設有東西四所配殿;千手觀音殿,伽藍殿,際醒祖師殿,印光祖師殿和誦經房數間。東院為接待處;西院為方丈退居寮和十方堂;東下坎北為老僧退居寮和延籌堂,南為練習功場;西上坎為螺螄塔和骨灰堂。歷史上的古寺擁有300多傾耕地,號稱「一天吃一傾地」,在懷柔縣境內和北京其它區縣內有數處下院。

  紅螺寺大門前有氣宇軒昂的四柱三門式巨型牌樓,畫棟雕梁,牌樓上方有人大常委副委員長盧嘉錫題寫的「京北巨剎」四個大字。正門上高懸一幅楹聯,「一脈珠泉參妙諦,雙峰螺岫證如來」。大門內影壁上書「須彌勝境」四字,由影壁前折向東行,遊人穿行在翠竹林中的一條曲折小徑,頓覺興緻盎然。

  青青翠竹

  院內翠竹成林,已逾六百餘年,為北京地區竹林之最,康熙皇帝曾親臨寺內賞竹。院內另有兩株歷經千年的銀杏樹,雌雄相伴,果實累累。東側為雌,結果但不開花;西側為雄,開花但不結果,奇特之處在於西側的雄性銀杏,樹高30米,主幹四周,生有十株側干,據說自唐代栽了這兩株銀杏以來,每改換一個朝代,就多長出一株側干,這只是一種傳說,但銀杏的樹齡已在千年以上,則是確切無疑的。

  尤為獨特的是大雄寶殿後的「紫藤寄松」,每逢春末夏初時節,串串藤花沿著形態奇異的干年平頂松攀緣而上,整個寺院香氧撲鼻,令遊人流連忘返。大雄寶殿後面的西側生長有一株樹齡數百年的平頂松,樹高6米余,有9個分枝,平直地伸向東側的四面八方,下面用十餘根木料支撐,平頂松附近,有兩株碗口粗的紫藤如龍蛇飛舞一樣繞生在松樹上,形成一個巨大的傘蓋,遮蔭面積400多平方米,每年春末夏初,藤蘿花如串串紫色珍珠一樣,掛滿枝頭,碧綠的松枝與紫色的藤花相繼爭奇鬥豔,令遊人嘆為觀止。此乃紅螺寺一大景觀。

  寺周圍群山環抱,樹木茂密,遮天蔽日,遠望猶如一片林海。這裡植物繁多,有各類樹木七十餘種,植物品種多達七百餘個,是一處天然植物園。寺西的珍珠泉,水深三丈,串串水泡不停地從地下冒出,在陽光照耀下猶如五顏六色的珍珠。據明代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記載,紅螺山原稱「紅螺嶮」,舊名「幽嵐山」,又叫「寶金山」。紅螺嶮分為上、中、下三嶮:循九龍峪,度八達嶮,遠望兩峰並立,時人稱其「雲會門」,此其為下嶮;由此上行一里餘,有龍潭水出石隘中,沿小徑山梯攀援而上有「紅螺洞」,洞石古色,有人飲其水,霹靂驟至,時人疑此為龍窟,這就是中嶮;再上半里,有紅螺寺廟宇,寺旁有一巨松,樹頂方圓四、五丈,可將寺院一半蔭庇其下,當時寺內僧人在裸露的樹根周圉壘石相護,有人稱其為「松御風」,由此向右有觀音洞,曲而容坐,深而朗朗,此處即上嶮。當時著名文人袁宏道曾有《初入行紅螺嶮》詩一首述之:「鑿天出古空,意匠窮刻露。贖取長古魂,幻作鬼工賦。霜岩透斑鍔,石骨竦清怒。歷劫至於今,雕鏤不曾住。」

  紅螺寺目前尚未歸還佛教界,暫由文化文物局管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清末和民國老北京的廣告
北京尋龍記
老虎眼--老北京的一種鮮棗
北京的春雨
北京晨報:不受理越級上訪應當有關鍵前提

TAG: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