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感謝的不是貧窮 而是心中的信念與理想
2 人贊了文章
要感謝的不是貧窮 而是心中的信念與理想
轉載自 周宏亮 騰訊儒學
近日,一篇《感謝貧窮》的文章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從知乎、微博和百度貼吧等網路平台到以人民日報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都對此事予以關注和評論。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來自河北省棗強縣的一位女生。她叫王心怡,在今年的高考中以707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王心怡來自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媽媽身體不好,還有兩個年幼的弟弟和生活難以自理的姥爺,一家人的經濟重擔全壓在爸爸肩上。面對貧窮,王心怡沒有心懷怨恨,而是寫信表達她對貧窮的感激。
在信中,王心怡寫道:「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儒家的文化里,素來有著安貧樂道的傳統。古代的儒生和君子,雖然家境貧窮,卻並不因此而自卑、自棄,他們在物質匱乏的生活中仍堅守著心中的信仰和理想。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春秋末期魯國人。雖然顏回的才華出眾,但由於時局動蕩,他的政治抱負得不到施展,終其一生都過著貧窮的生活。
《論語·雍也篇》裡面記載了孔子所說的一段這樣的話:「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在孔子的眼中,顏回是一位賢德之人。顏回平常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家徒四壁的破舊房子。別人都受不了,可是顏回卻能在這貧窮的生活之中怡然自得,不變初心,始終堅守心中的信仰和理想。
因此孔子在其他弟子面前,發出了「賢德啊,顏回」這樣的感慨。雖然貧窮,但顏回卻「貧而無怨」,因此孔子十分欣賞顏回安貧而樂道的崇高精神。
正所謂「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謂困厄而改節」(《孔子家語·在厄》)。
雖然貧窮的生活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煩惱和苦難,但真正的君子不會因為貧窮的境遇就改變自己的信仰與理想。
安貧樂道,非樂其貧,而是樂其道。追求富貴乃是人之常情,沒有一個人願意一輩子都生活在貧窮當中。
儒家文化里的安貧樂道,並不是說讓我們消極而被動地「享受貧窮」,而是說我們不能因為生活的貧窮、就放棄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
儒家聖人孔子多次在公開的場合表達對弟子顏回的喜歡和欣賞。可是孔子讚揚的並不是顏回的貧窮,而是顏回內心堅守的信念與理想。
貧窮的生活,根本不值得讚揚,也根本不值得我們感謝。我們真正應該感謝的,是面對貧窮而沒有放棄內心信念和理想的自己。
農村女生王心怡通過高考的方式進入了我國的名牌學府,實現了人生的「逆襲」。她的那封《感謝貧窮》的公開信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讚揚也有人反對。
在面對貧窮的態度上,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這不分對錯。但我相信,一個懂得感恩、能夠吃苦又有才華的人,以後的路一定會越來越好。
讓我們,祝福她。
推薦閱讀:
※怎樣選購一把理想的二胡
※理想國 >譯者引言
※大善學說第116講:夢想,有多迷人?
※血糖控制不理想?不知道如何選葯?這篇文章幫你解決!
※栗憲庭:80年代並非理想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