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寧產品思維30講》課後筆記

《梁寧產品思維30講》課後筆記

通過最近對《梁寧產品思維30講》等設計課程的學習,理解,討論,再總結。個人覺得收穫很大,就心思將自己理解以讀書筆記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個人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還望各位讀者海涵

第一講:產品能力是每個人的底層能力

1. 產品能力是每個人的底層能力,是建立自己的認知框架,產品之路是相對來說最不需要背景資源的一條路。

2. 重要的三個核心,發現痛點,著手改變,洞察人性的同理心。

3. 產品是用來服務於人的,是與真是世界鏈接的方式。

第二講:結婚教練的故事

1. 要以互聯網的視角從內到外的去看一個人。

2. 一共有五個層次,相當於穿衣打扮相貌的感知層,公司里上下級職業的角色框架層,一個人的財富,人脈和精神組建的資源結構層,擴充自己的能力圈,還有自己對自己存在感的感知。

第三講:同理心訓練——怎樣理解愉悅與不爽

1. 情緒是每個人安裝在底層的操作系統。

2. 自己的需求被滿足了,就會愉悅。

3. 自己憋了很久的需求突然被滿足了,像是遊戲成癮設計,這就是爽。

4. 滿足就愉悅, 不滿足就不爽。 做產品是通過產品來服務於人,這個人是否通過這個產品的服務得到了滿足。

第四講:同理心訓練——怎樣理解憤怒與恐懼

1. 憤怒:就是感覺到自己的邊界被侵犯。

2. 恐懼:恐懼又是動力,瘋狂去做一件事是因為怕不成功,恐懼失敗和平庸。

3. 互聯網產品要麼讓人爽,要麼讓人解除恐懼。

第五講:同理心訓練——產品要順應用戶的潛意識

1. 產品是迎合用戶潛意識,不讓用戶思考並啟動防禦。

2. 互聯網產品需要突破人的潛意識,不讓人產生防禦心理。

3. 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廣泛接觸用戶,尊重客觀,接納各種世界觀,而不是自己主觀的想當然。

第六講:警惕「集體人格」的誤導

1. 每個角色如同寄居蟹的殼,每個人都會鑽進角色的殼裡,角色里的人群有集體人格。

2. 釘釘是為職場人設計的,滿足了集體人格,並不一定符合個體需求,企業應用多遵循集體人格方法。

3. 但是面對個體產品,要尊重個體,需要完整全面地做用戶研究。

4. 產品經理需要去角色化地分析用戶,卸下寄居蟹的殼。

第七講:自我與自律,那一種更貼近產品精神

1. 左腦思考:教育建立起來的觀念,更自律。

2. 右腦思考:感知力強,時間觀念差,自私,自我,有創造力(喬布斯)

3. 右腦思考的人更合適當產品經理(為了一個icon讓設計師改一百遍)

4. 愉悅感驅動的往往是自我的人,恐懼感驅動的人往往自律,這兩種都可以成功,找個能互補的合伙人最為理想。

第八講: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

1. 互聯網公司和報社作對比,同時工作的兩兄弟一個蓬勃發展百萬年薪,一個走下坡路夕陽西下被裁員。

2. 點的努力需要附著在線和面上,才能抓到趨勢紅利,點線面體的戰略選擇很重要。

3. 悲催的就是個體附著的公司,行業,經濟體在下沉,個人的努力也會被消解,選擇一個上升的公司,行業,經濟體很重要。

第九講:怎樣找到有勢力的趨勢

1. 決策的關鍵:離開自己這個點,分析所在的線,面和體,分析方向,周期,分析誰能給你賦能。

2. 「求之於勢,不責於人。」---關注勢能,不過度苛求周邊的人。

第十講:痛點、養點、爽點都是產品的機會

1. 痛點是恐懼(垃圾簡訊阻攔,用藥app,海飛絲去頭屑), 爽點是即時滿足(百度音樂,能搜到能下載)

2. 癢點(滿足虛擬自我,比如韓劇,網紅產品,理想生活的投射)

3. 三個方面都可以做出好的產品,看產品經理的手感,有不同的切入點(海底撈爽點,網紅餐廳癢點)

第十一講:兩套經典的用戶畫像

1. 大名用戶:對自己的需求非常了解、非常清晰。不會關注中間的過程。但追求性價比。

2. 笨笨用戶:有大概的需求,但是不夠明確,需要去看,去比較。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需要它。

3. 小閑用戶:沒有消費需求,就是為了來打發時間。

4. 服務與哪種用戶,都應該先滿足頭羊。

第十二講:設計產品時要包括產品的場景

1. 場景就是產品的本身,場景的核心是在空間加時間的點上觸發別人的情緒。

2. 只有能觸發用戶情緒的場景才是真正的流量入口。

第十三講:怎麼用系統能力給人提供確定性

1.在做一個產品之前,需要具備一套系統能力,而系統能力是在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中構建的。

2.產品——做一個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然後賣出

服務——為滿足用戶的需求,去提供服務

3.持續為用戶提供穩定的、確定的服務是關鍵。

第十四講:案例:小米的效率

1.效率是系統能力的核心指標。

2.互聯網思維里最關鍵的是用戶體驗和效率。

小米的效率

第十五講:系統世界觀:微信、米聊、陌陌

1.產品經理的能力體現:產品的第一個版本是否簡單、直接、直擊人心。

2.微信成功的優勢:(1)系統能力強

(2)掌握了與陌生人交流中的壓力點

(3)提升微觀體驗

(4)入口不是場景,能觸發情緒才是

第十六講:系統迭代:微信紅包的意外與刻意

1. 圈層後面隱藏著一個關係鏈的聯繫,達到飽和狀態就會形成圈層壁壘。

2. 從一個最好的內核開始,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持續迭代升級,就會成就一個產品,人生亦是如此。

第十七講:系統生:獵豹和它的關鍵任務

1.領導力:把握客觀元素,把事情做成的能力——帶領大家穿越生死線。

2.生死線具有風險性,一般人難以承受,但是扛得住風險就是海闊天空。

3.在關鍵時刻,引領你走出困境、邁向成功的是領導力,而不是管理能力,而領導力的核心是找出關鍵任務,然後帶領大家穿越生死線。

第十八講:用戶體驗的五個層次

1.體量差異巨大和同維度競爭的情況下,用戶體驗都仍然是能夠成為核心競爭力的。

2.百度框架的意義就是讓用戶在第二個動作得到他要的信息,絕不讓用戶多點一層,簡化用戶搜索步驟。

3.用戶體驗不夠好的時候要找出是哪一層出現問題,才能針對性的解決。

第十九講 怎樣繪製用戶體驗地圖

1.

2.一個好產品是從「第一隻羊」被正真滿足開始。我們充分認識這「一隻羊」,能夠完全用他的語言說話,你需要了解他的故事。

3.故事比數據更重要,一個好產品從一個好故事開始。

第二十講 服務藍圖的核心要素:峰值,終值

1.服務藍圖要做一眼,一條路,三個點。

2.在服務藍圖上配置你的資源來製造用戶體驗,使用戶擁有一個美好的峰值和令人回味的終值,並且全程不突破用戶的底線

第二十一講 上癮機制:用戶激勵系統

1.上癮機制就是對用戶激勵機制的設計。

2.激勵用戶,你還需要考慮如何用外在激勵和內在激勵來交替地持續激勵他,設計你的激勵系統,設置一系列用戶的受刺激點給用戶成就感,定義他的獲得能力,並降低么看

第二十二講 名字是你的文化資產

1.所以,當你要起一個名字的時候,你要知道你是在尋找一句咒語。通過這個咒語,你和你的同伴一起召喚你的產品,把它從無到有召喚到世界上。

2.從甄別自己的感覺,理解他人感受開始。

3.我們學習價值判斷,用戶研究,建設系統能力,一個產品是一個系統能力的輸出結果。

4.用戶體驗的要素有五個層次,就你的存在戰略來規劃積累自己的能力圈資源,通過角色框架完成用戶能夠感知的服務。

5.最後給他一個名字,把他召喚出來,成為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與這個世界建立連接。

第二十三 用「用戶價值公式「衡量創新

1.產品經理是以創造用戶價值為工具,打破舊的利益平衡,建立對己方有利的新利益鏈,建立新平衡的過程。

2.俞軍的用戶價值公式: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

第二十四講 用「交叉視角」跨界創新

1.創新重要的是面對痛苦,起心動念。

2.當你為某件事感到痛苦,也許就是你心念一動的時候,而要尋找解決他的創新之處,不妨到其他領域轉轉。

第二十五講:怎樣從新要素到新物種

1. 在人們的潛意識裡任何新的產品都需要有新要素在裡面。

2. 新要素一是找到實體空間的好位置,因為位置即是流量,在好的地段開一家前端服務體驗還不錯,成本可控的實體店,賺錢是大概率事件。

3. 新要素二是把「消費者」變成「投資者」,採用眾籌的方式來獲得用戶以及忠誠會員的支持,讓他們成為投資者,而這些投資者也就成了高忠誠、高粘性的消費者。

4. 新要素三是IP酒店,即情感觸發、場景流量。

5. 新要素四是場景電商即讓用戶在不同的地方體驗各種生活新產品、所見即所得的電商空間。

第二十六講:三級火箭——深度講解互聯網降維打擊

互聯網公司的三級火箭,(以小米公司為例)

1. 一級火箭是頭部流量,即手機。

2. 二級火箭是沉澱某類用戶的商業場景,即一系列零售場景。

3. 三級火箭是完成商業閉環,即一個高利潤的產品。

4. 互聯網商業就是產品、流量、轉化率三個詞。

5. 要玩三級火箭,有幾個必要條件。第一,第一級火箭要高頻應用;第二,通過第一級火箭獲得大量用戶之後,要快速炸開一個能夠沉澱用戶的商業場景;第三,操盤三級火箭的人,一定是個勢能積累到一定程度的人。

6. 火箭是靠自己把自己推起來的,這就跟沒有靠山的創業者一樣;但火箭的目的不是飛的越高越好,而是為了放衛星,是為了把一顆星星放到星空上。

第二十七講:顛覆式創新——成敗價值網

1. 真正決定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是市場價值網,而非管理者;真正主導企業發展進程的是機構以外的力量,而非機構內部的管理者。管理者只是扮演一個象徵性的角色。

2. 價值網三要素:一是客戶,二是對手,三是投資人。

3. 客戶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也可能是最主要的創新盲區。

4. 資本所要求的增長是個魔咒。

5. 資源的安排、組織的流程、財務的評估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組織心智」。

6. 顛覆式創新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是否開啟了一個新的價值網?你是不是到了「新大陸」?

第二十八講:看產品的微觀、中觀與宏觀視角

1. 所謂的中觀即是套路,一個學習招數,然而靠套路成不了高手

2. 成為天才的一萬個小時中,大量的時間都是在建立細微的微觀體感,建立長在自己身上的真實感覺,眨眼之間的好惡判斷。所以微觀體感可以幫助我們成為高手。

3. 而在大公司也好,看紙上談兵也好,擁有了中觀套路的人,一定要補微觀體感。否則,說起來都對,做事卻都不到位。

第二十九講: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1. 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2. 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

3. 女性創業不要搶風口

4. 所謂的「風口爭奪戰」挺到了最後並飛上天的那個,其實真沒有誰碰了運氣的豬,全是創業了好久,磨練了好久的老手。

5. 對於產品來說,是否符合點線面的大趨勢,固然是大成的標準;如果你無法持續輸出確定感,無法讓人依賴,其實連小成都達不到。

6. 所謂的「完美的產品」只是一種追求,但世上並不存在。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對方要的那個確定性你是否還能提供,對方是否還依賴你,這才是關係的關鍵。

7. 商業是以利潤為中心,人生是以意義為中心。做你內心確定感的事情,人生邏輯大於商業邏輯。

第三十講:產品連接客觀世界、過去與將來

1. 很多時候資源就在我們身邊,但因為我們缺乏專業化視角和專業化能力,所以發現不了。

2. 所謂的自信是在不斷的創造與反饋中建立的。

看到時代的浪潮,不再抱怨波濤滾滾的兇險,而是能看到大海本身就是資源。

——三米工作室RNG團隊出品

推薦閱讀:

OneNote系列教程02:建立第一本筆記
20天,碎片化時間,266頁西瓜書。大神筆記拿走,快速學起來
ru的一些筆記
讀思筆記143:讀巫鴻《武梁祠》隨筆

TAG:做筆記 | 產品 | 用戶界面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