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錢錢,選舉政治就是個錢坑

錢錢錢,選舉政治就是個錢坑

來自專欄史海無涯131 人贊了文章

(本文首發於觀察者網)

台媒「天下雜誌」這一期做了一套很有價值的題目「用錢買的台式民主」,詳述選舉文化里的錢坑現象,反省台式民主,很值得作為兩岸三地的參考。

總歸一句吧——錢,是一切的根源與基礎。

用最粗略的方式區分島內的官制,一曰政務官,一曰事務官。政務官是領導,決定政策;事務官被領導,規劃並執行政策,兩者相輔相成,構成龐大的文官體系。民主化前是黨國體制,事務官就是經由考試成為基層公務員開始歷練。政務官則是在公務員任內,因表現優異而被提拔為領導,一般都有相關實務經驗。民主化後,政務官往往來自於選舉,或由上層當選者指派,不一定具有完整的相關歷練。

比如說在台灣,「總統」是選出來的皇帝,不受民意(民意代表,下文簡稱民代)監督,「行政院長」是「總統」指派的丞相,主導各種重大政策(大部分是皇帝交辦下來的)。但政策是否能得到預算去執行,由選舉產生的「立委」說了算。這樣看就清楚了,做事的官,為上下兩層,透過選舉產生的「主」所支配與制約。

所以選舉,就是權力的唯一來源。而選舉要花大錢,所以錢,就是權力的基礎。

選舉如何燒錢?

透過選舉從政,大約都是從地方基層做起,民代、里長(相當於大陸的居委會主任)皆選舉產生,其來源有政治家族、地方勢力、政治線記者與一般庶民等。在比例上,當然是前兩項為最多。一般人若不走里長路線,另外一種起點,是從民代助理做起,例如太陽花獨青,就是進入政黨後,做民代助理邁向從政之路。

論實質影響力,要到縣市議員這個等級,才算是個政治角色。這些地方民代的法定年收入,「直轄市」議員四年約550萬台幣,一般縣市議員四年不到四百萬。那麼,拼一場選舉要花多少錢?答案是500萬到1500萬,甚至更多,看在什麼地區選。馬時期的「總統府發言人」羅智強,因這次參選台北市議員而製作了相關視頻,他透露,在台北市光是選舉看板,就要花兩千萬(租一年)。

鄉鎮長選舉花費預估約一千萬起跳,若更高一級的縣市首長呢?最少7千萬,超過兩億的例子也不少見,這還是取得參選資格後的花費,在爭取政黨提名時,也要花費大量宣傳費。以民進黨高雄市長提名階段為例,據媒體揭露,就有角逐者砸了上億做宣傳,拚黨內初選。

媒體估計,一場「九合一」選舉,總共要燒掉至少348億台幣。這是一座上海環球金融中心的造價,還超出去年台灣農產品出口大陸的總金額。

一場選舉要花錢的地方分為三個部分:行政人事費、宣傳行銷費、組織動員費。第一項如助選員薪水等開支,後面兩項,其實都是宣傳費。亦即,選舉經費主要花在宣傳上,這其實也很合理,你要如何讓百萬以上的選民認識你?支持你?

街頭做看板,插旗幟打廣告所費不貲,動輒上千萬,這是基本的宣傳費。辦一場造勢活動,遊覽車、便當飲水小旗幟都要錢,動員五千到一萬人一場造勢,平均花費200萬,這是組織動員費。

由於縣市首長民代與基層里長一起選,所以也有民代的基層「固樁法」(註:意指為選舉人造勢拉票),就是送友好的里長一人30萬,以期望里長也為自己做口頭宣傳。而里長呢,也是個肥缺,他可能收了不止一個民代參選人的錢。這還是傳統打法,現在進入網路選戰新時代,大家還沒認真算養網軍的錢。

那麼,錢從哪裡來?當選後要如何賺回來?

沒人佛心選,都有陰陽帳本

錢的來源一:政府的選舉補助款

以台北市議員為例,某黨某當選人得票數25000票,可得每票30元補助,也就是75萬。某黨某落選人若得票數超過當選票數的1/3,也可得到同額補助,若得票數為10000票,則可得30萬。以柯文哲為例,2014年得票85萬當選,可得到2550萬,但是他當年花了一億四千萬選舉。

公款補助顯然只能塞牙縫吧?

錢的來源二:政黨補助

只要在「立委」選舉里,得票數超過總票數的3%,政黨都會得到補助款。如上次沒有獲得「立委」席次,卻得票4.18%的新黨,就得年領2550萬元。最大贏家民進黨則獲得每年約2億7千萬元。

看起來不少,但一方面政黨不可能將錢都投入選舉,另一方面政黨推出的競選人也多,這點錢當然是不夠分的。

錢的來源三:正常募款

2012年蔡英文競選團隊靠「三隻小豬」募款方式,募得個人捐款7.5億,算是創紀錄,此屬於小額募款。另外也有企業捐款,馬英九在2012年獲企業贊助破億。這些都是競選者公開透明的帳,當層次往下檢查,誰也不知道不公開的帳長什麼樣,因為根據台灣法令競選經費有上限,沒罰則,政治獻金有申報規定,卻未落實執行監管。

「三隻小豬」(圖/東方IC)

來自支持者個人,以及純粹維持政治關係的企業捐款,算是參選人資金的重要支撐,但來自於「認同」的贊助,往往仍是不夠。

錢的來源四:不正常資助

如果一名議員參選人,資金短缺,有一工廠老闆願資助五百萬,可他的工廠是污染源,也沒要求該參選人選上後護航,那這錢收是不收?即便參選人不想收,贊助者多的是硬給的方法,讓人不想收也得收。如果收了,也選上了,當在任內遇到市政府要整治污染工廠,該議員護是不護?

舉個例,以廣告看板為例,有心者根本不必給現金,就私下贈與免費一年的廣告看板位置,價值一千萬,不收嗎?那贊助者就自行幫你打廣告一年,又不違法,你也不能報警取締。這種強行贊助的方法可不少,對賄賂慣了的廠商而言,這是日常。

以上四種來源,上至「總統」,下至地方基層民代一體適用。雖有明文規定要申報競選經費,但沒有罰則,徒具參考價值,那些比較見不得光的贊助,自然就不會見光。故而參選人的選舉帳多是陰陽帳本,見光的一本,背光的還有一本。

完全拿自己的錢出來選?那得多有錢?沒有政黨奧援的柯文哲,拿房子抵押兩千萬就說夠用,那是因為他是現任者,多的是市府資源可偷渡選舉宣傳。再者,柯氏表演深獲媒體青睞,又在萬眾矚目的台北市,一句句吸睛吸聽的政治語言,每天都有新聞媒體免費宣傳,一般參選者哪來這條件?

那麼,出來跑,總是要還,當選者要如何利用職權回饋贊助者?方式也很多。

恩庇的金權政商結構

沒什麼人會賠錢從政的,拿了別人的錢參選,當選後自然要還,以下粗略說明回饋方式。

1.地方民代包工程拿回扣。

地方政府每年編列預算給每個議員「小型工程款」,可建議地方政府加強地方建設。地方政府雖有最終決定權,但通常會基於「府會關係」的考量,有求必應,照單全收。那麼,議員要圖利地方的哪些廠商或樁腳(註:意指選舉中在基層為競選者拉票的工作人員,多為對該地方的政治熟悉並有一定影響力的人士),就有此特權作為回饋,或作為拔別人樁腳的工具。

全台各縣市的小型工程款合計(2017年)37億元台幣,台北市就佔九億六千萬,台南市五億九千萬,台中市五億三千萬,南投也有兩億。此款項被稱為議員的「小金庫」。

2.不當利益輸送特定廠商。

議員可刪不合理的工程預算,也可「保持沉默」掩護特定廠商,這也是許多地方企業願意捐輸民代參選人的主因。工程利益愈大,一名「議員夥伴」的價值就愈高。有時,不見得是想包工程的業者贊助,而是環保政策里不合格,甚至明顯違法的業主買保險投資。

以砂石業為例,這一行多為黑道把持,有許多公然違法盜採砂石以牟取暴利的現象,利益之高,買幾個議員,甚至買下議長護航,都算值得。甚至,議員、議長就是業者或股東。

3.賣官,賣生意。

地方首長從基層到頂層都握有地方政府的人事權,肥缺者如掌握公共建設的官位,一般者如許多臨時約聘,都是可以回饋酬庸的方式。

整個金權政商結構,就是互相恩庇,成為命運共同體。當然也有理想性的正直從政者,但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是人情社會裡的「公理」,台灣政治,自然也就講究人情。

人情社會的選舉,自然造就人情政治

在島內,政治這工作,既不是白道也不是黑道,而是黑白兩道混在一起的灰道,離媒體關注愈遠的地方愈灰,政治癒不透明,人情政治的味道也愈濃。小鄉小鎮小人小事在此就不談了,我們可看看「最公開的灰」。

李敖擔任「立委」期間,因為擋軍購,在「立院」噴瓦斯阻擋議程,國民黨雷倩不爽,要求「立院」處分。隔日同僚李慶華捧了兩百萬現金「轉達王金平院長保護李大師之意」,不具理由。李敖快人快語,數次公開大讚王金平送他錢,乃細膩之政治家云云,以致媒體以訛傳訛,大師只好發出聲明澄清饋贈始末。

王金平(資料圖/東方IC)

澄清文中一段特別值得注意:

王院長厚誼隆情,按政治行規,不論迎拒,皆不可宣。但李大師並非政治人物,任性胡為,垂老尤怪,揚善之心,不可掩也……雖有愧乎政治守密,然得昭王院長厚誼隆情於天下,亦一佳話也,誰曰不宜?

當時李敖轉贈私藏古玩,以表明「不受人贈」的原則。然而,李敖絕不是孤例,「立院」里不分藍綠,有多少「立委」收過王金平的錢,因「政治行規」故秘而不宣?王送兩百萬「不具理由」那麼闊氣,錢從哪兒來?若說都是來自祖產,誰信?

劉備在取蜀前,於蜀中「厚樹恩德」,想來王金平亦是此類。位居權力中心的「立院」是如此,在政治高廟之頂的「立院」院長是如此,那麼位於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上,又怎不是如此?

也就是說,台灣選舉政治內里的金權政商結構,不掀則已,掀之必臭不可聞。

李敖聲明的最後,可說總結了島內的人情政治:

王院長雖不幸淪為國民黨,然待人以誠,不避「沾鍋」,樂於助人,手法細膩。自老賊以下,下台「立委」不論新舊,每逢年節,必致慰問,關切之殷,金錢之贈,不以「過氣」而忘之。

容我再強調一次,王金平在政壇翻雲覆雨的現象一再告訴我們,政治不過朋黨,台灣政治百分百複印傳統中國,而在西式民主唯錢是問的選舉文化里,舊中國的官場習氣只有變本加厲,本島可謂「禮失之諸野」,不但傳承,還中西融合,發揚光大。

台灣選舉文化,弊端不少,甚至可說是弊端決定了政治難見天日的結果,並快速產生特權階級,說到底,就是錢錢錢。不是沒有輿論提出過警示,改革之道也多見報端,如限制廣告看板的相關措施,以減少參選人的財務壓力,以及取消「小型工程款」等等。但是,每一種改革,都會衝擊現有的政商共犯結構,現任者就是既得利益者,有多少人想改?敢改?

民眾想要支持一個經營企業有成的人來改革政治,就是為此,因為台灣政治必須從根部改革,細緻管理。但是問題已盤根錯節,不是任何單一企業家能一次改變的,除非外力介入,否則也只能從局部逐次改革,將時間拉長到以10年為單位。

總而言之,改革之道,就是要大幅降低金錢在選舉中的影響力,此為基礎工程,否則,什麼都不會改變。

雁默:視頻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雁默:2018台灣地方大選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雁默:雁默所有文章列表?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論宗教與政治的互動關係
王學泰:清代文學與政治
帶頭擔起從嚴治黨的政治責任
社評:莫言拒談政治是對文學的保衛
「楊翠喜案」:是權色交易,也是政治鬥爭

TAG:選舉 | 政治 | 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