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自我(一)

被低估的自我(一)

基本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我低估的經歷,如果不能正確的對待,及時的調整,長此以往,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要麼看自己不順眼,覺得幹什麼事情都不行,低人一等,十分敏感,經受不了批評和挫折,變成一條永不翻身的鹹魚;要麼就是看別人不順眼,覺得什麼事情都是別人和自己對著干,被阻撓,被迫害,憤憤不平。

我也經受過此類問題的困擾,生活艱難坎坷,心態一片灰暗。那時,正好碰到了一本書——《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被低估的自我》,讀完之後不僅拍案叫絕。對於自我低估問題的分析,從原理到應用,從案例到步驟,都切中要害,有很大的實用價值,於是跟大家一起分享。

本文內容摘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被低估的自我》,作者美國心理學博士伊蓮·艾倫。

伊蓮·艾倫,臨床心理學博士,世界聞名的科學家,親密關係研究和高度敏感者研究領域的權威。她是「高度敏感者」概念的提出者,也是將敏感性格研究得最徹底的一位。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傷害或創傷,為了維持心理上的自我安全,會發展出六種迴避痛苦的自我保護策略,它們分別是:最小化、責怪、迴避競爭、爭強好勝、自我膨脹和投射。

最小化:在消極情境中弱化或否定自己的責任,或是降低積極情緒帶來的期待。

責怪:將失敗的理由歸咎於他人的不公平,儘管事實上並非如此。

迴避競爭:否認自己對排序的興趣,甚至拒絕承認排序的存在,不惜一切代價去與別人建立聯結。

爭強好勝:無休止的為出人頭地而努力,永不滿足。

自我膨脹:感覺自己是最好的。全世界都應該予以認同,為了贏得他人的關注,不惜一切代價。

投射:否認自己的缺點,並將其轉移到他人的身上。

在成長過程中,這六種策略可以保護我們免受傷害。但是另一方面,它們也會阻撓自我的成長,編造各種理由和借口,藉由各種意識或潛意識製造的「幌子」,讓我們產生虛幻的錯覺,從而低估了自我。所以為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自己,提升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設置的借口之中,首先必須認清出它們,了解它們是怎麼「工作」的,它們的標誌各是什麼。


最小化策略

最小化自己的努力程度,誇大命運或機遇的作用。

無意識假設:如果我不把排序或自己的努力當回事兒,那麼即使被評為低等級,我也不會受傷。

慣用語:我今天可沒當真,這就是個練習嘛;我最近忙的要死,根本沒注意這個;我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要對這種事那麼認真;壞運氣是我的好搭檔啦。

其他跡象:討論自己的表現時,你會找借口,比如今天天氣不好,或是沒睡夠;你在思考和言語都表現出,你認為命運或運氣決定了自己大部分的人生;你試著忽略自己或親密朋友身上不招你喜歡的地方;你否認某事對你很重要,而在內心深處,你知道它可能確實很重要;你明明知道自身存在問題,卻矢口否認。


責怪策略

如果你經常覺得自己被人冤枉,那麼就該思考一下,這是不是你的一種自我保護策略。

無意識假設:如果我的失敗並不是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是由於別人的不公平所致,那麼我就不是沒有價值的。

慣用語:有人想要我失敗;每個人都和我作對;命運與我為敵。

其他跡象:他人常常會暗示你有點自怨自艾,或常常詢問你是否歪曲了事實;你常常會覺得他人待你不公平,並因此結束一段友情或工作;你有時會有一絲絲負疚感,因為你曾經在知道別人是無心之舉的情況下,依然責怪對方不公平的對待你;你採用被動攻擊,如果有人對你不公平,你對他總是陰奉陽違;你極其憎惡(或非常樂意接受)被人稱作受害者。


迴避競爭策略

通常在無意識的試圖否認權力的存在,害怕排序,因為它會帶來失敗的可能性。

無意識假設:我沒有價值,因此最好永遠不要和別人競爭;除非我永遠順從,不提出任何異議,否則沒有人想要我或和我在一起。

慣用語:我只希望別人開心;我不和別人攀比;輸贏與否我不在乎;你喜歡我怎樣我就怎樣。

其他跡象:和朋友交往時,你有一條不成文的行事規則:你不會批評他們,如果他們批評你,你會感到很難受;你希望所有做錯事的人,最終都會自己明白,不用你說什麼;你堅持宣稱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你發現,許多年來,你一直跟隨某個領導,或是被某人控制著,而對方並不在乎你的死活;你規律的與別人發生性關係,就是想讓對方開心,即使你自己並不想。


爭強好勝策略

只要得到表揚,心中那種全然失敗的感覺就會消失。

無意識假設:如果我足夠努力,就會有人愛我。沒有人會說我不夠好,我也不會再感到自己沒有價值。

慣用語:不管你想怎樣,我都能做到——我會找到辦法的;只要完成那個整容手術/減肥/獲得學位,我就會感覺非常好;人們說我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對我來說,那些都不算什麼;

其他跡象:不管取得了多少成就,你都無法對自己滿意;即使有人視你為專家,你依然會感覺自己名頭前面帶了個 「偽」字;當別人對你提出批評或進行與你類似的工作研究時,你發現自己會以令人吃驚的敵意攻擊他們或他們的工作;你曾經聽到過身邊的人抱怨,說你太投入工作了,根本沒有為朋友或家庭留出足夠的時間;不工作的時候,你覺得自己好像生病了一樣,而一旦投入工作,你通常都自我感覺良好。


自我膨脹策略

自我膨脹與爭強好勝不同,並不是要你努力去達到某種不可能的狀態,從而超越羞恥感。而是直接帶你步入成功,但是依然會為自己的本質感到羞恥。

無意識假設:我必須讓自己和他人都明白,我是非常優秀的,甚至是最好的,以此來掩蓋自己其實毫無價值的真相。

慣用語:我發現很少有人跟的上我的思路,大多數人都讓我覺得很無聊;人們很難抗拒我的影響力;如果你想要好結果,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和我站在同一立場上。

其他跡象:你執著於保持體重、年輕、優美的體形,而且總是希望被同樣符合這些標準的人所欣賞;你誇大自己的成就,貶低他人的工作成果;受到威脅時,你會用自己的等級低位或優先權來應對;當朋友因失誤出現問題影響到你的形象時,即使過去你們非常親密。你也會考慮結束這段友誼;你會明顯的感覺到自己並不能像常人那樣用那麼強烈的感情去愛親近的人,因為你總是無法控制的要把自己放在最優先的位置上。


投射策略

那些讓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的東西就會從我們身上轉移到別人身上。坦誠的檢查令你憎惡的人格特質,其中是不是有些東西是你你能忍受出現在自己身上的?當我們陷入極度的羞恥感和無價值感時,也會將自己身上優秀的特質投射給他人,因為覺得這些積極正向的特質不可能屬於自己。

無意識假設:我不能忍受自己的羞恥感和無助感,這些東西對我來說太糟糕了,我必須擺脫他們。但他們卻如影隨形,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慣用語: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就是痛恨這個人;我沒打算掌控一切(儘管潛意識裡你確實想這樣做),但是看看那些傢伙。。。他們可能會用自己的友善態度麻痹你,然後突然就從你手中奪去一切;

其他跡象:你在他人身上看到了自認為最不可接受的行為,但在自己身上卻幾乎沒有;你覺得別人什麼都好,而自己什麼都不好;你總是批評別人太挑剔,卻忽略了自己正在做同樣的事;你覺得自己知道某些人不誠實或很自私,但之後你卻發現你對他們的看法毫無根據;你將罪過全推到對立方方的身上,認為自己全無責任。

學習這六個保護策略以後,我們應該思考:

你認為別人會怎樣回應你的自我保護策略呢?

除了應用自我保護策略。你還能換一種方法說點別的嗎?試著想像一下,假如你能稍微誠實一點,承認自己害怕失敗,害怕成為一個壞人,又會怎樣?

如果你真的這樣做了,那別人會怎麼想呢?又會說什麼呢?


推薦閱讀:

年輕人千萬不要碰的有哪些東西
打臉了不要緊,重要是如何拾起來!
利用本傑明·富蘭克林的自我成長工具 — 追蹤個人目標
學會數據分析思維,學會透過事物看本質
一個人成長的標誌,不是假裝堅定,而是不再糾結

TAG:自我認知 | 自我成長 | 自我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