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像觀人看己的鏡子,你我已經對社會妥協到了這個程度
讀《局外人》,有時渾身僵硬,哪怕在烈日下,也如墜深淵,像青天白日,碰到魔女,被下了詛咒。
1
這是一個很簡短的故事。
「媽媽今天死了。也許是昨天,我還真不知道」。默索爾也就是本文的主角,趕到母親住的地方參加葬禮。之後他回到原來的城市,按部就班的生活,交女友、交朋友、為朋友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在和和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發生了一起事故,他用朋友的手槍打死了一個人,先開了一槍,然後又開了四槍。
他應該為槍殺案負責,但是社會對他更感興趣的確實他的不信仰基督以及他在母親葬禮上一滴眼淚沒流的事情。他接受審判,審判卻以匪夷所思的方式進行著,默索爾幾乎沒有開口的機會,作為被告,其實他更像坐在聽眾席的觀眾。
看了一場檢察官和辯護律師的表演。
整個庭審過程,像在做異常白日夢,什麼都真實,也什麼都不真實
2
小說作者加繆採用了零度寫作的方式,不摻雜任何個人的想法,完全是機械地陳述,非常理性。正是這份理性,激起我內心的恐懼。
剛開始讓我產生害怕的是小說主人公默爾索。他是一個什麼都不在意的人。
對於母親,門房想要擰出棺木的螺絲讓他見母親最後一面,卻被他攔住了。門房問他:「您不想見見嗎?」他的回答是:「不想」
對於愛情,瑪麗問他,「你愛我嗎?」他回答說,這毫無意義,但是他肯定不愛她。瑪麗問他,你願意娶我嗎?他的回答是可以,因為結婚這件事無關緊要,如果她渴望的話,她們就結婚。
對於崗位調動到巴黎工作,他的反應也是平平淡淡,他看不出來自己有什麼理由改變自己的生活。
他接受別人給他的東西,卻又獨立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受干擾。
一個喪失對生活想像力的人,一個設定里寫著不能說謊的人,一個行屍走肉,又或者一個機器人。
恐懼是因為未知,我沒遇到過這種人。
3
在他殺人被捕和律師的那段談話,激起了我的第二層恐懼,恐懼我自己的想法。
律師問他可不可以說他母親葬禮那天他控制了自己的自然情感。
是控制住了而不是沒有情緒。
他的回答是:「不可以,因為是假話。」
當預審法官近乎瘋狂的希望他相信上帝體會他的痛苦,他可以向上帝進行傾訴。
他的回答是「不」
?為什麼不說謊,只要說謊了,不也不到說謊的程度,只要違心的說出別人想聽的話,符合他人的期許,又不會損害他人利益,為什麼不?
在一般人的正常認知里,預審法官、社會對你的認知,他們常常站在制高點上,你一個忤逆,就可能被推上斷頭台。
為什麼不?說一句符合別人期望的話。
然後我驚恐的發現,我希望他說違心的話,因為我一直就是這麼做的,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突然碰到了一個異類。
他說了相反的話。
他心裡想的,他就說了出來。
他沒做錯,但是她讓人心出現劇烈震動。為什麼要呢?說符合別人想聽的話。
看過很所說同樣道理的雞湯,局外人這本小說給我的震撼最大。
4
我有時候想,如果我站在默索爾審理的現場,我會是誰?可是我好像也沒有什麼可選的,除了默索爾是一類人,另外所有人都會被歸結為另一類人,我知道自己不屬於默索爾,所以.......
我會是那個以正義之言,直指默索爾是個根本沒有靈魂,毫無人性而維繫人心的道德標準,也沒有一條能為他所接受。
昂首挺胸,對「惡人」的審判會讓我覺得自己跟他不一樣,連靈魂都升華了。
只是終歸我是一個局外人,知道所謂的「惡人」並不壞。
5
小說的結尾讓我想到了魯迅的《阿Q正傳》,阿Q因為小偷小摸的行為被認為是革命黨,稀里糊塗的審判,不懂字也不知道對他判決的內容,直到遊街示眾的時候他才意識到他受到的判決。
兩個不同國家不同社會發生的事情,但是看完之後都產生荒誕的感覺。
這是第三層恐懼,對社會的恐懼。
6
當然帶著恐懼生活是沒有必要的,我看到「沒有對生活絕望,就不會熱愛生活」這句話讓我內心重歸平靜。因為知道了荒誕的存在,才能努力去避免他的再次發生。
推薦閱讀:
※65、【轉載】我們擁有的AI技術符合倫理道德嗎?
※小確幸 就算一切都糟透了,還是有小確幸的存在
※六、柏拉圖的正義論
※305、【轉載】內地首批宮頸癌疫苗終於上市,打還是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