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故鄉?他鄉?(搬運)

耶路撒冷:故鄉?他鄉?(搬運)

17 人贊了文章

在中東旅行,「錫安主義」(Zionism,又譯猶太復國主義)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辭彙。在幾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這個詞和「魔鬼」是同義詞;但在阿拉伯世界之外,這個詞卻代表著一種積極的自救。

即便最開明的阿拉伯知識分子,最多也只能像愛德華·薩義德(Edward Said)那樣,認為猶太人作為國際暴行的受害者,在自我拯救的同時,卻製造了大批的新受害者——巴勒斯坦人。

在事關民族生存的問題上,也許根本沒有非黑即白的是非可言。每一個民族都在努力爭取生存的空間,但當世界上每一寸土地都已經有主時,如何獲得這個空間?或者說,有沒有和平的方法獲得足夠的空間?答案也許是悲觀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希特勒種族滅絕政策的暴露,猶太人問題和猶太復國主義都成了人們的熱門話題。但猶太復國主義並非產生在這時,早在奧斯曼帝國統治中東的時代,它就出現了。那時的聖地耶路撒冷已經展開了猶太人的移民活動。

所謂猶太復國主義,就是不堪忍受歐洲排猶思想的猶太人意識到,如果要擺脫在世界上受壓迫的地位,必須建立猶太人的國家。歐洲19世紀的排猶思想已經非常嚴重,不僅僅是德國,在法國、俄國等地都出現過排猶事件。著名的作家左拉(Emile Zola)曾經寫過一篇叫作《我控訴》(J』accuse)的文章,就是針對法國的排猶事件「德雷福斯事件」(Dreyfus Affair)。

在歷次排猶中,奧斯曼帝國管轄下的廣大領土都是猶太人的好去處。在幾百年前,西班牙國王因為出現了財政危機,就組織過嚴重的排猶事件,所有的猶太人被要求只能打一個小包離開西班牙,他們的財產成了西班牙國王財政的一部分。猶太人走投無路時,奧斯曼帝國蘇丹卻張開雙手歡迎他們前往定居。

19世紀末,猶太復國主義者們考察了奧斯曼帝國的政治環境,認定移居耶路撒冷的計劃是可行的。他們從全世界範圍邀請猶太人遷居到巴勒斯坦,並號召全世界富有的猶太人捐款,在巴勒斯坦購買土地進行種植。

如果中東一直處於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那麼猶太人問題也許並不會惡化。就像上次接納西班牙猶太人一樣,奧斯曼土耳其的蘇丹並不認為這是一次政治事件,任何人只要服從法律,就可以買賣自由,可以獲得允許後遷入或者遷出。奧斯曼法律可以保證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在統一的法律之下,不管誰觸犯了法律,都會受到同樣的懲罰。

但在奧斯曼帝國時期,雖然並不禁止猶太人的遷居,但他們的活動規模受到限制,猶太人人口比例始終維持在10%以下。

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種平衡。

「一戰」中,嗅出奧斯曼必敗的猶太人開始在英國大規模活動,爭取英國人支持猶太人的遷居活動。於是,猶太人的遷居第一次從經濟層面上升到政治層面。

猶太復國主義者希望西方同意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但他們得到的只是含糊的答覆。1917年,著名的文件《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承認猶太人有權在「聖地」建立一個「猶太人之家」,但不應影響現有阿拉伯人的生存和權利。與後來的解讀相比,《貝爾福宣言》其實是含混的。比如,這個猶太人之家並不一定是國家,而有可能是社區。正是由於宣言的模糊,後來人們對它進行了各種對本方有利的解讀。

到了戰後,隨著英國託管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在「聖地」的移民活動出現了加速。英國託管政府為了保證移民不會引起本地的資源緊張,規定了移民定額,並規定移民必須擁有足夠的資金實現自給自足才能移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民定額出現了失控,從最初的每月1000人增加到每年40000人。

猶太復國主義者的打算是:由於託管有期限,最終巴勒斯坦是要獨立的,猶太人必須趕在英國讓巴勒斯坦獨立之前,通過移民使猶太人佔到當地居民的50%以上,到時即便要獨立,也會建立一個猶太人主導的國家而不是阿拉伯國家。隨著約旦、伊拉克的紛紛獨立,猶太人建國的任務顯得更加迫切。

從這時起,巴勒斯坦問題就變了味兒。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時期,是希望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雙方生活在平等的法律之下,任何一方都沒有權力去強迫另一方;而英國託管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夢想成為新國家的「主人」,擁有立法權,為了把本民族利益置於另一個民族之上,不惜犧牲另一個民族。到這時,這片土地上的悲劇已經註定,唯一沒有確定的,只是誰能勝出。

最初時,猶太人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阿拉伯人的高出生率。阿拉伯人雖然不移民,但是本地阿拉伯人的出生率保證了人口的高速增長。這一點和現在也很像。在阿拉伯國家旅行時,我屢屢被告知,伊斯蘭教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宗教,皈依人數的增長率遠超基督教和佛教。

猶太人費盡努力,在1939年使人口達到45萬人,但還是不到總人口的30%。但在另一個方面,猶太人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就是購買土地。

由於猶太人有著雄厚的國際捐款,將巴勒斯坦最好的土地都購買到了手裡。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地主大都生活在城市裡,他們的土地大都租給佃農來種。按照以前的規則,當土地買賣變更之後,新的地主並不能趕走耕種土地的佃農,佃農仍然可以繼續種地,只須把租金交給新主人。但是,猶太人購買土地之後要自己耕種,不得不把阿拉伯佃農們趕走。土地買賣規則的不同造成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衝突,也讓阿拉伯人自發地反對猶太人移民。

阿拉伯人之所以反對猶太人,另一個原因是猶太人帶來的大量貨幣推高了物價水平,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而有限的資源已經供養不起高速增長的人口。阿拉伯人普遍比猶太人貧窮,更加感受到了生活的壓力。

更令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不解的是:巴勒斯坦曾經是奧斯曼土耳其統治下最富裕的地區之一,可隨著沙特、約旦、伊拉克等落後地區都建立了國家,巴勒斯坦反而經受著新一輪的折磨。他們認為這是英國人造成的,於是選擇了暴力反抗英國。

如今的世界已經忘記了巴勒斯坦曾經比沙特、埃及、敘利亞、伊拉克、約旦都富裕,那兒的阿拉伯人也更友善、更開明。隨著百年巴以衝突的惡性循環,巴勒斯坦也終於成了阿拉伯世界最貧窮落後的難民區。

當巴勒斯坦人選擇反抗英國的時候,英國人的託管政府越來越放棄了中立政策,更加偏向於猶太人,並逐漸形成了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各自建國的想法。

到這時,那一地的奧斯曼碎片都已經出現了。隨著一個超級帝國的解體,這些帝國的碎片開始了百年的顛簸。它們首先要和托管國做鬥爭,爭取獨立。之後,它們的精英意識到自己已經是一個國家,並步履蹣跚地開始學習如何統治。國家之間的利益糾葛、經濟不平衡、部族矛盾,將它們深深地糾纏在一起。直到百年後,情況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變得越來越複雜。直到今天,我們還能聽到那些碎片繼續破碎的聲音。


推薦閱讀:

揭秘中國歷史上30大千古奇謎(4)
中國歷史上的五穀到底指的是哪五種糧食作物?
中國歷史上下過「罪己詔」的皇帝
【奇聞異錄】 歷史奇聞趣事500則(35)
歷史上風光無限的「萬元戶」,在今天算老幾?

TAG:歷史 | 耶路撒冷 | FateGrand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