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預警+彩蛋】手機拍照雜談
來自專欄數碼+16 人贊了文章
(一)
這是我的新專欄「數碼+」的第一篇文章。我本職工作是一名英語老師,也是一個多年的數碼愛好者。但是到了今天才開通這個專欄,並且開始集中一些精力來寫出一些有內容的文章,我還是心裡沒底,希望大家理解萬歲。我希望通過持續而規律地輸出,不斷提升筆力。
我之所以把這個專欄的名字設定為一個相當沒有存在感的「數碼+」,原因有二:
第一,儘可能彰顯數碼相關評論的的本質——真體驗,以及有思考有溫度的評論。
第二,數碼的世界,是這個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數碼評論也應該和更宏觀的世界產生聯繫。所以這個」加號「就也被放了進去。
第一個話題,我想談談手機拍照。這是個很容易引戰的話題,但我要說的是:我不打算給出任何結論性的東西,我想把我的思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
以下所使用的所有照片均為本人原創,系手機直出,可以點開看大圖。
(二)
談拍照,沒照片就說不過去了。首先請看這樣一張照片:
這是澳大利亞某小城(村)的晚霞。儘管圖片壓縮的比較嚴重,但依然可以看出——
遠方的雲層色彩鮮明,如煙似霧;尤其是天地相接處的那一抹霞光,以手機的攝像頭來講,表達的很不錯。
再來到(低矮的)建築群:我們可以看到,遠處星星點點的燈火依然表現得較為清晰,並沒有出現太多的串擾,尤其是畫面下方中央的道路上的車流,很好地烘托出了夜幕降臨的氛圍。近處,左下角的樹叢則顯得較暗,並沒有體現出應有的錯落感。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樣一張觀感還很OK的,相對弱光條件下拍出的照片,是用什麼手機拍攝的呢?四個選項:vivo x21,小米mix2s,華為p20(非pro版本),以及榮耀10。你猜猜看?
(三)
手機拍照的大趨勢,一定是總體畫質越來越好,同時也需要更好地迎合今天用戶的社交需求。但是,這種畫質方面的追求,是主要靠堆硬體來實現,還是以軟硬結合的方式來實現,目前似乎有爭議。
而對手機成像素質的評價,一般劃分為兩個陣營,觀感黨和硬體參數黨。
觀感黨一般以照片的主觀觀感為評判相機拍照素質的依據。這一派的觀點內核是,真實世界的色彩還原,未必真的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愉悅——因此,攝像頭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觀感提升才是正途。這一派非常希望看到手機可以拍出「討喜」的照片,而不是完全忠實地呈現赤裸裸的現實。他們或許有些「自由心證」,但是他們也通常認為自己更接地氣。
硬體參數黨則屬於理性客觀派,甚至會藉助硬體素質去反向影響自己的主觀感受——他們最關心的,是手機攝像頭感測器的「底」有多大,單位像素感光面積是多少,光圈有多大。當然,也包括攝像頭的像素量,還有配套的濾光玻璃材質,5片(5p)式抑或6片(6p)式的鏡片配置,光學防抖等等,不一而足。對於數據圖表,他們也通常有所執念:比如色階圖或者MTF圖(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衡量畫面還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都是他們喜歡談論的對象。這一派中的極致者,面對一張有塗抹和美化痕迹(哪怕是AI自動美化)的照片,會本能的排斥。他們通常認為自己更接近攝影的本質,而且——手機攝影畢竟也是攝影。
和絕大多數的手機領域的爭論一樣,絕對意義上的對錯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於手機拍照問題上,上述兩類人甚至經常相互轉化,這就比較罕見了。
這個問題並不是純粹的所謂「文科生思維」vs「理科生思維」之爭,而是關於:
- 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是怎樣的?我們對美的感知,是否是一以貫之的
- 廠商對我們審美趣味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演算法調優方面,他們是在投我們所好嗎?
我們可以在這篇文章里做一些小測試:
第一張圖:
第二張圖:
兩張圖,論觀感,更討喜的哪一張?然後論解析力和還原,更寫實的哪一張?
好的,記住你的結論。^^
現在是第二組照片:
兩張圖,哪一張加了濾鏡?以及相同的問題:哪一張看起來寫實,哪一張則後期處理感更強?
來,最後一組,看三張圖。
上
中
下
上中下三張關於某購物中心穹頂的照片,哪一張是用本年度的旗艦級感測器拍出來的?
(四)
現在,自稱旗艦手機的型號非常多。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缺乏比較的參照系,所以很難對所謂「旗艦級拍照」有理性認知;而對於數碼愛好者來說,他們或被所謂「旗艦」概念忽悠過,或更相信自己的使用感受,更願意把「旗艦」當成一個宣傳噱頭。
但是,如果【旗艦級拍照】的宣傳語,再加上諸如「1.Xμm/2μm大像素」,「大光圈」,「暗夜之眼」,「夜視儀」,「Dual PD全像素雙核對焦」,「四軸光學防抖」之類的補充說明,機油們買賬的概率可能就會暴漲。
不過,我們還是要問:到底什麼是拍照旗艦?什麼是「旗艦級拍照」水準?
有時候,這真的很難回答。因為,即使對於同一家廠商及其擁躉,也可能會自我否定——2017年10月,他們可以說自己當時的新機是旗艦模組;但轉過年的2018年3月,他們也可以說前者的拍照很爛。
旗艦二字,怎解?還是看圖:
又是一張晚霞的照片。這張照片的色彩層次更加豐富,把午後「火燒雲」的景象表達得非常完美。同時,明暗更加分明,發色風格上要更暖一些。
問題來了:上面這一張的畫質,算不算旗艦水準?
下一張:
日落時的Eagle Street Pier in Brisbane。天空中的雲朵彷彿夢幻,而金黃色的餘暉則灑滿了遠處的建築,和水面上的輝光相接。照片的亮度控制恰到好處,幾乎沒有過曝,暗部細節保留也很好。
所以同樣地,這一張,算不算今年的旗艦水平?
這一小節的第三張照片:
某校園籃球場一隅。顯然,這是發色很明艷的一張照片,觀感上真的很討喜。藍天雲朵處理地非常自然;而圍欄和立柱,作為暗部,細節也得以較好的保留。相對較遠處的籃球架和教學樓,色彩還原做的也不錯。
再問下,這一張算旗艦水平么?
再來最後一張!
秋意漸濃。整體畫面非常暖的一張照片。天空完全是一片純凈的藍色,夕照之下,樹木染金,與旁邊的紅磚民房相互映襯。美中不足,或許是樹木邊緣貌似還有紫邊,而且枝杈的最亮部,稍許過曝,只有一點點。
這一張,算不算旗艦級?
(五)
看完上面一組組照片,肯定有人會說:「沒有夜景,你讓我怎麼看旗艦拍照機的真實力?」
關於這一點,我想說的是:
拍照,本質上就是利用光影進行良好的構圖,和周遭的人和景物對話。那麼既然是關乎光影的表達,在極弱光的情況下硬要比出誰更亮一點,就失去了比較拍照畫質的初心。兩張拍的非常糟糕的缺乏光影細節的照片中,選一個相對不那麼爛的,這實在很難給人以愉悅感,而這種比較的意義也非常有限。
所以,我今後即使使用夜拍照片,也不會使用極暗場景下的照片。照片要反映的是美,它可以被喻為夜視儀,但不能真的被當作夜視儀。
也許有一天,手機拍照可以普遍做到通過類似P20Pro那樣,藉助NPU進行卷積神經網路運算,進而「腦補」出更炫美的夜景。到時,我們就可以比較哪一家的多幀合成演算法更厲害了。
但終究,那種景物並不能由我們的肉眼所捕捉,它們只是腦補。於是,問題就回到了原點:我們到底該看重觀感,還是看重硬體參數基礎上的真實還原?
夜景昏暗,手機借出強大AI運算做到的「腦補」,可以成為我們雙眼的輔助嗎?
比如拍食物,我們要不要讓食物看上去誘人一些?
再比如拍海灘,水天相接的至美,廠商如何進行演算法的優化,從而更有效地刻畫?
陰天時那屋檐的輪廓和柔和的燈光,能不能用更清晰的方式呈現?
響晴白日之間,美的一塌糊塗的雲朵,能不能在我的手機上生動得快要飄出屏幕?
乃至霧鎖都城時,那一抹灰,能不能表現得更有韻味?
哦還有。和夜景類似,在大逆光情形下,你希望照片上的細節多於你看到的細節嗎?
這些,暫時在業界還沒有定論——但我相信,很快就會形成共識了。手機拍照和昂貴的器材拍照的比拼中,前者「彎道超車」的機會也在於此。
本文既然是雜談,那麼拋磚引玉也就到此為止了。未來關於拍照,我會隨著使用更多的機器,分享出更多的思考。
我相信,隨著各家採用的硬體方案在光線充足情況下犯錯越來越少,而夜景拍照受制於硬體尺寸,純粹基於硬體實力的夜拍依然限制重重地情況下,對各種演算法(如多幀合成降噪)的和探索,一定是未來的主要發力領域——事實上,這樣也可以更好地優化成本。
謝謝閱讀,不過...你再往下翻翻?
(六)
其實...還沒有結束。Time for the Easter Egg(彩蛋)!!!
記得我開篇問的問題嗎?全文的第一張照片——那張夜幕降臨的照片是拿什麼手機拍的?
是什麼呢?
是...
小米2S,根本不是什麼2018年度旗艦。
是的,你沒看錯,我也沒寫錯。不是MIX2S,是小米正代的2S標配版,五年多以前的手機。800萬像素,2.0光圈。
然後,從第二張照片開始,每張照片的拍攝用手機依次是:
桃花圖:
2. ZUK Edge直出
3. IPhone8P直出
屋檐:
4. IPhone 8P+第三方相機Pro Camera付費版的HDR模式
5. 堅果pro直出
購物中心穹頂:
6. 榮耀10 AI場景識別直出
7. MIX2S直出
8. MIX直出
晚霞:
9. ZUK Edge直出
碼頭:
10. 小米5直出
籃球場一角:
11. 小米MIX+谷歌相機HDR
秋意:
12. 小米MIX2S AI場景識別直出
大褲衩:
13. IPhone8P直出
青椒炒蛋:
14. 三星Galaxy S6 Edge Plus直出(那只是一枚IMX240啊!)
海灘:
15. 三星Galaxy S6 Edge Plus直出
星巴克:
16. IPhone 8P+第三方相機Pro Camera付費版的HDR模式
雲朵:
17. 一加6直出
銀河SOHO:
18. IPhone 8P+第三方相機Pro Camera付費版的HDR模式
19. 一加6直出
19張照片,只有兩張是用今年公認的旗艦級CMOS IMX363拍出來的。另外有5張IP8P拍的照片,你之前是否能看出它們哪張是自帶相機app直出,哪張是用了第三方相機?
包括一些公認拍照不理想的手機型號,它們呈現的照片素質,是不是第一眼看去真的那麼差呢?
最後,在了解了這些照片背後的手機/CMOS型號之後,再回過頭看那些照片,你的評價是不是也隨之改變了呢?
供大家參考。
所以作為用戶,我們自己對手機拍照的評價,其實也不是穩定如一的——我們可能會認為一張中低端機器拍出來的照片更漂亮,也可能會覺得某一張老機型的拍出的照片達到了今年的旗艦級水準。
好了,這回真的完事兒了~多謝觀賞!
推薦閱讀:
※20個北京拍照聖地,去過10個算你贏!
※私貨 | VSCO手把手教學,12個步驟修出港式復古膠片感!
※2018【手機後期Snapseed】系列教程索引(跋)
※【手機攝影體會13】如何快速學好手機攝影后期?
※史蒂芬·肖爾 | 這位美國攝影史上最具分量的攝影師開了ins賬號,用手機開始拍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