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愛自己誰愛我? | 自戀型人格解讀
4 人贊了文章
前兩天,山丘分享了一篇因為總是戀上自戀者,而導致戀情無疾而終的文章《情不知何起,緣不知何終 | 我愛你,你卻只愛你自己》,很多讀者看了紛紛在後台留言,想要知道更多關於自戀型人格的事。在弗洛伊德的時代,自戀還不是心理治療的重點,而且自戀者的特徵也比較隱蔽,對社會危害也不大,自戀者對權力的追求也會讓他們在社會上獲得相當的成功,只是這背後付出的代價或者心理上所承受的痛苦並不為外人所見。隨著時代的變遷,自戀的負面效應逐漸進入公眾視線,在工作室平時的諮詢工作中,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來訪者走進諮詢室,是因為自身的一些自戀人格特質影響了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對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困擾,想來尋求答案,比如,他們也很想知道怎樣才能找到真愛。01
什麼是自戀?
自戀是一種自我陶醉的行為或習慣,一種膨脹、浮誇的自我形象。
在不同程度上,自戀者認為自己更好看,更聰明,以及比他人更重要,於是他們理應被區別對待。
心理學家把自戀人格特質分成了兩種:浮誇型和脆弱型
第一種是浮誇型自戀,這種類型的自戀者是最常見,特徵是外向性、支配性和尋求關注,這類人希望得到關注和力量,他們通常會成為政客、名流或文化領袖。
當然,並不是有這樣追求的都是自戀者,很多人做這些都處於正向的原因,比如實現自己的才華或幫助他人生活的更好。
但自戀者,追求的是地位所帶來的權力以及隨之而來的關注。
第二種是脆弱型自戀,這個類型的自戀者是安靜內斂的,他們有強烈的權利意識,但也容易感受到威脅或被輕視。
無論哪種自戀,他的黑暗面都是慢慢浮現的。自戀者的行為往往自私自利,因此自戀主義的領導者,可能會做一些冒險或不道德的決策,自戀的伴侶可能會不誠實或不忠貞。
當他們對自己的美好幻想受到挑釁,他們會變得憤怒和充滿攻擊性,就像是一種病,得病的人自我感覺良好,但周圍的人就受罪了。
極端情況下就會變成自戀型人格障礙,美國精神病學會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對於自戀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是:
一種需要他人讚揚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為)的普遍心理行為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於各種背景下,表現為下列5項(或更多)癥狀:
-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誇大感(例如,誇大成就和才能,在沒有相應成就時卻盼望被認為是優勝者)。
- 幻想無限成功、權利、才華、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先佔觀念。
- 認為自己是「特殊」的和獨特的,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機構)所理解或與之交往。
- 要求過度的讚美。
- 有一種權利感(即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優待或他人自動順從他的期望)。
- 在人際關係上剝削他人(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別人)。
- 缺乏共情:不願識別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 常常妒忌他人,或認為他人妒忌自己。
- 表現為高傲、傲慢的行為或態度。
自戀人格者和自戀人格障礙者的區別在於,自戀人格障礙者侵佔了他人的生活、造成重大麻煩。
想像一下,你不是關心自己的伴侶和孩子,而是享受他們的關注和羨慕;或者再想像一下,你不是為自己的表現尋求有建設性的反饋,而是告訴想要幫助你的人,是他們錯了……久而久之,自戀型人格者不是無法得到這種滿足,就是讓周圍的人想要遠離。
02
是什麼導致了自戀?
從雙生子的研究中,心理學家發現自戀可能會有基因的原因,只是還未得到確認,但是環境也同樣重要。
把孩子捧上天的父母,會導致浮誇型自戀;冷酷、控制型的父母,則會造成孩子的脆弱型自戀。
現代客體關係理論認為,自戀者是「以自我為客體」,通俗地說,就是「你我不分」。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嬰幼兒早期的經歷中體驗過人際關係上的創傷,如與父母長期分離、父母關係不和或者父母對其態度過於粗暴或過於溺愛等等。
同時,客體關係理論也認為自戀與攻擊性有關。自戀者能非常快地同化其他人的價值、主見,並將這些看成是自己的,或者可能無意識的降低他人的價值,並貶低從他人那得到的。
美國精神病學家科胡特的自體心理學,對自戀有十分充分及深入的研究,科胡特認為:
自戀,依賴於發展早期養育者對孩子兩個基本需要共情的反應,也就是養育者被當作一面鏡子以展現無所不能的自身;如果長期無法獲得滿足,則會因其全能感遭受挫折而出現暴怒,導致正常發展必須的自戀和理想化父母印象的缺失。
病態的自戀是在新的環境中,對變化視而不見,很快地將對老客體的印象置換到新客體身上完全按照自己的慾望來要求。極端一點地說,病態自戀者只能看到自己的存在,周圍的客體只是用以滿足自己的工具。
用幾個關鍵字來或許總結自戀:自戀發生在每個人的早期,與自尊有關;病態的自戀和誇大、全能感、不顧他人、貶低、有強烈地攻擊性。
根據以上簡要的梳理,我們不難看出,至少在精神分析領域,對於人格障礙部分的自戀的描述主要是依據來訪者在長期分析中的退行得出的,而不全然是現實生活中的表現。這也是臨床工作者不能輕易下結論的原因之一。
03
自戀者可以改善自身的負面特質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
任何有助於認清自己行為的反省,以及對他人的關愛,比如心理諮詢或同理心練習,都能改善自戀。
1、學會愛別人
對於自戀型的人來說,必須學會去愛別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體會到放棄自我中心觀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你要獲得愛首先必須付出愛。
生活中最簡單的愛的行為便是關心別人,尤其是當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當別人生病後及時送上一份問候,病人會真誠地感激你;當別人在經濟上有困難時,你力所能及地解囊相助,便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尊敬。
只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對他人的愛心,自戀症便會自然減輕。
2、在一個抱持的環境里獲得重生
對自戀型人格障礙來說,不斷地自我完善是一種挑戰,因為對於他們,從客觀的角度自我反思很困難。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諮詢可能是棘手的,通常需要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積極干預。
自戀者狂妄自大的盔甲下是一個哭泣的、可憐的、脆弱的、匱乏的生命,這就需要諮詢師有足夠的駕馭力、覺察力,抱持力、足夠的耐心和靈活性。
給來訪者提供理解、適應、共情和教養的體驗,提供一種扶持的態度和環境以及充當一個輔助的現實的自我,供來訪者忍受願望的延遲滿足,忍受由此而來的焦慮,將來訪者的見諸行動控制到最低程度。
同時諮詢師也要特別留意和控制自己的自戀需要,隨著來訪者將諮詢師的品質內化,逐漸扶持來訪者建立一個穩定的、牢固的、更有現實能力的性格結構,自戀型人格及自戀型人格障礙者方能獲得新生。
參考書目:
科胡特 | 《自體的重建》
南希·麥克威廉斯 | 《精神分析診斷:理解人格結構》
後記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一些自戀者的特質,
請勿隨意的對號入座,
健康的自戀,
是有助於我們去追求更高層次發展的。
但只要這份自戀,
影響了我們與真實世界的互動,
那麼請一定要重視它,
因為它會讓我們的心情起伏不定,
很難體會到幸福安逸的美妙感受,
如果你已經有此覺察,
不妨開始一段內心探索的新旅程,
學著重新看待真實的自己。
推薦閱讀:
※項目經理的溝通能力有多重要
※為什麼多數人喜歡炒菜,而大多數人不喜歡洗碗?——從炒菜刷碗談人的本性
※(26)江湖算命心理學 (轉載)
※情感心理學:結婚要以愛之名
※心理學:容易生氣的人,通常都是因為這4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