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7億中國人的幽門螺旋桿菌還可導致貧血!好在如今已有辦法根除它
4 人贊了文章
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何方神聖?
幽門螺桿菌因其典型的螺旋形而得名,主要生長在胃竇部(胃與腸道連接處附近)粘膜表面與胃粘液層之間,是引起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性潰瘍最重要的病因。它能通過各種機制在胃內酸性環境下生存。
幽門螺桿菌有著較強的傳染性。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大約感染了全球半數以上的人口,在發展中國家甚至可高達90%。在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人群幽門螺桿菌檢出率達到30%~80%,總人數接近7億。它可以通過口口、接吻、打噴嚏傳染,比如患有慢性胃炎的家長餵給孩子嚼過的食物就可能將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傳給孩子。
在幽門螺旋桿菌被發現之前,許多胃病一直是疑難雜症。在很長時間內,人們對胃病的成因一頭霧水。直至1983年,澳大利亞學者J.Robin Warren和Barry J.Marshall在胃黏膜中發現了幽門螺桿菌,並在隨後的研究中發現它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甚至是胃癌關係密切。但當時這一觀點並沒有被同行重視。為了說服他們,Marshall不惜冒險喝下含大量幽門螺桿菌的培養液,然後再行治療。2005年,因為發現並證明幽門螺桿菌會導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Marshall與Wareen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
幽門螺桿菌能通過治療根除嗎?
由於這兩位醫學先驅的重大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導致的胃潰瘍等疾病從原先人們心目中棘手的慢性病,變成了一種採用短療程的抗生素和抑酸製劑就可大概率被治癒的尋常疾病。
在以往,醫生們使用抑酸藥物,也能使部分胃炎、消化道潰瘍等胃病患者的癥狀得到緩解,但停葯之後幾乎都會複發。這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狡猾地藏身於胃粘膜細胞表層與粘液層下面間。因不直接接觸血液系統,注射給葯對它無效,口服給葯又因為粘液層的屏障、胃酸環境、胃的不斷排空作用,使藥效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很多患者的依從性不好,不按要求完成療程、不定時服藥、減少藥量等等,導致有細菌殘留甚至出現抗藥性,這些均可導致治療失敗。因此,幽門螺桿菌感染幾乎無法自愈,即使在今天,胃病也達不到100%的治癒率。當根除幽門螺桿菌成為綜合治療的必要步驟之後,其複發率大大降低,從而使絕大多數的胃病患者得到徹底治癒。
沒有任何一種單獨的藥物可以治癒胃病、根除幽門螺桿菌,這需要在醫師指導下進行多葯聯合治療。具體來說,一方面以抑酸藥物和胃粘膜保護劑保護胃,另一方面聯合應用抗生素殺滅幽門螺桿菌,臨床上常用的有三聯及四聯的方案,療程有10到14天不等。目前比較推薦的是「鉍劑+抑酸葯+兩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療法:
- 鉍劑可在酸性環境下於潰瘍面形成保護層,也會抑制幽門螺旋桿菌所產生的酶,一般選擇枸櫞酸鉍鉀;
- 抑酸葯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為其他藥物營造適合的環境,常選用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均為標準劑量;
- 抗菌藥物是殺菌的主力,組成方案有四種:阿莫西林+克拉黴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環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若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會導致哪些健康問題?
(1)導致血液系統疾病
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常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這是因為幽門螺桿菌有與血細胞、血管細胞類似的抗原,導致免疫系統誤認血液、血管細胞為外來物,產生抗體進行攻擊,造成誤傷。如出現上述情況,也需要根治幽門螺桿菌。
(2)造成消化道粘膜病變、癌變
幽門螺桿菌可以產生各種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持續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導致胃、十二指腸黏膜持續炎症反應,發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此外,持續炎症反應會導致胃黏膜發生改變,部分患者的胃黏膜甚至會出現癌變,引發胃癌。數據顯示,所有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者都會發展成胃炎。15%~20%患者會出現消化性潰瘍,1%患者會出現胃癌。
(3)導致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幽門螺桿菌持續感染後,胃黏膜的淋巴細胞會增生並進入粘膜層。持續存在的炎症反應會刺激增生的淋巴組織,誘導淋巴細胞出現癌變。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是「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最危險的病因。所以,一旦確診「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必須進行幽門螺旋桿菌根治治療。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目前認為口口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比如戀人之間的接吻,因此,幽門螺桿菌也被叫作「接吻病」。已經有研究證實幽門螺桿菌有家族集聚傾向,也就是說如果家人中有幽門螺桿菌感染,自己被感染的機率會大大增加。因此,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要做到:
- 家長避免將食物嚼碎之後再餵給孩子、共用餐具等行為。這也會大幅度增加孩子感染的幾率,尤其是已患有慢性胃炎的家長一定要避免;
- 飯前便後洗手、聚餐時使用公筷或分食;
- 積極治療口腔疾病、保持口腔健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人常常有口臭,而口臭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特殊表現,如果口臭發生,建議及時檢測幽門螺桿菌。
推薦閱讀:
※腿腳出現這幾種情況,很可能是糖尿病足,現在發現還不晚
※綠藻(小球藻)的吃法與「副作用」
※今天,給她們點贊!
※8類「難吃」的食物更養人,今天你吃了嗎
TAG:健康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