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WASP的輓歌-美國文明

WASP的輓歌-美國文明

4 人贊了文章

美國文明是一個年輕的文明,它只有不足四百年的歷史,和中華文明的五千年歷史相比,就如同一個幼稚的孩童。美國文明並不是北美原生態文明,它是17世紀開始,由歐洲民在新大陸創建的。所以說,美國文明可以說是一種異形生物,從歐洲文明的母體中誕生,靠北美大陸滋養,最終孵化發育。

北美的原生態文明是印第安文明,印第安人是北美最早的原住民,印第安文明現在早已中斷髮育。如果沒有歐洲文明入侵,印第安文明講發展到何種地步,這隻能在想像中存在了。印第安人並非沒有反抗,這場抵禦異族入侵的抗爭持續了進300年,但是他的文明抵抗力太差了,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歐洲人來了,用他們的槍炮以及病菌,將印第安部落各個擊破,頭皮被掛在半空中風乾,成為一張張標本。

一、WASP隨著五月花號緩緩而來

正如我在《歐洲文明》一篇中所說,歐洲的宗教戰爭,使得被迫害的新教徒被迫四處逃亡。美洲作為一片新大陸,成為了避難的天堂。當五月花號到達美洲後,收到了當地印第安人的熱烈歡迎。當這群一群皮膚皙白的宗教激進分裂分子,乘著輪船,漂洋過海地道美洲海岸後,由於人生地不熟,很快就陷入絕境。疾病、飢餓、寒冷接踵而至,這批人中超過一半人失去了。眼看就要全體滅亡之際,一個印第安酋長深處了援手。移民們得到了充足的生活必需品,並得到了印第安人教授生存技能,包括捕魚、狩獵、耕作以及飼養火雞等技能。印第安人因為他們是上天的使者,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講過皮膚皙白的人。時也命也,如果這群印第安人不是把白皮膚的歐洲人當成天使,而是當成沒有吃過的美味食物,估計就沒有後面的歷史了。

站穩腳跟後,這批移民很快暴露出了貪婪的本性,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西部大開發。就像是那個駱駝的故事一樣:寒冷的夜晚,帳篷的主人出於好心收留了一直無家可歸的駱駝,可最後一步步的,整個帳篷都被駱駝佔據,原來帳篷的主人反而成了無家可歸的人。為了表示對印第安人的感謝,這批歐洲移民把印第安人送去了天堂,見了上帝。屠殺、疾病、挑撥的內亂,這些都讓印第安人數量急劇減少,最後只剩下了10%。

所以說西方的文明是虛偽的。就如同那些被津津樂道的清教徒一樣,他們為了追求自由和平等,不惜漂洋過海到達新大陸,卻向當地土著舉起了屠刀。看來,自由和平等,是在保障自身利益基礎上的口號。它不過是野蠻本性的遮羞布,是長槍短炮的消聲器,是婊子的牌坊罷了。帥氣的西部牛仔迷人的笑容後,是印第安人的亡魂的哭泣。當然牛仔很忙,肯定沒有時間來聽。

經過150餘年的殖民開拓運動。北美,這個歐洲文明的基因突變的異形,在雜交了代之後,逐漸融合成了一個新的物種,他們自稱為新民族。歐洲文明起源於希臘文明希臘文明有弒父的傳統,就如同俄狄浦斯弒父一樣。這批新民族想要翻身求解放,迫不及待的頒布了《獨立宣言》,於父親英國打了一架,最終成功獨立,成立了美利堅。當然,他們想要解放的只是自己,並不是同樣生活在這個地方上的其他民族。他們繼續西進,一遍屠殺者原住民,一遍購買奴隸。

又過了100年,美利堅已經成為左右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

這時候,內亂出現了。南北雙方因為經濟模式不同,各不相讓,最後大打出手。安定後的美國,又接連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兩次戰爭的戰場都不在本土,而其他大國由於戰爭搏擊本土,變成了焦土。美國獨善其身,成了世界頭號超級大國。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現在的美國人,除了極少數是原住民後裔外,其餘的都是移民及其後裔。他們為什麼要移民到美國?除了黑人是被當成牲口販賣過來的外,其餘的原因是兩種力量:推力和引力。推力就是移民母國的推力,引力就是這篇新大陸的吸引力。其中最主要的是經濟原因。歐洲工業革命爆發後,醫療衛生條件使得人口激增,生產效率的極度又使得機器搶了人的飯碗。於是大批工人失去了工作,大批農民失去了土地。巨量的沒有工作沒有土地的人口,在歐洲大地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正好這個時候,新大陸被發現了,給歐洲提供了泄洪閥。就如同一個慾火焚身良久的壯漢,終於逮到炮友一樣,歐洲人紛紛遠走新大陸,在新大陸找到工作,並獲得土地。當然這些土地是從原住民那裡搶過來的。

工業革命是從英國爆發的,因此英國的社會失意人口最早出現,最早移民北美的就是英國人,佔了當時移民數量的90%。因此這批移民奠定了美國文明的基礎,以盎格魯——撒克遜白人新教文化為基調。

可以說,如果不是新大陸的發現,歐洲的社會危機會早200年爆發。印第安人,用他們的頭皮,換來了世界大戰的延遲。所以西方人喜歡過感恩節,就是對印第安人自我犧牲精神的感恩。感恩節使用的火雞,就是祭壇上的印第安人。

二、移民在大熔爐之中翻滾

最初的種子移民,雖然都是歐洲人,但卻分屬於各個地方。人口複雜,習慣各異,使得誰也不服誰,思想無法統一。思想無法像古代中國那樣大統一,混亂之中就信奉「自由」。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人來領導大家,於是就沒有中央集權。大家商量著辦,就形成了民主。誰也不服誰,於是就產生了「平等」。所以「自由」、「民主」、「平等」就成功了美國人普遍的價值觀。

今天的社會,由於西方文化的入侵,普遍覺得「自由」和「民主」是一個好東西。其實真的是這樣嗎?不盡然。西方的自由和民主,包括人權,只是一種思想武器罷了。為了保障自己的「自由」,不惜讓別人失去自由。販奴運動時候,可曾想到自由?為了保障自己的「民主」,不惜使用「不民主」手段。美國黑人直到20世紀莫才從法律上賦予平等權利。中國人更應該明白,直到近些年,中國強大之後,才多少有了和美國平等對話的權利。

不斷湧入的移民,雖然讓不斷補充了美國的活力,卻也埋入了日後頭疼的種族問題。在目前美國人口中,歐裔白人最多,其次是黑人11%,拉美裔9%,亞裔3%,土著不到1%。

在美國,貧富差距雖然大,卻不那麼受人關注。比起貧富造成的階級差別,更受人注目的種族差別。美國種族中,平均家庭收入最高的是歐裔,尤其是其中的猶太裔,其次是日裔華裔,在後是拉美裔與黑人等。

美國的土著目前大概有150餘萬,大部分住在西部地區。歐洲人剛到美洲後,由於自身立足未穩,還是以笑臉呈現的。雙方度過了十幾二十年的和平期。等到白人站穩了,真實面目就出現了,為了搶奪更多的土地,就展開了與印第安人的戰爭。落後的印第安人不斷戰敗,逐漸被往西驅趕。為了自保,印第安人選擇了於英國人結盟,卻激怒了美國人,於是更加被趕盡殺絕。傑佛遜簽署了「印第安遷移法」,將大批印第安人往西趕,這是一條「血淚之路」,超過1/4的人死在了路上。

後面白人在搶劫了大量土地之後,生活有保障了之後,同情心生出了一點,不再使用屠殺者中「不人道」的手段,改為「保留地」了。大量的印第安人像動物一樣,被趕緊保留地,為了阻止印第安人結盟而強大,保留地被分割成了若干小塊。同時為了從精神上消滅印第安人,建立「美國夢」,白人們開始了印第安人同化工作。固定從幼年開始,印第安人必須接受同化,兒童要全天在學校,與家庭隔離。學校不準穿民族服裝,不準說自己語言,不準學習自身歷史,忘掉自己的爹,只認白人爹。

同化工作進行了數十年,成效顯著。待到了羅斯福上台,為了緩和危機,不得頒布「印第安重組法」,允許印第安人保留自己文化。但是之前佔領的土地,由於歷史久遠無從追溯,就不奉還了。

美國人口最大的是歐裔,其中又以英裔為多。英裔是美國最早的移民,奠定了美國以英國為國語,以盎格魯撒克遜為文化,並以英國政治制度為藍本。先到為君,後到為臣。後來的移民即使再多,也只得接受和適應英裔文化了。

英裔中的愛爾蘭人是最早的移民之一。愛爾蘭被英國征服後,遭受了異族嚴酷的統治,他們或法抗,或逃亡。1840年愛爾蘭大饑荒,迫使大批愛爾蘭人逃到美國。他們大多是農民,沒有資金和技術,只好從事最危險最臟最累的工作,平均壽命只有40歲。愛爾蘭人大量從事建築修建工作,美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每根枕木下都埋葬著一個愛爾蘭人」。當時的美國,愛爾蘭人是貧困、落後、未開化的象徵。然而愛爾蘭人在反抗英國暴政中鍛鍊出來的組織能力,卻使得他們在美國政治上慢慢成功,第四代移民、愛爾蘭裔的肯尼迪成為美國總統。

歐裔中的德裔人數僅次於英裔。當18/19世紀德國還是小城邦時代時,就開始像北美移民了。1848年歐洲革命失敗後,大批德裔湧入美國。20世紀初,大批德裔為了逃避納粹迫害,又掀起了移民美國的浪潮。這批德裔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其中包括了不少科學家。今天的德裔平均收入高出美國平均值11%。

猶太人在歐洲收到排猶浪潮的影響,也不斷向美國移民。到了美國之後,寬鬆的社會限制,使得猶太人發展迅猛。重視教育的猶太人,受教育程度遠遠超過其他移民群體。到了今天,猶太人是美國舉足輕重的力量,勢力範圍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諸多領域。

義大利人移民到美國後,多以從事小商小販為主。義大利裔重視家庭,並有很強的區域觀念。他們也帶來了黑手黨。

美國的黑人數量眾多,越有3000萬,佔總人口的11%左右。他們大多數為販奴運動的後代。美國的黑奴制度持續了進200年,奇怪的是,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奴隸起義。這究竟是條件不成熟,還是民族秉性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今天的美國黑人,大有「翻身農奴把歌唱」的境地。名為弱勢群體,實則強勢得不得了,已經儼然形成了逆向種族歧視的地步。美國的黑人群體收入長期處於平均線之下,教育水平也是墊底,各種優待政策已經成了護身符,甚至助推了他們的退化。他們已經成了美國國內嚴重的社會問題,經常爆發遊行示威。「種族歧視」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不知道成天把「平等」、「人權」掛在嘴上的美國政府,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亞裔人口在美國屬於少數民族,約佔3%。華人最早是由「淘金熱」吸引而來,其中有很多是被「賣豬仔」而來。舊金山並沒有成片的金子,即使有,也是白人的。美國的華人勞工,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特點:吃苦耐勞。正是由於這個特點,天助自助者,中華文明才能已在創造奇蹟,開創各種盛世。但是在美國,這個特點卻成了惹禍上身的由頭。白人工人痛恨華人勞工,認為他們搶了自己飯碗,因此不斷爆發反對華人的社會運動。《排華法案》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華人被禁止入境,禁止

上法庭作證,禁止與白人女子通婚,禁止成為美國公民。有重視教育的傳統的華人,省吃儉用讓子女接受教育,現在華裔的家庭平均收入已經高於美國平均線12%。

總體來說,亞裔的特點是高收入、高教育、高就業、低犯罪,加上低福利享受,深受美國政府喜歡。(廢話,誰不喜歡這樣的公民?)

拉美裔目前有2200萬,佔總人口9%,是第二大的少數民族。拉美裔又以墨西哥裔為主,約佔60%。墨西哥裔中,有近一半的是非法移民。拉美裔犯罪率在所有種族中處於高位,對社會治安影響很大。當年美國謀奪墨西哥土地,現在是因果輪迴了。

近年來不斷爆發的種族衝突,預示著美國的民族「大熔爐」已經出現裂縫。

三、宗教化的美國

美國由宗教而立,信奉宗教自由和結社自由,因此是一個具有濃厚宗教傳統的國家。在美國,宗教林立繁多,各種各樣的宗教組織以及准宗教組織數以千計,其中比較大的宗教派別多達300多個。其中聲勢最為好浩大的當屬猶太——季度教,其他的還有隔了新興宗教、伊斯蘭教、佛教和印第安原始宗教。

美國的宗教信仰,也經歷了狂熱——冷漠——重拾的階段。

剛到新大陸那批人,是抱著狂熱的新教信仰來到的。這是第一代移民。到了第二代開始,宗教熱情減退,人們變得更加註重個人生活。科學的進步,對自然界的不斷探索也讓人們的宗教熱情衰減。但是隨後的戰爭、科技進步滋生的社會問題、現代社會的精神困境與道德淪喪等問題,又使得美國發生了兩次「宗教大覺醒」。人們發現現代科學不能解決社會問題和心靈問題,於是又反過頭來,投入宗教的懷抱。

在如今的美國,宗教兩面化。一方面是文化普遍變得世俗化,另一方面卻是宗教不斷復興;一方面是宗教之間、派別之間的分歧日減,另一方面卻是對待政治問題上的分化日多。

二戰之後的美國,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條件豐富,整個社會不再重視清規戒律,而是想著享樂型消費發展。另外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人們得以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相比宗教的枯燥生活,現代人更重視享受。加上戰爭使得眾多民眾喪失了對上帝的信仰,他們拒絕上帝的概念,對人性也不那麼樂觀。這時候出現了所謂的「新階級」,他們受過良好教育,信奉世俗的人文主義,對宗教褒義漠不關心的態度。這些都是宗教影響日趨衰退的表現。

但是雖然嚴格遵守教義的美國人已經不多,但總體上講,美國仍是一個超大的宗教國家。90%的美國的信仰上帝(雖然大多不嚴守教義),超過半數的美國人加入教會並參加教會活動。雖然美國是政教分離,政府管理和教會活動各不相干,但是宗教卻和社會文化融為一體。宗教和道德,成為了公民社會兩大不可缺少的支柱。

戰爭的創傷、冷戰的焦慮、現代社會的迷茫、道德的淪喪……這些發生在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變化,使得他們的民眾繼續面向宗教,在哪裡找一個心靈的避風港,以求得內心的平衡與寧靜。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不在是新教一支獨大。宗教格局有了很大變化,形成了新教、天主教、猶太教三個宗教為主的猶太——基督局面。天主教進入主流的標誌,是肯尼迪總統的當選。肯尼迪是美國當選的第一位天主教教徒。在他之後,美國的宗教更加多元化。隨著大量非歐裔移民的湧入,也帶來了五花八門的宗教信仰,整個美國民間信仰可謂是萬花筒般五光十色。

越戰時期,美國社會運動出現了一個高潮。在大量反文化運動、民權運動、女權運動、水門事件等一些列事件衝擊之下,社會發生了巨大裂變。這種衝擊波及到了宗教界,宗教界原來的均衡被打破,猶太——基督勢力和政治體制的結合體系被打破。整個社會瀰漫著一種悲觀情緒。人們認為越戰是國家機器的道德的淪喪,水門事件是官僚體系的道德淪喪。整個國家社會思潮兩級分化,分成激進派和保守派。激進派反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以非主流為行為標準,形成餓了註明的嬉皮士文化。他們留長發、吸大麻、性解放、群居雜交,i行為表示著對主流價值觀的反抗。當然結婚生子之後,基本都回歸了主流,這是後話。保守派則擁護傳統價值觀,認為青年的反文化運動是逆行倒施,是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破壞。他們也對社會福利計劃持批評態度,並認為主流教會領袖偏離了傳統,不在是精神的棋手,應該對社會的道德淪喪與價值觀崩潰抱有全責。

下面談談美國的主流宗教信仰:

1.新教

美國以新教立國。當年第一批移民就是逃離歐洲大陸的新教徒,他們奠定了美國的文化基因。到今天為止,新教人口還是佔總人口的57左右。新教是歐洲宗教改革的結果。從成立那天開始,新教內部就門派林立,而移民又將這些分歧帶到了新大陸。在美國,新教中的派別是最多的,它包括聖公會、路德會、長老會、公理會、浸禮會、衛理公會、貴格會等等。

新教的中的大型教派都起源於歐洲,由於起源早,傳入早,因此規模大,在美國歷史上影響較大。而其他的在美國本土也有一些門派產生,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基督門徒派、摩門教、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基督教科學派和耶和華見證會。另外還有一些亂七八糟的教派,這裡就不一一做列舉。

2.天主教

天主教是最早由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移民者傳入美國。當天主教傳入的時候,北美正屬於英國殖民地,此時是新教的天下,天主教處於比較弱勢的地位。為了生存下去,天主教靈活變通,改造自己以適應壞境。長時間內,天主教一直處於被打壓的地位,一直沒有成為美國的主流。直到越戰期間,美國社會運動激烈,天主教抓住機會,支持各類社會運動,由此贏得了大量皈依者。在日漸融入美國的時候,天主教又面臨著來自梵蒂岡教廷的壓力——羅馬教廷想盡辦法阻止美國天主教美國化。他們是多黨制,又沒有什麼「三自」原則。因此,美國天主教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不美國化就無法融入主流,如果美國化又要遭受來自梵蒂岡的壓力。

3.猶太教

猶太教,就是猶太人的宗教,他們認為只有猶太人才是神的特選子民。猶太教和基督教信奉的是同一個上帝,但猶太教反對三位一體,不認為基督是神。美國的猶太教是早起的猶太移民帶來的。每一次歐洲排猶浪潮,都會帶來一大波猶太移民。整體上,猶太移民處於社會的中上層,收入和教育程度都比較高。

四、洪水猛獸般消費主義

人,是慾望的結合體。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需要獲取資源以保障生存,於是產生了各種慾望。但是將各種慾望挖掘的這麼徹底的,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的唯一特性就是自我增值,對自我增值的敏感就如同鯊魚對於血腥的敏銳一樣。增值模式是按照G-W-G模式進行。就是資本先成為商品,商品在變成資本,通過這兩部來完成自我增值。其中商品變成資本的一步最為兇險,被成為「驚險的一跳」,稍有不勝就會血本無歸。早起的社會生產力還不發達,社會產品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地步。待到工業化進度不斷推進,整個社會商品供應大大是增加,供過於求的局面出現了。商品變現為資本的難度大大增加,於是資本家為了順利度過這一步,就開展了市場研究。市場營銷這門學科,就來源於這裡。市場營銷的目的,就是號召把公民變成消費者,通過消費來助力「驚險的一跳」。於是乎資本家為了讓顧客掏腰包,無所不用其極,成功的把消費和幸福聯繫在一起。於是消費=幸福的模式,就在大腦迴路中形成。

上世紀20年代開始,美國正式進入消費經濟時代,並取代了之前的產業經濟,大眾消費時代正式來臨。至此美國的經濟從生產型為主,轉變為消費性為主,整個經濟的基礎發生了變化,由「積累」轉變為「消費」。由消費主義,有衍生出了娛樂主義、小費文化。

消費主義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是毀滅性的。耗費文華的號召之下,整個社會不安全感增加,重視物質與賺錢技術,情緒追求低俗。早期開拓者那種清新的清教徒主義蕩然無存。「金錢至上、物質第一」的新價值觀成為主流,並反映在了各種大眾傳媒上。好萊塢關於成功的電影,無一不是事業有成,左擁右抱的模式。

可以說,雖然美國通過強勁的消費文化,美國的經濟得到了騰飛,但是整個社會思想領域卻顯得混亂不堪,整個社會道德淪喪、物慾橫流。

可怕的是,這種消費文化、娛樂文化正通過各種傳媒渠道,向中國社會灌輸,並有越演越烈之勢。這不得不讓人警惕!


推薦閱讀:

文明出遊,其實不難(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
霍金再次警告全人類:這三個災難最有可能終結人類文明
文明的遠歌 - 亦凡公益圖書館
採蓮:農耕文明的水上符號

TAG:美國 | 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