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孩子的磨蹭,竟是媽媽催出來的?

孩子的磨蹭,竟是媽媽催出來的?

5 人贊了文章

彩虹斑馬小編分享:孩子的磨蹭,竟是媽媽催出來的?

一位讀者媽媽發私信說,小學開學有一段時間了,本以為女兒長大了一歲,能在新學期變得勤快、懂事一點。可是女兒最近這股子磨蹭勁兒,都快把自己逼成「拚命三娘」了:

早晨催起床:

叫第一遍不起,叫第二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三遍才不情願的起來,眯著眼睛磨磨蹭蹭穿衣服。

回家催作業:

寫個作業拖拖拉拉,剛坐下沒5分鐘,就嚷著要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本來作業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點才寫完。

晚上催睡覺:

都是快十點半了,女兒還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再催她就急眼。

開學都快倆星期了,這一天三遍催從來沒停過,整天跟催命似的,到頭來一點改變都沒有,到底該怎麼辦呢?

拖拖拉拉似乎是孩子們的通病,很多媽媽一聊起這個話題來就滔滔不絕,一把辛酸淚。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們這樣呢?為什麼怎麼催都改不了呢?

羅靜老師說:「我們總以為孩子磨蹭拖拉是不乖、不聽話的表現,其實我們都錯乖孩子了。他們有這些表現,一方面是特殊年齡段的正常表現,另一方面跟家長的催促、越界也分不開!」

1.其實孩子也想快,可就是快不起來

大部分處於幼兒園、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孩子,神經、肌肉發育不成熟,身體的協調性比較差,大腦和手腳的配合不是那麼靈活,所以他們在完成一些精細動作時會比較吃力,在穿衣服、系扣子、用筷子、握筆時會顯得「磨蹭」「拖拉」。心有餘而力不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這時候,如果父母再催促、責罵。孩子一著急反而更加手忙腳亂,什麼都做不好,然後就會招來父母更多的催促、責罵......最終落入一個惡性循環。

給父母的建議:

孩子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不斷練習、慢慢成長。你急躁的催促,常常會讓孩子亂了陣腳,做什麼事都手忙腳亂。時間長了,孩子不但改不了磨蹭的問題,還會因為家長頻繁的催促而變得自信不足,、性格怯懦。

養孩子,本來就是個細活兒,你越急,問題越多。一定要耐著性子,在一陪伴孩子,靜待花開

2.很多孩子的磨蹭,是我們催出來的

孩子做事一慢,我們就忍不住去催催催,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們的苦口婆心,以後「不待揚鞭自奮蹄」

可實際上,我們的催促往往起了相反的效果!

我們回看一下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一位媽媽說,女兒窩在沙發上看動畫到10點多,催三遍才肯乖乖睡覺。

那麼問題來了:女兒真的不知道10點半就應該準備洗漱睡覺了嗎?

其實,這些規則女兒都知道、都明白。而她之所以會賴著不動,是因為對媽媽長時間的嘮叨、催促形成了免疫和依賴。

當媽媽催第一遍的時候,她一點都不在乎,因為她知道媽媽只是打個預防針,反正還會再催的,於是繼續安心看電視;

當媽媽催第二遍的時候,她心裡有點準備了,預感到媽媽可能會發火,所以抓緊最後的時間多看一會兒;

當媽媽催第三遍的時候,她知道媽媽真的發火了,再不去睡覺真的會挨揍,所以才起身去洗漱、準備睡覺。

時間長了,孩子做事的標準不是「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而是「媽媽有沒有催」。媽媽催的才是緊急的,媽媽不催的一概不去主動做。

給父母的建議:

慢慢戒掉嘮嘮叨叨、連哄帶騙的催促,對孩子下達指令時,內容要簡單明了,態度要和善,語氣要堅定:「寶貝,現在已經10點了,媽媽允許你看最後五分鐘,5分鐘後必須開始洗漱,明白沒?」


推薦閱讀:

一招就能讓孩子了解地球地貌——ki媽地理啟蒙之地形地貌
【歌吟天下】靜待花開時,獨尋小確幸
學素描會毀了孩子的創造力嗎?(三)/教孩子的小娟博士
因謝世煌進入阿里,7年後轉戰澳洲,她回國做了個兒童版「盛大文學」獲投千萬
當媽以後,我就習慣了不要臉。

TAG: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