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條件一般的人,怎樣兼顧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

周國平哲學私房課,本周三就是最後一講了。

本周四晚上(1月25日,20:00-21:00),他將面對全體學員,進行直播答疑。這是周老師第一次系統地講哲學,他很想知道大家的感受是怎樣的?喜歡聽他的課嗎?

多年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儘可能少用或不用術語,來把艱深的哲學問題講給普通的讀者聽。不知你們感受到他的努力了嗎?

周老師從來不覺得他是一個老師,他所有的思考,在最初的時候都是為了解決自己面對那些終極問題時的困惑。他把自己的困惑和解決路徑寫了出來,沒想到收穫了許多的知音。

所以他說,他是大家的同學。

你們這個被稱為「周老師」的同學,本周四晚上(1月25日,20:00-21:00),會出來接受你們的「拷問」。大家可以提前把問題發到論壇或評論里去,如果你的問題很有代表性,或是很獨特,周老師就有可能會回答。也可以在直播期間提問,不過因為有八千多名學員在線,問題被選中的機率比較低,還是提前提問更靠譜呢。

知道你會來,所以我們等!

藍襪子

今天的問答內容整理自上次周老師與讀者直播互動精華~

(文末附有直播活動二維碼)

周國平答讀者問

問:以前對哲學的概念以及內容很模糊,聽了您的課以後,會有種有趣和豁然開朗的感受,想問您的是,一個人從自己的感受來向人表達自己,但是表達後如果沒有遇到理解和共鳴,就會一直處在孤獨的狀態中,像兩個無法產生交集的平行線,這樣的狀態應該怎麼處理?

周國平:我覺得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別理他,溝通不是一件靠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兩個人的靈魂之間,用你的話來說,它是有交集的,就是有共同點的,這是溝通的一個前提,如果連這個都沒有的話,那你要去溝通就白費勁!所以溝通、尋求理解,也要找對人才行。

問:周老師您好,請問:想為人生的意義找到個確定的答案,終不可得時就會產生焦慮。希望從哲學找到人生意義,但人生很可能是沒有確切意義的,您覺得我該怎麼辦?

周國平:我覺得尋找人生的意義,感受人生的意義,這不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哲學也並非讓你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答案。從理論上說,這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但更加重要的,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一個做的過程。

人們感受到的人生的意義,並不是從哲學書上得來的,看到一個答案很正確,我就選擇這個答案,然後人生就有意義了。這麼一個簡單、書面上的過程,即使你覺得答案是對的,你接受了也未必就是真正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

在你自己的生活過程中,如果你的做法是對的,通過你的行動,你的實踐,你確實感受到了人生的意義,我覺得那個東西才是真的。

亞里士多德就特彆強調這一點,幸福問題也好,德行問題也好,不是一個純粹理論問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要做了你才真正有。

我自己感覺也是這樣的,我會有很多的思考,但是最後,比如說人生的意義,從幸福層面上來說,我認為這個層面上的意義,實際上就是有了一些東西,你就會感覺人生是有意義的。

另一方面就是精神的層面,讀書寫作,讓我也感覺人生很有意義。這些東西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里,譬如說一個良好的婚姻家庭、愛情生活中,或者是在一個我每天非常投入,非常快樂的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我確實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好,然後我才會從那裡面總結出來,我認為這些生命的快樂,精神的快樂,是人生的意義之所在,所以還是實踐在前,理論在後。

問:我是一名老師,現在的孩子忙碌於課業和嘈雜的環境里,我想知道周老師認為一個人成長過程中什麼最重要?作為一名老師,除了知識我還應該加深哪方面修養來給予孩子們更多的能量?

周國平:這位老師您是很有責任心的,我覺得一個人成長,尤其是在童年時代和少年時代,特別重要的是快樂和身心健康,有一個好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我覺得這點特別重要,這比灌輸一些知識重要得多。

從一個人智力、能力的成長來說,興趣非常重要。我不知道您是小學老師,還是中學老師。少年也好,童年孩子們也好,那個年齡都是會對世界,對知識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心,我覺得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教育不是去把這種好奇心保護好,把它調動起來,然後讓孩子們從好奇心出發,非常主動的去學習。

學習這件事情是特別需要主動的,學習要被動的話,既痛苦又無效,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又快樂,又高效。

要主動學習,非常重要的就是興趣,興趣最能反映一個人的稟賦。有的孩子可能就是興趣很廣泛,對什麼都有興趣,但是有的孩子興趣比較定向,比較集中在某一方面,比如藝術或者其他方面。

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老師,不光要積累知識,你有很多知識,把知識教給學生,這不是第一位的。第一位的我覺得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性豐滿的人,對知識、對世界、對事物充滿興趣,唯有這樣你才能去發現孩子們的興趣,你才能去欣賞孩子們的興趣,然後讓他們在自己興趣的引導下去追求知識,去發展自己才華。

問:自我和無我之間應該怎麼平衡?自己快樂更加重要一些還是讓別人快樂更加重要呢?

周國平:這裡面無我是什麼概念,我想你可能理解成無我就是利他主義,對他人好一些,就叫無我,可能原來無我這個概念不是這個意思,無我是一個佛教的概念,它實際上是指諸法無我,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它都沒有一個不變的本質,是為了無自性,沒有自己的一個永恆的本質的。那麼用到人身上,我們每一個人活到這個世界上來,生命現象背後,沒有一個永遠不會死的靈魂(生命消失以後它依然存在的一個不死的靈魂)。佛教是不承認靈魂的,按照基督教的嚴格的用法,靈魂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本質,而這個精神本質是可以擺脫肉體存在的,像這樣一個東西,佛教是不承認的。

你說自己快樂重要,還是讓別人快樂更重要?我覺得最好就是兩者是統一的,如果說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感到很痛苦的話,我想別人是不會快樂的。真正要說起來,一個人基礎的東西還是自己快樂,我說的自己快樂並不是利己主義,這種自己快樂是說你自己熱愛生命,你自己通過享受生命,感受到人生的美好,這是一個基礎的東西,只有這樣的人他才會給別人帶來歡樂,如果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一個苦行僧,我想他也不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問:我今年44歲,3年前離開職場尋找下一個人生目標。經歷過婚姻、事業的波折,逐漸走出徘徊。年初發現了一個創業項目,也是我的一個人生夢想。準備半年多,產品還在開發中。請問周老師如何用哲學指導創業。

周國平:這個很具體,其實我指導不了,但是前不久我講過一個課,說創業也需要一個哲學的準備。

哲學的準備是什麼?一個人的創業過程不是孤立的,我想會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什麼叫創業?按照我的理解,首先是能力,這個能力是個基礎,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你有某方面的能力,然後創業就是你要把你的這種能力和市場的需要對接起來,為你的能力找到市場。

我記得英國經濟學家哈耶克說過,一個人除了自己的這種能力、專長以外,要在商業社會裡面得到成功,很重要的還要具備另一種能力,他把這種能力稱為是企業家式的能力——作為一個企業家類型所具備的這種能力,這種能力實際上就是給自己的能力找到市場。但是可能並不是人人都具備這樣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後天學習,但是可能有些人天生要強一點,有些人天生要弱一點。

如果你的第一種能力(某一方面的天賦)非常強大,但是企業家式的能力——為自己的能力找到市場的能力比較弱的話,就需要尋找合作夥伴,這個合作夥伴應該是企業家式的能力比較強,做你的經紀人也好,做你的CEO也好,這樣合作來創業。

另外一個是創業過程中不是一帆風順的,會遇到波折等等,所以我覺得真正有創業的這種韌性和勇氣的話,很重要的還是要把人生的問題想明白,要有人生覺悟,一方面要很努力很執著的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另一方面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想開一點,胸懷開闊一點。

問:周老師您好!在目前這個社會行業跨界現象越來越多,對於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取向於複合型人才,但沒有人能精通多個行業,您覺得站在哲學的角度上,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如何去做以及怎樣調整自己內心呢?

周國平:確實是這樣,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技術發展很快,在職業上人們的變化也很多。所以在這樣一個時代,確實需要複合型人才,按照我的理解,複合型的人才是什麼呢?複合型人才並不是說你在從事某個職業以前,你對這個職業所需的各方面能力你都具備了,然後你去從事這個職業,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可能為了從事這個職業,你學了很多知識,但是當你能夠進入這個職業的時候,這些知識又過時了,所以這個時侯我覺得最重要的並不是你具備各種各樣的知識,知識面非常寬,各方面知識你都能精通,這個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你要有一種學習的能力,一種根據需要自學的能力,那麼怎麼樣才能有這樣一種學習的能力呢?

其實很簡單,取決於你綜合的智力素質,要我說就是,譬如說好奇心、獨立思考的能力、按照社會需要,或者自己的興趣去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種能力不是憑空而來的。從小學、中學、大學,包括走出校門以後,始終保持著這種學習的熱情,同時又始終保持著按照自己的興趣來廣泛深入的學習的這樣一種勢頭,那這樣的人,面對現代這個時代的挑戰,我想他比較容易適應。所以簡單的說,重要的是要讓自己有一個良好的綜合素質,養成一種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養成一種不斷根據需要自學的習慣。

問:周老師您好,作為一個沒有太多金錢慾望,經濟條件也一般的普通人,我們到底該順應自己的個性,還是不斷挑戰自己以匹配不斷上升的物質需求? 這兩者我又覺得都放不下,前者是內心需要,後者是客觀需要,畢竟家庭的運營不是艱苦樸素就可以的。期待您的指導,批評亦可,謝謝。

周國平:這個朋友講得非常清楚,把自己的矛盾,心理上的苦悶,這種兩難講得非常清楚,我想這樣一種矛盾可能很多優秀的人都會具備,我相信你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這種生存的需要,經濟條件的要求,過得好一點,賺錢多一點,從物質上來說生活品質高一點。另一方面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來生活,這種矛盾都是存在的。

你比很多人要強多了,有些人他內心有精神的追求,但是他覺得他不能很好的去解決生存問題,你不能說生存問題你自己不用解決,讓別人讓社會來給你解決,沒有這樣的特權,我覺得一個人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這是一個起碼的要求,如果你連這點能力都沒有,是說不過去的。你現在的問題是在什麼地方呢?你的問題是到底生存的問題解決到什麼程度,就可以把主要精力用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要了,問題在這裡,這個標準怎麼定?我也不知道,這個度只有你自己才能掌握。

如果你覺得你經濟上的條件已經差不多了,那你的主要矛盾就轉變了,滿足精神需要成了你更加重要的方面了,所以物質方面你可以稍微降低一點,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滿足精神需要上面,當然最理想的情況是,你在滿足你的精神需要的過程中,因為精神需要不是一個完全抽象的東西,你一定需要做某些事情,這些事情是你最感興趣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相信,給你精神滿足感的這些事情,你會做得非常好,而這也非常可能,可以讓你用這個來掙錢,讓你的經濟條件變得更好,所以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是去做自己最喜歡做的事,然後得到的副產品就是能夠賺錢,我希望有一天你能進入那種狀態,這個矛盾就沒有了。

問:周老師,想問您一個問題,您對於加繆的荒誕的哲學思想是怎麼看待的呢?他是否有一種虛無主義呢?深刻的想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認為人本身的矛盾限制了人的自由選擇。

答:加繆的荒誕哲學主要說的問題,我的理解是:他看到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是荒誕的,但是,這裡面有虛無主義的東西,人生沒有意義就是虛無主義——人生這種意義的虛無、荒誕,但這是加繆一種特有的方式——我接受這個荒誕,這本身就是對虛無的一種反抗。

所以他有虛無主義,但是他又有對虛無主義的克服、反抗,就像西西弗的神話一樣,西西弗推巨石上山,到了山頂巨石又滾落下來了,他推石頭的過程看起來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但儘管如此,作為西西弗來說,仍然要堅持推石頭上山,接受這個荒誕。這種對荒誕的接受,對虛無的反抗,本身就開發出了人生的意義。

周國平答問直播預告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讓課堂成為師生精神的天堂
莫以成敗論英雄!獎牌之外的奧運精神
精神病理學名詞解釋

TAG:生活 | 經濟 | 精神 | 追求 | 物質 | 精神追求 | 條件 | 物質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