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芬蘭的實質教育

芬蘭的實質教育

  9月4日星期天的《聯合早報》,有一則潘星華記者關於芬蘭的教育的採訪報道。被訪問的芬蘭教授帕思·薩爾博格所簡述的芬蘭教育,相信不僅讓筆者和許多讀者非常感動,肯定也讓許多積極追求排名、分數考績的校長、老師、家長和學生們瞠目結舌,一時說不出話來。

  芬蘭對待教育的態度,不免讓人深思。相比我所了解的荷蘭教育,芬蘭教育鼓勵把競爭退後,著力推動教學,這簡直是學子學習的天堂!荷蘭教育也在學生上中學以前,不給予考試。重視啟發學生的興趣和悟性,推動學生對社會群體的關愛,對基本歷史科學語言的認識與個人自我發掘,給予家長的教育報告書,跟芬蘭一樣,也是重視通過文字描述,對學生的心智、學習與操行進行評估。至於那個所謂全國水平測試,也非強制性的。這個測試一般權充探測學生的志向與能力,是配合學生在小學的報告書,讓一些中學校長用以收生分班的參考資料。一些中學校長並不倚重這份一次性鑒定的測試,而更加重視學子接下來在初中的個人表現。芬蘭的教育,直到上大學前才讓學生參加水平鑒定考試,這是何許的寬容!

  對於教育,請再次聽一聽帕思·薩爾博格教授怎麼說:「我們不相信考試,不相信經常有校外統一考試是好的。學生讀書12年,唯一的考試是在十八九歲,進大學前的高考。沒有考試的學習生涯讓教師和學生有更多時間學習他們愛學、想學的東西。我們的老師絕不因為考試而教課,學生也絕不因為考試而學習。我們的學校就是一個百分百快樂學習的場所。」

  何謂教育?這就是教育。有教無類。而且,還擁抱一種慈愛關懷的態度,他說:「我們的想法是盡量延緩,不要太早給學生競爭。」

相信教師才能辦好教育

  何謂教育者?芬蘭教育不比較、不評分的特色,師生一致。學校不只不給學生分等級,也不給教師無謂的評比和評分,不考核教師,也沒有教師評鑒報告。芬蘭的教育部官員會自信地說:「我們的老師,都一樣好!」甚至還會反問:「評比教師的意義何在?」他們認為,如果一個社會體制對自己教師連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的話,那還談什麼教育呢?

  不以學校名譽排名,因為他們非常自信,我們的每一所學校都是好學校。這是筆者最願意看到的學習氛圍。學校,本來就不應該分好學校,二等學校之類,一個國家,要對自己的辦學非常有信心;家長對每個學校都有信心,這才是常態。

  教育者不沾功利,清廉以志教育的決心去辦教育。不評估教師是對教師的信任,不選舉最佳來貶低其他教師,不對教師評估來羞辱他們的工作,不給家長學生任何鄙視教師的暗道,這才是常態啊!這不就是我們新加坡1980年代以前,曾經擁有公平對待教育者的態度嗎?

  薩爾博格說:「我們都明白除非學校有好老師,除非我們不斷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和支援,除非社會重視教師的價值,否則教育改革是不會成功的。很多國家從行政方面來改革教育,甚至參考商界、企業界,把學校的運作變成公司般的運作,給予獎賞、懲罰等等,這種做法其實並不正確。」

  這段話,有沒有讓目前在搞功利為先,教育為次的教育決策者汗顏,並且反省檢討?

  如果教育決策者所辦理的教育,沒有了測驗考試的分數評估,沒有了對錯的答案,沒有了一個問題就一定要得到一個答案的問答教育手法,他們就無法推動教學,這樣的教育決策者實在是不稱職的。

  芬蘭的教育,是實質的教育,是深入人性,理解人性,啟發人性的教育。芬蘭為世人展現了教育的正軌本質是可行的,為世人展現了扶持學生學習的努力,也為世人展現了如何化解分數主義給社會帶來的連鎖壓力、針對學生教育的失衡與分數功利的弊病。

  假如你認為,必須以比較、以競爭、以考試才能推動教育,那麼,你是個不明白什麼是教育的教育決策者。你從一開始就無法相信學生有他們對萬物的好奇心,無法信任你的學生有自動學習的推動力,無法用溫和的手法去傳授知識。請問,你如何跟學生合作,把學識傳授下去?

  芬蘭的教育重視「必須在一個和人溫情合作的環境中培養起來,而不是在一個殘酷的競爭環境里培養出來。」這也是筆者非常欣賞的辦學態度。學子純真的心靈需要大人的正確指引,而非在過度分數主義的激烈競爭環境中成長。辦學的目的,是培養品德操行,啟發智慧知識。過度分數功利競爭的教育,只會直接毀害童心的純良。今天,許多亞洲國家的兒童望向學校的門檻時,有多少會有快樂上學的心情?大量的作業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小學生的學習,已經像是變成一條牛搬貨物那樣的苦勞。

  芬蘭教育的成功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但願那些在苦海里浮沉的學子與未來的學子,能得到這類人性關懷的教育手法;而不是校長老師家長怕輸型的、大量作業攻勢的填鴨式教育。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新時期家庭教育憂與思
教育哲學思想與創造性思維的辯證關係&論《道醫學》
牛津大學入學要求
祖國無倫理教育, 導致精神上生病---中國社會人心是怎麼變壞的
招生即將進入高招季!歡迎各位

TAG:教育 | 芬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