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與健康
[日期:2006-02-22] | 來源:本站 作者:楊媛媛 | [字體:大中小] |
外國人首次聽到五行說時,通常對這一抽象的理論感到費解,其實,它是一系列中國本土化的自然法則。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有些人認為五行中的「行」是走路,這是個絕對錯誤的概念,《易經》中的乾卦里有「天行健」,這裡的「行」指的是運動,用科學的語言可以解釋為「動能」。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其分為五種,即金、木、水、火、土,它們分別為五個種類的代表符號,因此這裡的「金」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黃金,「土」更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孕育植物的泥土。《易經雜說》中如此解釋五行:
金,凡是堅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時不是現代的科學分類,當時由於對物質世界中有堅固性能的,都以金字作代表;
木,代表了樹木、草、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
水,代表了有流動性,能川流不息的物質;
火,代表了熱能;
土,代表了地球本身。
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繫。如果五行平衡,自然界就風調雨順,此之謂「生」。比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果五行失衡,自然界就會發生各種自然災害,此之謂「克」。比如,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佛教和道教中都認為人體像一個小宇宙,人的心、肝、脾、肺、腎與自然界中的五行是相對應的,中醫更借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內部以及人體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以補充陰陽學說。中國養生文化的學者們根據每種元素的共性做了生動的類比:心(小腸)屬火,肝(膽)屬木,脾(胃胰)屬土,肺(大腸)屬金,腎(膀胱)屬水,內臟之間也存在相生相剋的問題。於是,人體五大重要臟器之間的關係可以被描述為:
「生」:肝 → 心 → 脾 → 肺 → 腎(循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克」:肝 → 脾 → 腎 → 心 → 肺(循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關係可以這樣解釋:
木生火,木頭燃燒產生了火。肝循環系統正常,那麼心循環系統才能正常火生土,火熄滅了以後木頭的殘渣便是土。心循環系統正常,那麼脾循環 系統也才能正常運行;
土生金,金從土壤中被發掘出來。脾循環系統好,才能保證肺循環系統的 正常;
金生水,自然界中,石能讓水順著岩縫穿流。肺循環系統正常運行是腎循 環系統保持正常的前提條件;
水生木,水是木生長的必需物質。腎循環系統好了,肝循環系統才能正常木克土,木可以在土下破土生長。肝循環系統異常導致脾循環系統的紊亂土克水,土可以阻隔水流。脾循環系統異常將導致腎循環系統的不正常。水克火,水能熄滅火。腎循環系統的病變將造成心循環系統的異常;
火克金,火可以將金融化。心循環系統不正常,肺循環系統也不能正常運 行;
金克木,金屬能夠切割木頭。肺循環系統異常會導致肝循環系統的紊亂。 總之,五行平衡讓自然界風調雨順,人體內五行的平衡帶來的是 健康。 古代各時期醫家通過長期的醫療實踐逐步形成和發展了我國特有的中醫學,其與五行學說互為補充,衍生出了中國五千年養生文化。比如四季進補。
春季,人體氣血流暢,全身臟器組織功能易於恢復,宜扶助人體正氣,清除一冬所納入的多餘物質。春季易 受風寒,五行屬木,人易怒目傷肝,因此應以養肝護肝清肝火為主,輔以增加營養。
夏季 溫熱,容易受暑氣,五行屬火,耗傷津液,常發汗影響小腸吸收,易使心火上炎,食慾不佳,一般不宜 大補,而宜調理脾胃,氣血運行通暢,脾胃之氣充足,身清氣爽。
秋季 氣候漸趨涼爽,燥氣當令,人多口乾咽燥,咳嗽少痰,易傷肺津,宜滋陰潤肺。經春夏的調理,則此 時應補充適當營養,使氣血充盈、形體壯實。
冬季,草木凋零,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五行屬水,此時人的陽氣也要潛藏於內,以養腎、養藏、養陰為 總的原則。
|
|
【評論】 【推薦】 【列印】 |
上一篇:下一篇: |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