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藏.識與自性.本性.本心的關係

聽禪師祖師曾說「即心是佛」,可是大多數修行人於「即心是佛」下,心還是我的凡夫心,佛還是他的佛,即心到佛有距離是修行中人的普遍客觀現實。求自性解脫是每個佛教修行人的急切功課,什麼是自性?有說自性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為什麼要求解脫?因為凡夫自性乃是在束縛中。

六祖慧能說「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什麼是含藏識呢?就是它含容了「萬法」,包括正邪、善惡、益與無益一切法,『藏』與『識』都在這裡面。『藏』是如來藏,『識』是八識。由於含藏識就是第八識染污與智慧滌凈的所有存在,所以含藏識實際上是含萬法---善惡一切法。所以六祖說「如是一十八界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起十八正」。自性就是這樣的善善惡惡造業之本。所以自性在未悟凡夫是與佛性有別的,六祖要我們見自本性,不是僅於動靜生滅中只見它的存在,目的是以自性中的本性來解脫本心。所以六祖說「自性若悟眾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眾生」又提醒:「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與法的關係是佛性的調控關係。這段六祖解釋說明了自性來源於這樣的體系:含藏萬法而而當自凈其心。

但有人多見自性含萬法的一面,卻以含有萬法覆蓋了自凈其心的本性價值所在。更有人誤解為識分之上只達第八位,便以為第八識阿賴耶現今是真如。只有我們看到了六祖的其他補充論述,才知「自性」下還有「本性」、「本心」分別代表「藏」和「識」。本心在含萬法中運動真如的價值才達成了「本性」,這個「本性」與前面介紹「自性能含萬法」所講的「自性」有所區別,『本心』上的「本性」是正而非邪的善益內涵。

有人簡單以為見性就是得真如,殊不知從見性到改錯的過程才是成於真如。六祖只把除了三毒心的自性叫做真如自性,所以並非所有自性都是真如,只有除盡三毒心才是「見性剎那即是真」!

僧智常去問六祖:「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六祖以偈示之:「不見一法存無見,大似浮雲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還如太虛生閃電。此之知見瞥然興,錯認何曾解方便。汝當一念自知非,自己靈光常顯現」。自性包含一切法,你卻浮雲遮著太陽一樣心存「無見」,如果不知道應該遵從的法,而盲守著「空就是無的知見」,人的本心行為更像太虛空中的閃電,只是有一晃即滅的光亮。有錯誤的知見興於你腦海中,是因你不解有法則才有方便的捷徑!-----什麼法則?你應當一念之下就自己知道自性中的錯誤所在,這就是自己真如靈光常在顯現了!靈光是喻指「本性」的如來藏智慧。

六祖指出了僧智常「本心」中的一些缺點,隨後指出了「本性」證成的手段。用太陽和浮雲來形象比喻「自性」的小聰明是閃電的「本心」,指出「一念自知非」即是「本性」顯現的永恆靈光,可見六祖並非籠統的把「自性」與「本性」「本心」混在一起,他是把本性與本心分開的,這裡的自性其實就是染凈雜濁的阿賴耶識,是我們想寄希望於佛法來解脫的那個「自性」。

六祖說:「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無。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可見這「性」是被賦於一個完整的概念----它的存在與否決定著身心的好與壞,而這正是我們成佛的條件啊!心與性間的關係被六祖劃分的清澈無比,「王居地上」體現了心性同在一體的關係,所以講作佛「莫向身外求」。心性間的關係只是一濁一凈的同體關係,無濁先也就無所謂後凈,所以也像地上居王的關係:無地即無王,無心亦無性。其實這樣的議論是講人成佛成魔的好壞,都在於自身心性的變化,並非責說了本心之上更有「本性」便是在『身外求法』,這點被許多人所誤解了。

故此「見性」是一個複雜的簡略語,它實指「自性」在「本性」的明見下「本心」被覺照的過程,這個過程才是如來藏被揭示的內容,「本性」它又叫真如、佛性!有時,六祖把這個過程下的「本性」直指為真如佛性,但千萬莫誤解,本性真如是有先決條件的:它必須是在自凈本心的過程中稱之,沒有這個條件六祖只稱它為「本心」。若只去證「本心」是不能算見自性的,僅僅只能算是知識上知道有個阿賴耶識叫做「自性」在,因為少了「本性」的參與。

我們再來看看六祖本人是如何開悟的:「我於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又說:「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六祖的「見性」看來只是單指「頓見真如本性」,而不是指人們誤解的「見自性是真如」!

如來藏學以識分與智分區別成內置兩個分支學科,識分學科是以八識為單元結構,其中的阿賴耶識即是其中的一個名相術語。其智分學科研修對八識的改造和運用,如來藏一詞就是智分的一個名相術語。何以不把如來藏學稱之為阿賴耶學或唯識學呢?因為唯識是「唯以識分」為學習對象的知識基礎,其目的是為了從唯識結構中獲得『轉識成智』的成果升華,這成果就是要在八識的基礎知識條件下證成如來藏的體用。

當然,六祖的教學法是禪宗頓法教學,用的是「舉果述因」的巧妙語言手段,先以模糊化語言予以信念確認,再用體驗過程精密返證從因到果的過程,看似與如來藏學的教法反向,實質卻是一樣的結果:證成如來藏而非證成阿賴耶識!

六祖為了補充「唯論見性」的頓法教學下「舉果述因」內涵的不足,不斷強調「自凈其意」、「用大智慧打破」「以智慧觀照」、「心正無邪見」、「無貢高貪愛執著」,用來表述入證本性的內在過程,而這些都是傳統如來藏學的智分介入識分的內容。直接告之真如本性,不言唯識之阿賴耶,是頓悟法。舉如來藏之果細述因緣,與八識知識導入智分漸趨真如的教下常規手法別異。所以六祖的頓悟法門教學,是將如來藏轉替了阿賴耶識,正如釜底抽薪讓修行人一時心底頓涼!

自性得解脫的關鍵是明白本心、見證本性,這就是禪宗傳統中「明心見性」的開悟了。含.藏.識 = 自性.本性.本心。

文.圖/昌迦禪師

2006/7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藏識與諸病之因果——因果、自性與放生
依靠自性 不靠外境
自性自度,逐夢而活【轉】
三自性中的染凈因果觀

TAG:關係 | 本性 | 自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