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你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他們都在怎樣生活?
點擊上方綠標,可收聽主播 蘇洋 的朗讀音頻
文 |蘇·未染
返京時遇上了開學季。因為沒有買到卧鋪票,所以只能坐一晚上的硬座回去。
手機不到十點就沒電關機了,加上身心俱疲還要早起,我索性抱著背包開始睡覺。
半夜裡隱約間總覺得有人一直在踢我,這讓我非常不悅地睜開了眼。
原來過道另一側的婆婆為了抻腿,一直把腳蹬在我剛洗的褲子上。婆婆穿著鞋蹬著我捶著腿,一點兒也不客氣,這著實讓我點起一層火,心想能不能有點兒素質。
但是瞥了一眼婆婆後還是馬上心軟了。
她看上去已有六七十歲的年紀,灰白相間的短髮如同時間的灰燼,深深淺淺的皺紋散布在寫滿風霜的臉上,掛著幾點隱約可見的老年斑。
婆婆非常瘦小,身板兒看上去彷彿從未受到過生活的福澤。不過好像命中還有什麼要緊的事兒等著她去完成,她瘦弱的身軀竟透著幾分硬朗。
夏天的車廂空調特別冷,腿部如果長期保持彎曲的姿勢,膝關節會很疼。我一個年輕人尚且如此,對於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嫗來講,這一晚想必更是煎熬。
思至此,也便隨她蹬著我好了,大不了明天回去洗洗褲子。
清晨五點,破曉的黎明把地平線上的房屋和樹木勾勒得輪廓分明,車廂里的人帶著混沌的氣息陸續從不安穩的覺中醒來,收拾著東西準備下車。
我突然聽到一陣很尖銳地「雞叫」。原來是婆婆老年機的電話鈴聲,聽內容大概是孩子打來的。
婆婆一直和對方強調自己睡得挺好,還有些埋怨似的叫孩子不用來接,說她自己認路,不用折騰來折騰去了。
長這麼大也聽過父母講過一些類似的謊言,可能是習慣了在這種謊言里安穩度日,便從來沒想過去看看謊言的背後他們究竟在怎樣生活。
看著這個年紀原本不應該坐十幾個小時硬座、捶著腿硬撐了一夜還要告訴兒子不必操心的婆婆,我好像突然繞到了帘子的背後,看見了太平年月下那根基的一點脆弱和勉強。
打完電話婆婆開始收拾東西,她帶了一床被褥,還有一個編織袋,裡頭應該是裝了些土特產,二者綁在一個簡易的拉貨架上,豎起來要比她的腰還高。此外還有一個裝著水的塑料油桶,可能是為了路上省買水錢,桶里還剩約莫一半的白水。
我根本無法想像這麼多東西她是怎麼憑藉自己弱小的身軀拉上車的。就算是對一個體格健壯的男子來說,這些東西也多少算是負累,更何況是這樣一個矮小瘦弱的老婆婆。
可即便如此,她還跟孩子說不用來接。
因為心裡實在不落忍,我便幫她拉著行李提著東西下了車。老人不怎麼會表達,但是我看得出她渾濁的眼睛裡溢滿感激。
出站的路上婆婆說自己六十四了,小兒子和兒媳在北京打工,孫子兩歲大,她這回來是來幫小兩口看孫子的,編織袋裡是從家裡帶的小米。
兒子以前在家很喜歡喝她熬的小米粥,所以這次來就多帶了些。
拖著那大概有二三十斤重的小米,我心裡百般翻騰。
記得上一次寒假回家的時候,因為某件小事我和爸爸發生了爭執,便頂了一句嘴。
我媽突然一反常態地說,「寶貝兒你別惹你爸生氣啊。他剛剛做了手術,你別讓他動氣。」說完便扭臉走開了。
手術?什麼手術?我怎麼不知道?
在我的追問下才得知,原來期末那段時間,爸爸有天突然犯了心梗,送到醫院的時候血管已經大面積堵塞,如果再遲幾步,後果我不敢想。
情勢危急下,爸當天就被推進手術室做了急救。
因為期末那段時間我每天在焦頭爛額地寫論文做任務,跟家裡打電話時情緒也一直很消極。為了不給我造成多餘的壓力,爸媽把這麼大的事兒扛著都沒跟我講。
後來聽媽說,住院的時候親戚朋友都來照看,送了很多補品和蛋奶。
出院的那天,因為爸做完手術不能用力,她就一個人一箱一箱地把這些東西從病房搬進電梯,再從電梯搬到了車裡,爸在旁邊著急,卻也使不上力氣。
媽說沒關係,他們倆人能扛住的事兒扛一扛也就過去了,她只希望我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沒有負擔地生活。
沒有負擔。誰的生活能夠沒有負擔呢?
如果你覺得生活順風順水,無非是有人以血肉之軀做了你的城牆,擋住了這世界的雪虐風饕凄風苦雨罷了。
在生活的戰爭與和平邊界,你望不見那連綿的烽火,因為在你沉睡的夜裡,早已有人攔截了槍林彈雨,然後再打掃戰場,送給你一個甘美的夢和安穩的黎明。
我有個朋友,家裡是做生意的,雖然不算是大富大貴,但家庭條件也算很好,他高中畢業之後就去了美國留學。
頭一兩年經常會看到他在朋友圈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今天看到他在時代廣場吃大餐,明天就去了聖地亞哥的海邊衝浪。自由自在、說走就走讓他的生活像每個詩與遠方里的男主角。
但近來卻很少見他的消息。一次聊天得知,原來在我們高考那年的夏天,他家裡就因為做生意賠本幾近破產,而且還背上了上百萬的債務。
但是因為父母不願意讓他擔心,希望他能夠安心繼續自己的夢想,所以這件事就一直瞞了下來。
他也是某天放假回家,聽到父親在打電話找人周轉資金才知道了這件事兒。
他說他原本以為父親頭上陡增的白髮只是歲月的難違,殊不知生活的壓力也像馬鞭一樣催促著人的衰老。
父親只說,沒關係,這都不關你事兒,你好好上學,照顧好自己就行。可是雲淡風輕的背後,他眼睜睜看著父親從原來的170斤掉到了現在的140斤。
「眾生皆苦,沒有人會被命運額外眷顧。如果你活得格外輕鬆順遂,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擔了你該承擔的重量。」
做父母的心思大抵相通,他們儘力以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給子女創造更好的條件。
中國的父母尤其如此,在人情為重的關係社會裡,子女是他們後半生的仰望和割捨不掉的肉。
他們十分「懂事」地避免成為孩子的累贅,即便垂垂老矣,也要「蠟炬成灰淚始干」地獻上一份超額的氣力。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無論置身於社會中的哪個階層,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父母都已經竭盡所能為我們創造最好的生活了。
人類對子女的愛,甚至要超越於他們自己的生命。
這世上人無完人,父母皆然。他們無法滿足我們的所有完美期待,正如我們無法滿足他們對於我們的理想化設定一樣。
在生活瑣碎的磨難里,我們深知彼此的弱點,也難免會吵吵鬧鬧產生分歧頻生怨懟。
可不容置疑的是,對於大部分的正常家庭來講,沒有誰會比父母愛我們更深。
隨著孩子日漸長大,飛得越來越高越來越遠,父母卻一天天老去,困在遲緩的步伐和舊日的時光里,慢慢失去為我們遮風避雨的能力。
一個上坡,一個下坡,在時間的不對等中,我們一次次錯過了彼此最需要的愛與陪伴。
記得龍應台的書里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在當下的中國,隨著第一批獨生子女開始上大學、參加工作、結婚成家,很多人不可避免地離開了他們的來源家庭,這樣的現狀導致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進人「空巢期」,成為了新一代的「留守父母」。
據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截止2010年,城鄉空巢家庭就已經接近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達3300多萬。
獨面衰老的悲涼,父母們僅剩的信念和尊嚴往往是「不讓兒女操心」。如果不能給的更多,那就盡量拿的更少。
「懂事」,成為了父母愛我們的最後的方式。
社會養老體系的日漸完善,公益組織的不斷湧現以及福利制度的深入推行,使得更多的老人將有能力支撐自己的晚年。
可他人和制度縱然有再好的支持,也比不上自己親生子女多一天的愛與陪伴。
知道孩子們也不容易,父母們總是「自覺而懂事」,生怕再為我們肩頭的負累再多添一棵稻草。
但我們就應該如此欣然的接受父母的這種「懂事」嗎?
在報喜不報憂的「安然度日」之下,他們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我們是否也應該花點時間分撥開奔波與勞碌,帶著誠懇和真心去看一眼呢?
畢竟世界上這樣愛我們的人,和我們可以回報的次數都有限。
千萬不要讓自己在「來日方長」的錯覺里,
敗給時間。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第四章 順服恩膏的教訓 | 內在生活網
※生活需要音樂 聆聽美麗的旋律
※盤點:生活中燒錢的小習慣你有么
※改善夜生活,這7部片比「五十度黑」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