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科技論文寫作之準備篇:如何整理您的實驗數據?
精選
已有 8878 次閱讀 2011-5-21 00:47|個人分類:論文寫作|系統分類:論文交流|關鍵詞:how to organize experimental data
您在想到好的idea,實驗方向確定之後,往下就可以稍微喘口氣,甚至可以整二兩小酒抿上兩口,放鬆一下。但是這种放松長不得,接著就要快馬加鞭訂購必要的試劑、做實驗,因為你想到的idea,全世界的其它同行們也很有可能也會想到,動作慢了話,人家的文章一旦發表了,你自己的論文的創新性和價值就大打折扣了,黃花菜就涼啦,所以干科研這一行,競爭也挺激烈的,腦子要快,手也要快,真正是: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很多人認為,做生物醫學這一行,由於實驗周期長,想一個星期的idea,至少夠你忙一年甚至幾年、更長的時間,因此認為生物醫學研究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言外之意,就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就基本是體力活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現簡述如下。
論文寫作不但開始於在思考創新性idea (點擊參見我的另一博文:科研第一步:怎樣獲得好的idea?!)),而且貫穿於整個實驗過程、論文寫作和發表的全過程。在前文已經提到,在思考創新性idea的過程中,應該已經勾勒出了論文的大致框架,在實驗過程中,就是也將此框架進一步細化的過程,一旦有了新的實驗結果出來,很多人(尤其日理萬機的臨床醫生們)就是簡單地將數據放在一邊,而沒有及時整理,這樣做的後果至少有兩個:1)時間久了,到寫論文時,你自己都忘了怎麼回事;2)不能及時發現實驗結果的問題或出乎意料的新的發現,也就不能進一步採取相應的措施。我自己的經驗是:a)做實驗前,尤其是新實驗(哪怕是實驗室其他人已經做了N遍的實驗)先儘可能的寫清楚實驗步驟(protocol), 這個protocol最好用英文寫,並且做成電子版,存在自己的電腦中,列印一份貼在自己的筆記本中,以後再用該protocol, 只需寫明:參見xx頁(refer Pxx。這樣到時候寫論文時,就很方便了;b)新的實驗結果一旦得到,要將數據儘快整理成圖表,用Powerpoint做成PPT格式,質量和格式就和準備發表一樣,哪怕是陰性結果,並且將實驗的相關信息和參數盡量詳細列出,這樣以後無論是開會做presentation還是撰寫論文都會方便很多;c)如果是陰性結果,和預測的不同,分析問題的可能原因,有無別的替代方法?是否要修改原來實驗方案乃至整個實驗設計?; d)同樣重要的是,在實驗過程中,要經常(我一般一周至少一次)查Pubmed(生物醫學最著名的、最重要的摘要資料庫), 看相關領域是否有新的論文發表,如果相同思路的結果已經發表,就要及時調整實驗方向。當然,看到好的相關相關文獻要及時加到Endnote等文獻管理軟體中。另外這一過程也是熟悉本領域最新發展的過程,屆時寫論文時就會有胸中有丘壑的感覺,寫起來就可以得心應手。
採用上述幾個措施,寫英文論文應是一件不難的事情(只要英語不是很差),科學網著名博主施一公曾經撰文說,他最快的記錄是,傍晚開始,一個通宵搞定一篇論文(當然他的文章決不是豆腐塊式的垃圾論文),我這樣的無名小卒,自然不能和施相提並論,我一般不會停下實驗全時寫論文(連續寫太長時間,眼睛太累),在做實驗的間隙寫,因為在寫之前,由於平時的積累,數據、圖表和文獻等都基本準備齊全,所以一般最長一個星期之內即可完成第一稿。在丁香園論文版上曾看到有站友說寫一篇文章花了幾個月甚至大半年。雖然是「慢工出細活」,但是太慢了,很難出「細活」(尤其是寫論文這活)。對於撰寫論文而言,反而是強調趁熱打鐵,一方面是由於發表時效的問題,儘快發表,才能避免上述的問題;另一方面,時間戰線拉的太長,你前面自己寫的東西都已經忘記了,最終反而要花更多的時間來寫,所以,寫文章最好還是一氣呵成。即使不能「一氣」,也別「N氣」,因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所以在做實驗的過程中,也同樣可以在兩方面準備你的論文手稿:1)及時整理數據;2)跟蹤、更新、閱讀相關文獻。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後記:本文經《科技導報》編輯張傑青刪改,發表在2011年《科技導報》第20期,PDF全文可點擊下載。並向張編輯致謝(人家這名字也讓人肅然起敬 J)。
(王守業草於2010年10月26日,修改於2011年5月20日,原文曾貼於我的丁香園博客。文首圖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本文為科學網電子雜誌2011年總第207期所收錄。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推薦閱讀:
※法律論文寫作之我見
※怎樣提高醫學論文寫作質量
※評職稱的電力人看過來—電力專業論文寫作方法,值得收藏!
※議論文寫作難點突破——手把手教你如何展開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