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2017年1月凈空老教授弘法之旅】

中馬同新春,五洲一家親

【二〇一七年一月凈空老教授吉隆坡弘法之旅】

【前言】

中國與馬來西亞之間友好務實的關係堅實而強大;這種友好關係來自於地緣性、歷史性和兩國人民的實際利益等多重性的塑造。多年來,中馬兩國樹立了平等、互利、共贏的合作典範。

除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以外,馬來西亞是唯一擁有小學、中學、大專完整華文教育體系的國家。截止二〇一六年,馬來西亞共有華文小學一千多所,華文獨立中學六十所,華文大專院校三所:其普及之廣可見一斑。這些院校的設立和辦學資金主要由華社華商資助,很多華人、華商為此默默地傾注了畢生精力。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工作者肩負的不僅是普通的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時還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命脈的使命。

▲「家和萬事興」是人類社會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生命原動力。這一諺語,始見於元·無名氏《殺狗記》;後晚清譴責小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亦有引用:「大凡一家人家,過日子,總得要和和氣氣,從來說:『家和萬事興。』」《論語·學而》言:「禮之用,和為貴。」大凡國際社會的公約、國家法律制度、道德規範、民族習俗的應用,其目的都是「和諧為貴」。華人常以此為佳節祝語;又古代中國人「以天下為家」;故丁酉年之際,祝願國與國、族群與族群、政黨與政黨、宗教與宗教、人與人之間都能以和為貴,興旺發展。

第一站、吉隆坡

一、教學為先實現永久和平:會見馬來西亞宗教界友好人士

二〇一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農曆雞年新春前夕,凈空老教授一行抵達氣候溫暖、植被茂盛、常年綠意盎然的馬來西亞。前往機場迎接的主要人員有: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政治秘書簡民發先生、馬來西亞漢學院董事黃秋雲女士、拿督黃景裕先生等。

馬來西亞是擁有不同種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國家。回教(伊斯蘭教)是官方宗教;此外還有五大宗教:佛教、基督教、興都教、錫克教、道教。多元宗教的教育為當地社會秩序提供了倫理、道德的基礎,同時也為國家的政治管理提供了價值的支持。

抵達當晚,凈空老教授在下榻的酒店與馬來西亞當地佛教、回教、道教界的宗教友好人士共進晚餐,並進行交流。出席交流活動的有(詳見下圖):馬來西亞馬拉·維哈拉佛寺住持達瑪拉塔納法師(Ven Datuk K Sri Dhammaratana〈Chief Priest of Maravihara〉〈右三〉)、馬來西亞道教組織聯合總會陳和章會長(Daozhang Tan Hoe Chioew〈Malaysian Taoist Assoc〉〈右二〉)、馬來西亞回教非政府組織協調委員會代表賈瑪路丁·扎伊爾德·卡瑪魯丁先生MrJamalludin Zaid Kamaruddin ( ACCIN, Muslim〈右一〉)、馬來西亞多元信仰精神聯誼會主席阿米爾·法瑞德·伊薩克博士(Dr Amir Faridlshak,Chairman ofInterfaith Spiritual Fellowship Malaysia〈INSAF〉〈後排左二〉)、馬來西亞佛教弘法會會長羅佩玲女士(Loh Pai Ling,President of Buddhist MissionarySociety Malaysia〈前排左二〉)、Thai Ming Yeow先生(後排左一)、拿督黃景裕先生(前排左一)。

其中,「多元信仰精神聯誼會」的宗旨和《使命誓言》非常值得分享與學習。其宗旨是:「發現所有宗教所共同宣揚的價值觀,並予以弘揚和落實在生活中,以及明了尊重自己宗教的聖哲的同時,還要尊重其他宗教的聖哲。」其《使命宣言》是:「為了建立互相欣賞、彼此理解的平台以實現宗教和諧,為了通過宗教和諧而造福全國,多元信仰精神聯誼會致力於為不同信仰的人們建立平台、提供渠道,以便攜手弘揚所有宗教所共有的普世原則,並由此加強宗教團結,實現和而不同的理想。」凈空老教授在會談後看了上面的文字介紹,非常歡喜;並讚歎馬來西亞的宗教團結十分難得。

(編者按:從這份宗旨和《使命宣言》的內容,我們能夠看到馬來西亞對於宗教團結、宗教回歸教育、宗教互相學習的重視與落實。古人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果我們時常忽視與我們自身無關的個人、家庭、團體、族群和其他宗教的利益,最後,當我們自身的權益受到侵害時,無人可以出聲相救……世界的和平,需要每一個宗教團體的領袖和信徒共同覺悟、覺醒,伸出慈悲、正義的雙手,團結整個地球的人類。)

席間,就如何化解國際社會普遍存在的危機與問題,凈空老教授談到如下內容——

近半年來,(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小的地球上,(世界)各地發生了許多變化、社會動亂,這是中外都史無前例的事情。我們該怎麼辦?前幾年,馬來西亞的領導人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我說,是有辦法,就看我們如何來做。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無論大事小事,都是以「教學為先」。誰來教呢?宗教來教——宗教教育。英國湯恩比博士說,「人類歷史上,先有宗教,然後才有文明;文明是從宗教衍生出來的。沒有宗教做基礎的文明,存在的時間不會超過三百年」。現在地球上的宗教出了問題,而且是嚴重的問題!如果我們方向走錯了,可能地球上就不再有宗教,那將是很可怕的事情——人類主要的教育沒有了!

有什麼辦法呢?拯救的方法,就是宗教必須回歸教育。那將帶給個人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太平。宗教經典裡面有倫理教育和道德教育——這兩種教育是基礎。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也有,濃縮就只有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在中國過去的時候里,人人從小都受過這種教育。雖然很多人沒有讀過這方面的書,但是看到過宗教人士做出榜樣,處事待人接物有規有矩、有模有樣。所以個人幸福、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天下太平——教育做出很大的貢獻!

(編者按:儒家按照道德智慧境界的不同,將品德高尚、智慧超凡的人分別稱為「聖、賢、君子」;佛陀教育按照證得自性境界的不同,將覺悟的人分別稱為佛、菩薩和阿羅漢。無論儒釋道,還是其他宗教的教育,其經典背後都是人類幾千年來聖哲思想的結晶;這種智慧和現代的流行思想截然不同。流行思想通常是投機的、善變的;甚至會挑起鬥爭、引發戰爭。宗教聖哲的思想是堅實的、永恆的;帶來的是永續的和平與安寧。現代社會講究思想權威,真正的權威思想其基礎必定是千萬年的真實智慧;而人類持續的自由和發展,也是以這種千萬年真實的智慧為基礎才能獲得的——這就是湯恩比先生為什麼說「人類的文明是以宗教為基礎」的原因。古代的中國,是聖賢君子的智慧化民成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精英啟發大眾」。離開了宗教聖哲的經典教育,人類失去了核心價值觀,這種能夠啟發、啟蒙大眾的真實、權威的思想也就不復存在;可想而知,各種缺乏智慧的流行思想泛濫如潮,沉澱到岩石下面,再浮上來時必定是泡沫。)

▲席間,馬來西亞南傳法師達瑪拉塔納(圖右)將他們出版的一份雜誌呈與凈空老教授閱覽。

中國古代教育並不是天天教學。因為中國是以農立國,干農活佔去了很多時間,能利用的時間是冬季三個月。每家寺院庵堂都教學,因為這時候大家有時間。住在距離寺院近的晚上就回家住,距離遠的就住在寺院。這些宗教人士、讀書人做出好榜樣,讓大家都看到了。

像我這個年齡——一九二七年出生——當時中國是軍閥割據的時代,接著是日本侵華戰爭。所以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機會學習,但是我看到了:宗教的傳教士、私塾的老先生,那時仍然是社會的好榜樣。當時的社會文盲多,很多人不認識字,但是看到了榜樣,自己也能落實。到人家家裡去,《弟子規》的落實還在,可以看到。抗戰期間還有,抗戰之後就沒有了。過去的老先生真有學問、真有德行,這些人一批批走了……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的危機!

地球上僅存的這個古文化能否延續下去呢?前年我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會後訪問英國。在那次訪問當中,我認識了威爾士大學的(休斯)校長,他們有四個校區,有兩萬多名學生。我跟他談中文的問題:中國好東西都在古文,在《四庫全書》,不在白話文。我送了幾套《四庫全書》給英國的大學,像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我還分贈給全世界的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收藏。即使世界上有災難,總會有幾套保存下來。但是如果沒有人會讀,那怎麼辦?所以就談到要辦漢學院。校長比我熱心,我受到他感動。

我們要培養三十到五十名學生,作為第一批種子老師。畢業之後得到教授職位,在漢學院教書。現在能教傳統文化的老先生都已經七八十歲,而且為數不多,很難找到十位。如果他們走了,那怎麼辦?前年八月,校長帶大學董事會主席和管學術的副校長到香港住了五天。正好遇到我們辦中元祭祖,我們邀請校長一行去參加。校長參加之後流淚,很受感動!問我能否到英國去辦祭祖?我答應了。去年六七月間,我們在英國倫敦辦了兩場祭祖,在威爾士辦了一場,總共三場。辦得很成功,影響力很大,大家都很歡喜!在學校辦祭祖當作一堂課「祭祖課」來上。(編者按:本報在2016年7月22日的版面上,曾對倫敦和威爾士地區的祭祖大典做過特別報導。)

英國漢學院辦學的宗旨很簡單,就是希望培養一些年輕人能讀文言文、能讀《四庫全書》,使中國傳統文化不至於斷送掉。如果真有三十到五十名學生畢業。這批人出來之後,我想,本科三年、碩士班一年、博士班三年,總共七年。七年後希望大家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傳播傳統文化在一起。學校就是家。除了教學之外,還有一件大事:唐太宗的《群書治要》是好書,內容是幫助人得到一生快樂,所謂「孔顏之樂」。孔子和顏回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充滿快樂,沒有憂慮。這種快樂哪來的?就跟佛家講的「法喜充滿」是一樣的,這是佛菩薩之樂。能修身,就能齊家;能齊家,就能治國;能治國,就能平天下。這個「平」是指外交,國家與國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平」是公平,不是用軍事、武力。可是《群書治要》只收集到晉朝而已,其後的隋、唐、宋、元、明、清六朝有很多好東西,要挖掘出來,編輯《群書治要》續篇,也是五十萬字。正續篇合起來一百萬字,這是《四庫全書》的精華;讀這部就等於讀《四庫全書》。這是中國人老祖宗對全世界最偉大的貢獻。

現代科技發達,傳播很快。以後漢學院老師和學生多了,要建立衛星電視台,每天講一兩個小時,全世界都可以收看。而且要以各國的語言教學,排定課程,成為「空中學校」。

將來世界大同可以實現,是以唐太宗編的《群書治要》來實現。所以要把這件事當作一生最大的事業來做!然後要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翻譯成白話文,再翻譯成其他各國的文字,對全世界流通。

大家有共同的理念、想法、看法,希望地球上永遠沒有戰爭、競爭、鬥爭。每個人把愛心發揮出來,把上帝的愛、真主的愛、佛菩薩的大慈大悲發揚光大。宗教對人類有最大、最重要的貢獻,不會把宗教看成是迷信。

英國人也在推行宗教團結。去年威爾士大學校長參加教科文組織的三天活動,非常認真,沒有一堂缺席,很難得!他也是希望考察我們在教科文組織做什麼,回去大學報告。

▲二〇一六年九月十四至十六日,馬達加斯加駐法大使館和澳洲凈宗學院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聯合舉辦了為期三天的國際和平會議。圖為威爾士三一聖戴維大學麥迪文·休斯校長,在現場做主題發言:「宗教和人文主義在今天的世界中的作用,讓宗教信仰在現代世界中發揮它的作用」。

(編者按:法國文豪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願每一位地球公民、宗教信徒都能拓開心量,將全球人類的幸福融入心田,攜手努力,共同實現地球人類美好的未來。)

▲圖為凈空老教授墨寶:賀新春對聯。「春風、祥雲」的美好景緻都是真善美慧的人心所感召的。在《聖經新約·路加福音》第十七章第二十一節中,法利賽人來問耶穌:「神(上帝)的天國在哪裡?」耶穌回答,「神(上帝)的天國在人們的心裡」。

二、國運在教育,天國心中求:與馬來西亞政界僑界領袖會談

一月二十四日(農曆臘月二十七),距離丙申年除夕還有三天,凈空老教授與馬來西亞政界、僑界的領袖聚餐會談。按照老北京傳統的習俗,這一天要「洗疚(jiù,ㄐㄧㄨˋ)疾、洗舊泥」,寓意是洗除一年的疾病晦氣(意念決定人的命運)。古人有「洗心滌慮」的說法,意思是拋棄一切不好的想法,改過遷善。因此,在臘月二十七這一天,為轉變世道人心,為馬來西亞國運昌隆而進行的會談,恰好符合傳統年味「洗心滌慮」的深刻寓意。

參加當日會談午宴的各界貴賓有(詳見下圖),前排:馬來西亞交通部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右三)、華總總會長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方天興(右二)、華總名譽顧問丹斯里拿督斯里林華龍局紳(左二)、多美集團創辦人丹斯里吳德芳(左一)、富貴集團創辦人丹斯里鄺漢光(右一);後排:環球集團有限公司(The Store)集團總裁丹斯里陳炎順(中)、首相署政治秘書拿督王乃志(左一)、富麗華大飯店老闆黃偉傑(右二)、交通部長政治秘書簡民發(右一)、《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與會人士就如何發揮宗教團結的作用、轉變國運、化解衝突等問題請教了凈空老教授。

大家對凈空老教授出國以後是否還繼續講經很感興趣。老教授告訴大家,只要有攝影棚的地方,就會保持講經不輟。首相政治秘書王乃志先生談道,「二月四日在吉隆坡,聯合國主持的世界宗教和諧會議,首相(也)會參加。(該會議)每年都舉辦,馬來西亞也是主辦國之一」。凈空老教授讚歎道,「好!這世界不能有戰爭,核武戰爭(更)是同歸於盡」。拿督王乃志也介紹了,「在馬來西亞國內有國民團結局,下屬於首相府,是馬來特有的。其中有五大宗教理事會,少了伊斯蘭教。首相也非常重視(宗教團結)。要營造好的社會氣氛不容易」。凈空老教授建議,「宗教團結十分必要。真生效果,(就)要回歸教育,互相學習。最好每個地方都有宗教活動中心,辦活動都在一起,讓大家都看到——可以化解矛盾,幫助社會和諧。宗教如果本身不合,就不能幫助社會」。

拿督王乃志說,自己曾經參加過兩次馬來西亞漢學院開設的《論語》講座。凈空老教授感嘆道,「漢學傳了五千年,希望全世界都來學習。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化統一是在夏商周;政治統一是從秦漢開始。古人的真實智慧、理念、方法、成效都在《四庫全書》。每個人要不要個人健康、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社會安定、國家富強、世界和平?能否做到?能!《群書治要》能幫你做到,現在有八種語言的翻譯本。」拿督王乃志很認同凈空老教授的觀點,他表示,「現在國內新生代,中文教育都是白話文;應該推廣文言文,否則無法讀《群書治要》」。

老教授繼續說道,「英國漢學院推廣文言文,還計劃編纂《群書治要》續篇,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很大的作用」。

▲凈空老教授墨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瑞典高本漢曰:『漢字不可改,文言不可廢,經書必須讀。』以身任天下後世者,天不能絕。」老教授說,漢字是表意文字,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變;表音文字三百年就變了。

富貴集團創辦人鄺漢光先生請教老教授:「現在世界文化差異很大,會否帶來世界戰爭?」凈空老教授說:「《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古人說惡貫滿盈,這很可怕!所以我跟馬來西亞的領導人說,『要發救世大心。拋棄個人的名聞利養,為國家的福祉努力』。這麼多年,在國外,很多華僑問我:『世界亂,哪裡安全?』我說『中國安全』。哪個國家老祖宗積功累德?只有在中國!中國近代只是武器不如人。今年我在聯合國,打算把這個跟大家報告。把養軍隊的錢省下來,做三樣事:第一、讀書免費,父母不用拚命賺錢來供小孩念書了,不再有這個顧慮。那麼人就不用貪污了。學校管吃管住;對於所學的東西,老師要先做到。教育是根本,教學為先。第二、醫療屬於國家,進醫院不花錢,管吃管住。第三、養老。人不能不老,老了怎辦?我在外國,會看老人院和青少年犯罪。老人照顧好。青少年犯罪率低的地方我才住。不能叫老人院,要叫『老人樂園』,天天有表演,琴棋書畫,中國各地戲劇,培養大量演藝人員。也到外國『老人樂園』表演,讓他們看看中國老人過的生活。中國人的思想,中國人做的事情——隨著《群書治要》,我們慢慢鋪墊;我已經做了四年,送給各國大使,還托他們帶給領導人,每人都歡喜」。

丹斯里鄺漢光先生繼續問道,「中國古人有智慧,士農工商,商人在底下。什麼原因現在產生轉變?」凈空老教授解釋道,「因為把倫理、道德、因果、宗教教育丟掉了。宗教就是教育。中國『宗教』兩個字的意思好,『宗』有三個意思: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宗』『教』連起來: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再加兩個字: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湯恩比英國人對它尊重!他說,『人類自有歷史以來,是先有宗教後有文明』。一直到民國成立,當時的人以為孔子把人教壞了,就提倡全盤西化。中國的思想跟西方不同:中國最後談到世界大同,西方最後談到世界末日。中國人開口閉口談天下。鄭和七次下西洋,沒有欺負其他國家的人。」

《星洲日報》首席執行員許春請教說:「(老教授您曾)說馬來西亞是福地。但現在(這裡)不安,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凈空老教授說,「關鍵在於教育。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大同理想是周朝人提出的,兩千年沒有實現。中國(過去)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一般的三百多人,興旺的有一千多人。家是社會組織,賺的錢除自己用,都歸家有。個人有難,家庭幫忙你;老了,回老家養老。所以家學:四合院,一重是一代,前面大門口有兩棟建築,是學校,家庭子弟學校。一邊男眾,一邊女眾。男女五歲就分開,管得緊,所以古代社會風氣好。四歲半五歲讀書,都是堂兄弟,表兄弟也可以。政府只是考試,縣考秀才,省考舉人,有興趣讀書,進國家學堂,太學。家庭對子弟教育非常重視、費盡心思。請好老師,懂得教育。出生到三歲,母親教;三歲以上老師教」。

(編者按:家庭是社會最基本、最重要的細胞。家風是一個家庭德風素養的體現;同時也是民風的根基、社會和諧的基礎。家風直接表現在一個家族的家規、家訓中。家訓是家庭的核心價值觀,家規是家庭的基本守則。家風是家族子孫代代恪守家訓、家規而形成的具有鮮明家族特徵的家庭文化。良好的家庭教育決定了家風;只有回歸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中,才能「正」家風,形成健康的家庭文化。家庭文化健康向上,整個社會和國家自然會朝著穩定、健康、可持續方向發展。)

▲會談現場的氣氛熱烈,對於嘉賓們所提的問題,凈空老教授都一一耐心作答。首相秘書王乃志先生談道,「現在的社會風氣是,父母要兒女去當醫生、科學家,沒有讓他們立志做老師的,(導致)老師素質有些問題」……老教授說道,「中國古代教育是聖賢教育,不講名聞利養;那是農工商的人才講。進士通過,做官能把人民治好,靠的是『四書』『五經』」。

凈空老教授在會談中還提到,「最近牛津找我四次,劍橋兩次,(談)合作。我說可以,辦講堂——道德講堂、明倫講堂。希望發心來救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不失。我們唯一事情是學習、教學。不為個人,為五千年文化(的傳承努力、奉獻)」。

交通部長政治秘書簡民發問道:「(您)提倡(阿彌陀佛)四字佛號修行方式,是否跟其他法門效果一樣?(只是念阿彌陀佛)四字就能平定心情、增福慧嗎?」凈空老教授回答:「(跟其他法門效果)一樣。法門平等,無高下。有人怕麻煩,就用四字。中國古人講『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戒是規矩,千遍是修定。真得定,智慧就開了」。老教授還補充說,「(威爾士大學的休斯)校長都相信」。

許春先生問道:「世界變得很快,目前缺什麼?」凈空老教授回答,「缺人——教學的教授和學生。本來看批註看不懂,讀經兩三千遍之後,讀懂了。象樣的人做出成果來(才行),否則外國人不信。如何考試?讀三千遍,講一遍給我聽;我點頭,通過。真通了。」

簡民發先生十分關心國家的未來,向老教授請教:「馬來西亞未來的國運(如何)?」凈空老教授語重心長地回答,「要人民跟政府合作。執政者要謙虛,向各行各業請教。大家圓桌會議討論。教育比什麼都重要。道德講堂很好,(短時間內)把惡人變善人。日本也在做。要做到!道德講堂的課程內容就是倫理、道德、因果、聖賢的教育。領導人能信因果,修善積德,國家之福」。

三、聖賢教育、開啟智慧、走向永續和平:接受馬來西亞當地報業媒體的採訪

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凈空老教授在下榻的酒店內接受了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三家報業記者的訪問。現摘錄部分精華內容以饗讀者。

記者問:若有強勢的宗教勢力,對弱勢的宗教施行壓迫(怎麼辦)?

老教授:我到新加坡三年,團結了新加坡的九大宗教,也帶過馬來西亞的六大宗教到中國訪問,很成功。每個(宗教的)創教者都是了不起的社會教育工作者,若宗教把教育丟掉,宗教就會變成迷信。

「宗」的意思有三,即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的意思亦有三:即教育、教學、教化;合起來即是: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沒有往教育發展,宗教會被扭曲,失去倫理、道德、因果和聖賢的教育。對和平天下有大幫助的是宗教,但是宗教一定要回歸到教育。

記者問:如何使宗教回歸到教育?

老教授:要天天講經教學,向釋迦牟尼佛學習。世尊講經教學四十九年沒有中斷,應該恢復這種教學的精神。

記者問:現在社會和經濟不穩定,人心浮躁,有什麼方法能夠使人心安?

老教授:人性本善。怎麼教?從教育做起。今天,教育主流是「功利」的教育,「急功近利」,把倫理丟掉,沒有教導人與人的關係,尊重師長,孝敬父母。若沒有孝敬,連孔子再世也無法教得好。須知:孝親尊師越深,人就容易教。六十年前已經有「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的現象,但是沒有人糾正。現在要靠虔誠的宗教徒來做好這件事。

記者問:應該如何做呢,是不是需要懺悔?

老教授:是的。人做錯的事太多了,要悔改!中國歷史有長治久安的盛世,有很好的教法,人民很好教。民國時中國開始向西方人學。我很敬佩孫中山(先生)寫的《三民主義》,(孫先生)說道,「西洋人只有機械比我們強,除此之外中國沒有比西洋人弱的地方;跟外國人學機器製造就好,其他的不用學」。

中國人五千年走過的路,如果後人看不懂文言文,看不懂古籍,古籍所記載的真實智能就會消失。要知道,古人的智慧現在管用,以後還是管用!我們要找學生來學文言文,漢學院就是要教能看文言文,能把文言文講透的學生。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南洋商報》《中國報》三家報業記者採訪凈空老教授的現場。有記者問道:「老教授對新年有何期許?」老教授回答道:「希望馬來西亞認真學習聖賢教誨。領導愛護人民,人民愛護領導,宗教要團結,大家做出個好榜樣。基礎有了,(就會)把整個馬來西亞帶動起來。我印了三萬冊中文的《古蘭經》(老教授給大家看王靜齋先生譯的《古蘭經》)。孝道從我做起!」

記者問:有些人利用行善(的名義)做不善之事,(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老教授:這種「善」只有在「善裡面有惡」才會發生的現象。我從來不怨恨任何人,我也沒有對不起人。別人說我,我一笑置之;沒有報復的心。落實孔顏之樂,與地位和財富沒有關係。釋迦牟尼佛沒有財富和地位,可是他活得比任何人都快樂。這條路走對了,世界就變大同,這是中國人的理想,(這與)會演變成競爭、鬥爭和戰爭的思想不一樣。今年我們在聯合國辦的(活動)主題就是「為和平做出貢獻」。

【結語】

吉隆坡站的報導截稿時,正值農曆丁酉年正月初七。傳說,女媧創造蒼生,按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在第七天造出人來,故俗稱初七為「人的生日」。正月初七這一日代表「天人合一」,就是說,人與自然要和諧共處。

「人」字的結構是相互支持:人與人應該成為彼此的護衛,而不是拚死的競爭對手,正所謂「大愛無疆」。隋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王通在《中說·禮樂篇》中有言:「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大意是:為了鑽營勢力而結交的朋友,在沒有勢力的時候朋友之間就會絕交;為了鑽營財利而結交的朋友,在沒有財利時朋友就會分崩離析。不論做人還是做事業,學會用真誠心,朋友和事業才能長遠。

藉此吉祥的日子,祝福中馬兩國友誼長存,祝福世界永續和平!

《歐洲商報》英國版(第165期)

2017-02-10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徐鴻業太監(黃門凈空)是怎樣出了名的
凈空法師:到功夫得力的時候,正助雙修是一,正助不二
凈空法師開示---《佛法是教人覺悟》
凈空法師幽冥怨親勸解文(三種),並幽冥皈依證(附圖)
凈空法師講《佛說十善業道經》42_妄語是煩惱,最嚴重的煩惱。所以古來祖師大德勸人修行,頭一個要斷妄語。

TAG:教授 | 凈空 | 【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