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相信內向可能更有力量

有態度的國際化家教指南

點擊標題下方「少年商學院」關注

口述丨Evan 少年商學院教研總監

整理自2017年「新學習革命」國際教育沙龍

成都沙龍免費報名中,拉至文末了解

大家好,很高興大家來到少年商學院2017「新學習革命」國際教育沙龍北京站的現場聽我的演講。剛才郝景芳老師聊跨學科學習的一些規律,給人啟發。我接下來聊一聊,不同類型孩子的創造力培養的那些事。

經常有家長問我,「Evan老師,我的孩子特別內向,我都不好送他去外面,覺得他跟別人不合群,怎麼辦?」

這是很多家長心底的困擾,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我一直覺得,內向就跟左撇子一樣,沒有必要刻意去糾正。而且,內向的孩子有自己的優勢:

有研究表明,到了高中和大學之後,內向型性格的人普遍成績好過外向型性格的人。

有不少職業非常適合內向者,包括寫作等諸多創意行業、科學研究、藝術等——獨處的習慣會幫你大忙。

內向者對周圍環境敏感,更有能力體諒他人的處境,他們的朋友可能很少,但容易建立更長久的友誼。

……

如果讓內向的孩子老是去「扮」外向,是很累很耗電的,他們需要的是獨處的環境來給自己充電,但這不是說就不要帶孩子出去參加創新實踐活動了,而是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找到適合的創造力培養方法,去激發他們內在的潛能。

我們分析了好多學生之後,進行了一個總結,發現有一個歐美非常流行的做法,非常適合拿來激發不同性格孩子的潛能,不僅讓孩子有創造力,更讓孩子有創造力的自信。

(推薦好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設計思維,激發不同性格孩子的內在潛能

這個創造力訓練方法,就是「設計思維」(designthinking)。它發源於設計界,後來被各行各業借鑒,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把它歸納成一套科學方法論後,迅速風靡全球高校和中小學。

矽谷乃至全世界目前最火的小學——Altschool(由谷歌前高管創辦,早前獲得包括扎克伯格在內的1億美元投資)就開設有「設計思維」特訓課。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小兒子巴倫,將在這個秋天新學期,轉學到馬里蘭州市郊著名的聖安德魯聖公會學校(St. Andrew』s Episcopal School),該校也專門成立有「D!Lab」(設計思維實驗室)。

再看國內,馬雲最近創辦的雲谷學校,也把「設計思維」的理念貫穿到了學校課程設計中去。

「設計思維」注重引導孩子們以「人的需求」為中心,通過團隊合作解決問題,獲得創新。一共分為6個步驟(我們曾對此做過詳細介紹,點此《國外小孩解決問題能力較強,因為他們從小就用Design Thinking》閱讀):

(「設計思維」六個步驟)

因為強調團隊協作,內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都能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做了個二維的坐標,橫坐標對應我們說的四個能力——換位思考、發散思考、動手思考、邏輯思考;縱坐標對應孩子的性格——外向、內向。

(「設計思維」×性格)

可以看到,設計思維是靠一個板塊、一個板塊,一步一步去培養孩子的創造力。以我在2014年引導30名中小學生重新設計/改造ATM機的過程為例:

第一步是同理心,學生要去觀察、採訪、調研——ATM有哪些問題?使用ATM機的過程中有哪些不方便。

第二步是鎖定問題,比如說該如何提高ATM機的安全問題,如何能讓大家在等待取錢過程中,沒有那麼無聊,或者是環境的改善。

第三步是創想方案,學生要進行大量的頭腦風暴,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去解決他們想要解決的問題,然後用便簽紙,貼得滿牆都是。

第四步的動手製造,和第五步的檢驗,經常是一起發生的。學生用各種各樣的材料,有的用紙盒子,有的用樂高,有的用3D列印或橡皮泥等等,實現模型的樣子,然後投入到現實中去檢測看看,是否真的有效。

最後一步是展示,像喬布斯一樣,站在一個舞台上,把東西講給別人聽,告訴別人自己做了一件什麼事情。坐在底下的,可能是ATM供應商生產商、銀行高管,聽一幫孩子講述20年長大後,ATM應該是怎樣的。

在「設計思維」不同的板塊上,不同性格的孩子,可以發揮出自己的優勢。

比如外向的孩子。在第一步的採訪當中,他們特別大膽,比較敢於跟別人交流;在第三步的構想,主要是頭腦風暴的過程當中,他們會勇敢地表達自己哪怕不成熟的想法,顯示出自己非常激動的一面;在最後一步的展示環節,就像做個產品發布……這是外向孩子的優勢。

而內向的孩子,同樣也有自己的優勢。

比如在第一步的同理心環節,要觀察,內向的孩子可能話少,但不是腦袋笨,只是不愛表達。他們對周圍環境敏感,能洞察細緻入微的變化,通常也更有能力體諒他人的處境,和人相處時,容易以己度人。

我記得有一次外出採訪,有個孩子一直站在我旁邊,我問他怎麼不去。

他說,「老師,我內向,我害羞,我就在旁邊看。」

我就問,「那你看到了什麼?」

他說,「我看到了一個現象,每一個人在用ATM機的過程中,都是用手捂著。」

我說,「你觀察很到位。你用過ATM嗎?」他回答說沒用過,這是他觀察到的,這一點,我們平常可能根本不會想到,後來這一點,成了他們小組改善ATM設計一個很重要的線索。

內向的孩子還特別擅長聆聽,他們和外向的孩子一起組隊,外出採訪時,很適合在旁邊做筆記,因為他們比外向孩子聽到的意思可能要更多。我認識的一些頂尖的銷售,有很多性格上其實都有一點內斂,甚至害羞,但他們真的很擅長傾聽和理解別人的需求,也能讓客戶充分地信任和接納他們。

尤其在「製作」環節,內向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更好。因為外向的孩子和內向的孩子即使智商均等,但二者的注意力「帶寬」卻大有不同,太喜歡熱鬧的孩子,精力分散太多,而且過於追求結果,遇挫容易放棄。而內向者不急著顯擺,恆心和毅力更好。

設計思維的「製作」環節,是重點中的重點,要花費不少時間。內向的孩子真的可以從下午一點鐘一直做到晚上七八點,就弄一個模型。我們一般是分組進行,這兩個孩子在做那個,那兩個孩子在拼樂高,大家就是不說話,一直拼,最後拼成非常大的一個學校的藍圖。內向的孩子就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面,非常專註。

內向的孩子在演講上有優勢

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內向的孩子在演講上有一個優勢。

你可能會說,這不是扯嗎?內向孩子最怕公開演講了!其實不是。比如羅斯福的夫人,羅斯福患小兒麻痹症後,一度想退隱鄉間,羅斯福夫人無奈之下為他張羅公務,讓羅斯福得以延續其政治生涯。都是逼出來的——後來,內向的羅斯福夫人居然可以開記者招待會,上電台做脫口秀。

所以,與其說內向者不擅長演講,不如說他們不善於和陌生人拉家常,對於他們熟悉的話題,他們站上公共舞台照樣能口若懸河。

其實我自己私底下也不太會說話,但站上講台就不一樣了。有些孩子上台後第一句話習慣說「我其實特別害羞,不太擅長和別人交流」——這是個很好的策略,因為當他說完這句話,底下的觀眾就對他建立起好感和信任了——「哦,他只是不太會表達而已,但講得不錯呀,肚子里肯定更有料。」

外向的孩子,習慣藉助語言,讓大家根據他們的語言,來產生對這個人的好感,但內心的孩子不是的,是先自降身段,讓對方信任自己,覺得踏實,沒那麼圓滑,進而喜歡說出來的內容——這兩個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各有各的優勢。

所以,大家不要覺得孩子悶悶的,什麼事情也不跟我講……這是他們的特點。

這就是「設計思維」,幫助每個孩子,無論是內向還是外向,找到自己的優勢。尊重自己的個性,不要老跟別人比,卻不再去適合自己的方法。孩子內向,就在觀察、聚焦等方面為團隊做貢獻。知識面越廣的孩子,未來在跟別人溝通、合作時肯定會更好,但要讓他面面俱到,每個方面都很強,這不可能。

當孩子學會「設計思維」的時候,他們會收穫好奇心、同理心,變成一個創造者,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敢於創想,又有合作精神,最後變成一個系統思考者,因為他們腦子裡有清晰的脈搏。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收穫了自信。我帶過很多學生,只要那個孩子有自信,無論他未來學什麼,學得好或不好,他都會很快樂,很樂意去做這個事情,但如果他沒有自信,就徹底完了。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戴笠身邊的美女特工,扮成寡婦潛伏大陸30年,和農民生下8個孩子
你的孩子3歲了?那麼你需要進來看看!
嘿! 不要亂給我孩子東西!
育兒經:成為家裡的孩子王
優質孩子是怎樣「玩」出來的?

TAG:孩子 | 內向 | 力量 | 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