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擊準繩讀後感(轉髮網站cbcqu兄的精彩文章)

這篇文章是cbcqu 兄發表的一篇特轉貼過來,如果有不妥,會立即刪除,

剛到手沒多久的技擊準繩,還沒看完,有一些感想,寫出來討論,以拋磚引玉,若有錯訛,望指正為幸!  首先說一下標點,這本書的標點與民國舊版(80年代中國書店影印了不少)的書一樣,以句號標在旁邊,不礙閱讀,個人認為,當習慣了文言方式(可以靠文言虛、助詞結合文義斷句),就覺得標點標在文句中礙眼,如果要標,可標在旁邊。另外幾本書:中華柔術大全,國術史,國術概論,象形拳法真詮等就是標在字中間,在此,我要給逸文提個意見,呵呵!我是一個學工科的人,所以我覺得我輩不應該省一些必修的功夫,如讀馬氏文通這本書提高文言的閱讀能力,我的起步書就是馬氏文通,四書五經是挑的中國書店的(舊字體,看起來相當舒服),不認識的字可買一本古漢語字典,我買的是王力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繁體字本)。  現在說一些內容方面的感想。1、論用法與練法(技擊準繩在甲篇第1頁)。「拳法有練法用法之分,練法宜開展,使氣力筋骨肌肉易於發達,用法宜緊密,使精神內守,不虛耗氣力,得勢則進有餘裕,失勢亦不落空為敵所乘....."與眾所周知的練功用低樁,格鬥用高樁其實是一個道理,還有詠春的電影我晃了幾下就沒看了,與實際的差別太大,道理也在這裡。2、關於起手式。技擊準繩在甲篇第2頁叫立正式 「凡練拳時身法之立正式與兵操之立正式大概相同,所異者,兵操之立正式,腳跟的成之角度為六十度,而練拳之立正式,則腳尖腳跟皆合攏........."我以前在看到有些拳譜說成八字,如金一明的六通短打圖說(這本書網上有電子版,我的是中國書店的,個人認為是一本好書)的首著立正姿勢,「兩足尖成八字形」,當時我就在想,據自已鍛煉的經驗,成八字很難完成起手式的布氣,且經常練功的人走路稍有八字都會覺得不舒服,怎麼還站成八字呢,呵呵,但是看書中配圖,只是起手式足尖略微一點兒外開,除起手勢外,其它弓步的勢子都是足尖有內扣之意。因為手頭沒有國術館的資料,所以我現在可以猜想,是否那時與訓練軍人習武有關。或許是因為習武之人足掌寬大,有點兒象八字,寫的時候沒注意還是什麼的只能做一猜想了。現舉其它幾本書的例字,如陳氏太極拳圖說(珍藏原版,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卷一第四頁第一勢金剛搗碓在描述足的時候「左足與右足並齊端正平立」,李存義的南北拳術教範的第一路第一式提拳正立「兩足並緊膝部不可稍有彎曲」,還有朱霞天的羅漢拳的預備式「並齊雙足」。金一明前輩的書是好書,可能真如技擊準繩這本書的立正式所言:「為教授初學便利起見耳,倘變通改用六十度法,亦未嘗不可,若恐開步時兩足尖不同向,則於動作時,足心同時移正便妥。余如......」  個人認為,這本書對於規正打拳很有意思!打字太廢時間了,以後有時間在來,我覺得,我早看到這本書,早年不會浪費時間去看一些這個出版社,哪個出版社的功夫教學錄像(實話說,沒多大意思,多數是純是騙人的玩意兒),也不會去看哪些書名誇張得不得了的書:如XX一招制敵等等。呵呵,走過了不少彎路。

2。詮釋擔不上,我作為一個初學者,只不過發表一點兒感想,與初學者共勉而已。將自已的曾經的膚淺,以及讀書和初學所得展示出來,與剛接觸武術的初學者共勉。打算就這本書的感想繼續寫下去,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寫,寫完為止,呵呵!本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若人人皆康健,則國家強盛之基俱矣。若有不當,望不吝指教為幸!  習武之先首重修德。德不立,則藝必不深,個人認為,修德除了由四書五經入門,恐別無捷徑,孔孟之書,言簡意深,喜歡上了,就會欲罷不能。真正的孔孟之學(春秋儒學)代表真正的古儒學,理想是實現堯舜之治,決非政客董仲舒提倡的儒學,更非清以降的腐儒之學。德修好了,自然打拳時時立身中正,氣機暢達,人的行為舉止,由心而發,無德之人,樁步未必能正,呵呵,可參看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凡例。更有一捷徑,不妨仔細看看老拳譜的拳照,比如陳發科的拳照(網上有),外功大洪拳上面的真人圖片,林世榮的拳照(虎鶴雙形,工字伏虎)等等,例子太多了哈,細心觀察,拳術的秘訣就在其中,再參看老拳譜旁的文字說明,幾乎沒有廢話,仔細玩味,再於夜深人靜時求證之,或找同好者求證之,可謂字字珠璣,這也是我視現在出的好多拳譜為空洞無物的原因。其實武道本原很簡樸,清以降,以訛傳訛太久,已失真傳太久。可能有的前輩擔心會傳入無德之人之手,個人認為,無德之人修養不夠,絕對參悟不出的,試觀成大師者,何曾有無德之人?  觀於武術基本功的問題,引用一句話,育聖之道,蒙以養正。我的方法是將老拳譜互相參看,從基本功修起,只要有時間,就會練基本功,活關節,肌肉,筋骨,並且配合呼吸。我覺得其實內外南北各派好多原理上都是相通的,試讀這些不同派別的老拳譜可見一斑,如洪拳練的時候很多動作都是慢吞吞的配合呼吸,如三展手,三度珠橋,指定中原這些,我以前就是練這些才去掉身體的疾病的,我想,洪拳在用的時候剛猛無比,在練的時候還不是要慢練出功夫,與太極理相通的,呵呵!現在引湯氏大洪拳的洪拳入門的眉批,對現在的有些初習武術的浮燥現象為最好的教育。「動作標準,姿勢正確,練到純熟是能將武術運用到巧妙的唯一途徑,也是練靜(這裡的靜可能是勁的誤字,發貼者注)的不二入手法門,目前習武的人有一種奇怪的現象,到處去找勁,找練勁的方法,殊不知,將拳練正確,練純熟,勁就已經上身了。要想精益求精,也必須有這個過程做基礎。」個人認為,技擊準繩這本書對基本功之詳細敘述,完全可自已習武由此開始。

3。發言之前,引孟子的一句話:「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出處孟子集注卷七離婁章句上。  本書除丁篇未讀,其餘已讀完,因丁篇只找到金倜生寫的潭腿圖說,其它的未找到,港台版的陳公哲的精武會50年,未找到。書中提到的書文,王征南墓志銘可以在黃梨洲文集中找到(我的是中華書局版的)寫得相當好,唐豪在論內家拳的時候還是太極拳的時候(記不得了)好像也提到這篇文章,劉鳳池的拳術擇要未找到,以上未找到的資料,武友有的請發我郵箱cbcqu@yahoo.com.cn。呵呵!  該書的印刷錯誤有一些,熊兄,還是應該向逸文提意見吧,校對不仔細。有一處句讀錯誤,因未做記錄,不知在何處了,所以我覺得還是句讀不標在句中好啊。26頁和62頁粵人和因人印成了粵入和因入了。66頁鬥狠印成了斗很了。32頁6行多了一個為字。34頁闡宗印成了闡中。  今天說第三頁到第五頁的腿功。「拳術步武,宜求穩健......」說的是腿功的三部練習的重要性:腿、膝、腳三拗。第二段說腳拗練習之法。第三段說腿拗之練法。第四段說膝拗之練法。每部練法又分死活兩種練法。讀來細思之,確很有道理。曾聞各派拳師能授徒以招式,在招式的講解往往吝惜,更莫說活手法(練功法),更莫說打拳呼吸運氣之法更是珍之。我讀了這一段,說說自已的感想,現今之各類武術培訓班,以及XX道館,以及競技套路,看上去莫不是手舞足蹈,其實觀很多老拳譜,前輩們的諄諄告誡,現在的人卻聽不進,呵呵!我在練習這三拗的時候是在窗台上練的,窗沿可練腳拗,前後左右,伸縮扭轉,關健是要把踝關節練得靈活有力,並且膝要打直,同時也練了膝拗。腳肘放窗台上壓腿,同時練習了膝拗和腿拗。並且從頭到背到腳指尖都可拉伸到,關健在於緩緩練習,越慢越有效,舉例說,許多人可以踢腿至頭,但是叫他慢慢的把腿放在頭上,哪不知要多少年月的功夫了。記得以前李小龍有一個訓練動作,就是慢慢的把腿放頭上,又慢慢放下,如此反覆。腿功為下盤功夫的柔術基礎,各種步式的靈活轉換,步法要靈活,快速,穩健,沒有這個基礎是不可能的。   今天早上,路過操場,見一個在教另一個馬步出拳,我看了一下,數了一下其弊病:拳不由中發,一也,出拳高到了眼睛,二也,有聳肩之弊,三也,左右一邊高一邊矮,身法不正,四也。呵呵,象出拳太高(輕浮)在這本書里也有說到。舉這個例子,是說習武說來容易做起來難,知其習練之法又當不知持之以恆多少時間才能功成,和習文同樣痛苦,呵呵。我的經驗就是買一面鏡字,要能看到自已全身,對著鏡字便可在沒有別人的情況下較正動作。

4。 經腿功之練習後,也可以說腿腳的筋得到了拉伸,說到筋得解釋一些概念。如拳經這本書的拳經中十八字訣:「人之一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五官四肢,皆以筋為脈絡,筋始於爪甲聚於肘膝,裹纈於頭面......"讀到這裡,可能有的武友不會懷疑這種寫法是否正確或妥當,其實此句確有不當之處,如皆以筋為脈絡就不妥當。還有常見一些人可能是金庸等的武俠小說看多了,什麼打通奇經八脈,打通任督二脈,人的一身有十二條大筋之類,殊為可笑之極,可能這些人根本就沒搞懂人的經脈,我覺得,我輩要想搞懂這些,做一個嚴謹的人,對於拳譜中的正誤,可取和不可取之處皆要實事求是。這樣,才可以時時精進,並且才能真正的繼承傳統文化,方可於武學,醫學等的發明有所基礎。要搞懂這些,當看何書?要詳細弄明,當然要看黃帝內經靈樞(比較好的本子比如有曹炳章輯入中國醫學大成的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卷二共有九篇:經絡第十 經別第十一 經水第十二 經筋第十三 骨度第十四 五十營第十五 營氣第十六 脈度第十七 營衛生會第十八。只想了解大概的就可找一本說得簡明的書即可,如黃元御的四聖心源的卷一的經絡起止 奇經部次 營氣運行 衛氣出入這幾篇。  下盤柔術練好,不僅步式轉換才可練好,起腿才可伸縮自如。比如,從不練功的挑夫,踢人未必有勁,且一努力必自傷。

5。接著說技擊準繩這本書!由於細說每種,費時且耽誤看貼的時間!有一些注意事項對於今天浮燥之人,或初習武學的人來說,不得不談。  首先,切勿妄自菲薄古人或前輩,但不可沒有獨立思維能力,提倡多思多練多實踐,如覺前輩中有錯之處則改之,好的就吸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要以誠懇的心來學習國術,切勿浮燥的心態,現今打著科學的旗號妄自開山立派的人很多,且聲稱教授的武術如同雜貨鋪,這種人多了去了,初習者要有辨別能力。開山立派的人無不是要經過和名家名派講手實戰的經歷才得到公認,如大成拳,王薌齋習過形意等諸多傳統優秀拳種,與不少人切蹉過,據說特別是與謝鐵夫的交戰,大家可去了解,不是人人都可以象王薌齋哪樣開山立派的。現在好多人熱中於嘴皮子吹,把科學時常掛在嘴上,不但科學方面沒說對,說些似是而非的忽悠人,且又沒有有名的講手的經歷,出的書連樁都不正,還妄言收徒。我輩要虔誠的從傳統文化入手,從國術本身的規律來學習,學好了,再談發展,如果我沒超過前輩,不妨沉下心來,謙虛的學習,超過了,再談創新。  我真正接觸國術始於幾年前,是從看民國版的老拳譜才有入門感覺。如果有時間,活活手腳,練練基本功,幾個動作,隨便就能練一兩個小時,初習者最忌不實在,習花式等等毛病切要改之。象這本書中的文字,切勿一目十行,如說馬步時,講到很多種馬步的特點,不妨試試不同的馬步,看自已覺得哪一種於已更有連功效力或練習的效果有何不同。但這本書好象沒有說到站馬步的內在注意事項,如應提肛,收束腰腹,否則則勢散,只說到身宜直挺,使腰脊間若垂線,於初學者只從這一句恐難得馬步的神韻,怎麼辦?可參看少林拳術秘訣,拳經拳法備要等老拳譜(關於拳譜的討論,我過段時間有空了專門開一貼討論,貼名我都想好了,就叫從我的初學經歷與諸討論如何學習國術?)又如本書在討論弓式的時候最要注意膝拗挺直等等就不贅言了。  書中第八頁提到足心,讀者當細思,作者的足心指何?且勿望文生義,妄加指責,此足心即十二頁腳心之謂了,作者注曰:即腳板底近腳趾之厚皮處。於是意義明了,實際練習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又如書中50頁在計論技擊與人生的時候,作者在討論內經,黃庭經,醫方集解中的勿葯元詮一章的時候,個人認為作者的觀點有失偏頗。在說到腐儒的時候,這一段也反映出作者於傳統文化的偏見。我在想這些可能於當時不少人受西學東漸,國人病急亂投醫,於傳統一概否定,加上自明亡後的文化斷層,不知中華真正的歷史,與清毀華夏文化有關,讀者當細思之。如真正的儒家文化在日本從未斷過,這與日本人理性恐怕不無關係。戚繼光,程宗猷等受人尊敬的人無不是通經史的人,在此再次奉勸妄自菲薄華夏先人的人多讀好書。四書五經不可不讀,朱子,王陽明的書不可不讀,黃宗羲的書,顧炎武的書,嚴復的書等等多讀自然就會成為理性有辨別的人。相信這樣於國術的修習也不可同日而語。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英語老師都愛用的備課網站!
怎麼做網站?大牛教課告訴你!(三)
留美學生法寶|免費教材下載網站集合
涵辰網站首屆版主培訓班
電驢(eMule)中文網站

TAG:網站 | 文章 |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