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金融新生態圈 助力中小銀行「三提兩降」

文/張碩

「沒想到中小銀行對區塊鏈金融的興趣格外高漲。」金融壹賬通區塊鏈產品總監陸一帆感慨說。

7月初,由中小銀行互聯網金融聯盟與貴陽銀行共同主辦的區塊鏈專題培訓及項目合作研討會在貴州省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吸引20多家中小銀行逾50位領導及業務骨幹參加。會議期間,陸一帆介紹了金融壹賬通基於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的壹賬鏈BaaS(區塊鏈服務)平台,以及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銀企互聯、黑名單共享、面簽互認、智能實時對賬、金融機構一賬通、小微企業貸款平台、資產平台等多項應用場景設想。

令他驚訝的是,會議一結束,8家銀行便表達明顯的合作意向。甚至不少與會銀行計劃圍繞同業間銀銀智能對賬、黑名單共享等場景,成立區塊鏈合作組,拓展銀行之間的聯盟鏈,推動區塊鏈在金融業務應用領域的更大範疇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也反映出中小銀行對金融科技的最新態度——與其將區塊鏈等金融科技視為洪水猛獸與顛覆者,不如轉變思維——依託區塊鏈等最新技術,加強外部合作,進一步完善自身風控管理優勢與人性化服務體驗,重塑自身在大數據、金融科技時代的核心競爭力,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

「對技術輸出者而言,這無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業內人士直言。

不過,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平安區塊鏈的征途與技術優勢

事實上,平安集團屬於國內為數不多的、率先試水區塊鏈技術的大型金融機構之一。

作為中國率先加入國際金融區塊鏈聯盟R3的企業,平安集團一直致力於區塊鏈的技術研究和應用場景挖掘。

作為國內率先面世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孵化平台,金融壹賬通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一經面世,就迎來迅速發展期。2016年7月,金融壹賬通區塊鏈電子合約數字指紋保管服務正式上線,確保客戶線上籤署合約的安全性和真實性。4個月後,金融壹賬通區塊鏈交易監控服務投入使用階段,實現對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所有7大類產品交易的實時監控。

此外,平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護照自2016年8月12日上線以來,累計瀏覽量超過2851.3萬,累計瀏覽用戶數121萬,累計瀏覽設備數128.7萬,累計約48.3萬用戶開啟信用護照,形成金融機構全面準確掌握用戶信用狀況的重要路徑之一。

「其實,平安集團內部各個分支機構都在針對自身業務發展需要,自行研發基於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提供最優的服務體驗與業務流程。」黃宇翔透露。這讓平安集團高層萌生新的想法,何不將旗下各個業務機構的區塊鏈技術進行整合,一方面加大業務協同效應,對內部業務創新與操作效率提升提供更有力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圍繞其他金融機構面臨的類似業務痛點開展技術輸出,創造合作互惠共贏的新局面。

2015年,平安即已開始組建團隊研發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各項金融業務應用創新。

多位平安集團人士透露,其實金融壹賬通一直在平安科技金融大戰略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過去兩年,通過整合平安金融科技、平安科技互聯網服務雲平台、前海徵信等業務,金融壹賬通基於大數據分析、金融區塊鏈、金融雲和智能金融等新技術運用,迅速搭建了國內前沿的直銷銀行雲服務平台、壹企銀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台、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以及個人徵信服務平台,助力平安集團與外部金融機構更有效地提升業務競爭力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與風險。

黃宇翔表示,圍繞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業務應用,金融壹賬通內部也做了大量取捨。當時擺在金融壹賬通面前的,是兩大區塊鏈底層技術選擇,一是以太坊,二是借鑒IBM超級賬本Fabric相關技術。

經過詳盡的市場調研與技術研究,金融壹賬通發現,IBM超級賬本Fabric的區塊鏈底層技術,更能符合金融機構快速確認同業資產交易信息、大幅提升交易效率、防止信息泄露等實際業務需求。這也驅使金融壹賬通引進原IBM超級賬本Fabric聯合創始人兼首位產品經理陸一帆,加快區塊鏈金融應用的布局。

陸一帆透露,金融壹賬通的區塊鏈金融應用,在超級賬本的原有基礎做了大量完善創新,形成眾多自主知識產權,令其關鍵性能指標相比超級賬本Fabric1.0有著明顯提高,比如單鏈最高並發量在同樣配置,同樣環境時相比較Fabric1.0效率提高至少50%,「目前,我們基於區塊鏈的超級賬本1.0底層技術推出FabricMAX版本,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架構,還引入了動態加密與零知識認證技術,對超級賬本基礎架構做了完善改造,大幅度提高分散式並發性能,在每個節點8核2.2GhzCPU時就可達到多節點每秒同步處理2000-3000筆交易。」他指出,當前金融壹賬通區塊鏈的超級賬本具備了五大技術優勢,一是擁有先進的密碼協議、保護協議方案;二是提供了全球首創的區塊鏈授權式加解密共享方案;三是平台本身的高性能的底層框架;四是多種配置、多種節點,讓銀行能根據自身業務需要選擇不同節點與配置,便捷使用各個應用場景;五是實用化的架構設計。

正是這些區塊鏈技術優勢,讓金融壹賬通很快孵化出眾多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應用場景。

今年5月,金融壹賬通正式推出面向中小銀行的金融科技服務自助式開放平台——「金科空間站」,中小銀行客戶可根據自身業務發展需要,自助選購站內各項金融科技產品。值得注意的是,站內多項金融科技產品融入了區塊鏈「基因」。

陸一帆透露,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空間站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

一是將中小企業財務信息上傳至區塊鏈,便於銀行更準確地掌握企業經營狀況優化貸款決策;

二是藉助區塊鏈不可篡改信息的特點,讓每筆資產的起源、轉讓過程變得可追溯,從而提升資產可信度與安全性,便於中小銀行更有效地開展資產交易轉讓業務;

三是藉助區塊鏈的可追溯性,協助銀行大幅提高智能對賬、檢查差異賬的效率,去年下半年至今,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技術通過將資產交易參與方鏈接起來進行T+0驗證,幫助金融機構驗證了400多筆差異賬;

四是藉助區塊鏈的加密特性,形成跨機構之間的資產登記,並通過密碼結算,在統一賬本記錄其他機構的交易信息,讓交易方能全面地了解最新資產交易狀況。

「這些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業務應用,已經在平安集團內部進行了廣泛實踐,的確對金融機構提高業務收入、客戶體驗、競爭力,降低風險與成本(三提兩降)起到巨大作用;我們才有底氣進行技術輸出。」金融壹賬通副總經理黃宇翔表示。

在他看來,區塊鏈金融的成功應用,正助推平安集團從自營模式1.0時代、開放市場2.0時代(構建陸金所、好醫生、壹錢包涉足不同場景),向如今的「開放平台+開放市場」3.0時代邁進。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會成為未來幾十年最具影響力的黑科技之一。原因在於區塊鏈技術重構了交易環節的信用體系。甚至有人將區塊鏈視為第二代互聯網與第二次科技革命,未來有望取代第一代互聯網。

黃宇翔對此坦言,區塊鏈未來發展空間究竟有多大,目前很多金融機構都難下判斷。但只要是有助於提升金融業務操作效率,實現同業互惠共贏的最新科技,平安集團都會率先引入,走在金融科技變革浪潮的最前沿。

對內大幅提升業務效率與客戶體驗

其實,金融壹賬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各項金融業務創新,已經在平安集團內部眾多金融業務部門受到廣泛應用,因為它大幅提升了業務流程效率與金融服務體驗。

比如金融壹賬通、大華基金、平安銀行在金融產品交易領域率先引入了超級賬本、智能合約技術等區塊鏈應用,通過交易的實時對賬和實時差錯處理等功能,有效提高金融產品運營效率和交易成功率。目前,這些區塊鏈技術自去年11月上線以來,每周處理超過數萬筆交易,至今實時發現了數百筆異常交易,大大提升客戶交易體驗與交易安全性。

此外,平安壹企銀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商貸鏈」正式上線,讓「同一賬本、防止篡改」變成現實,通過最前沿的創新技術實現貸前數據精確、貸中審批高效和貸後動態監測等業務功能,便於平安旗下金融機構更準確地掌握中小企業最新財務信息,提供精準風險定價與個性化貸款服務。

平安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徵信護照積累了大量個人用戶的真實信用記錄,使得平安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控制相關個人信貸風險。

近日,平安銀行基於區塊鏈的保理雲項目正式上線,通過區塊鏈的產品底層資產追溯與不可篡改,大幅解決抵押品多次抵押、多次轉讓所存在的風險隱患。

在金融壹賬通看來,未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逐步完善成熟,更多傳統金融業務將融入區塊鏈技術的基因,變得煥然一新。

具體而言,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新的數字資產管理平台、新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新的票據管理體系、新的供應鏈金融操作流程、以及新的客戶信用評級方式、以及新的金融服務體驗,重塑傳統金融業務生態圈。

在新的數字資產管理平台里,金融壹賬通區塊鏈(壹賬鏈)的先進密碼技術可以實現區塊鏈上的數字資產隱私性和安全性,通過構建數字資產共享賬本,實現不同金融機構數字資產之間的共享,以及數字資產在不同機構客戶間的相互轉讓。

在新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式下,區塊鏈的銀行交易支付系統將記錄客戶的每一筆交易,且信息真實不可篡改,交易各方均可獲取交易信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目前金融壹賬通的「商貸鏈」正在利用區塊鏈的上述優勢,幫助銀行實現貸前精準風險定價,貸中高效審批,貸後時時監控,進而拓展聯合放貸的業務創新。

在新的供應鏈金融操作流程下,金融壹賬通可以將區塊鏈成功與物聯網融合,將商品流轉、產權轉移、憑證轉移等信息部署到區塊鏈系統上,進而幫助銀行優化貿易融資、供應鏈融資流程和處理方式,且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還能確保供應鏈任何信息的原始性,有助於減少倉單造假、信息不對稱等欺詐行為。

「隨著區塊鏈不斷優化越來越多金融業務操作流程,傳統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將進一步向移動化、數據化、平台化、場景化和跨界化方向傾斜,從而提升自身在零售業務、風控管理、同業業務經營、客戶體驗、系統搭建升級方面的水準,重塑自身在金融科技大浪潮的核心競爭力。」陸一帆表示,這在平安內部很多金融業務流程領域,已經得到全面的印證。

對外技術輸出「碩果累累」

區塊鏈金融應用在平安內部所取得的一系列驕人成績,讓平安高層有底氣進行技術輸出。

「其實,這也是水到渠成的過程。」黃宇翔表示,畢竟,平安旗下各個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大數據浪潮所遇到的挑戰,同樣發生在其他中小銀行身上。

他直言,隨著金融科技+大數據時代來臨,中小銀行主要面臨三大業務發展瓶頸,一是在零售經營領域,由於金融產品增值服務上線慢、投入高、種類少、客戶信息分析及畫像能力有限,導致客戶體驗不夠高,從而對中小銀行藉助零售業務實現業務轉型構成較大的制約;二是在風控管理環節,多數中小微企業財務數據匱乏,缺乏實時風控決策機制,加之線下人工管理流程效率低,導致中小銀行信貸風控流程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業務操作需要——難以通過大數據獲取分析,及時跟蹤企業經營數據最新變化做出防範風險措施,導致信貸風險驟增;三是在服務體驗層面,由於金融科技的系統投入成本高、周期長,自主開發回報率低,導致中小銀行技術系統革新速度落後金融科技發展步伐,在起跑線儼然處於落後地位。

「目前,平安很多內部廣泛應用的、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應用場景,也得到眾多中小銀行的青睞。」黃宇翔直言。截至目前,金融壹賬通向500多家中小銀行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家長三角地區城商行在與金融壹賬通合作後,短短1個月內的獲客、用戶活躍度和交易量三項指標,均達到過去9個月的總和。

多位金融壹賬通人士透露,當前中小銀行最感興趣的,主要是兩項區塊鏈金融應用,一是壹企銀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台,二是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

在壹企銀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台里,加入區塊鏈的所有企業均直接上傳業務數據到區塊鏈,所有參與合作的銀行可以查看企業經營狀況優化信貸決策提供精準的風險定價。此外,壹賬鏈(金融壹賬通BaaS平台)的API前置系統將數據讀取許可權控制變得更加靈活,合作銀行不但可以靈活申請讀取數據的許可權,也可以授權第三方讀取數據,並進行有效期限的授權管理,從而最大限度避免信息泄漏。

在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合作銀行可以通過平安BaaS提供的資產API系統,自主創建,轉移以及管理多種區塊鏈數字資產,並選擇多種軟體+硬體搭配滿足對數字資產操作吞吐量的各種需求。目前,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從2016年6月30日上線以來,共有66家機構在平台進行了交易,共完成2.5166萬億交易量。

在他們看來,之所以能吸引眾多中小銀行參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技術有效地打消了中小銀行對信息安全性的顧慮。比如在壹企銀小微企業金融雲服務平台,合作銀行通過壹賬鏈(金融壹賬通BaaS平台)加密方案,保證信息數據隱私不被泄漏,數據源不被篡改;即便數據實現共享,其安全性和隱私性也能得到保證;在金融機構一賬通平台,合作銀行通過壹賬鏈(金融壹賬通BaaS平台)的資產API前置系統密碼設計與零知識驗證機制,可以在不泄露任何隱私的前提下,在一個資產賬本里注入多個機構用戶系統,同時又能在無法解密信息的情況下對第三機構的交易進行驗證。

令他們頗感意外的是,隨著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技術得到越來越多中小銀行的認可,雙方的合作方式也發生不小的變化,比如部分中小銀行意識到區塊鏈金融應用的巨大價值,希望自己牽頭布局區塊鏈應用,由平安提供技術輸出,從而蛻變為一家大數據金融特色銀行。

「事實上,平安的區塊鏈技術輸出,不僅僅局限在中小銀行層面。在未來不久,信託、保險、基金、證券、私募、互聯網金融平台都是我們的合作夥伴。」黃宇翔坦言,平安高層對金融壹賬通有著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它能為國內4000家銀行、4000家非銀金融機構、10000家網貸公司提供金融科技等技術輸出服務。畢竟,在金融科技+大數據時代,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有同樣的需要——通過引入最新的金融科技技術達到「三提兩降」的目標,即提高業務收入、客戶體驗與業務競爭力,降低成本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技術的對外輸出,已經突破了中小銀行範疇。今年6月,盛事金服與金融壹賬通合作,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黃金交易服務流程,確保黃金交易的真實性。

助推平安3.0新戰略落地

隨著區塊鏈金融應用技術內外輸出成效顯著,平安傾力打造的「市場開放+平台開放」3.0新戰略悄然浮出水面。

黃宇翔指出,這也是金融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以往線下操作時代,金融機構往往依靠自身能力搭建風控、獲客、客戶體驗、業務創新、後台系統,塑造核心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金融機構開始意識到應用場景與金融業務的融合大勢所趨,紛紛打造應用場景提升客戶體驗與服務粘性,改變以往金融「高冷」與「低頻」的發展瓶頸,其中平安集團陸續籌建陸金所、好醫生等平台涉足不同應用場景,將金融與生活需求緊密粘合;如今大數據與金融科技時代來臨,金融機構光靠自身力量未必能適應科技進步與金融產業變革步伐,需要擁抱最新金融科技,加強對外合作,從而提高業務收入、服務體驗與業務品質,降低成本和風險,重塑自身在金融科技時代的競爭力。

在業內人士看來,區塊鏈基於去中心化、加密性、透明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性等特點,能夠幫助金融機構重構數字資產管理、信用風險管理、票據管理、供應鏈金融、支付對賬、信用評級等業務生態圈,儼然成為各大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時代合作共贏的粘合劑。

事實上,區塊鏈對各銀行業務技術標準的統一,以及其產生的巨大業務協同效應,已經初露端倪。2016年下半年金融壹賬通金橙區塊鏈多方對賬服務正式上線,實現了高吞吐量區塊鏈的大規模應用同時,資產提供方還能通過資金賬戶、支付賬戶、基金賬戶之間的交易實時對賬、實時差錯賬處理等功能,成功將98%原先需要T+1日才能完成的差錯賬進行了實時處理,有效提高了金融產品的運營效率和交易成功率,大大提升用戶交易體驗。

提升區塊鏈金融規範操作水準

任何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業務創新得以快速發展的一個先決條件,就是需要滿足監管與合規操作要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區塊鏈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相應的生態體系雛形尚未建立,實際落地應用更是鳳毛麟角,並缺乏相應的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因此銀行在積极參与整個區塊鏈金融應用研發與生態體系構建同時,還需儘早建立區塊鏈金融領域的技術標準和行業標準。

「平安在這方面已經領跑一步。」黃宇翔直言。去年金融壹賬通參與了由央行、工信部指導的區塊鏈行業標準制定。

在他看來,在構建區塊鏈金融生態體系與技術標準同時,如何讓監管部門更全面地了解區塊鏈金融應用的最新發展狀況,從而設立相應的合規操作底線,某種程度影響著區塊鏈金融應用的未來發展方向。

不少區塊鏈專家對此建議,相關部門不妨借鑒監管沙盒的做法,即金融監管部門在限定的範圍內簡化市場准入標準與門檻,在確保投資者權益的前提下,允許金融科技公司將區塊鏈金融應用創新迅速落地運營,隨後金融監管部門根據這些業務的運營發展狀況,決定是否予以推廣。不過,這類業務能否推廣的一大前提,是區塊鏈金融應用能否滿足傳統金融業務所需要的合規規範操作、反洗錢審查、信息透明化等要求。

為了確保業務合規操作,金融壹賬通下了很多功夫,目前金融壹賬通內部將很多區塊鏈金融最新應用,與傳統金融業務操作流程並行運轉,一方面能比較兩者業務操作效率高低,了解其中的業務痛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推動區塊鏈技術創新「揚長補短」,另一方面也能彼此借鑒,更有效地滿足監管要求。

黃宇翔強調說,儘管區塊鏈技術發展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平安基於區塊鏈技術開展金融應用創新與技術輸出的發展戰略不會動搖。事實上,正是區塊鏈等黑科技的迅猛發展,讓金融機構的競爭模式從原先的零和博弈(你輸我贏)轉變成非零和的共贏互惠博弈——在大數據與金融科技時代,誰能擁有最前沿的金融科技研發應用能力,集合最多的合作夥伴,調動最多的金融資源,構建最合適的互惠共贏模式,搭建最具客戶體驗滿意度與業務流程效率的金融產業生態圈,誰就擁有這個時代最完備的競爭力。

你的讚賞是我堅持原創的動力

讚賞共 0 人讚賞
推薦閱讀:

雲鋒金融:供股即千股?真這麼簡單嗎?深度解析港股的供股生態圈【格隆匯】
車聯網生態圈初現 標準化制定勢在必行
新零售時代生態圈營銷
車主邦再添盟友丨攜手充電隊長在166個城市共建物聯網生態圈

TAG:銀行 | 金融 | 生態 | 新生 | 生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