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門當戶對的好嗎!

別嘴硬了,交朋友也是要門當戶對的好嗎!

前幾天在朋友圈裡看到A分享的一件小事兒:

「中午吃飯的時候,遇到一個邊吃飯邊背單詞的小姐姐。我問她是不是在考研,她說是。

聊了會天才知道,她已經工作五年,現在辭職專心備考。難得遇到這麼有決心的小姐姐,我決定吃完飯加她微信。

可她吃完要走時,碗里還剩許多肉和菜。那是免費的自助湯里的,吃多少就能勺多少。但有些人明明吃不了那麼多,還是會勺很多,因為是免費的。

因為這個小細節,我放棄了加她微信的想法。」

A總結說:沒想到,20 歲以後,我們交朋友的門檻上升了好幾個台階。

實話說,在此之前,我從未留意過「交友門檻」這個概念。

我的認知,還停留在超簡單的交朋友階段:我在看風景,你也在看風景,碰巧眼神對上了,彼此笑一下,有90%的可能我們會成為朋友。

可仔細想想,最近我甚至因為和一個人的第一次接觸不甚愉快,就覺得我們不太可能成為朋友。

看來,「交友門檻」確實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了。

- 1 -

「完美」的關係也會讓人想要疏遠

打開微信好友列表,一長串名字躍於眼前,但在這些名字中,沒幾個是我知道真名的。

Laura就是其中之一。

Laura是我在一場演唱會上認識的,是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化著精緻大氣的妝,戴著很高檔的時尚耳環。

當時演唱會剛開始不久,我倆的座位挨著,一曲終了,我們都把頭轉向對方,然後邊看演唱會邊滔滔不絕地分享感受,還互加了微信。

這給這段友誼,開了個漂亮的頭。

之後的每次相處,畫面都是這樣的:

我們穿著漂亮的裙子,坐在高檔咖啡館裡,說著各種俏皮話,激動時會偶爾爆粗口。

但其實,當時我心裡是有些不開心的事情,幾次想開口告訴Laura,卻在對上她的眼睛時,又咽了下去。

反覆幾次,我突然意識到:我們的相處,永遠都是歡聲笑語。

好像我們在潛意識裡都有一種義務,去確保每一次的交流都是完美無缺。這種始終愉快的相處方式,讓我壓力很大。

後來我想:「就讓我們停留在這裡吧,不要再繼續了。」

於是,在見過幾次之後,我逐漸減少了和Laura的聯繫,而她也逐漸失聯。

或許,她也察覺到維持這種「完美」關係很吃力吧。

遺憾的是,當我們小心翼翼地維持那段完美的朋友關係時,連彼此的真名都沒有問。

- 2 -

真的很害怕,沒有分寸感的人

與我不同,朋友L的交友門檻是「分寸感」。

L曾說過:在認識了這麼多人後才發現,有一個該關心的時候關心、該滾蛋的時候滾蛋的朋友,是如此珍貴。

L對朋友的長相、品位等都沒什麼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分寸感。

關於什麼是分寸感的定義,L分享了她的一段經歷:

「作為某知識付費平台的玩家,我見過許多網友,其中一個90後男生,線下表現很不錯,謙虛有禮,談吐風趣。

一次線下見面後,他可能覺得我們已經很熟了。再在微信交流時,就開始了轟炸式的信息信息供給。

一句『吃飯沒』,若 幾分鐘內沒回復,就會連發 20 條。再不回復,就開始發語音通話,讓我連微信都用不了。

前天,我在朋友圈說想找朋友一起吃自助餐,結果這個男生 2 分鐘後私信我說:請我!快點請我!

後來因為我沒及時回復這條信息,就有收到一條這樣的微信:你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嗎?!

那一瞬間,我發自內心地覺得,交這種朋友,還不如自殺來得爽快。」

朋友,不是哆啦A夢,整天啥事兒沒有,就盯著手機給等你信息,給你秒回。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如果某些朋友的某些要求或反映,讓你不堪其擾,那這種朋友還是早日擺脫的好。

- 3 -

在工作中交朋友,能力也是一個門檻

畢業後,身邊幾乎所有的朋友,都是通過工作認識的。

曾經的一位前輩說過一句很殘忍的話:

工作上的交友門檻,是和能力掛鉤的。若我們要成為朋友,那他/她就不能只是一個拖後腿的廢物。

當然,這種要求是相互的,在工作上,對方對自己朋友的定位肯定也是如此。

這位前輩之所以有這種工作上的交友門檻,源於曾經的一段經歷。

她曾經因為一個關係很好的同事經常拖沓工作,導致經常加班,甚至要花費更多的個人時間去幫她完成原本不屬於自己份內的工作。

工作和生活是關聯的,如果因為工作上的朋友關係,影響到自己的生活,一次兩次無所謂,經常如此,誰都受不了。

這位前輩的感受是:「在工作上,並不能因為我們是朋友,就包庇對方能力的不足。不過,當我說出這話時,她也就不會再把我當朋友了。」

職場中人,相互依存又彼此獨立。

在這種環境下,友誼大概是很難擁有絕對自由的。

- 4 -

嫌棄一個人,可能是因為很小的舉動

在朋友的眾多准入門檻中,「細節」對很多人來說越來越重要。

細節,通常在一頓飯的時間裡能看出許多,由細節帶來的不適感,也會隨時出現。

比如J在和一個朋友吃飯時,因為對方對另一好友的評判——「她高中還不是靠家裡買進去的」,而把她列入不再來往人員名單。

而J的另一個好朋友,從小就有個習慣——每次吃飯都會問別人「我可不可以吃一口」。平時她們在一起,她會很自然地給她吃一口。

但有次在一個多人聚會上,別人的菜剛端上桌,她的筷子就習慣性地伸過去。還表情惶恐地問:「我可以吃一口你的菜嗎?」

可憐巴巴的表情,夾菜的動作,一下讓現場氣氛尷尬起來。

J說她看了很心疼,卻又忍不住生出一絲嫌棄……

成年以後的交友門檻,或許就是因為這些小小的細節而越壘越高。

當這些小舉動發生後,有次帶來的不適感,會很快大小對方想靠近的念頭。

- 5 -

門檻高不一定是壞事

成人世界的友誼,是有規則的,交友門檻是其中之一。

可能因為門檻,我們從一開始就pass掉了許多值得結交的朋友人選。

但「交友門檻」一定是壞事嗎?不一定。

讀高中時,我曾一度沉迷在交友熱情中無法自拔。為了陪朋友走十分鐘的路,我願意等她兩個小時。

反觀我媽,每月只看到一兩個她的朋友來家做客。

那時,我常笑我媽朋友少,我媽反過來對我說:每天花那多時間呼朋喚友,其實沒什麼用。你以後會明白,真心的朋友,能有一兩個就很不錯了。

悲哀的是,還沒到我媽那個年紀,我的朋友就真的只剩下幾個真正感情好的了。

這或許是個讓人傷心的現實,但我想說的是,現在的我已經不那麼想擁有數量龐大的朋友了。

因為,當我篩選掉大部分不需要的朋友後,反而可以不用花那麼多精力,去迎合那麼多的人。

這聽起來或許有些殘忍,但不得不說,對朋友雙方都是有好處,可以幫我們節省許多時間。

至於你怎麼看待這份殘忍,就是你的自由了。

「沒朋友的時候讀讀書,會更心安~」

推薦閱讀:

男女之間有沒有純潔的朋友關係——轉自 月亮雲的日誌 - 網易博客
人與人之間講的是一份信任,不管生意也好,朋友也好!
為什麼我們總難主動去聯繫一個人?
你決定了你的圈子與人脈,沒背景的人如何積累有用的人脈?
別傻了,你以為的友情,不是你以為的

TAG:交友 | 朋友關係 | 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