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不同顏色從何而來?六色各不同!
說到色素,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添加劑,是不好的東西。
其實,大可不必恐慌,色素也分為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植物中含有的有色物質都可以叫做「色素」,茶裡面也有很多色素,一般統稱為茶色素。
茶葉中的很多物質,對茶葉的滋味或香氣各有影響。如果你覺得色素只是影響茶的顏色,多點少點不礙事,那你就太小看色素了!
1/ 茶色素是什麼?
茶色素是一類存在於鮮葉和成品茶中的有色物質,是構成茶葉外形、茶湯和葉底色澤的成分。
這其中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鮮葉原本就存在的,另一類是加工過程中產生的。
2/茶色素與茶葉品質有什麼聯繫?
鮮葉中本來就存在的色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
◆脂溶性色素包括葉綠素類和類胡蘿蔔素,不溶於水,是形成茶葉外形和葉底色澤的重要因素;
經過遮陰處理的茶樹,葉綠素含量會特別高。日本的高級綠茶,一般在採摘前20天左右進行遮陰,長出來的茶芽以及制出來的茶會特別綠,不僅葉綠素多,氨基酸也多,滋味特別鮮甜。
◆水溶性色素中的花黃素類屬於黃色色素,是綠茶湯色的重要組分,花青素類屬於紫色色素,對干茶、茶湯、葉底都有影響,還會增加滋味的苦澀度。
紫芽茶和紫鵑茶就是花青素含量特別高的茶類,其芽葉呈現紫色,味會比一般茶稍苦,風格獨特。
茶葉加工過程中的色素都是水溶性的。這三者由茶多酚氧化而來,因此對茶湯的顏色和滋味有重要影響。
茶多酚反應形成茶黃素、茶紅素,這兩者再進一步氧化聚合成茶褐素。因此,這四者的關係互相牽制,即「你多我少」。它們的含量比例在茶中非常重要,需要特定的比例,才能呈現最好的味道。
對不發酵的綠茶而言,應盡量保持較多的多酚類物質。
對半發酵的烏龍茶而言,多酚類與後三者的比例不能失衡。對全發酵的紅茶來說,茶紅素與茶黃素的比值對品質起絕對作用。如果比值過高,茶湯顏色暗且滋味強度不夠;如果比值過低,茶湯明亮,刺激性強,但湯色又會不夠紅濃。
3/茶色素對人體有什麼好處?
茶的三大特徵性成分——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 有廣為人知的保健功效。不過茶色素也不甘示弱。
目前,茶色素提取物主要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等領域。同茶中的其他活性物質一樣,茶色素效能的發揮,也依賴於提取純度和其穩定性。
對茶的特性十分了解的人,僅憑湯色就能對茶的品質做一個基本的判定。一點也不假,茶葉中的成分,有一部分會體現在湯色里。所以,只有把所有的東西都串聯起來,才能學懂茶葉的深奧呀!
4/茶有六色各不同?
中國茶以製作工藝的不同分六大類,分別以白茶、青茶、黃茶、紅茶、綠茶、黑茶來命名,每一種茶的養生功效不同。
>>>>白茶是採收早春的茶葉。此時,茶葉和茶芽最稚嫩,綠色的葉子外表披滿白色茸毛。茶葉採摘後,只經日晒或文火乾燥,不經殺青或揉捻直接加工。白茶的發酵程度約10~30%,福建東北部地區的白毫銀針、白牡丹和貢眉等名氣最大。
>>>>烏龍茶(青茶)屬於半發酵青茶,綠葉紅邊,既有綠茶的鮮香濃郁,又有紅茶的甜醇。茶葉在曬、炒、焙多道手續加工之後,茶業色澤顯得烏黑,茶性不寒不熱。如福建的鐵觀音和台灣的凍頂烏龍就是上好的烏龍茶。
>>>>綠茶是沒有發酵過的茶,其中的綠茶素會提高肝臟中解毒酵素的活性,並抑制腫瘤的擴散、降低癌細胞轉移的機會。上好的綠茶有龍井、碧螺春和日照綠茶等。
>>>>黃茶屬微發酵茶類,相比綠茶,多了道悶黃工序。悶黃工序中產生的消化酶對脾胃很好,並能促進脂肪代謝。
>>>>紅茶是完全發酵的茶,發酵度達80~90%。全發酵的紅茶,性溫,滋味甜醇。寒露過後入深秋,天氣轉涼較快,喝紅茶可暖胃。在茶湯中適量加入牛奶和糖,對腸胃不好、脾胃虛弱的人很有好處。上好的紅茶有正山紅茶和滇紅。
>>>>黑茶經過渥堆長時間發酵工序的黑茶,茶性更加溫和。常飲黑茶可去油脂、除脂肪。臨床實驗也顯示,黑茶中的普洱茶有降低膽固醇和血脂的功效,對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很有幫助。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